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下卷 节选
第三章 正常经济体系的发展
第一节 正常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型
让渡价值论在讨论价值本原问题时自然而言地用到了价值体系概念(价值是价值体系的价值),一个价值体系通常就是一个经济体系,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价值体系/经济体系通常又是一个国家。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多样性,一个价值体系、一个经济体系、一个国家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典型的情况当属欧盟的情况,欧盟相当于一个价值体系,而欧盟各国相当于一个个经济体系,当然欧盟整体上也相当于一个经济体系。然而,一般地,我们所研究的价值体系、经济体系、国家是同一个研究对象。
经济体系发展的根本原因
根据让渡价值论,对于价值体系的正常运作而言,抽象独立的价值体系具有的两个重要性质,即价值体系的整体性和自洽性,是这种正常运作价值体系的重要特征。非独立的开放的价值体系,即非封闭的价值体系,应当注意保持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或闭合性,以及价值体系的自洽性。正常经济体系的正常发展就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
经济体系的发展通常表现为人们消费的自然资源(自然物)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消费种类和消费数量)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是经济体系发展的一般特征。总之,一般而言,经济体系的发展就是经济体系消费的增长,通常也就是经济体系价值的增加。
在人类历史上,总体而言,人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进程——虽然人类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确实曾经一度犯下了种种错误,常常走在歧途之上而非正途之上,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体系的发展进度。历史地看,经济体系这样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由于“经济体系发展的两大动力”带来或促进了“经济体系发展的两大因素”的不断增长。
◎经济体系发展的两种消费增长
通常地,经济体系的发展就是经济体系消费的增长,即一定周期内经济体系消费总量的增加,或消费流量的增大。经济体系的消费增长包括下面两种消费增长,它们是“经济体系发展的两大因素”。
★原有消费(旧有消费,旧消费)的增长。比如,历史上,人们吃的、穿的、住的等等原有消费,单就消费物数量而言,毋庸置疑也是增长的。这种增长是由于原有消费让渡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让渡数量增加。例如,农业种植规模扩大,平均亩产提高。这种增长实现着人们由贫穷到富裕的愿望。
★新兴消费(新消费)的大量涌现,大量增长。这是经济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重要原因。例如,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了火车、汽车、飞机、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电影……等等新消费。这种增长就是消费创新消费升级换代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增长是对主流经济学所谓“均衡”的突破,是经济体系活力的源泉,是经济体系发展的永恒动力,是经济体系历史实践的主旋律最强音。
归根结底,总体上,经济体系发展是经济体系消费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实践中,各个经济体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但它提示人们,发展经济体系,应当致力于发展经济体系的消费。传统经济学所谓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实质上装载的都是消费。
◎经济体系发展的两大动力
历史上,现实经济体系的增长是由于如下所述的“经济体系发展的两大动力”。
★人口总体上长期的不断增长。这是经济体系的历史现实。因此,即使假设人均的生活水平保持不变,经济体系的消费也会不断增长。这种增长表现为经济体系体量的增长。
现实中,某些经济体系出现了人口相对减少的情况。人们通常认为,这对于经济体系的增长而言是不利的。其实未必尽然,一方面,如果人均消费增长的正面作用大于人口减少的负面作用,经济体系仍然可以保持增长;另一方面,人均消费增长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意义。它提示人们,发展经济体系,不能仅仅注重经济体系价值总量增长,更应当注重经济体系人均消费的增长。
