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2月,美国海军发起代号"深冻行动"(Operation Deep Freeze/ODF)的大规模南极科考探险,海军VX-6飞行中队作为此次探险行动的空中支援单位派出多架飞机随第43特遣舰队(TF43)离开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Christchurch)飞抵南极大陆。转年的1956年1月4日至14日,VX-6以麦克默多湾(McMurdo Sound)为基地分9次对这片未知大陆进行了人类首次大规模空中探索。使用机型主要是道格拉斯R5D-3和洛克希德P2V-2N。
【补充】VX-6中队从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到麦克默多的飞行航线长达4000KM,跨洋飞行无法中途加油,出现故障也无法备降。
南极冰原上的VX-6中队R5D-3机队
VX-6中队是美国海军于1955年1月17日专为探索南极组建的航空队,中队全称第6空中发展中队(Air Development Squadron Six),基地设在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NAS Patuxent River),尾码XD。中队组建之初装备了R4D-5L、R5D-3、P2V-2N等各型极地专用型飞机。
但初到南极的VX-6中队运行并不顺利,就在12月22日,一架由冰川号破冰船(USS Glacier AGB-4)搭载而来UC-1水獭联络机(UC-1 Otter XD424 142424)在罗斯岛的Cape Bird附近起飞后报告操控机构卡死,最终迫降飞机损毁。
UC-1 OTTER XD424 142424 VX-6,1955.
迫降的XD424,好在无人伤亡
1956年1月4日,由科尔普少校(H.R. Kolp)驾驶的一架R5D-3飞机进行了第一次探索飞行。机组最初的目的地是西面的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但在77°30'S 135°17'E方向有浓雾。Kolp不愿无功而返,遂改变航向145°E,那里能见度正常,于是沿着这条经线飞向南极点。
R5D-3飞越85°S和90°E之间的未知区域时,飞行高度为9700英尺,在接近极点上空时,为便于观察一度下降高度到了500英尺。空中观察该区域好像一个长而浅的盘子,看起来像一片白色的死海。通过释放烟雾弹,机组观察到这片区域覆盖的积雪成粉状,密度较低。返航途中,80°S以南这片极地高原被记录为没有明显地势起伏,没有特征。
1956年1月5日,由少校飞行员亨利·约尔达(Henry Jorda)驾驶R5D-3运输机进行了第二次空中探索。这一次,机组飞抵威尔克斯地未被探索的核心地带,从80°S 120°E到80°S 90°E,然后经82°S 120°E过巴恩湾(Barne Inlet),最后返回麦克默多湾。在空中,飞行员Jorda发现了两座新山脉,第一条位于79°S 156°E ,向南约80英里,它的平均宽度为30英里,有无数的山峰,最高近1万英尺。第二座山脉位于79°30 ' S 151°E到79°S 156°E之间,向东南绵延约100英里,宽60英里。与前一条山脉一样,不规则的山峰在海拔7到10000英尺之间。此次飞行总距离为2200英里。
【补充】Jorda少校座机,一架DOUGLAS R5D-3 Skymaster XD3 56528
第三次探索飞行于1956年1月5日至6日由一架P2V-2N Neptune执行,飞行员是霍克斯中校(W.M. Hawkes)和托伯特少校(J.H. Torbert)。起飞后,飞机飞往位于68°S 109°E的文森斯湾(Vincennes Bay),经在巴德/诺克斯海岸(Budd/Knox)海岸附近,然后在诺克斯海岸向西飞行80公里,到达康格冰川(Conger Glacier),然后返回麦克默多。飞行约用时14.5小时,飞行距离2600英里。除了麦克默多以西的几座山之外,这里的地貌是一片完全没有冰川的冰帽。沿着文森斯湾,飞过为IGY建设中的威尔克斯基地,冰帽带着一些裂缝轻轻倾斜着融入大海。返航途中接近麦克默多湾320公里处,埃里伯斯火山就在这里,这次空中探索也是第一次飞越南极大陆。
【补充】海王星P2V-2N和P2V-7LP
深冻行动(ODF I)中VX-6中队装备的海王星是两架早期型号——P2V-2N型 ,122465和122466,装备两台2,800 马力R-3350-24W 发动机,三叶旋桨。它们是为"Highjump II"行动(后来计划取消)改装的,并为适应极地操作拆除了武装,加装16英尺长的铝制起落架雪橇板和JATO火箭,其中XD4号机还在机尾装有MAD,主要用于搜索救援任务。
但这两架P2V-2N在结束1955-56年南极夏季行动后都相继发生事故坠毁。先是P2V-2N XD4"Amen!" 122466,该机在56年1月结束南极部署后本已回到美国马里兰州帕图森河。2月3日,在南极的美国探险队发生UC-1联络机失踪事故,P2V XD4被紧急派往南极小美利坚营地准备参与搜救。2月8日,XD4在飞行途经委内瑞拉沿海时发生双发故障迫降,飞机报废,好在全体机组获救。
同年10月18日,已启程返回南极参与ODF II行动的另一架P2V-2N XD9在从克赖斯特彻奇飞往南极大陆途中,机组在已飞越安全折返点( PSR/point of safe return)时获悉麦克默多湾突遭暴风雪袭击,XD9不得已在暴雪中降落,最终飞机失事,造成机组8人中4人死亡,飞机报废。
