《离婚》的名字也别有一番内涵。
在拍摄综艺的过程中,原野仍然为他个性中不够圆滑的那一面饱受舆论的讨伐。就像方绍一说的,离了婚,他就不再是“影帝”的伴侣,只是个圈外人,谁都可以把他搓扁揉圆。
可当助理小涛看到媒体上对原野的恶意指责时,问方绍一,这事我们是不是得管,方绍一还是点了头。
离婚的时候原野拿走了那件外套,离婚前被他拒绝过的关怀,离婚后却仍然呵护着他。
如果说《离婚》是一个happy ending的正面素材,那么《燎原》中汤索言和唐宁的感情,自然就是失败的典型了。
其实对于汤索言我已经说了很多了。在我看来,他从来不是个温柔的人,在整个《燎原》的故事中,也是陶晓东这个角色更加出彩,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下文中关于汤索言的观点仅基于原著,毕竟这是个读后感,不涉及广播剧中各位CV老师对文中角色的诠释观感。
说汤索言自然绕不开唐宁。鉴于大多数人对唐宁的“厌恶”,我尽量“少”“为他说话”。
他俩之间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说到底就是性生活不和谐,或者说性观念不一致。恋爱的时候唐宁对这事就很淡,原文说他“愿意配合”,可两人回国之后,不论是在这件事上,还是在其他事上,他们都越发疏远了。
不管是在东亚文化中,还是性解放较早的西方文化中,性多少都是一个私密甚至禁忌的话题,普通人是羞于谈性甚至耻于谈性的。有很多癖好,在从前更是被视为违法犯罪,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能越来越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也会更为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性需求。
我想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持有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是,如果喜欢一个人,怎么会不喜欢跟他做这件事,另外一方面却是,喜欢一个人,即使这件事不和谐,也还是可以继续生活在一起的,毕竟人是高级动物,是感情置于肉|体欲望之上的。
可是再高级的动物,也有动物的生理本能,接受这一点并没什么可羞耻的。有人喜欢粗暴,有人喜欢温柔,有人喜欢禁忌的快感,有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不清楚。
所以唐宁不爱做这事,不情愿和汤索言做,在我看来并不是多严重的“错”。他给我最不好的观感其实在于,他真的是一个寡情的人。
文中的原话是,他虽然看起来文质彬彬,也永远温文尔雅,却总是有种距离感,像个假人。
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是个很拧巴的人,也就是我说的,他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不清楚。
所以汤索言问他,你到底怎么了,的时候,唐宁哑口无言。因为他能够提出来的全部要求,汤索言实际上全都满足了。
最后他只好用性这件事去堵汤索言的口。他其实就是在逃避,这样的逃避才是最消耗感情的东西。
恋爱和过日子的差距,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展示给对方的永远是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但生活在一起,到底应该呈现给对方一个什么样的自己,真的是个难题。
有的韩国女人一辈子都没在老公面前卸过妆,而唐宁甚至到了最后,才用那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汤索言,他无法爱他的真正理由。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这种真相按他骄傲的性格,是说不出口的。
他的话说得太难听了,没爱过,你是你,他是他。
汤索言直到陶晓东让他别管他的时候,才意识到一件事。他问晓东,有时候我怀疑是不是我这个人有问题,是不是不值得信任,为什么唐宁这样,你也这样?
汤索言和唐宁,某种角度来说,真的是同类人。
汤索言自己说过,他和唐宁都很冷。这种冷从他的相貌到内在,都有所体现。比如汤母让他带吃的去医院给同事分着吃,他说同事都怕他。后来晓东躺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也说那张脸是五官偏硬朗的,很帅,但是严肃起来也有点吓人。
我想大概是和他们的工作有关系。如果一个医生有太多的情绪,是会影响在工作上的专业判断的。他们必须足够冷静,足够客观,足够强大,才能够面对那些鲜血淋漓和无能为力。
汤索言和唐宁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对于生命中出现的人和事,是很珍惜的。这一点在他领着小南,去摸羊的时候,就能感觉到。
他并不是那种多情的、温柔的人,理性和克制才是他本来的性格,所以他并不会去做一些浪漫的事,也不太会哄人,可架不住陶晓东会要求啊。
表达和沟通,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是多么的重要。所以,真的不要太“羡慕”那些只做不说的伴侣,有时候他做的事,或许并不是对方真正需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