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房颤为中老年人常易发生的心律失常。它的出现一方面造成心跳频率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功能减退,影响心脏正常排血功能,降低身体各脏器的血液供应;另一方面造成心房收缩紊乱,易在心房壁上形成附壁血栓,即血凝块。早期形成的血栓犹如豆腐渣,极易脱落,且可随着血液“漂”至各种脏器,引起栓塞。常见的有脑栓塞、脾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有些合并房颤的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脑梗死,其中大部分血栓来自心脏。所以,慢性房颤的患者为了防止心房血栓形成,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抗凝血治疗。
当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凝药是华法林。华法林为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应用过量时可造成牙龈、皮肤、消化道甚至颅内出血等,在服药期间应合理掌握用药剂量。华法林用量依据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准,即以房颤患者的凝血时间与正常人凝血时间的比值来调整每日的服药量。保持INR在2~3为理想范围;小于1.5抗凝作用很弱,不足以预防血栓;大于3则容易引起出血。因此,为了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的初期,需每周到医院测定一次INR值,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待华法林达到有效血液浓度并保持稳定,并且患者掌握了用药规律和有关抗凝治疗的知识后,只需每月测定1次INR值即可。患有慢性房颤者,不应嫌麻烦,如不采取有效的抗凝治疗措施,一旦发生脏器栓塞,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