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把B级片拍到如此境界的导演,我只佩服他。
“金基德电影的痛,是砸碎骨头连着筋的痛。”金基德善于以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来展示人性的阴暗面。
[图片]
金基德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经历十分丰富曲折。学历是初中。他毕业于非正式的农业大专,因而未获得学历。他有过五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未找到过收入稳定的长期工作。30岁,为了追寻美术梦只身去了法国,在欧洲两年的学习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92年他开始创作剧本,当导演也只是心血来潮,处女作《画家与死囚》虽获得了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但并未真正震撼人心。直到...
“金基德电影的痛,是砸碎骨头连着筋的痛。”金基德善于以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来展示人性的阴暗面。
金基德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经历十分丰富曲折。学历是初中。他毕业于非正式的农业大专,因而未获得学历。他有过五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未找到过收入稳定的长期工作。30岁,为了追寻美术梦只身去了法国,在欧洲两年的学习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92年他开始创作剧本,当导演也只是心血来潮,处女作《画家与死囚》虽获得了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但并未真正震撼人心。直到《鳄鱼藏尸日记》的出现,“问题导演”的名号才开始在他身上熠熠发光。
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才最可怕。金基德的电影很多是对不幸的、底层人物的描写,这些描写真实而冷峻。他的电影会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观影中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喜欢韩国犯罪类型的电影,里面没有好莱坞电影里强烈渲染的个人英雄主义,没有bulingbuling闪闪发光的正义光环和开满外挂的战斗力。主角是与我们一样有缺点,会自私,会软弱,会害怕,会逃避的普通人。图为《釜山行》
在广告学中有3B原则,用Baby、Beauty& Beast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影视作品也是一样。Baby代表:卖萌、可爱、暖心路线的电影基本调性(后称“基调”),如《疯狂动物城》、《超能陆战队》等动画影片,再如现实题材《忠犬八公》、《流浪猫鲍勃》,喜剧《小鬼当家》、《阳光小美女》等;
Beauty代表:人物美、场景美、主题寓意美的电影基调,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新海诚全部作品等;
Beast代表:恐怖、压抑、黑暗风,如《生化危机系列》、《潘神的迷宫》、《寄生兽》、《汉尼拔系列》,当然还包括老金的全部作品。当然,基调是相对的,同一部作品也可能同时涵盖这三种属性。下面我用3B原则简单介绍下老金的电影。
Beauty:《春夏》作为金的代表作,场景绝美,画面基调明朗,富有禅意。老金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暗指人生的宿命轮回,千秋万象,爱恨纠葛,前因后果。Beast:小和尚从懵懂--为爱执着--被爱人抛弃后杀人--归隐寺庙(老和尚竟有相似经历),就如佛祖成佛后首次晓喻的真理“苦集灭道”所说:“春是人生的苦恼,夏是烦恼来自执着,秋是抛弃烦恼和执着,冬是步入应循的道路。”生命不过一轮回。
2.《空房间》
Beauty: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是奇幻且唯美的。Beast:两人的爱情仅存在于一个次元空间,现实仍然是残酷和黑暗的。男主居无定所,女主承受家暴。在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老金凭借《空房间》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他在领奖时,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用在手心画了一只眼睛的手向全世界致意。有人说这是看向世界的“第三只眼”,而我觉得,这只眼睛代表我们看不见,却一直都在发生的,一些很残酷的事实。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希望我们都拥有第三只眼,去接受这世界恶的一面,也去感受这世界善的一面。
3.《撒玛利亚女孩》
Beautyt:年轻是一种美丽,拥有亲情和友情是十分美好的事情。看着两个女孩拥有相同梦想,并为其付出努力是很让人感动的。Beast:金的电影总会让你觉得痛苦又无可奈何。两个女孩从开始努力就选错了方向。她们选择出卖自己的肉体获得回报,接连一串的悲剧开始上演。看金灰色、荒诞、现实又残酷的故事就像在自虐,而你却无法从他的电影中抽离出去。影片《撒玛利亚女孩》是讲一个关于救赎与爱的故事。“爱”无疑是一个中性词,因它带给人的不只是温暖和治愈,也会带来痛苦和无奈。 救赎一直是金电影中的主题。
