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解析】刻命螺旋——从物理学角度解析隐藏在深处的剧情细节
*本人并非物理学专业人士,只是个里厨,在了解了四维空间相关理论后做出的对剧情细节的一些解读。主观理解偏多。
1956年,有个科幻小说家,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这篇文章中最后的问题问的是:如果宇宙中熵增是注定的,熵必定会增加的最大值,那么能量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到底要如何才能逆转熵增让能量回归初始?
答案当然是超越时间。一旦超越时间回到过去,自然可以让增加到最大的熵回到原点。
但是超越时间在我们所在的维度是一件被证伪的命题。时间不断向前,人类无法回到过去——所以熵增被认为是无法遏制的。一切事物都将从有序变为混乱。
这是三维空间中被定死的法则。
这个科幻小说家,叫阿西莫夫......
*本人并非物理学专业人士,只是个里厨,在了解了四维空间相关理论后做出的对剧情细节的一些解读。主观理解偏多。
1956年,有个科幻小说家,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这篇文章中最后的问题问的是:如果宇宙中熵增是注定的,熵必定会增加的最大值,那么能量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到底要如何才能逆转熵增让能量回归初始?
答案当然是超越时间。一旦超越时间回到过去,自然可以让增加到最大的熵回到原点。
但是超越时间在我们所在的维度是一件被证伪的命题。时间不断向前,人类无法回到过去——所以熵增被认为是无法遏制的。一切事物都将从有序变为混乱。
这是三维空间中被定死的法则。
这个科幻小说家,叫阿西莫夫。乱数机体,英文Entropy,意为:熵。
一直以来,空中花园都会为在某一领域特有建树的构造体适配某方面特化的机体——在永久列车篇章中,里被从火车上抛下,异火机体严重损伤,失去战斗能力。而当时,正是阿西莫夫投放了其心血之作乱数用作支援。
熵增的命题在三维空间中被认为是真,我们将二维空间视为一个坐标系,X轴,是二维中的【横】,Y轴,是二维中的【纵】。那么,三维空间就是在这个坐标系中新增了一条Z轴——【空间】。
乱数的核心被动:空间领主
由游戏表现可以看出,乱数核心被动主要是将打出的子弹转移到不稳定的空间中,然后通过虫洞搬运到指定地点。达到百分百命中这一效果。也就是说,要做到空间领主,需要的是掌握混乱且不稳定的空间解算能力。空间越不稳定,虫洞解算重构也就越容易。这个空间不稳定,就是熵增的表现——混乱。
而要从三维升维触碰四维,需要完全理解【空间】这一条坐标轴。
我们可以先把四维空间简单的理解为在上述所构建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中,在增加一条坐标轴,这就是四维坐标系,所增加的坐标轴,是【时间】。
那么回到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所著的《最后的问题》中,在三维空间中无解的熵增定理问题,在四维中,因为添加了【时间】这一坐标概念,时间不再是无法更改的变量,那么熵增问题就可以在四维中解决,因为三维所处的熵增只是四维坐标系中一个矢量的投影。
当四维空间中矢量无限趋近于【时间】的原点,三维空间中的投影就会越短,表现在三维中,也就是时间倒流。
那么回到熵增这一定理上来:从有序到混乱的空间,就会随着四维空间中的矢量运动,从混乱重新收束为有序。
在四维空间中,因为新增坐标轴,我们又有了一些全新的概念,四维空间中并非恒定坐标原点,而是根据参照物不同而变换坐标轴,因此,我们把这个模型中这部分称为:【光锥】
——横向的切面即为三维空间,纵向圆锥体是光锥概念模型。随着矢量在光锥内落位的变化,矢量在三维的投影扫过一整个三维空间。
目前:发生在一个时间参考坐标系内的物体无法逃离光锥,光锥外的存在无法观测光锥内部,因此衍生了视界的概念:
视界外——指针继续向前,时间轴无法变动,呈无数平行线衍生向未来。
视界内——事物最终向光锥中心坍缩,坐标产生倾角。
视界外无法观测到视界内,但如果按照游戏剧情中,出现了观测的情况,那我猜测应该就是视点,而观测者处在这一事件的光锥之外,无法变动该事件的时间轴,但透过视点可以观测到视界内光锥内的命运,然后据此在原有时间轴上预防和改动?
