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优雅”叫长笛
长笛(Flute)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形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所以被归为木管组乐器,但是现在的长笛基本都是金属材质的了。
长笛的起源
关于早期长笛的历史是鲜为人知的,但是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认为长笛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起源于中亚(另一说起源于中国),根据手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横笛和竖笛。第一次有关横笛的史料记载来自一幅公元前 200 多年的图画,但它最终在 12 世纪的德国才逐渐变得常用起来,这时的长笛主要是用于军乐队。
▲中国五代十国期间画家顾闳中作品...
长笛(Flute)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形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所以被归为木管组乐器,但是现在的长笛基本都是金属材质的了。
长笛的起源
关于早期长笛的历史是鲜为人知的,但是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认为长笛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起源于中亚(另一说起源于中国),根据手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横笛和竖笛。第一次有关横笛的史料记载来自一幅公元前 200 多年的图画,但它最终在 12 世纪的德国才逐渐变得常用起来,这时的长笛主要是用于军乐队。
▲中国五代十国期间画家顾闳中作品
▲2009 年出土的石器时代时期(35000 年前)长笛
早期的长笛只有音孔而没有按键,直到17 世纪末巴洛克长笛出现。此时的长笛是木制的,有七个音孔,最后一个音孔有按键,由右小指控制,最主要的是它的结构由原先的整支管改进为三部分(笛头、笛身、笛尾),这种改变使音色和音域大为改进。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两个连接处接缝的长短来达到调整音准的目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改进,才使得长笛逐渐成为乐队中一种常用的乐器而迅速发展井普及。
巴洛克长笛
1847 年,一个名为波姆的德国长笛演奏家兼金匠重新设计了长笛,这一设计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长笛的每个音孔位置被更加准确地排列,这使得每个音符的音质更加统一。而后,他为音键加了一个机械装置,我们将其称为“波姆体系”,这也被广泛应用到其他的木管乐器中。波姆对长笛的这一改进使长笛的发音更容易,各管区音色更统一,操作也更灵活、方便,并且被保持到现在。
今天,长笛被广泛地使用于管乐队、交响乐队、室内乐队、木管五重奏甚至爵士乐队。制作长笛的金属可以是纯银或银含金,甚至可以是金或铂金。
长笛家族
01
短笛
一种小型乐器,比长笛高一个八度。
长笛家族中最小的乐器,比长笛高一个八度音阶,因其在进行曲“永远的星条旗”中的独奏而闻名。
02
长笛
它是大多数笛手使用的标准乐器。
C调标准长笛是大多数笛手的主要乐器。它能用来演奏优美的抒情独奏,是最受欢迎的管乐器之一。
03
中音长笛
一种大型G调长笛,音色柔美圆润。
这是一种大型G调长笛,在许多法国管弦乐曲及长笛合奏曲中都可以听到,它的音色柔美圆润。
04
低音长笛
C调大型乐器,比长笛低一个八度。
它是一种C调乐器,比标准长笛的音阶低一个八度。它丰富了长笛合奏曲的音色,在现代作品中也不鲜见。
长笛演奏者有时候也会换吹短笛、中音长笛或者低音长笛。短笛比长笛高八度音,中音长笛的音色更加深邃甜美,低音长笛的管长130厘米,比长笛低八度音。各种笛子音域都有所不同。
长笛是一个很棒的乐器。因为它是借着呼吸,借着人类最深沉的“气”的流动而发声,它的发声方法最符合自然,它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的身体和整个宇宙中。
——20世纪法国作曲家安德烈·若利韦
可见,若利韦赋予长笛极高的灵性,也有着让音乐贴近人性的情感需求。
长笛低音域浑厚饱满
中音域悠扬
能很好地使长笛清秀的特质与乐曲内容有机结合
高音域高亢尖锐穿透力强
往往用于表现自然风光
作为作曲家最宠爱的乐器之一
长笛的戏份简直不要太多……
推荐曲目:
▼巴赫的长笛奏鸣曲系列
▼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
本文转自公众号上丨音乐之友
《永恒的魅力》古典五重奏致敬一代巨星邓丽君
《永恒的魅力》是什么?是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古典五重奏呢?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古典五重奏。换句话说,这张CD里的主题就是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改编演奏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这是瑞鸣唱片最新推出的一张精致的唱片。
弦乐四重奏由什么乐团负责呢?不是弦乐四重奏团,而是四位演奏家,包括小提琴是魏靖仪、杨智仁,中提琴是林维洋,大提琴是罗咏媞,钢琴与编曲是杨岚茵,他们几位都是得过奖、与管弦乐团合作过、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双博士等,绝对是一时俊彦。把好听的流行音乐改编为古典五重奏形式,曲子本身好听,演奏呈现方式古典,这也是迷人的音乐。前此有台湾的菁英艺术三重奏团,他们也出版过类似的...
