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面是最近练习的一个作文题目,其中主题要求是很明确的,围绕“鉴往知来,砺行致远”八个字展开,但是在具体写作中,学生很多都忽略了其内涵及逻辑关系,或者只谈“鉴往知来”,或者简单带一下“砺行致远”,却是割裂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曾说:“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上述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高三(1)班拟举行“鉴往知来,砺行致远”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写作中概念辨析是关键,无论是思辨性写作,抑或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的前两句话都阐明“走过的路”与“向前走”的关系,并指出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主题中的八个字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鉴往知来,借鉴以往的,便可以推知未来的。其中的“往”可以是过去走过的路,获得的经验、教训等等,也可以泛指“历史”。“砺行致远”意为砥砺前行或磨砺节操、德行,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从材料出发,鉴往知来与砺行致远是相承关系,前者是思想,后者是行动,“鉴往知来”是“砺行”的指引,“致远”是结果。考生要准确把握两句话内在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展开论证。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
写一篇思辨性佳作少不了一定的见识、阅历。虽说真理难以抵达,但不断思辨可帮助学生与真理接近,再接近,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