此外,一旦开始对时间轴做出影响,三维空间和时间轴所构成的坐标系会逐渐向某一原点倾斜,光锥的方向会坠入一个奇点,也就是黑洞,光锥是我们三维生物对四维时间观测的一个参照物,也就是说,【时间的尽头】的表现形式,就是黑洞。
在四维空间理论中,我们谈到穿越时间的必备条件是一个加速度和空间中的转向,但是因为相对论的理论,一个现在时间平面的人永远不可能到达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但是可以到达别人的过去和未来,理论上说,在时间上相对静止的情况下,某一方以一个时间加速度向某人奔跑去,可以到达那个人的未来。
所以,回想《幽光》中的动画短片:他不是在向现在的你奔跑,而是在向你的未来奔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给你一个未来”
但是只要一方的时间静止,而另一方存在时间加速度,此时的转向就会导致世界线变动,有加速的一方和静止的一方,永远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平面上了——是【此刻的他】与【未来的你】,【此刻的你】与【过去的他】
从加速度被四维定义的那一刻起,世界线就会因此而被扰动,再次见面的二人就不会是同一个时间平面,同一个世界线的两个人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相对而言地:里牺牲里自己的未来而换取了人类的未来。
不过这个模型仅建立在一方具备时间加速度而另一方时间相对时间平面静止的前提上——如果对向加速度奔跑,双向奔赴的话,或许能让错乱不对齐的世界线回到同一个世界线。
我现在觉得后劲最大的是《幽光》那个小动画:
那个一直奔跑的动画,如果将它看作一个横向的四维光锥模型,那么左侧墙壁上,丽芙,指挥官,露西亚,他们是相对静止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时间是处在同一静止时间平面上的,他们是同一条世界线的。
但是里为了去追到那个未来,他需要给自己施加一个时间加速度,他需要奔跑,不断地奔跑,把过去熟悉的时光抛在自己身后,他必须不断的向着那个未来的存在奔跑,而一旦有了这个加速度,里与灰鸦小队的大家,就不在同一个时间平面,也不在同一个世界了。
有了初始的时间加速度,他不论如何转向,回来的都不是【他】——不是我们所在时间平面:此时此刻的里。改动时间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对时间线做出改动的人,在其他人对于宇宙时间都是相对静止的时候,一旦这个变量,里加速了,这个此刻的里就永远无法回到和大家一起的时间平面。
时间是不对等的。
回到众人之中的里和灰鸦小队的大家的时间不一样,是【过去的他】。妄图扰动四维时间线的三维生物,从做出改变的那一刻他就不能在回到正确的时间上了——所谓代价。
——以自己的未来交换他人的未来。
怎么形容呢:打个比方,指挥官丽芙露西亚以及里分别的时候,他们所处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那么塔外的时间在正常流逝,过了五个小时,里从塔里出来。在指挥官他们看来,时间过去了五个小时,汇合时间是下午五点
但在做出了扰动时间线这一行为的里来说,他在塔内的时间流速,对应宇宙时间,仅为三小时,所以对里而言,他和指挥官他们汇合的时候,应该是下午三点。
基于上述的例子,此时在五点与里汇合的指挥官,和在三点与指挥官汇合的里,均不是同一时间平面下的人,是【过去的里】走到了【未来的指挥官】面前。
而同样的,基于四维时空的物理概念,三点钟的里也无法再返回到三点的指挥官身边,他们中间将永远有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差。
地球上人类看到的阳光,是8分钟以前发出的。而星星的光则更加遥远,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千百万年前的星星。里,是星,所以我们所观测的里,是我们的时间之前的里。
对于我们这一时间来说,我们所观测到的,只有里的“过去”。从这个概念上讲,他已经不存在可以被人类所观测到的“未来”了。他已经做出了变动,相应的,也付出了拨动钟表指针的代价,而玩家代入指挥官视角,以指挥官为观测原点建立坐标系,我们所观测到的将永远是【过去的里】。
他必须奔跑,不断向人类的未来奔跑。
但也心有不舍,所以只能在奔跑之前将自己重要的一切再看最后一眼。
他可能是过去的任何时刻的他,因为扰动时间线的里不仅仅只有一个三点钟的里。
理论上来说,每个扰动时间的里返回到可被观测范围内的时候,都是一个不同的里——指所看到的会是过去任何时候的里,但不会是未来某刻的里,而对于指来说【现在的里】,实际上都是【过去】时间这一概念下的里。当然,由于最终里停止了对时间的扰动,仅有一个里从塔内返回,所以所有因扰动而诞生的无数世界线、里、指挥官、灰鸦小队、莫瑞……统统归于消失,不复存在。一切因果收束于这个“三点的里”,三点的里和五点的大家再度汇合,被观测到,虽然彼此的时间刻度不一致,但只要里不再做出扰动时间线的行为,【三点的里】和【五点的指挥官】,再次相对静止了,同处于同一时间平面上。
所以文案要把里哥在塔里的记忆洗掉,这样从塔里出来的里哥就不会发觉这个不对应。
从现在开始的一切,往后的故事将是五点的指挥官和三点的里再度创造的——新的故事。
老实说,我当时过剧情最心疼那个乱数,只差一步的那个。
但是,补完课之后,更心痛了。
乱数的本质物理核心概念是熵增,他运用的物理法则是虫洞,他对应的物理概念是混乱无序的空间。他是三维物理概念的极致,是偏离原点最远的,走到极限的熵增。
所以他永远不可能到达真正的四维。
因为四维所需要的物理法则是秩序。
对于那个乱数而言……真的只差一步吗?