《永恒的魅力》是什么?是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古典五重奏呢?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古典五重奏。换句话说,这张CD里的主题就是以弦乐四重奏加钢琴,改编演奏邓丽君唱过的一些流行歌曲。这是瑞鸣唱片最新推出的一张精致的唱片。
弦乐四重奏由什么乐团负责呢?不是弦乐四重奏团,而是四位演奏家,包括小提琴是魏靖仪、杨智仁,中提琴是林维洋,大提琴是罗咏媞,钢琴与编曲是杨岚茵,他们几位都是得过奖、与管弦乐团合作过、有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双博士等,绝对是一时俊彦。把好听的流行音乐改编为古典五重奏形式,曲子本身好听,演奏呈现方式古典,这也是迷人的音乐。前此有台湾的菁英艺术三重奏团,他们也出版过类似的唱片,改编台湾名谣、著名歌曲为钢琴三重奏的方式演奏,总共有三张CD,那三张CD无论是录音效果或音乐都很好听,而这张「永恒的魅力」也不遑多让。
演奏的曲子有哪些?胭脂泪、空港、恰似你的温柔、小城故事、夜来香、在水一方、望春风&我一见你就笑、千言万语、我只在乎你、阿里山的姑娘、泪的小雨、月亮代表我的心等12首。编曲编得很好,演奏也非常好,更棒的是录音效果。这张CD奇怪的是没有注明录音室,只有录音师Leszek M. Wojcik,以及录音助理孙绍庭;混音鹿楠楠。Leszek M. Wojcik是纽约卡内基厅的录音经理,本身是录音师,许多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会都是他录音的,包括Kissin 1990年在卡内基音乐厅首度登台的演奏会也是他录音的。除此之外,Kissin许多唱片也都是请他操刀录音。从1990到2018,他录制了几十张唱片,大部分是古典音乐。
有意思的是,Leszek M. Wojcik只负责录音,混音是由大陆录音师鹿楠楠完成,我猜这几位演奏家可能都 住在纽约,就近请Leszek M. Wojcik录音,再把母档送到大陆做混音。录音效果好不好?非常好,每一样乐器的音质都录得很美,尤其是大提琴的迷人程度更是无法挡,小提琴、钢琴也同样迷人之极。还有当然是弦乐四重奏与钢琴所营造出来的和声效果也很棒,这都要归功于编曲杨岚茵。
听这张CD,如果您会受到内中的演奏所感动,一首一首听下去欲罢不能,那就对了。
本文来自普罗影音网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
POP16音乐人大招募丨你的梦想,我们与你携手完成!