★人类科技总体上不断进步。由于科技进步,一方面,原有消费的让渡能力提高,让渡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新兴消费不断涌现,经济体系的消费种类增加。总之,由于科技进步,经济体系的消费在种类和数量上不断增长。
◎经济体系价值增长因素
经济体系的发展,经济体系的壮大,经济体系的生长,根本上表现为经济体系价值量的增加,诸如GDP的增长。经济体系价值增长因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称为经济体系(价值体系)“价值增加四大力量”。
★第一类(价值)增长:原有消费增长的价值增加
在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经济体系的原有消费最初可能数量相对较少,或者可能由于经济体系人口增长,原有消费不足以满足经济体系的消费需求。因此,通常伴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这些原有消费的数量一般会不断增长,这样价值体系的价值总量总体上随之增加(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数量增长价格下降的抵消作用)。
例如,粮食产量增长的历史情况。这种增长可以区分为下面两种情况——当然,实际上他们常常是同时的伴生的。
规模扩大的增长。譬如,开垦新的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增长。
效率提高的增长。譬如,品种改良,使用化肥,提高了单产,粮食产量增长。
★第二类(价值)增长:新兴消费增长的价值增加
在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中,新兴消费的大量涌现大量增长主要是由于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进步,带来消费创新,带来消费升级换代,极大地增加了经济体系的价值。然而,新兴消费对价值的增长作用可能存在下面两种抵消效应。
替代效应:新消费的出现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新消费出现了,旧消费被全部替代了或部分替代了。例如,人们原来使用马车,现在使用轿车等机动车。这时,对于经济体系的价值增长而言,原有消费的替代性减少要抵消一部分新消费的价值增长。
挤出效应(溢出效应):由于经济体系规模限制,或成本效率等原因,新兴消费出现了,某些原有消费被“挤出”该经济体系,或者从该经济体系“溢出”,“转移”到其他经济体系。这时,对于经济体系的价值增长而言,原有消费的溢出性减少要抵消一部分新消费的价值增长。
通常情况下,对于经济体系的价值增长(增加)而言,由于替代效应或挤出效应,原有消费的替代性减少或溢出性减少要抵消掉一部分新消费的价值增长,但在某些情况下,或许存在这种原有消费的替代性减少或溢出性减少超过新消费价值增长的情况,其结果就是经济体系的价值可能并不增长,然而当新兴消费代表科技进步时仍然意味着经济体系发展了。它提示人们,发展经济体系,不能仅仅注重经济体系价值增长,还应当注重发展科技进步的新兴消费。
替代效应或挤出效应,还意味着经济体系让渡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新兴消费的出现带来经济体系让渡结构变化,不仅表现在新让渡的增加上,还可能表现在原让渡的减少上,当然还有各让渡的让渡比例的变化。
应当注意,经济实践是复杂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也可能存在于原有消费的情况。这里就新兴消费来进行论述,在于强化经济体系应当全面认识新兴消费,并强调经济体系应当全面重视新兴消费的作用。
★第三类(价值)增长:价值化作用的价值增加
在经济体系中,某些消费原本是非价值消费,后来“价值化”为价值消费。由此可见,一则这种价值化的消费一般是经济体系的原有消费;二则这种价值化现象是第一类价值化现象,通常与经济体系的发展程度相关,尤其在经济体系发展初期早期,这种消费价值化现象相对比较多。因此,原有消费价值化为价值消费,对价值体系的价值增加而言相当于新兴消费的作用,对经济体系价值增加贡献作用相对较大。
★第四类(价值)增长:价值反哺作用的价值增加
让渡价值论揭示了经济体系发展中重要的“价值反哺效应”。一般而言,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所有让渡者的消费期望增加,因而增加了经济体系的价值量。
人文经济学总结认为,价值反哺现象和价值化现象是人们现实中看到的一些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这就是经济体系超增长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对于正常发展的经济体系而言,这四类增长都正常地自然地发生着。然而,在人们追求经济体系发展或分析经济体系发展时,似乎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第一类增长和第二类增长,而忽视了第三类增长和第四类增长,尤其是对第四类增长认识不足,这或许给人们的观念和经济体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误区,诸如人们在比较经济体系各国发展时的认识问题,以及人们在经济体系管理时的调控手段问题。