P2V-2N Neptune "Amen!" XD4 122466(机尾装有MAD)
冰面加油及维护中的P2V-2N XD4
XD4的机鼻右侧除了企鹅还记录了其从PAX RIVER-LA-HONOLULU-CANTON(广州?)-NANDI-AUCKLAND-CHRISTCHURCH-McMURDO一路走来,直到90°S。
P2V-2N Neptune "BOOPSIE" XD9 122465(注意看机尾,没装MAD)
失事后P2V-2N XD9的残骸。
两架P2V-2N相继失事后,新型的P2V-7LP在DEEP FREEZE II行动期间首次投入使用,共改装了四架。最初两架P2V-7LP(140434和140439)在12月加入了ODF II。1957年9月,后俩架140436和140437在DEEPFREEZE III首次使用。其中的P2V-7LP 140439还在50年代末期加装了富尔顿天钩地面人员回收系统。4架P2V-7LP中,两架相继在事故中损毁。1958年8月11日140434在加州因降落事故损毁,1961年11月9日,140439在威尔克斯站起飞时因JATO火箭引燃渗漏的燃油而失控坠毁。剩下的P2V-7LP 140436/140437继续支援DEEP FREEZE行动到1960年代初,1962年美国四军种统一飞机命名规则,P2V-7LP改成LP-2J,直到1964年被LC-130大力神取代。
Lockheed P2V-2N(上) 和P2V-7LP型(下)
P2V-7LP JD2 140436
P2V-7LP JD1 140437
P2V-7LP JD3 140439
退役后的P2V-7LP 140436和437先是被送往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封存。140437最终被报废拆解,140436逃过了回炉厄运被私人收藏家收购。
但P2V-7LP 140436最终被MOTOART PLANETAGS LLC收购切割做了飞机皮钥匙牌,限量发售3500个,我收藏了一个, 哈!
继续,回到南极......
第四飞
1月6日,在第四次探索飞行中发生了一些险情,几近酿成悲剧。由恩特里金上尉(J.W. Entrikin)驾驶的P2V-2N海王星起飞后计划飞往72 °15'S 96°30'E区域。号当晚22:30分,负责地面控制的Wyandot (AKA-92)号舰收到了P2V例行的位置报告后,紧接着就在22点51分收到P2V发出求救信号。恩特里金报告里说右侧发动机渐渐失灵,每隔三分钟就会猛烈地喷出火焰,此时距麦克默多湾还有1060英里。麦克默多湾的基地收到求救信号后响起紧急警报,派出一架R5D-3和另一架P2V-2N飞往美国海军“内斯佩伦”号油轮(USS Nespelen AOG-55)停靠点补给,救援双机加油后再次起飞,最终成功护送受损的飞机返航麦克默多。受伤的P2V-2N海王星右侧发动机在着陆前十分钟完全失效,在只剩下150加仑燃油的情况下,恩特里金操纵飞机单发在跑道上降落,此时他已经飞行了2120海里。
【补充】美国海军USS Nespelen(AOG-55)燃油补给船,停靠在麦克默多湾冰面为往来飞机临时降落加油。
R5D-3 XD1正在冰面加油,背景油船就是USS Nespelen号
1月7日,科尔普中校驾驶R5D-3飞机进行了第五次飞行。飞机直接飞到71°S 146°E,然后飞到69°S 130°E,飞越地磁南极点,未来的法国夏科站(Station Charcot)选址就在这里。此后,科尔普驾机继续向北飞向威尔克斯地沿岸,绕过了145°E的法国迪蒙·迪维尔站(Dumont d’Urville station)后返回麦克默多。
1月8日,由埃布中校(G. Ebbe)和Jorda少校(H. Jorda)驾驶R5D-3进行了第六次飞行。这次行动还搭载了海军少将拜尔德和p·斯普尔(Rear Admiral R. Byrd & P. Siple)。他们的计划是到达82°30'S 56°E的不可达极点(南极大陆各个方向离海洋最远的点),但由于时间的原因,他们不得不在距离目的地360英里处折返,经比尔德莫尔冰川(Beardmore Glacier)返航。
【补充】埃布中校(Commander G. Ebbe)的座机,R5D-3 Skymaster XD1
站在R5D前的海军Byrd将军(左二)
放大看照片,R5D-3在前向和侧向方安装了摄影机
1956年1月13日,科尔普中校驾驶R5D-3进行了第七次探索飞行。这次14.7小时的飞行先是从麦克默多飞往不可达极点,再转向经南极地理极点返回麦克默多。在离开南极点返航时机组遇到了浓雾,飞行员科尔普使用仪表飞行返航麦克默多。
1956年1月14日,由Ebbe和Jorda驾驶R5D-3进行了第八次探索飞行。14小时的飞行穿透到81°S 62°E(未来的苏联南极站选址就在这儿)。机组再一次确认了该地区是片没有显著特征的高原,范围由80°S至83°E,最高海拔被记录在了13800英尺(2009年建成的中国昆仑站就在这附近)。
1956年1月13日至14日的探索飞行是此次行动的最后一次,第九次。霍克斯中校和托伯特少校驾驶P2V-2N从麦克默多起飞,用时19小时创造了经南极点往返位于40°W的威德尔海(Weddell Sea)的飞行纪录。返航时经77°S 43°W及84°S 90°W区域过莱弗里特冰川,在威德尔海和85°S 90°W间的区域内,机组发现并拍摄了四座新山脉。这也是第一次麦克默多—威德尔海—麦克默多的跨南极大陆飞行。
九次探索飞行航迹叠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