在瑞鸣十五周年之际
叶云川老师
开启“世界的声音”中国新篇章
如果你热爱音乐
有原创音乐或者有动人心弦的声音
欢迎投稿到
rhymoi@163.com
期待听见你的声音
2003年,第一张专辑创作完成,一个全新的音乐品牌诞生——瑞鸣音乐·Rhymoi Music。
十五年来,瑞鸣音乐锲而不舍地在音乐上求精求纯,无悔投入,以表现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爲己任,用面貌、题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的专辑,在业界和发烧友圈里赢得了优质口碑。
从国手名家极具创新的《伶歌》,到群鼓齐发震撼古今的《鼓...
在瑞鸣十五周年之际
叶云川老师
开启“世界的声音”中国新篇章
如果你热爱音乐
有原创音乐或者有动人心弦的声音
欢迎投稿到
rhymoi@163.com
期待听见你的声音
2003年,第一张专辑创作完成,一个全新的音乐品牌诞生——瑞鸣音乐·Rhymoi Music。
十五年来,瑞鸣音乐锲而不舍地在音乐上求精求纯,无悔投入,以表现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爲己任,用面貌、题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的专辑,在业界和发烧友圈里赢得了优质口碑。
从国手名家极具创新的《伶歌》,到群鼓齐发震撼古今的《鼓舞心弦》,到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三国》,瑞鸣以独特的关注角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之发扬成一个个别具一格的主题,再经无数次精心雕凿,使音乐作品成爲了一座座经得住耳朵细品的“流动的建筑”;从给人以灵魂朝圣的《藏·密》到前世寻觅的《粉墨是梦》和重燃经典情怀的《凤凰涅磐》,瑞鸣总是以洗净铅华的姿态,用音乐来贴近最微细的感情,唤起许久不曾领略过的温暖回忆。
瑞鸣音乐的每张作品、每个脚步,令业内和听众愈加关注。瑞鸣制作的作品曾多次获“美国独立音乐大奖”“中国金唱片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百余个奖项。付出终有回报,口碑和销量证明了听众的慧眼识英,也证明了天道酬勤的古老格言 。
既然没有足以傲视同侪的百年基业,就只能靠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既然没有所谓的背景和靠山,就要付出比别人加倍的努力,并且相信天道必将酬勤;即使没有一切的一切,瑞鸣还有一项感动别人也激励自己的信条——用心做音乐!
1、知名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先生带领世界级团队携手国内大师级录音师亲自操刀为您制作专辑。
叶云川,音乐制作人,美国格莱美协会会员,创立中国声誉卓著的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并任制作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导师,中国金唱片奖最佳音乐人特别奖获得者。从事音乐创作、制作多年,获海内外重要音乐媒体高度评价,部分作品被海外唱片公司收录出版,所制作的音乐作品在高端音乐市场得到较大认同,并远销海外,成绩斐然。担任制作人的唱片及音乐作品曾多次获“美国独立音乐大奖”“中国金唱片奖”“中华优秀出版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百余个奖项,在中国城市广播联盟评选“中国十大发烧唱片”中数次入选,作品多次入选“CD圣经”等海内外专业评比。因多年与国际音乐制作及出版行业的密切合作经历,音乐创作理念及制作手段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角。
音乐创作思路坚持独特创新,风格多样,追求品质,积极进取,注重作品文化性艺术性,在行业中具有鲜明特点。倾力于挖掘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结合,擅长用世界音乐语言及方式表现中国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立志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传递者。
2、一流唱片制作技术,包括普通CD、HQ、DSD、LP四种形式。
3、网易云音乐的支持与宣传。
1、拥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
2、有原创音乐作品,曲风不限,最好是民谣一类。
3、如果没有原创音乐作品也不要紧,拥有动人心弦的歌声同样可以投稿参与……
符合以上条件均可发送个人资料及作品至邮箱rhymoi163@.com
有梦就要往前冲呀!