假如没有新兴消费的出现,在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且无重大变故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在消费期望平均化的过程中趋向饱和,经济体系趋向“平衡”。当然,事实上,新兴消费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不断出现的历史,经济体系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不断发展的步伐。
终上所述,人文经济学总结经济体系发展应当注意的要点如下:
★发展经济体系,应当致力于发展经济体系的消费。
★发展经济体系,应当全面重视新兴消费。
★新兴消费出现并非一定意味着经济体系的价值增长,然而当新兴消费代表科技进步时仍然意味着经济体系发展了,因此发展经济体系,不能仅仅注重经济体系价值增长,还应当注重发展科技进步的新兴消费。
★发展经济体系,不能仅仅注重经济体系价值总量增长,更应当注重经济体系人均消费的增长。
价值闭环演绎的经济体系发展
《人文经济学》上卷第三章第一节中给出了“简单示意价值闭环”和“标准示意价值闭环”。对经济体系而言,从“简单示意价值闭环”到“标准示意价值闭环”实质上揭示了“正常经济体系的发展模型”,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得出“对于认识和指导经济社会实践有价值的观点观念”。
本书为了叙述方便,将一个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各个让渡集团分别称为让渡集团A、让渡集团B、让渡集团C、让渡集团D、让渡集团E、让渡集团F……
图1所示即为“简单示意价值闭环”,也就是一个包含三个让渡集团(让渡实体/消费实体)的价值闭环。
图1中,A、B、C代表
彼此消费对方让渡的消费物的
让渡集团;a、b、c代表相应
集团让渡的消费物;
a`x、b`x、c`x代表a、b、c相应实体A、B、C对x实体让渡的消费物的消费。注意,a`a、b`b、c`c表示相应实体对自身让渡的消费物的消费,这种消费有时以价值的方式实现,有时以非价值的方式实现,例如,一般地,农民吃自己种的粮食属于非价值的消费方式;工人戴自己生产的手表属于价值的消费方式。
显然地:a= a`a+b`a+c`a
b= b`b+ a`b+c`b
c= c`c+a`c+b`c
等号左边代表相应实体的让渡物(消费物或价值物),右边代表各实体对该让渡物的消费,因此这些等式叫做让渡—消费关系式。
三式相加得:
a+b+c=(a`a+b`a+c`a)+(b`b+a`b+c`b)+(c`c+a`c+b`c)
=a`a+b`a+c`a+b`b+a`b+c`b+c`c+a`c+b`c
=a`a+a`b+a`c+b`a+b`b+b`c+c`a+c`b+c`c
= (a`a+a`b+a`c)+(b`a+b`b+b`c)+(c`a+c`b+c`c)
上式中,[a+b+c]表示A、B、C实体的总让渡;(a`a+a`b+a`c)表示A实体对A、B、C实体让渡的消费物的消费,即A实体的总消费,也就是A实体对A、B、C实体的总让渡的总消费——a`(a+b+c)。
由此得(a`a+a`b+a`c)= a`(a+b+c)
同理有:(b`a+b`b+b`c)= b`(a+b+c)
(c`a+c`b+c`c)= c`(a+b+c)
故此:
a+b+c = (a`a+a`b+a`c)+(b`a+b`b+b`c)+(c`a+c`b+c`c)
=a`( a+b+c)+b`( a+b+c)+c`( a+b+c)
其中,[a`( a+b+c)+b`( a+b+c)+c`( a+b+c)]就是相应实体A、B、C对总让渡(a+b+c)的消费,即A、B、C实体对总让渡(a+b+c)的总消费(a`+b`+c`)(a+b+c)
则有:
a`( a+b+c)+b`( a+b+c)+c`(a+b+c)= (a`+b`+c`)(a+b+c)
所以:
a+b+c=a`( a+b+c)+b`(a+b+c)+c`( a+b+c)
=(a`+b`+c`)(a+b+c)
该等式清楚地说明:A、B、C实体的总让渡等于A、B、C实体的总消费,这表明的就是价值闭环的整体性和闭合性。
上述关系式推导过程表示的是封闭的理想状态的价值体系的价值闭环的情况,是对封闭独立的价值体系的简单化理想化的模拟——所有让渡消费在价值体系的所有实体间实现。这样的价值闭环的整体性和闭合性是价值体系的价值物流在让渡实体间循环流动的理想基础(除此之外,开放价值体系的价值闭环的整体性和闭合性的理想基础还要求价值体系最低限度应当能够保证价值体系的价值物流没有净流出)。这种状态的价值闭环就是自洽性的价值闭环。
下面,在图1简单示意价值闭环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一下图2的标准示意价值闭环。而由图1到图2对经济体系而言代表经济体系的发展。
