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一个特别的FAQ板块,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做一个小收尾,今天我们的问题来自于同学的讨论和我的自问自答(乐)
话不多说,我们进入FAQ模式(自带音效)
Q1:
当查理接受了这样一场手术并且看尽了这个扭曲和丑态的世界后,他会不会后悔做这样一个手术?
A1:
查理不会后悔,从旧查理来看,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变聪明,让他身边的人不要去轻视他,他并不是想要得到很高的智商,而是只想体验一下平凡人的生活,感受身边人眼中看到的那个世界,只想和身边的所有人平等地交流,在这个“目的”的层面上,查理不为之而后悔,毕竟,尽管有遗憾和失误,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智慧,他也能让妹妹和母亲为他感到骄傲。
从新查理的角度,书里说他“无权抛弃那个旧查理的生命,只是借用一段时间,现在被要求归还”,至少他重拾了那个过去的自己,手术可能只是一次体验吧,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又把自己归还给旧查理的生命,去用一种原本的眼光去体验生活。
当然,他也为这个科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我能找出结果,只要能对已知的心智障碍增添一丝丝了解,能对和我一样的人带来帮助,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因为他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他自己的回音,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和能力,而不再是那个被别人认为甚至是“不存在”的旧查理。
“纪尼安小姐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个请不要为我难过。我很感机我就像你说的得到生命中的弟二次机会。因为我学到很多我以前甚至不知到这世界上真的存在的事情。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些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我很高兴我发现了所有关于我的家人和我的事。好像在我想起他们并且看过他们之前我并没有家人似的,但现在我知到我有家人而且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人。”
在变化的过程中,他渐渐明白了爱和被爱,尽管他并不是很在意人生的出口和结局,他也渐渐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终点,找到了自己在浩浩人烟中自己的那个坐标。
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他不再是那个“小透明”。可以说,这次手术让他明白了自己的意义,也让他在世间留下了自己的意义。
对他而言,这些就足够了。
Q2:
当查理发生了那么多的改变之后,他还是过去的那个查理吗?
A2:
特修斯之船的悖论指出如果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完全替换后,它还是原来的物体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那它和查理的情境一样吗?
显然不一样,这条悖论假设的是一样物体上的所有东西都被替换,所以让我们关注查理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没有改变的东西?
在查理的智商提高的同时,他的情感和回忆也在不断回忆,比如当他回忆起父母时,他可以从以前无条件的顺从到后来回忆起一次次矛盾和纷争后对家人的感情有了变化,但这些感情的趋向,或者说内核都是不变的,都是对家人的依靠和爱,情感最深层次中对家人的团聚的期待,对家庭和睦的渴盼,不希望矛盾和分离。
查理用他的爱人之心对待着这个世界,也对待着每一个人,无论他身处何方,境遇如何,他对整个社会投入的热情是贯穿始终的。
智商改变后,他的内心和眼界也有所改变,但他的所谓心性,努力地去克服惰性,在糟糕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世界和别人的友好,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尽管他人对他有偏见和抱怨,他都用全心全意去对待发生的美好,脱下一切外壳之后,他依旧是那个纯真无邪的人。
这和特修斯之船的悖论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说,查理还是原来的那个查理。
就像一支足球队,球场、教练和球员一代又一代在改变,从马拉多纳变成梅西,但这支球队的名字是永远不变的,因为它的背后核心的精神和推动力是不变的。
包括我们在书里可以看到的,当新查理做一些所谓超出界限的事情后,他心里的那个旧查理又会在一边默默地注视着他,并且这个旧查理只有他自己一人能看见,仿佛在观察着只属于他们二人的孤独,这或许就是心理学里本我和超我的一种在现实中的放大吧。
旧查理永远没有离开他,只不过他借了时间,变成了一个外在新的人,但他身上的这些美好,本来就是作为一个人存在最根本的要素,与智商高低无关,更与手术改造无关。
Q3:
如何理解光明和黑暗,如何理解这种“眼睛的困惑”?