说不定瑞鸣的下一张专辑就能听见你的声音~
如有疑问可与我们取得联系
电话:+86(10)-84831327
邮箱:rhymoi163@.com
微博:@瑞鸣音乐-世界的声音
微信公众号:瑞鸣音乐
谁肯等你在原处
九月
酷暑将尽未尽
一日午后,我从一间服装店路过,在眼花缭乱的衣服中一件浅浅的湖蓝色的上衣吸引我的视线,那正是我喜欢的款式与色彩,在那样的喧闹中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安静,仿佛守候着一份承诺,坚持着一份倔强的等待,只是匆匆一瞥就擦身而过,心里想明天路过时一定买来。
连着几天没从那间店经过,那件浅蓝色的上衣淡淡的在我的记忆里若隐若现。终于有一天再次经过那家店时停车进去。可是寻遍了所有没有找见我想要的那件,问老板:那件浅蓝色的上衣卖完了吗?老板迟疑了下问:哪件?我给她比划着说:就是放在这里的那件浅蓝色的,几天前我路过时看到的。当时没来得及进来,现在没了吗...
九月
酷暑将尽未尽
一日午后,我从一间服装店路过,在眼花缭乱的衣服中一件浅浅的湖蓝色的上衣吸引我的视线,那正是我喜欢的款式与色彩,在那样的喧闹中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安静,仿佛守候着一份承诺,坚持着一份倔强的等待,只是匆匆一瞥就擦身而过,心里想明天路过时一定买来。
连着几天没从那间店经过,那件浅蓝色的上衣淡淡的在我的记忆里若隐若现。终于有一天再次经过那家店时停车进去。可是寻遍了所有没有找见我想要的那件,问老板:那件浅蓝色的上衣卖完了吗?老板迟疑了下问:哪件?我给她比划着说:就是放在这里的那件浅蓝色的,几天前我路过时看到的。当时没来得及进来,现在没了吗?老板笑了:几天前?早就没有了。我不死心,请她再仔细寻找下,也许某个角落里正躺着它。老板摆摆手说,不用找了,肯定没有了,当时看到就应该进来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错过了就不会再来,这年头,谁会在原处等你?
谁会等你在原处?
是啊
这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
有谁会信守诺言?
有谁肯笃定承诺?
有谁会因为一个回眸
一个不经意的瞥而伫立良久
苦苦等候?
“风来我在风里等你,雨来我在雨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尾生的誓言在现在看来颇有些迂腐可笑。
是啊,谁肯为谁等候?谁肯用生命守候一个没有希望的诺言?谁会等你在原处?寂寞时唱着为你写的歌曲,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孤单时与自己的影子对话,告诉自己坚持住,你一定会来。
谁肯等你在原处?
用心倾听远处你匆促奔过来的脚步,把日子压缩成太阳与月亮的重叠。
谁肯等你在原处?
心中揣着亘古不变的爱情,风吹雨打不能熄灭心中燃烧的火焰。
谁肯等你在原处?
用生命,用青春,用无人能解的坚定与勇敢,等,等,一直等,等你从无穷的远处风尘仆仆赶来,只怕已经面目全非,只怕早已物是人非,只怕早已人去楼空,只能就此訇然倒下。
时光让等待成为一个奢侈的词,成为众多人心中共同的刺。因此,尾生的抱柱信成为这个时代无可复制的神话,王宝钏十八年寒窑无人可信的传说。
人犹如此,情何以堪?
记起乌鲁木齐那一个雪夜 | 记忆
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一样的画面,就像不经意间听到一段熟悉的音乐,就会不自觉的将我们带回到记忆里的某个时刻。今天,我们一边听着这首乐曲《 冰山上的雪莲》,一边读这篇文章。
文 | 阿米
夜,静得只有钟表的滴答声了。
很喜欢夜,被夜幕拥抱着感觉很安全,自己就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像只慵懒的猫。
天气预报说北京小雪。
今天是周末,回来的路上还是在听《北京不眠夜》,小末似乎成了另一个我,在自己的耳边柔柔地絮叨着,将自己过去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扯了出来,晾晒。我很喜欢小末的絮叨,那是我自己在给...