图2中,各符号含义与图1中的类同。
同样:a=a`a+b`a+c`a+d`a+e`a
b=b`b+a`b+c`b+d`b+e`b
c=c`c+a`c+b`c+d`c+e`c
d=d`d+a`d+b`d+c`d+e`d
e=e`e+a`e+b`e+c`e+d`e
将上述各式相加得到下式,该
式表示的是价值闭环的总让渡和总
消费的关系。
a+b+c+d+e=a`a+b`a+c`a+d`a+e`a
+ b`b+a`b+c`b+d`b+e`b
+ c`c+a`c+b`c+d`c+e`c
+ d`d+a`d+b`d+c`d+e`d
+ e`e+a`e+b`e+c`e+d`e
同理可以推出:
a+b+c+d+e=(a`+b`+c`+d`+e`)(a+b+c+d+e)
该式表示的就是图2标准示意价值闭环理想状态的整体性和闭合性。
而且,从图1的简单示意价值闭环扩展到图2的标准示意价值闭环表明了价值闭环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此处所言的开放并不是指价值体系的对外开放),表示了价值体系的扩张或发展。
上述过程看似简单的数学的加和运算,但其中的每一个数学项和数学关系式都对应着消费物或价值的让渡或消费,对应着价值体系中人们的消费实践和价值实践,对应着价值体系的消费物流和价值物流。例如,如果假设图1中的让渡集团A为食物让渡集团、让渡集团B为服装让渡集团、让渡集团C为住房让渡集团,上述的数学项和数学关系式就表明了各集团对食物、服装和住房的让渡—消费关系,而且这是抽象化的理想化的消费让渡状态。在一定的食物、服装和住房让渡能力下,如果每个让渡者的消费期望是社会平均化的消费期望,那么让渡者(让渡个体)将据此在食物让渡集团、服装让渡集团和住房让渡集团之间分布。
对于高度流动的消费物流和高度流动的价值物流,消费物即价值物——只要你愿意卖就能卖出去,价值物即消费物——只要你愿意买就能买得到。因此,这些表示消费物的数学项和数学关系式等同于表示价值物的数学项和数学关系式。
简单来说,假如让渡集团A用1亿元货币买了让渡集团B的服装消费,让渡集团B又用这1亿元货币买了让渡集团C的住房消费,让渡集团C再用这1亿元货币买了让渡集团A的食物消费,这样这1亿元货币又回到了让渡集团A;让渡集团A用1亿元货币买了让渡集团C的住房消费……价值体系就是如此反复循环的。
从图1到图2,价值体系的容量扩大了,这表明了价值体系/经济体系的发展。例如,如果假设让渡集团D为电力让渡集团、让渡集团E为交通让渡集团,那么上述数学项和数学关系式表明让渡集团A的让渡者除了消费食物、服装、住房等原有消费,还消费电力、交通等新兴消费,让渡集团B、让渡集团C亦然;而让渡集团D的让渡者也消费了食物、服装、住房、电力和交通等全部消费,让渡集团E亦然。因此,这种正常经济体系的发展意味着每个让渡者的消费增加了,每个让渡者的消费期望增加了。
或者说,在理想状态下,让渡集团D让渡的电力消费对应的价值、让渡集团E让渡的交通消费对应的价值按“社会平均化的消费期望”分到让渡集团A、B、C、D、E的让渡者身上,对于让渡集团A、B、C让渡的食物、服装、住房消费对应的价值亦然,即每个让渡者的价值物增加了,也就是每个让渡者的收入增加了,同样是每个让渡者的消费或消费期望增加了。{其中包括“价值反哺效应”的道理,参见本节“价值反哺原理”}
因此,价值体系\经济体系中消费期望对映着价值,由这样的过程和论述,我们得出结论:
价值体系的扩张,经济体系的发展,让渡者总消费增加,让渡者消费期望增加,让渡者价值物增加——让渡者收入增加,价值体系\经济体系总价值增加,这就是人文经济学通过经济学正解给出的经济体系发展增加定律(或称经济体系价值增加原理)。它揭示了“发达经济体”(发达国家)高工资高物价高消费的事实。
价值并不区分新消费和旧消费,虽然这里是就新消费出现(让渡集团D、让渡集团E)得出的经济体系发展增加定律,但是对于旧消费同样适用,因为我们可以把让渡集团D、让渡集团E看作让渡集团A、让渡集团B或让渡集团C的增量,仍然可以得出经济体系发展增加定律。
经济发展型I
对于同一个经济体系而言,简单示意价值闭环的状态和标准示意价值闭环的状态相当于经济体系的两个发展时期或两个发展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发展阶段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是不同的,后者通常高于前者,人们应当注意这个结论;
经济发展型II
对于不同的经济体系而言,诸如经济体系I和经济体系II,如果两个经济体系开始时都处于简单示意价值闭环的状态,后来其中的经济体系II发展到标准示意价值闭环的状态,此时相当于经济体系I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而经济体系II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这两个经济体系中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是不同的,后者通常高于前者,人们应当注意这个结论。经济体系I和经济体系II的这种差别就是传统经济学所谓的“人口红利”的本质。
