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由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主办、海门区实验初级中学承办的初中“艺术素质终结性评价”研讨暨“用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在实验初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推动海门区初中音乐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新教材,并进一步做好2025届初中毕业生的艺术素质终结性评价工作
活动吸引了全区各初中集团音乐学科的领衔人及任教初一和初三复习课的50余名音乐教师参加。参会者不仅有机会观摩精彩的课例展示,还参与了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专题讲座,共同探讨了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周淑芬老师执教的《黄河船夫曲》歌唱课,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唱中感受到了陕北民歌的韵味。周老师通过地道的范唱陕北民歌,引导学生感受陕北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在学唱环节,周老师充分展现强大的歌唱技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
沈沛老师执教的《明日歌》歌唱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更深刻理解了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时光的主题。最后,沈老师还设计AI改编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徐淑婷老师带来的《在灿烂阳光下》欣赏课,通过对作品的细致解析,带领学生领略了混声合唱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徐老师还设计了多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她还通过管弦乐版《在灿烂阳光下》音视频结合的新颖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同一首作品的艺术魅力。
黄舒姝老师围绕《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展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诗歌导入、节奏练习、情境表演等,不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船夫们的英勇不屈,还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之中,既注重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又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例观摩之后,全体参会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新教材教学点评与沙龙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真诚地分享了听课感受,并围绕“艺术素养提升常态实施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室副主任王娟为大家作题为《素养导向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王主任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如: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等六个突出问题。她提出素养导向下的音乐课堂质效的提升不仅要在观念上作改变,更要通过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将理念和行动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她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受到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全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更为推动海门区初中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观摩优质课例、参与教学研讨和听取专家讲座,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门区的初中音乐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