记起乌鲁木齐那一个雪夜 | 记忆
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一样的画面,就像不经意间听到一段熟悉的音乐,就会不自觉的将我们带回到记忆里的某个时刻。今天,我们一边听着这首乐曲《 冰山上的雪莲》,一边读这篇文章。
文 | 阿米
夜,静得只有钟表的滴答声了。
很喜欢夜,被夜幕拥抱着感觉很安全,自己就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像只慵懒的猫。
天气预报说北京小雪。
今天是周末,回来的路上还是在听《北京不眠夜》,小末似乎成了另一个我,在自己的耳边柔柔地絮叨着,将自己过去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扯了出来,晾晒。我很喜欢小末的絮叨,那是我自己在给自己说话,语声轻轻柔柔的,像只温暖的手抚慰着那颗荒凉的心。
又听到了郑钧的歌,那熟悉的歌声让我回想起那个年少轻狂的自己,站在雪地里执拗地要听《灰姑娘》,一遍一遍地纠缠着本不认识的出租司机,让他反复播放,那句歌词就一遍遍烙印在了我的心上:“你并不美丽,但是你可爱至极,哎呀灰姑娘,我的灰姑娘……”
我记忆里很清楚地标记着:那是乌鲁木齐一个美丽的雪夜,我就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看着雪花簌簌落在周身,在灯光的映照下,那些雪花飞舞着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幕布,路灯像是一束追光,我就是在舞台上孤立的舞者,有些憧憬有些茫然……
我不记得当年那场大雪纷飞了多久,有没有落白我的头发,但那场大雪中的歌声把一个梦从我心底拽出来。我要行走,用从未远足过的双脚,去寻找音乐里诉说的世界。
从新疆到北京,我走了几千里。
带着乌鲁木齐那夜的雪花,我上了火车。这串又冷又长的家伙载着我飞驰,还有我的梦。车窗外同伴哭着奔跑,我也被生生的别离刺痛了,那夜的雪花在心底被化成水,滚烫地涌上心头,像个孤儿一般酸楚。不知何时对面大哥递过来一张纸巾,定眼看着对面这个即将决堤的丫头。
都塔尔在我对面轻轻拨响,他在吟唱一首古老的维吾尔族歌曲,温暖,悠远。抬头看他,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眼睛里噙着泪水,刚强的铁塔顿时熔为钢水。我已经忘记别离的痛苦,倾听他的弹唱,不懂维吾尔语言的我,随着他的歌声,徜徉在南疆的胡杨林里,看到巴扎儿上打造铜壶的巴郎子眼睛里的忧伤,看到年迈的老阿妈,用古老的语言为摇床里的婴儿哼唱……
琴声落了,余音缭绕。
他告诉我,这是一首古老的维吾尔歌谣,是思念母亲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口口相传,辈辈唱颂,母亲教会他的时候告诉他,无论孩子走到天涯海角,只要唱起这首歌谣,母亲的心就会动,母亲也会唱起这首歌谣,母亲就能收到孩子遥远的思念。
那列火车很长很长,穿过当年的冬天,至今呼啸我梦里而来。
后来,我成为一名电视工作者,用清静的心念去聆听音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讲述着音乐的故事,带着当年雪夜里的憧憬和初心去感受人生四季,感受每一个清晨,每一个黄昏,每一次花开,每一片雪落。
