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陶岔渠首——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2-07-19

2022年7月14日,水利学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水环境保护和科学规划”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团为了对有关南水北调中线问题进行考察,以及对南水北调水质情况,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支持,由指导老师陈建老师组织团队前去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进行水质检测任务。

由指导老师陈建先进性现场水质检测操作进行示范,后在指导老师的指示帮助下,队员们在水质固定检测站点进行水质检测。队员们纷纷到达陶岔渠首的水质固定检测站点,利用专业仪器对水质进行检测。

每一小组都展示自己检测出的水质结果,共有五组检测数据,每一组数据分别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高猛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这九个项目,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或优于l类水质标准,供水水质保持平稳达标,同时工作人员向我们表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供水对象主要是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所以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实践队队员们经过数据分析与比对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质分析情况。

“大水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就相当于控制丹江口水库出水的“水龙头”。库区水进入渠首大坝要经过“三道关”。两道拦网用于阻挡体积较大的漂浮物,再用清漂机器人“查漏补缺”。

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到,中线沿线总计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24小时动态监测水质安全。近年来随着库区关停一大批污染严重企业、开展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生态持续向好,Ⅰ类水占比逐年升高。2020年全年监测中,366天里有360天达到Ⅰ类水标准,占比98.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渠清水向北送,国之重器润北方。南水北调工程惠泽京津冀鲁豫等省市,其中截至2020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累计调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

通讯员:陈伟琳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