A3: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这世上眼睛的困惑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从黑暗走向光明,另一种是从更光明的世界中走到相对黑暗的世界,但人们对这两种理由的评判和行为不尽相同。
或许,那次手术让查理从黑暗走向光明,但在光明的世界里,他只能找到更多的黑暗,他发现了凭一己之力无法带着阿尔吉侬找到那个更光明的世界,一个人成长再到衰老的过程,他不断地在梯子上向上爬,但发现这架梯子是没有顶端的,我们一生永远都在追求知识和理性,永远渴望知道更多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能真正地走入最光明的世界。
令人唏嘘的是,就这样,突然地,查理又从光明走入了黑暗。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说,当人从黑暗走向光明后,最初会不适应,但当他逐渐习惯了这样一个世界之后,便不会再愿意返回地穴。
可能,那个智商远超常人的查理,就处于走出地狱的阶段,他的眼睛和心灵正在被刺痛。
不曾想到,这样的刺痛之后,又是新的一波更猛烈的刺痛。
查理可以说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他能够从自己隐秘的角落里走出来去看看外面真正的天地,去明白和理解这个世界,去明白自己存在的坐标,在潮起潮落之时他所处的位子,但他一次又一次深深地被现实刺痛,被回忆羁绊,被情感和智慧的不平衡打倒,被和他人的相处和交往关系疑惑而焦虑。
在这本书里,黑暗和光明是对立的,但并没有黑暗和光明的最深处,在黑暗和光明之间也没有一个平衡的中点,这种“眼睛的困惑”是不可避免的。
变得聪明,却越来越空虚,世界没有因此而更美丽。
柏拉图说人们对于这两种原因的态度截然不同,一种是关心和理解,一种是嗤之以鼻和嘲讽,我们对残疾人有自己的同情和爱护,但面对一个智力障碍者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去调戏他,充满着恶意,可能,身处所谓光明的我们面对那样的黑暗也有不同的评判吧。
看到低能查理遭到嘲弄却报以微笑的时候,我们会为他难过,看到高智商查理意识到过去的不幸时,我们又会为他愤怒,一直在想,如果我在他身边,旁观着他的变化,我又能做什么呢?或许,我也做不了什么吧。
或许,我们只能接受这种黑暗与光明的交织和互换吧,去理解每一个在黑暗中的个体,去默默接纳这个世界,用善意去体会他人。
我们总有可能会在高处突然下坠,发现自己什么都抓不住了,那时候,我们会如何选择呢?
Special Cut: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代表着什么?
查理是一个生命,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但阿尔吉侬更加悲惨,它没有办法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它的看法和观点,只能用绝食或者是撞墙等等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也许在我们看来,小小的阿尔吉侬,它的智商变化或许只能在解决迷宫中显示出来,我们无法理解它正处在黑暗还是光明之中,我想,它和查理一样吧,环境显著的变化和周而复始,它没法表达,只能默默吞下一切,用自己的方式去排解但也无能为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
查理是唯一能理解阿尔吉侬的人。
或者说,阿尔吉侬是唯一能映射出查理的人。
两者的命运之间有一种引力和共振。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不代表尊敬,尽管阿尔吉侬对科学也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这份花束更多是一种同情和理解,太多被生活打倒的人,太多弱者,被忽视者,他们都有一颗永远善良的心,但人们的不理解让他们走向了另外一条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道路,不仅仅是阿尔吉侬和查理,无数这样的人,甚至是普通人,把花献给他们,让他们内心的善良和温暖得到一种赞赏和保存。
献给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理性之光,献给一路所见美好的风景与彼此相爱的人,献给时间,献给英雄,献给每一个人。
或许,这份花束也要献给我们自己,让我们在无论任何处境下不要丧失内心的温暖和浪漫,假如我们被命运扼住咽喉,无法照亮自己,那就,用自己的温暖,去成为照亮别人的一道光。
相信着,总有人能在黑暗中带你走出光明,总有人能在困境中给你献上一朵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