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心脏移植的发展史和我国现状
再造人 2022-11-18

1902年,法国的Alexis Carrel(1873-1944)创建了现代血管缝合技术,这一基本  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1905年,Carrel与Guthrie首次报道应用该技术进行犬异位心脏移植的实验结果:将小犬供心的主动脉、肺动脉分别吻合在大犬的颈动脉和颈静脉,移植后的心脏跳动了近  2个小时。这位最早尝试移植心脏的先驱者Carrel,由于在心脏和其他器官移植领域的多项研究成就,获得了19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3年,Mann等采用抗凝和冠状动脉灌注技术,使异位移植供心的存活时间延长到了8天。


    1946年,苏联的Demikhvo在无体外循环和低温的条件下,首次完成了犬的胸腔内并列移植。


    1958年,Goldberg等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原位同种心脏移植,供心复跳后能维持循环20分钟。


    1960年,美国的Lower和Shumway通过吻合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的  心脏移植吻合方法,将心脏移植的手术方式标准化,其心脏移植的实验犬最长存活了  21天,这种吻合方式,后人称之为“经典式”或“标准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1964年,美国的Hardy首次将猩猩的心脏移植到人的胸腔,供心仅复跳1小时,但这是人类异种心脏移植临床尝试的开端。当时由于手术的失败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心脏移植引起极大的争议,一度被视为异端。


    1967年12月3日,南非开普敦的Christiaan Barnard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存活18天,死于肺部感染。1个月后Barnard又做了一例原位心脏移植,该患者术后1年半死于慢性排斥反应。受Barnard首例心脏移植的影响,在随后的2年内,全球有22个国家,64个手术单位相继开展此项手术。但由于对移植中的  许多问题认识不足,术后死亡率十分高,使得心脏移植一度陷入几乎停顿的局面。唯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humway等仍坚持心脏移植的研究与临床,自1968年始,他们每年要进行25次心脏移植手术,其1年存活率达80%以上,截至1984年,该院做了289例,122例存活,其中1例存活超过14年。他们在手术及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与治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国的心脏移植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国内纷纷派遣学者出国进修。上海第二 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张世泽到法国学习1年回国后,组织了心脏移植攻关小组。在熟的动物实验基础上,于1978年4月21日,张世泽为一位38岁的晚期风湿性多瓣膜病、全心衰竭、心功能IV级的朱姓男子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经典式心脏移植术,并一举成功,用甲泼尼龙、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患者术后第11天  第26天、第71天出现三次排斥反应,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得到控制,第109天时因多重感染死亡。这是中国第一例成功心脏移植案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心脏移植鲜有尝试。


    1992年初,北京安贞医院的陈宝田等在全球已有近2万例心脏移植病例的鼓舞下,  为一例16岁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女性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并获得成功。该院为扩大这一成果的影响,在该患者存活至7个月时,在北京举办了有心内科、心外科、 麻醉科、病理科医师参加的学习班。正当办班开始之际,患者突然猝死,存活了214天。


    紧接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夏求明等于1992年4月26日为一位35岁扩张型心肌病男性患者杨某做了原位心脏移植,并一举成功。


    时隔2个多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刘晓程等于1992年7月5日和11日先后为两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心脏移植术,亦取得成功。两例患者分别存活1年6个月和2年8个月,先后死于慢性排斥反应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刘晓程等创造了一周内2例心脏移植成功的中国奇迹。与此同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张本固于1992年8月25日为一位25岁扩张型心肌病男性患者行心脏移植,但术后55小时死于急性排斥反应。


    1993~1994年,武汉协和医院的杨辰垣等行3例心脏移植,无长期存活。湖南湘雅医院的周汉搓等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景华等,分别于1994年4月和1994年7月做了本单位的第1例心脏移植手术,但存活时间均不长。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1994年11月做的一例患者于某获长期存活。


    1995年8月2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廖崇先等为一名39岁男性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毛某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在此基础上,他们于1996~  2001年的5年里,在厦门、泉州、龙岩等地施行了10例心脏移植,大部分都得到长期存活。


    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令心脏移植界信心倍增。随后在重庆、太原、北京、上海、广  州、武汉、南京、西安、石家庄、郑州、沈阳、兰州、西宁、烟台、威海、无锡、大庆  等近20个大中城市、20余所医院开展心脏移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0年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王春生等在做了全面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行心脏移植,并达到了规模水平。


    接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阜外医院)胡盛寿等于2004年  6月3日首次为1名53岁男性终末期冠心病患者手术,并一举成功,继而很快就进入了“快车道”。截至2016年7月30日,该院已完成608例心脏移植,院内死亡仅为4.2%,  1年生存率为94.4%,3年生存率为92.2%,5年生存率为88.9%和7年生存率为82.8%。同期,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团队共计完成360例心脏移植,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数量过百,1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96.6%、90.1%、86.01%和84%。2010年, 全国心脏移植注册登记系统和数据库建立,中国的心脏移植逐步进入正轨。