4.《坏小子》
Beauty:老金是拍过“纯爱”电影的,纯粹而直接的爱很容易叫人动情。Beast:可惜极致的爱恋会跟堕落与死亡相关,比如这一部“来吧,互相伤害”的虐恋……还有一部相似的电影是按照王朔小说改编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两部影片都讲述了一个小混混和一个纯情少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不过《坏》中男主对女主的爱更加畸形,他知道自己和女主之间的差距,她甚至不会多看他一眼。所以他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彻底毁掉她,让她堕落。让自己也有被爱的可能。最令人难过的是,我竟然到最后希望这两个人能好好在一起……
5.《呼吸》
Beauty:金基德作品中很多主演都患有“失语症”。用“沉默”——即用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情绪。这是种非常原始且美好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金的“代表符号”。其实,一个特写的面部表情,一个充满感情的眼神,都要比滔滔不绝的对白和话语要感人得多。张震从开始的冰冷到温柔、富有情感,再到失去女主、濒临死亡时的绝望,我们通过他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都读得懂。他无疑是一个好演员。
Beast:一个死刑犯和一个被外遇的女人在一起会有什么好结果?对于《呼吸》,金基德这样解释说:“呼吸是一种围绕着死亡的行为。当你呼出时,你必须吸入等量的空气,不然就会死。当你持续这种等量的关系一直到老,其结局依然是死。在这个故事里,囚犯实践了这一说法。”我甚至不确定两人之间是否真的有爱情,还是单纯的感情宣泄。但是在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她为他伪造了四季,他为她活过了四季。这样已然足够。
6.《阿里郎》
由于女演员在片场发生了危机性命的意外,亦由于一直教导的学生投靠了他人的麾下,导演金基德长久以来对于电影的执念发生了动摇,年逾五十的他发现原本高产的自己再也没有了拍电影的热情与冲动。于是,失意的导演选择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在物质条件极为简陋的高山之上开始了自我质疑和质问的心灵旅程,他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一段困顿生活中的自问自答,经过剪辑,有了《阿里郎》这部电影。
一小时四十分钟,看老金一个人对着镜头发狂、发牢骚,把自己最脆弱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我看到了一个电影导演对电影的热爱与责任。在看到自己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和尚系石头那一段老金哭了,痛哭流涕。
他质问自己为什么再拍不出片子来了。我想他拍电影或许真的是在挖心给人看,但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吧。因为人们对他的怀疑和猜忌,他变得不敢再相信任何人,得了社交恐惧症。
突然想起郭小四对“孤独”的定义,他说,有一群羊在吃草,这时有一架飞机掠过天空,其它羊都抬头望向天空,这个时候只有一只羊没有抬头,这只羊是孤独的。这时候的金是孤独的。
还好后来见到关于他的专访,老金终于“自杀”成功——自我抹杀,抛弃了那些负面的、糟糕的情绪,重新投身于他所热爱的电影事业中。有趣的是,当他在回看《阿里郎》中那个痛哭流涕的自己时,乐出了声,他觉得当时的自己很好笑。说明这件事情真的已经翻篇了。
Baby篇(暖心路线):人们对老金的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人家说优秀的导演擅于传递温情,能给观影者一种舒服的感觉。而我认为老金做到了更高级的层次——在现实的极致残酷中,让你怀有一颗慈悲和感恩的心。这是属于老金特有的温柔。只有经历过挫折磨难的人,才能够更加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金就是这样的导演。一万个人的眼中可以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们因背景、经历、价值观的差异,会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一件事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纵使河流不变,人也一样会变的。因此,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只要在电影观后有一定收获,我们作为观众就是称职的咯,意见和观点无关乎对错。
希望各电影平台上能少一点水军和骂战,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现实世界的污染已经足够严重了,别再把污染蔓延到虚拟世界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