在唯心为基准的漫画、小说、各类文学作品里,主角可以靠勇气、毅力、梦想、爱……堵上一切去击败敌人,去跨越阻碍。但现实是唯物的,是实质存在的……不是靠爱和梦想,勇气和希望就可以打败的boss,数值不够就是不够,材料不行就是不行。乱数依赖的物理法则,从根本上就被拒绝了,他的上限就是三维,这是一个维度的差距,咫尺天涯。
乱数已经被锁定在三维的终极了。
——即便心有不甘,还有想保护的人
——还有想回到的人身边
——还有想看见的人
——还有想要见到的未来
但这些都在冰冷的物理法则前成为了永远也到不了的对岸。
这是只有超刻才能做得到事情。
熵增是三维的尽头,唯物是最讲道理的不讲道理。
在被冰冷的物理法则拒绝后,他没有推演的必要条件,无论如何努力,只能到此为止。这是本该认命的事情。
里他不知道吗?
他知道:“说实话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努力是否会白白浪费。我只是没有准备好接受无法改变过去的事实。”
他并不在乎,他只是不肯认命,想要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留给下一个来者更多的参考信息——
——哪怕最终他并不能亲眼见到成功的到来。
他不肯认命,他那么倔;人类也不会屈从于命运——四维空间理论成型于爱因斯坦,故事的开篇却是洛伦兹流形。
渡河者终要渡河,即便脚下河床的流沙中掩藏着每个过去的渡河者的尸骨。但渡河者终要渡河,因为对岸才是他要去的地方。
战双也这不是平行宇宙概念,这里的四维空间模型是马鞍型,世界线投影也是双曲并存,但最终也只是收束为一个世界线,故事的结局只有一个。不管因为在塔内的扰动而产生了多少条不同的世界线,收束到相对静止状态可以被观测到的时候,只有一个世界。其他世界在扰动复原后,全部消失。
——世界线落在这个马鞍面上,无论如何变动,最终停止变动时,有且仅有这唯一一个世界。
“我能否 再一次 能与你 对视着 互唤着姓名”
从三维观测角度而言,【里】回到了人群之中,回到了【指挥官】身边。似乎这一问题的答案理所当然是“是”。
而加入时间的概念后,答案原来是否。
“我们只是被投射在这片意识海的‘幽灵’罢了,虽然塔本身能够超越时间,但是我们的存在最终都会被‘规则’抹杀。”
这“规则”是什么?这不讲道理的规则是谁制定的?
里也问过一样的问题。里也无法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无法回答,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
不是谁制定的,可以更改的规则,而是冰冷又不讲道理的,存在于一切诞生之前的,真实的物理法则。
震撼宣布
我就是馋里哥哥的身子,谁只喜欢脸了,只舔脸哪里够,我是里哥哥的狗,我要他打我抽我把我这样那样最后一枪崩了我,你配教我做事吗,我还是里卫兵呢,坚决捍卫里哥哥在灰鸦的主权,坚定不移走好里哥哥占领全宇宙路线,坚持贯彻落实里哥哥天下第一原则,全面建设只有里哥哥不会受伤的世界,决胜里哥哥的被窝。
我就是馋里哥哥的身子,谁只喜欢脸了,只舔脸哪里够,我是里哥哥的狗,我要他打我抽我把我这样那样最后一枪崩了我,你配教我做事吗,我还是里卫兵呢,坚决捍卫里哥哥在灰鸦的主权,坚定不移走好里哥哥占领全宇宙路线,坚持贯彻落实里哥哥天下第一原则,全面建设只有里哥哥不会受伤的世界,决胜里哥哥的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