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杂谈——围棋、阴阳与天文学》

首先要赞叹一下老师对于创作的认真态度,画面上除了人物以外的装饰元素也都是经仔细推敲之后画上的,这些元素都蕴含了和围棋,人物特征和剧情核心有关的意义。小畑先生本人也在画册以及完全版封面上附上了文字解释,说明了他当时的创作意图。

关于小畑老师所说的围棋自古以来就是和占卜有关的这个观点,因为老师并没有指明出处,我和朋友一起找了很多资料,但是暂时没有找到文献里有直接证据证明围棋曾经是用于占卜的。不过嘛,过程当中也找到了很多有关围棋起源,棋盘形式变化,围棋和阴阳,历法之间关联有趣的内容。

(*注意, 这里的占卜是有限定范围的,不是测字,算命那一类的,是指一种融合了阴阳,星相观察来占卜国家安危,具体日期吉凶的古代天文占卜。)

一、围棋的起源是占卜吗?

关于围棋是不是和占卜有关的,可能先要从围棋的起源入手。

围棋起源的具体年代不知,最早记载见于春秋时期。在《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里有“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说明至少孔子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围棋了,但是并没有提到围棋是用来占卜的。

(顺带说下,孔子这里说的不是下棋的人属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说下棋的人需要用心思虑,比起吃饱了啥都不想的人,那也是是贤明得多了。你要是吃饱了没事干,去下棋也是很好的。)

可能有小伙伴要说,不对啊,围棋不是尧发明的嘛?确实。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与“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的记载,不过这个记载是晋代张华在《博物志》里写的。再往前推,《史记·五帝本纪》里的记载是:“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所以说,更早的文献里只说了尧知道自己儿子不堪大任,于是传给了舜,并没有记载围棋相关的,关于围棋是尧发明的,这个还是要打个问号。

考虑到尧除了是真实历史人物,还有道教中天官大帝的这一层带有神话色彩的身份,关于尧造围棋这个说法也有可能是一种传说。

好了,那么围棋的真实起源是怎么样的呢?

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杨晓国先生在对陵川棋子岭专程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其他资料,得出了棋子岭就是围棋发源地的结论,并以《围棋发源地在陵川》为题,先后在日本《读卖新闻》、新加坡《星报》、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央日报》进行了报道,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这座棋子山恰好是擅长占卜的史称“殷末三贤”之一的商末著名贵族、商纣王帝辛的叔叔箕子的封地。箕子是殷末周初著名的巫学家及“占卜”宗师,其专职是占卜阴阳、观测天象、授时制历,并以此指导国家的农事、渔牧或者出征讨伐活动。

到了这里似乎围棋终于能和占卜有所关联了,不过就算围棋的发源地的确在陵川,这里正好也是占卜宗师箕子的封地是一个事实,也不能够说明围棋是起源于占卜工具,或者围棋跟占卜有关,因为并没有文献记载或者直接的证据能证明这点。只能说是一种推论。

好玩的是,在文献记载里,围棋跟阴阳,天象和历法一直都有割不断的缘分。

《史记•日者列传》有云“分策定卦,旋式正棋。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 这段描述的是占卜用的式盘。下图是日本古代阴阳师使用的六壬式盘的复原模型。 “旋式正棋”应该长得和这个类似,所谓天圆地方,围棋就是一种在方形的棋盘上争夺“地”的大小的游戏。可以说是很巧合了。

在古代同围棋一样在贵族之间风靡的六博棋,它长这样。有一种说法是六博棋盘的构造是模仿占卜栻盘的,于是我有个很不靠谱的推论是围棋棋盘有没有可能也参考了式盘,作者你自己说除了都是方块还有哪里像。

二、棋盘上的宇宙——围棋盘面的象征意义

这副插图是小畑老师为《棋魂》完全版绘制的新封面,背景当中棋盘,八卦和星象元素重叠在了一起。官方给出的关于这张图的构思,我截取了其中一段“盘面上刻有二十四节气,八卦与古代星座。象征着轮转的四季、方位、与自然的样貌。自古以来,人们便渴望有朝一日能全面破解天地、宇宙之谜。”

注:古代星座指的是中国古代星座,人们把星空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官。中国很早就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实际上中国宋朝的围棋典籍《棋经十三篇》里就提出过棋盘象征天象四时的说法。

《棋经十三篇》的棋局篇第一:“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侯。枯棋三百六十,黑白相半,以法阴阳。

注:周天指一个行星绕恒星一周的运动。天文学上以天球大圆三百六十度为周天。

不过关于棋盘上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象征圆周三百六十度的说法应该并不是围棋被创造之初就有的。根据在东汉墓葬出土的棋具和曹魏邯郸淳的《艺经》记载,这个时期的棋盘是十七道的,棋子也是方形。17路棋盘的交叉点总数就和周天不吻合。

到了南北朝时期,棋盘才扩大到十九道,棋子仍为方形。(所以说褚嬴那个时候的棋子应该是方的对吗?)