    自2011年至2015年5月,全国注册登记的心脏移植患者975例。中国心脏移植患者年龄最大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杨某,他心脏移植后幸福生活了18年。  至今存活时间最长者为哈尔滨的于某某老师,已存活22年。其次就是福建福州的毛先生,经历二次心脏移植,毛先生在1995年8月行第一次心脏移植,因移植后冠脉病,右心功能不全,在第一次心脏移植后的17年发生3次心搏骤停,2次在家,1次在院内,  经抢救复生,于2011年12月22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万、廖崇先、陈道中等给他再次心脏移植获得成功,至今一切情况良好。再就是陈某,1997年11月18日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做心脏移植,19年来正常工作,抚养孩子成人。


    在中国,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因此,不少患者术后生儿育女。在福建省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术后有1~3个孩子的有10位。而全球女性患者心脏移植后生儿育女的就很少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05年5月行心脏移植术的钟某某,术后结婚,在她心脏移植后10年,于2015年3月,顺产3.3kg重的男婴,至今健康存活。


    1987年7月,中国台湾脑死亡器官捐赠的相关规定通过。当月17日,魏峥团队在  “台北三军总医院”完成中国台湾首例心脏移植。截至2016年年中,中国台湾共完成1300例心脏移植。有一位患者有两个心脏同时植入体内,至今仍存活。这些心脏移植患  者年龄从5个月到71岁。心脏移植病因中扩张型心肌病占52%,缺氧性心肌病占28%,  瓣膜病心肌病变占7%,孕后心肌病变占4%,先天性心脏病变占4%,急性心肌梗死占2.3%,肥厚型心肌病变占1.1%,因冠状血管病变再次心脏移植占1.1%,以及原发性类淀粉心肌病变占0.5%。有3位患者心脏移植前曾使用叶克膜体外维生系统,7位病患使用心室辅助器再成功地过渡到心脏移植。又有3位同时进行心脏及肾脏移植,心脏移植后使用环孢素、抑妙龄、山喜多及类固醇为主要组合型抗排斥药物,而OKT3、ATG、ALG则使用诱导期,或肾功能不全病患或是对大量类固醇治疗失败顽抗的排斥。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在过去10年,163例心脏移植的手术死亡率为6.1%,而长期存活率  1年为84.3%±3%、5年为76.5%±5%、10年为76%±5%,存活最长为22年。目前中国台湾的心脏移植保持在100例/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台湾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9天、16天乃至  117天后行心脏移植的患者,获得奇迹般的成功,创造了世界奇迹。


    中国香港地区的心脏移植开展较迟,病例也不太多,每年10例左右。


    由于供体来源问题,中国的心肺移植一直不被国际接受,在2007年国务院《人体器  官移植条例》出台以前,几乎所有的心脏移植供心都来自“严重创伤脑死亡者”。但中  国尚无脑死亡法,在黄洁夫、陈忠华等的积极推动下,通过红十字会等组织不断努力宣  传“脑死亡”“心死亡”后捐赠器官的理念,器官捐献陆续被人们所接受。


    2006年7月1日,在陈忠华、陈道中、陈良万等的直接参与下,中国首例标准化脑  死亡心脏捐献在浙江省中医院启动。该供心从杭州空运至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实施心脏移植,这个供心冷缺血时间近6小时。受体体重90kg,超过供者体重的66%,受体术后  3天死于早期供心失功能。近些年来,脑死亡、心死亡的供心已日渐增多。现在,所有供心都来源于器官捐献患者,所以大力宣传器官捐献才能救更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 


    人工心脏(左、右心辅助装置)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也在茁壮成长。北京阜外医院吴清玉等在2001年3月21日为32岁的男性警察曹某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后  植入Novacor人工心脏(左心辅助),患者得救。患者带机在家平安生活2年余,于2003年4月24日再为其行原位心脏移植成功,9年后该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同济大学附属东  方医院刘中民等于2001年1月18日至2004年,共完成人工心脏植入术9例,其中1例过渡到心脏移植并取得成功。2003年廖崇先等为一名32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Meados 左心辅助术,30天后患者因严重栓塞并发症,未能等到心脏移植而死亡。2005年1月至  2005年8月,北京阜外医院胡盛寿等为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等待移植期间行LVAD术,  1例行心肾联合移植后3个月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单纯心脏移植患者平安出院;1例  因多发性栓塞未行心脏移植,用LVAD后42天死亡。北京阜外医院罗新锦等回顾分析  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间接接受心脏移植前实施机械辅助循环急诊过渡治疗10例,8  例ECMO支持,1例BVS5000左心辅助,1例Meados支持;时间为3~44天。4例成功过渡至行心脏移植,2例心功能好转撤离支持。


    目前,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刘晓程为领导的研究小组及广州、武汉、上海、太原等地的研究人员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人工心脏并开展动物实验中。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