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上班路上
Vicleung'life 2017-09-17

1 上班路上听本书

       换了新工作,上班有40分钟在车上,打开手机的“每天听本书”节目,已成为我在路上的一大享受。每天听本书是收费栏目,一年365元,对比过其他的听书节目后还是觉得这个质量高,听着舒服,观点精准,总结到位。推荐这个节目给朋友,他们都会反馈“贵”,但是对比我们的日常各类收费,每天1元就可以听一本书,还包括专人的简述,我觉得超值。

      我也理解我们对于免费的习惯,很多通过软件、APP使用的业务都是以免费的形式出现的,至少是门槛是免费的,而且以我们一贯的从D版软件过来的习惯,确实很难马上接受收费软件这种形式。去年我就买了“好好说话”节目,觉得收获还是挺大,质量的不同收获肯定也不同。这里我想到一个关于投入的事情,前几年朋友X“脱产”在家,做起音乐教学,同时还比较有想法的创办一个音乐周边的爱好班,这是免费的,定期组织围绕音乐的活动,看上去有声有色,也有一定数量的孩子加入。以前我会理解免费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但是渐渐的我所理解的是,免费是对于自己出品的不自信和对投入的诚意的不足,为什么如此理解?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收费是一种责任,输出有质量的产品的责任,需要被评判和对比;同时只有足够的软硬件投入,才会产生足以支撑收费的条件;有时候你充当高尚的角色,只是退而求次,没有足够的投入,只靠一点点的技术积累是不足够的。“免费”如果是一种入口我是认同的,但作为一种没有持续基础的模式,那最很快还是会终结。市场总是很苛刻的,以免费换取一种热闹可以,但是获得持续必须投入,必须收费。

2 读书学习

       这周聊过读书,说起我做了些笔记,友人便问“看个书还做笔记?”我没有回应,因为我理解有些人对于一些事情是不能理解的,包括任何他认为合理以外的事情,可能是一种习惯,一种行动,一份爱好,一种模式等,例如有些人不会认为读书是一份享受,更不会认为写读书笔记,又没人看是一种享受。我自己是这么想的,这几年读了一些书,引导了自己向一个更好的方向改变,包括习惯、技能、行动方式、思考的方式等,但是让我系统的说出来也谈不上有哪些具体的内容,于是发现输出太少,只有输出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做读书笔记也不会增添什么负担,反正自己也喜爱写字,字数不多,摘录一下找找重点,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就完成了,有时候确实可以以此笔记为基础给别人推荐一下书,也加深自己的认识,以前总是觉得读过的书都忘记了,这种方式确实能让一些内容好好收获,更有不少书中的内容变成了我的习惯,例如读书、笔记、日程等等。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