传统经济学在此看到的似乎是经济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角度,这个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但这个角度看到的不是经济体系发展的全部事实。例如,在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中,某些传统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可能并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可能没有提高,但这些传统行业劳动者的收入仍然是增长的。
经济体系发展,经济体系总价值增加,这通常对应于各国GDP增长的事实。在农牧核心经济社会,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当然增长比较缓慢)带来的消费规模扩大;在工业核心经济社会主要表现为新消费不断的大量的涌现(当然人口也没少增长)。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GDP一般都呈现出显著增长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此。
还有一点,通常新增让渡的利润最初往往较平均化的利润高,这会吸引更多的让渡者加入,并因此促进新增让渡的较快发展;而且,这还会使新增让渡的利润趋向平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反复地上演着这一幕,保持着自己的活力。
第三节正常经济体系发展的四大原则
——经济体系调控经济的正解一
让渡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价值体系的价值,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价值体系/经济体系通常就是一个国家,因而一般而言国家是经济体系的管理者。国家对价值体系或经济体系的管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由市场经济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正解。
国家对经济体系的调控是国家对经济体系的总体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内容。以主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为指导的国家调控经济的各种手段措施存在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治标不治本。人文经济学认为国家调控经济应当遵循“正常经济体系发展的四大原则”,这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正解。
正常经济体系发展的四大原则
第一原则:让渡自由原则
在一定的让渡规则下,让渡主体可以自由地进行各种让渡活动——“只要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干”,“让每一个让渡者想方设法地赚钱”,这样有利于发挥让渡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保证经济体系让渡发展的充分性,有效性,效率性。这是经济体系发展的活力源泉。
在第一原则中,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职能就是制定符合时宜的科学合理的让渡规则,创造规则实施的主客观条件,保障和监管规则的实施。
第二原则:价值纠偏原则
在价值体系/经济体系中,货币的作用是分配价值和搬运消费物。然而,货币分配价值和搬运消费物客观地总会产生“偏差”。因为,一方面,货币分配价值是依据人们参与的让渡活动,而“让渡活动分配价值具有倾斜性”(让渡活动分配倾斜性原理),这样就会产生有利倾斜性和不利倾斜性之间的偏差。例如,歌星、电影明星、体育明星的高收入现象。另一方面,货币搬运消费物是对映关系,而不是所谓的相等关系,这样就会产生对映偏差。这两种偏差中的某些偏差可能会不断累积,使得偏差越来越大,产生“偏差累积效应”,这对经济体系的正常发展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经济体系客观上需要对这种“偏差累积效应”的价值纠偏操作。
在第二原则中,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职能就是全面防范偏差过度累积,主动实施价值纠偏,适当调整价值分配,保障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正常发展。
第三原则:等额贸易原则
人文经济学论述了人们在国际贸易认识上的诸多错误观念,得出国际贸易各经济体系(国家)在国际贸易的让渡活动中应当遵循并实行“等额贸易原则”的重要结论(详见本书第四章)。
