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哈佛幸福课——笔记摘要 Lession five
fairy tale 2020-03-16

The power of the situation 情境的力量

    一个女人像很多人一样来寻求甘地的建议。她长途赶来,带着自己的儿子,拜见甘地,在他面前说:“我长途赶来,因为我儿子有个问题,他吃太多糖了,希望你能告诉他别吃太多糖,糖会损害他的健康、牙齿,他会听你的,因为他很崇拜你”。甘地看着她说,“夫人,你能一个月后再来吗?”。她不明白为什么,但还是听了他的话。带着儿子离开了,一个月后又回来,再次与甘地见面,她在他面前说,她说“一个月前我来过”。他说“是的,我记得”。她说“你能告诉我儿子,不要吃太多糖吗?”于是甘地注视着那个孩子说,“孩子,不要再吃太多糖”。就是这样,那个女人很困惑,她鼓起勇气,说“圣雄,非常感谢,我肯定他不会再吃那么多糖,但为什么不在一个月前告诉他?”他说“夫人,因为一个月前,我也吃太多糖了”。

问题就在这里“ 多数人都是照着你做的做,而不是照着你说的做。”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成为你想在这个世上见到的改变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便是以身作则。


Belief as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信念,即自我实现的预言

we are what we think ,all that we are arises with our thoughts

境随心转,全由意念升起

with our thoughts ,we make our world

我们的念头造就了我们的世界


我想从一个特别的故事开始……

    Roger Bannister是一名短跑运动员。直到1954年,在四分钟以内跑完一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医学上证明四分钟跑一英里,是人类能力的极限。生理学家对此进行实验,在科学上展示这一点。世界顶尖选手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没有一名选手能少于四分钟。然后Roger Bannister出现,他说“四分钟内跑完是可能的,我要做给你们看”。说这话时,他是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也是一名出色的跑手,顶级跑手,但时间远高于四分钟,他的最好时间是四分12秒,自然没有人把他当真。但Roger,Bannister坚持苦练,而且有进步,他突破了四分十秒,四分五秒,跑到四分两秒时停止,像所有人一样,无法超越四分二秒。他不是世上最好的跑手,但也是佼佼者,但他还是说“有可能,在这件事上人类没有极限,我们能在四分钟之内跑完一英里”。他坚持练习,却一直失败。直到1954年5月6日,在重回故校时,Roger Bannister用了3分59秒跑完一英里,轰动一时,登上全世界的头版头条。“科学遭到挑战”“医生遭到挑战”,“不可能成为可能”。数十年来,自从开始一英里跑计时以来,没有人突破四分钟极限,那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在5月6日Roger Bannister做到了。六周后,澳大利亚跑手John Landy,一英里跑了3分57.9秒。第二年,1955年,37名跑手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过三百名跑手突破四分钟界限。这是怎么回事?是运动员们更加努力训练?还是有了新的技术,新的鞋子?都不是,是信念,信念是多么强大!不是因为跑到那个时间,就说“不好,超过速度极限了,放慢速度吧”。根本不是那样,他们尽了最大努力,最大可能,然而他们的潜意识限制了他们,阻止他们突破界限。那不是医生,生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声称的身体界限,而是心理界限,Roger Bannister攻破了那个要塞,意志和心理上的要塞。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它们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头号预言。

Treat a man as he is and he will remain as he is

一个人,以他原本的样子对待他,他便还是原来的那个人

Treat a man as he can and should be

一个人,以他能够成为 或应该成为的样子对待他

And he shall become as he can and should be

他便会成为 能够 或者应该成为的 那个人。


     “阿施从众心理实验”,个体对群体存在从众现象。很多同学可能听说过,Milgram的“权力服从”。最精彩的研究,在街上随便找个人,在实验者的指示下去电击另一个人,电击到另一个人尖叫恳求停止。但实验者说实验必须进行下去,而且实验者经常穿着一件白大褂,就像医生一样。因为他们说实验必须进行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继续电击那个人,甚至电击到另一个人哭泣,恳求放他出去。仅仅是因为那一句,“实验必须进行下去”。情境的力量,对权力的服从。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德国,全世界的人,都倾向服从权力,全世界,都是如出一辙。


    在斯坦福进行的  Philip Zimbardo的监狱实验。他们从街上随便找来一些人,分别扮演典狱长,狱警和犯人,这项实验预计进行两周,证明进入角色的效果,一周后,他们发现,实验必须终止,因为随意找来的,随机分配的典狱长们,变得非常残暴,他们侮辱犯人。进入犯人角色的人受到侮辱,就像犯人经常感受到的侮辱。这解释了Abu Ghraib监狱丑闻,时事现象,伊拉克战俘的遭遇,这个试验中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法自拔,不管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甚至于主持实验的教授也被卷入其中,成了维持他那个监狱秩序的法官形象。Zimbardo不得不在一周后终止实验。   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嗜血的狂魔。


    1979年,Langer的实验,她找来75岁以上的男人,把他们送去一座别墅,那是一间以1959为主题的别墅。虽然实验在1979年进行,音乐来自1959年,他们读的杂志都是1959年前后的,日报是1959年的,所有的一切都是1959年的,他们要进入角色和Zimbardo的实验一样,不过,他们要扮演1959年时的角色,仿佛年轻了20岁。这是个心理学实验,在实验前后进行各种测量。实验者在别墅待了一周,在一周结束后,他们发现,实验者的心理和生理年纪都减小了。比如,他们在各项测试中变得更灵活,他们手掌,双腿,身体都变得更加强壮。记忆力有明显改善,智力水平,在实验前后进行测试,再与对照组相比,在仅仅一周后就有明显改进。测量指骨间的距离(人越老,骨骼间空隙变得越小,指骨变得更紧)一周后,他们的手指变长,他们变得更快乐,变得更加自立,更少依懒他们,不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家庭成员的评估都是如此。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强大的积极情境。与在外面世界遭遇的,典型情况和偏见不同,仅仅通过“扮演”某个角色,他们就变成那个角色。正如Zimbardo的犯人,在短短一周内真得变成犯人。


    关于环境,首先是Barge的研究,影射分为潜意识和有意识影射。因为情境的力量如此强大,如何创造有意识的和潜意识的积极环境。让我们引导出最有道德,最成功的自我,并且去欣赏那个自我,利用环境塑造最杰出的自己。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