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我国的第一台AGV工业移动机器人正式落地应用开始,30多年里,中国的工业机器人AGV/AMR产业基本实现全方位赶超。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落地应用,中国企业都走在了前列。未来,无论从政策环境、技术应用还是市场需求等方面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心,必定在中国市场。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把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几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积极推进了物流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以及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工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近几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2020年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十四五”时期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及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创新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将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机器人、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具备防爆功能的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AGV小车、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物流机器人,面向3C、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大负载、柔性、双臂、轻型、移动等协作机器人,可在工作区域内任意位置移动、姿态可达、有灵活操作能力的自主移动操作机器人。
《规划》是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当前国内机器人市场后的成果,可以看出,物流机器人被放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将会进一步助推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市场空间:中国为全球最大AGV/AMR市场
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大约为15%,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长至21.2万套,年均增长31%,连续八年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据中国自主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从2016年至2021年,中国市场工业应用自主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46%,尤其是2021年度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规模影响之下,同比增长高达64%,远远超过绝大部分行业增长速度。
2020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在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过程当中,机器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移动机器人领域,根据CMR产业联盟、新战略自主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企业整体销售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72000台,较2020年增长75.61%,市场销售额达到126亿元(海外销售25亿元),同比增长64%。
此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工业移动机器人主要销售地区包括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主要销售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其中,亚太地区毫无疑问是全球销售和应用最主要的地区,而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技术应用:中国AGV/AMR企业优势明显
据新战略自主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当前,中国AGV/AMR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600家,其中,主营产品为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的本体企业约为220家。
众多企业的入局推动着中国工业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迭代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纵观全球,中国有着非常广袤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应用场景,可以培育更多的自主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目前,就全球来看中国的移动机器人技术与工程应用已经领先。
产品方面,传统的磁导AGV小车到二维码AGV、激光导航AMR、视觉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产品日渐丰富。叉车型、产线搬运型(辊道式、牵引式、潜伏式、装配式)、仓储机器人(分拣式)、重载 AGV、合装 AGV、复合型、巡检类、停车类等各种形式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市场应用方面,从传统的汽车、烟草等行业,到3C电子、半导体、医药、新能源光伏等,中国移动机器人厂商正在不断开拓更多的细分市场。
在国内市场不断推进之际,中国的移动机器人厂商也开始大力进军国外市场。根据《2021-2022年度中国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工业移动机器人在国外销售份额占比达到20%,相比于去年10.50%有较大突破。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了解,许多国产本体企业,如极智嘉、新松、未来机器人、快仓等,正在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而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中国本身的巨大消费量,预计中国制造的移动机器人将有30%-40%的性价比优势,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目前,除了二维码AGV、激光导航AMR产业链上游的某些核心零部件目前与国外品牌还有些差距,从各方面来看,中国自主移动机器人都具备了长足发展的各类条件,且越来越多的核心器件、软件以及系统也在加速国产化,补足“短板”之后的中国二维码AGV、激光导航AMR,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还将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