然而,似乎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当前现实的世界中,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国应当有一定的贸易赤字,以保证世界上所需要的流通美元。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是一种有立场的偏见,因为美国贸易赤字并不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历史上美国也曾经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元可以作为不同经济体系贸易的货币中介,充当“借入和借出”的核算功能,但不应导致美国的巨额债务和其他国家的大量美元储备,说到底这是国际金融制度的问题。而且,即便美元是“国际货币”,贸易赤字对美国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贸易赤字照样相当于美国的债务,照样最终会破坏美国经济体系之价值体系的完整性、闭合性和自洽性。
在第三原则中,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职能就是改变自由贸易的传统观念,监控让渡实体转移,实施贸易平衡主义的实践操作(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
第四原则:政治平等原则
人文经济学的让渡价值论给出了“让渡活动分配价值倾斜性原理”,也就是说社会上客观存在着让渡活动倾斜性有利的让渡实体和让渡活动倾斜性不利的让渡实体,这两类让渡实体的存在可能导致形成经济中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经济社会的就业问题、福利问题、贫富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此密切相关。
在第四原则中,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职能就是全力保护弱势群体,无论是经济弱势群体还是政治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公正。限制权力者的权利,调节财富者的财富。这是经济问题的政治体现,是政治的经济功能,是经济政治的政治正确,是经济学正解对政治的经济要求。
文明的理性设计的经济社会最终应当认识到:任何强势社会个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济社会自身的良态发展,而这种良态发展的实现客观上要求经济社会调整价值分配,保护弱势群体,根本上改变强人强权的非人文分配方式。
第七节标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的参照系
标准经济体系是人文经济学理论上的经济体系模型,是实际经济体系的理论化的规范化的抽象模板,是在一定的科技文明和社会文明阶段上经济体系的标准样板。
因此,标准经济体系是标准化的正常经济体系,即:
★标准经济体系是能够保证经济体系正常发展稳定性要求的经济体系。
★标准经济体系是能够保证经济体系正常发展规模合宜性要求的经济体系。
★标准经济体系是价值体系自洽的经济体系。
★标准经济体系是发展出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文明的种种让渡的经济体系,也就是包含了所有的简并的必要让渡的完整的经济体系。
★标准经济体系的经济社会是向着经济集约型社会改进的经济社会。
这也就是说,更好的标准经济体系最好是“集约型经济体系”:
①“集约型经济体系”不仅考虑短期成本,而且考虑长期成本;不仅考虑经济成本,而且考虑社会效益。
譬如,修桥修路的时候,由于填沟挖丘、习惯路径或自然人为障碍等原因,可能修建弯路坡路成本相对较少,但考虑大量通行者长期通行的时间浪费和能源消耗,或许应当修建直路平路更好。
②“集约型经济体系”的各个让渡集团之间是有机关联的整体,而不是一个摊大饼式的松散结构,让渡体系协调,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经济体系向更高经济体系的更多“余力”的发展。
譬如,城市供电网、供水网、供气网、通讯网整体布局,城市街道、公园、居民小区绿化赏花的果树可以供应水果,绿化草坪可以提供牛羊饲料,城市道路翻新、建筑拆除的建筑垃圾可以定点存放并用到需要填埋物的地方或工程中等。
理论上的经济体系应当自发地发展成标准经济体系。这是由于独立的封闭的价值体系(孤立价值体系)是向平衡的自洽的价值体系,随着文明发展而生长,这种生长是自然的自发的本生生长,就像纯净的晶体结晶过程一样。
开放经济体系的生长通常是非本生生长,但同等发展程度的经济体系之间在保持贸易平衡的条件下,经济体系的共生生长理论上可能等同于本生生长。然而,事实上,对于开放经济体系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开放经济体系的“本生生长”必然受到影响,其受影响的程度与经济体系的发展容量、让渡结构和缓冲能力(经济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缓冲能力)相关。
必要让渡与让渡序列
在一定意义上,一个经济体系就是许许多多的让渡\让渡集团构成的时空上的集合,因此研究标准经济体系需要研究标准经济体系的让渡组成。
标准经济体系的让渡组成是“必要让渡”组成,非标准经济体系的让渡组成可能“必要让渡”组成不完整,且可能包括非必要让渡。
那么,何为“必要让渡”呢?
