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终章 《今日之后》
王妙妙 2021-11-21

“达摩克利斯陨星”撞击月球之后,激起的扬尘给那片宇宙打上了一个浓重的“马赛克”;直到半年以后,月球才重新露出了它的一角,人们此时惊奇地发现:距最后一次见到月球时,它的大小已经只有当初的2/3了。与此同时,在这颗已经被炸开一个豁口的“地球之盾”上,“达摩克利斯陨星”的残躯高高凸起着,那些黑色的不明物质竟这般坚硬,在如此强大的冲击下都没有彻底化为粉末,这使得月球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多国科学家运用古老的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以“达摩克利斯陨星”的坠落地点为中心,月面上出现了一张半径200公里左右的“蜘蛛网”,它的出现使得原本存在的环形山都变得支离破碎。

与此同时,无数撞击时被抛洒到外太空中的月壤和“达摩克利斯陨星”的碎片此时也纷纷找到了各自的归属:它们中有的飞快冲向地球,并在接下来的十余个月里为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数不清的陨石雨;有的因为强烈的反冲力而飞向广袤的宇宙,永远与地球告别;还有的则被地球的引力捕获,逐渐在赤道上方的太空中停下脚步,较为均匀得分布在了那片区域之中,成为了后元人所熟知的“月环”。

至此,“人类文明救亡计划”基本宣告成功。从死亡阴影下挣脱出来的人类一方面,逐渐开始反思那被后世称为“死亡狂欢”的10天内所发生的种种混乱和暴行;另一方面,也对参与计划的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对以“月球五斗士”、徐钊鸣、洛茨·莱曼、石川夕羽和余玄兔等为代表的“人类文明守护者”致以了最高的敬意。

然而,正如“远航”计划委员会之前所评估的那样:月球这一体量的卫星的远离,给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在陆地上,七大洲尤其是大洲板块间的消亡地带地震频发,原本沉睡已久的许多火山又开始了密集的喷发;在海洋中,八大洋的浪潮变得异常凶险,数十米高的巨浪已司空见惯、海啸频发,许多国家的沿海诸多城市只能被迫放弃,数以千万的难民被迫向内陆迁移。此外,“月环”的初步形成,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新挑战:密集的尘埃对赤道上空太阳辐射的削弱,使得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异常降雨成为了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巨大考验;“月环”的存在也间接导致了全球气温的降低,这使得多国科学家开始担忧新的“冰河”时期是否就要到来。

当然,人类除了在肉体上承受了巨大牺牲,精神上也面临着极大挑战: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抬头望向那残缺不全的月亮,心中总会有强烈的忧愁袭来。对于东方古国来说,那些唐诗宋词中对月亮的赞美已不复可见,月球那锯齿般的伤痕唤醒了每个人刻在基因里的“悲天悯人”感;对于西方民众来说,月亮的改变以更为直观的表现和近年来与日俱增的精神科病人直接挂钩,许多健康的人甚至还会认为“自己没有因月亮的改变而患上精神疾病才是真的有病”,这一局面让西方的医生苦不堪言。

与可见的隐患相比,不可见的隐患同样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越了前者:由于黑色物质的存在,强大的电磁干扰仍没有从人类世界消除;虽然月球远去的速度极快,但要想从这一巨大的电磁干扰圈内逃出,当时的人类根本不知道还要花上多少时间。因此,对“达摩克利斯陨星”内部物质的研究热迅速席卷了科学界,各国科学家们从密集的陨石雨残骸中挑选出那些黑色不明物质,并运用各种精密仪器对其进行物质分析,期望从这杀手的尸体上找到一丝线索,能帮助人类摆脱困境。与此同时,“远航”计划委员会提出了新时期的“破盾”计划,它们任命徐钊鸣为首席天体物理顾问,期望在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尽快消除“达摩克利斯陨星”所带来的电磁干扰影响,让人类重返浩瀚太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不明物质的许多特性开始浮出水面,但这些发现并没有为人类提供任何思路,反而给当时的人们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首先,这一物质的熔点极高,比金属钨的熔点还要高上1700摄氏度;其次,该物质持续发出的强电磁干扰虽然有衰减的迹象,但几乎无法被消除;第三,该物质的硬度极高,即便是人造金刚石也难以与之媲美……种种令人绝望的特性决定了徐钊鸣主持的“破盾”计划也一筹莫展,人类由此正式进入了被称为“静默时代”的37年,人类文明此时也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可以走——等。

对一个人来说,等待可能只是漫长而枯燥的;但对一个文明来说,等待必将是难熬甚至致命的。当时的人类已经将公元2197年末制定的“远航”计划刻入了骨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希望能早日进入太空,为文明争取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而“达摩克利斯陨星”的到来及其留下的强烈电磁干扰却硬生生将人类按在了大地上。于是,人类文明就像是一个氧气即将耗尽的潜水员,他本想迅速上浮却被水草扯住了脚踝,即将窒息溺毙。在这种窒息感出现不久后,这名潜水员便开始疯狂起来了,他之后的所有行为验证了黑格尔的那句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灭世危机”仅过去了3年,一场新的战争阴霾再度席卷全球,这次的战争信号从欧洲大陆发出,剑锋直指当初纵容乔尔森执行“御剑”计划并粗暴干涉“远航”计划委员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美洲联合政府。欧洲的政治家们认为,如果不是美洲联合政府称霸地球的野心作祟,脱胎于本土的“熔剑”计划绝对会脱颖而出;在密集且剧烈的核爆下,即使“达摩克利斯陨星”内部物质拥有高达5100度的熔点,也会在近1亿摄氏度的核爆高温中被瞬间气化,也就不会有当下的困局。美洲政府对这一指控不屑一顾,它们一方面不顾外界反对而迅速将乔尔森等反人类罪犯悉数处死,以求堵住悠悠众口;另一方面又发动舆论攻势,将“盾剑”计划后期徐钊鸣的失误无限放大,以求转嫁矛盾……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各国无休止的口水战中持续了近十年,在此期间,世界秩序彻底大乱,战争一触即发。讽刺的是,由于“达摩克利斯陨星”的电磁干扰存在,人类的卫星和导航系统依旧处于瘫痪之中,这也意味着世界各国的核弹、氢弹等大规模杀伤武器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甚至连最基础的空军都被迫沦为了当地的“低空治安部队”,这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人类文明毁于一夕之间的可能性。于是,人类又开始了一战、二战前期的那种古老的军备竞赛,各国大力发展重工业、积极征兵,将碉堡筑满山头、将鱼雷布满海岸线,钢铁洪流停驻在平原内蓄势待发、密密麻麻的军团挤压在战略要地以备不测。如此备战了近半个世纪,人类依旧没有冷静下来,第四次世界大战还是不可避免地打响了,而这一打就又是近30年……再之后,便是我们后元人所熟知的“无核战争”“瘟疫时代”以及“新冰河时期”。

纵观这段历史,笔者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体会:自然界中哪有什么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实一直就在人类手中。或许乔尔森千错万错,但他的一个判断并没有错,那就是:“与其天真地认为文明会毁于自然灾害,倒不如说它就快要在人类的刀尖殒命。”最后的最后,笔者衷心希望本书的读者们能学会以史为鉴,将我们脆弱如水珠的文明捧在手心,切莫再以身犯险!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