无独有偶的,不止在围棋的发源地中国,在日本,也有棋手认为棋盘像是宇宙,此人和围棋与天文都有很深的渊源。看过《天地明察》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了,他就是江户时代围棋四大家之一的安井家的二世家督安井算哲(与其父亲同名)。

安井算哲以其在1670年11月17日的御城棋赛上对战本因坊道策下出初手天元的独特构思而闻名。虽然是赢不过道策大帅比,但是那个时候应该没人能分先赢得了授天下二子的道策大帅比吧。

安井算哲认为天元在棋盘中心的位置就像星象图天轴正中恒定不动的北极星。天元一词最早被引用于《史记历书》:“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成阙意。”因此所有星星围绕着运行的天元(北极星)有万物本源和开始的意味。

注:北极星位于假想地轴北极正上方,因此我们看北极星会觉得它没有移动,由于地球的自转,其他星星看起来像是以北极星为中心运转。

安井算哲持有一种围棋乃天文演绎计算之道具的观点,因此围棋的行棋之理自然应该与之相符,初手应该占据天元。

后面的故事,大家应该也很熟悉了。算哲信守了自己如果下在天元下不赢就不再下天元的承诺。在1670年,他转移了事业的重心,开始日夜观测天体,致力于新历的研究,历经十余载完成了日本史上第一部自制历法《贞享历》(原名大和历)这部历法的基础是元朝的《授时历》,还通过参考中国天文书籍《天经或问》获取了当时西方的天文知识,并考虑到了日本与中国(北京)的纬度差,以及自《授时历》制定以来的回归年长度变动,使这套历法完全适用于日本。

嗯,比较有意思的是,天元布局并没有就此淡出江湖,后来者也是大名鼎鼎,这就是和秀哉名人对战下出了“三三,星,天元之局”的近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巧的是,吴清源大师也认为围棋发祥之初是作为观测天文的道具而不是争胜的竞技游戏,围棋的发明跟八卦和周易都有关系。吴大师熟读《易经》、《论语》、《中庸》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

三 、棋盘上的阴阳五行?独特的五行布局理论

 前文已经提到了围棋跟占卜或许可能有关。(重复一下,此处占卜指的是古代融合了阴阳和天文历法等的天文占卜。)我国清朝国手施襄夏就在其著作《弈理指归》里搞过一套“五行布局”理论。歌诀注释中运用阴阳五行相克理论,用来解释围棋着法,寓意玄奥。

不过嘛,这个理论是把阴阳五行套用到行棋理论上,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晦涩难懂,只能说这是施襄夏试图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围棋棋理,或者说他认为围棋应该与阴阳五行学说是相合的,就好像二世算哲(涉川春海)认为围棋棋理应该与天象相通一样。

因此,就结论来说,目前没有任何实际可靠的证据能证明围棋起源于古代占卜或者天文观测,但是确实存在某些关联。古往今来的棋手在研究围棋棋理的时候都曾经试图从天象和阴阳五行的角度对行棋理论进行阐释。自古以来,人们渴望破解围棋的深奥幽玄的心情跟想要破解天地、宇宙之谜的心愿是一样的。

这样再来看小畑老师的插画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呢?棋盘上的宇宙也是变幻莫测,无法穷尽,但我们,从未停止追寻。

 

参考文献:

  1. 《围棋天地》2015年第9期

  2. 《围棋与气象之缘》杨柳《中国气象报》1999年4月8日

  3. 《贞享历》——维基百科

  4. 《围棋史》——维基百科

  5. 《涉川春海》——维基百科

  6. 《阴阳道的发现》山下克明著梁晓弈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7. 《本因坊四百年——日本近代围棋崛起风云录》陈明川著成都时代出版社 2018

  8. 《弈理指归》施襄夏 清



推荐文章
评论(3)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