必要让渡
对于一个独立的一般的经济体系,经济体系在与一定的科技文明和社会文明相对应的经济体系发展阶段上,经济体系满足人们需要及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让渡,即为该经济体系的必要让渡。诸如,食物让渡、服装让渡等。
应当注意,不同的实际的经济体系,“必要让渡”可能是不同的,比如,由于社会文明习俗不同,有的经济体系需要冥币祭纸消费,有的经济体系则不需要。因此,所谓的必要让渡通常是指标准经济体系的必要让渡,即标准必要让渡,标准必要让渡是实际经济体系必要让渡的交集。
让渡序列
经济体系的让渡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这就是经济体系的让渡序列,包括让渡时间序列和让渡空间序列。
让渡时间序列
在经济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让渡活动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构成经济体系的让渡时间序列,或让渡发展序列。例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的让渡时间序列。
让渡空间序列
经济体系的让渡在空间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构成经济体系的让渡空间序列。例如,小麦、面粉、面包的让渡序列;棉花、棉线、棉布、服装的让渡序列。
标准让渡序列
标准经济体系的让渡序列是标准让渡序列,通常就是标准必要让渡序列。
一般地,标准经济体系的标准必要让渡序列是指必要让渡空间序列;而标准经济体系发展的标准让渡序列构成必要让渡时间序列。
非完整让渡序列
与标准让渡序列相比较,存在空缺让渡的经济体系的让渡序列,即为非完整让渡序列。
让渡逆序列
让渡逆序列即让渡序列的相反序列,主要是指让渡时间序列的相反序列。
一般地,让渡序列不可逆。也就是说,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与经济体系萎缩过程是相互不可逆的过程,即经济体系萎缩过程不是经济体系发展过程的逆过程。
经济体系萎缩
对于经济体系而言,与经济体系发展壮大进程相反的经济体系进程就是经济体系萎缩。然而,经济体系萎缩虽然是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的相反进程,但却不是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的逆过程,因为经济体系萎缩过程并不是经济体系沿着其发展壮大过程“按照原路返回”的过程。
既然经济体系萎缩不是经济体系“按照原路返回”,那么经济体系萎缩时经济体系通常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答案就是经济体系萎缩发生时,经济体系可能发生“经济体系坍塌”。
为什么?
因为让渡序列不可逆;
因为经济体系价值超额增长现象。
首先,经济体系让渡序列不可逆,经济体系萎缩时,经济体系让渡并不沿着让渡逆序列回归,而是向着“基本让渡”迅速回归,某些必要让渡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不必要让渡,诸如服装时尚、旅游娱乐等,大大破坏了经济体系原有的让渡序列,扰乱了价值体系的价值分配消费让渡,从而可能导致经济体系萎缩时“经济体系坍塌”。
其次,通常情况下,根据经济体系发展增加定律,价值体系价值反哺原理,经济体系价值增长具有超额增长现象,促动工资薪酬超额增长(即原有让渡集团消费期望在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中重新对映)。当经济体系萎缩时,这种价值超额增长并不同步消失,经济体系经济状况可能雪上加霜,从而可能导致经济体系萎缩时“经济体系坍塌”。
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的“金科玉律”
一般而言,较低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就是刻意地以标准经济体系为发展蓝本,把经济体系构建成标准经济体系式的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的管理者政权应当是理性构筑的民主政权,而不是强人强势私欲膨胀的专制政权;经济体系的社会存在状态应当是法治社会的稳定社会,而不是权贵等级欺压横行的特权社会。这是经济体系持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一方面,经济社会应当已经认识到一切强人强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济社会的良态发展。因此,经济社会不包容任何强人,无论是政治政权的强人,还是经济资本的强人。另一方面,强人强势私欲膨胀的专制政权可能稳定一时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现象,但非民主法治社会的强人强势的稳定不能稳定一世。这两点必须是经济社会人人之共识。
◎经济体系沿着价值增长三途径(价值化增长、原消费增长、新消费增长),努力发展消费让渡,促进社会经济繁荣。
经济体系价值量增加,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经济体系消费让渡繁荣,经济社会繁荣。在繁荣消费让渡时,经济体系应当努力地、优先地发展必要让渡。
◎经济体系遵循经济体系四原则,调控货币价值流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全面发展经济。
调控货币价值流通,应当注重货币发生、货币消灭,以及价值生源、价值灭所等关键环节的作用,主动地、灵活地、宏观地建设自洽的价值体系。
◎经济体系以标准经济体系为参照系,对照标准经济体系必要让渡空间序列,按照必要让渡时间序列,大力地有序地发展必要让渡序列之让渡。也就是说,经济体系应当在余力许可的条件下,优先考虑把本经济体系非完整让渡序列发展成为标准让渡序列,在这一点上,既不应当以成本限制为由向其他经济体系轻易转移让渡,也不应当以其他经济体系物美价廉为由轻易依赖进口消费。
理论上,标准经济体系应当对映的是高发展经济体系,并随着高发展经济体系的发展而“进化”;且是低发展经济体系和中发展经济体系的“榜样”,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临摹的范本。
某些经济体系,尤其“最初的经济体系”,欠发展的经济体系,可能缺少“启动资本”,发展必要让渡序列之让渡或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政策扶持要发展的必要让渡,诸如土地税收优惠(这是政府应当有能力做到的)等。
★政府投资先行建设要发展的必要让渡,诸如关键让渡、公共工程等。
★政府先建设要发展的必要让渡,然后择优转让给个人经营。
★政府出资垫资发展必要让渡,诸如个人无发展动力或无发展资金,政府出资垫资,资质良好的个人建设经营。
★政府指定要发展的必要让渡,提供不同的选择条件,采用社会招标方式发展。
◎很多现实的经济体系或许不能满足标准经济体系适合的规模与适宜的资源条件之要求,这样的经济体系可以依据国际贸易关系终极原则构建“联合的标准经济体系”。
◎经济体系应当注意国际分工的不稳定性,注意保持贸易平衡,根据经济体系具体的实际的情况,尽可能地建设相对完整的自洽的经济体系。
总之,人们应当明了,所谓经济社会的良态经济就是要:在一定的人类让渡能力下,将初级自然态持续地尽可能地让渡为终极社会态。
本节构建了“标准经济体系”,阐述了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的“金科玉律”,再一次为低发展经济体系和中发展经济体系的发展指明道路,为经济体系调控经济提供了指导思路。
通过本章关于经济体系发展的论述,我们一般性地得出经济体系发展的两个重要推论:
推论一:经济体系让渡结构完整性趋势原理
一个足够规模的封闭经济体系(经济体)终将让渡其可能的全部的消费物并实现经济体系的自洽。
因此,理论上,封闭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趋同性(趋同性不是相同性)。这是“标准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根据。
推论二:规模不足经济体系发展机会原理
一个个规模不足的自洽的开放经济体系(经济体)在等额贸易条件下可以外延构成一个足够规模的自洽的经济体系组合。
因此,理论上,人文经济学给出经济体系之间贸易应当考虑的国际贸易关系终极原则(国际贸易关系根本原则):一般而言,独立的经济体系(价值体系)体量有限,随着让渡活动的繁衍,或达到经济体系“无余力”的限度,此时可依据国际贸易平衡诸原则,与同等发展程度的同样无余力的经济体系适当分工相互贸易且保持贸易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经济体系联合体。
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的光环下,人们有问题的经济观念(不是经济学家有问题的经济理论)可能还不止于此,譬如,对经济强大与国家强大关系的理解。一般地,国家强大需要保持经济强大,然而经济强大和保持经济强大是有区别的,但人们往往混为一谈,这是由于反映经济强大的GDP是“要被消费掉的”,这正是经济的特性——生产出来再消费掉的特性;而保持经济强大就需要持续地生产出这样的GDP来(当然GDP和强大是有区别的,这里仅就一般而论),但这未必总能做到,因为经济的复杂性和国际竞争的复杂性。然而,某些强大的经济体或国家却常常因此而妄自尊大。
因此,这里所指的不是那些穷兵黩武外强中干的军事帝国,诸如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而是那些经济起家的富裕帝国,诸如掠夺美洲黄金的西班牙帝国,工业革命的暴发户大英帝国,他们的财富哪里去了呢,他们的帝国咋就成了昨日黄花了呢。再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发了横财”的某经济学强国如今在主流经济学的指导下不也是债台高筑吗。因此,经济学正解告诫那些历史上常常以为强大永恒可恃(恃强凌弱的恃)的政客们,所谓的经济就是“生产出来并消费掉”的过程,财富很容易消失,强大也并非永恒可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