好的音乐是质朴的,听的心境是清静的。自然,我结识了瑞鸣音乐,也是一个冬天,没有落雪。东直门附近的录音棚里听娜木拉老师录制大提琴曲,无意间发现了一张CD ,是马新华的大提琴作品专辑。还没听到CD ,就被独特的包装设计吸引了。每一首乐曲都有一段唯美的文字描述,文字风格又是我极其喜欢的,特意留意制作人是叶云川。对这张专辑的喜爱让我忍不住向录音师请求拿回家欣赏,录音师慷慨赠送与我,我第一次拥有了瑞鸣音乐的作品。
后来录制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的节目,她拿出了一张叫做《心中的玫瑰》电影音乐的专辑,我看一眼封面就有一个直觉:一定是瑞鸣音乐作品。果不其然,这是红梅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专辑,节目录制完毕后,红梅把这张专辑赠送与我。
缘分就是这样,有一根线牵到后就不会断。后来我受叶先生之邀去录音棚聆听了热西.才让旦老师《一路莲花》的佛音录制,感受录音现场的音乐情绪,那是生动鲜活的,像是没有掺杂任何调味品的食物,透着音乐质朴的本真,我爱上了听录音现场。
当然,录音成品定是另有一番风味,我期待聆听最终的录音版本,也陆续收集了许多瑞鸣音乐的CD ,这些作品保存下来,从来不敢随意去听,一定是要腾出时间来,静下心,席地而坐,腾空自己的内心,细细品味,那是身心松弛下来的一种精神抚慰。其实听音乐并不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来,信任自己的感觉,入心的就好,用心灵去感受它,能够触及你的内心并与你引起共鸣,那就是好音乐。
一场雪,一段歌声,一幕回忆,要在冬夜蔓延。
当年的舞台,当年的歌声早不复在,那个青春的怀着美丽爱情的女孩子已经定格在发黄的相片里了,而那个静静飘着雪的夜却在记忆里鲜活起来,那些如同幕布的雪花飘舞着,穿越时空而来,一直飘舞到今夜。我起身,随着雪花舞啊,舞啊……将自己舞回了那年的雪夜,乌鲁木齐昏黄路灯下的雪夜。
“怎么会迷上了你,我在问自己……”郑钧的歌声穿透了我的回忆。下意识地拨开窗帘看看,北京的夜通明透亮。
北京的这个冬天已经落下了一场雪。
按鬼故事《牡丹亭》的说法,果郡王恋上甄嬛是中了画像巫术?
中元节到了,各位学音乐、爱发烧的小伙伴们,我们今天来讲讲鬼故事如何?比如在中国古代的《搜神记》、《搜神后记》等书中,记载了很多跟乐器有关的鬼故事,什么琵琶、古琴、笛子都是鬼魂们钟爱的乐器,最吓人的要数箜篌:
话说在汉朝时,有个书生一天傍晚回家晚了,就在郊外找了一间路边亮着灯的小屋借宿。屋子里坐着一个少女在弹箜篌,借宿的书生跟她搭话,那个姑娘一边弹着箜篌一边唱道:“墙上连绵的葛草藤,好像马车上挽我手的根根细粗绳。想要知道我的姓和名,姓陈名字叫阿登”。天亮之后这个书生就告别了陈阿登,来到城外的集市,跟卖早点的老太婆聊起昨晚的事,老太婆一听姑娘叫“阿登”,心里咯噔一惊:“这是我家闺女啊,前些日...
中元节到了,各位学音乐、爱发烧的小伙伴们,我们今天来讲讲鬼故事如何?比如在中国古代的《搜神记》、《搜神后记》等书中,记载了很多跟乐器有关的鬼故事,什么琵琶、古琴、笛子都是鬼魂们钟爱的乐器,最吓人的要数箜篌:
话说在汉朝时,有个书生一天傍晚回家晚了,就在郊外找了一间路边亮着灯的小屋借宿。屋子里坐着一个少女在弹箜篌,借宿的书生跟她搭话,那个姑娘一边弹着箜篌一边唱道:“墙上连绵的葛草藤,好像马车上挽我手的根根细粗绳。想要知道我的姓和名,姓陈名字叫阿登”。天亮之后这个书生就告别了陈阿登,来到城外的集市,跟卖早点的老太婆聊起昨晚的事,老太婆一听姑娘叫“阿登”,心里咯噔一惊:“这是我家闺女啊,前些日子刚没了,葬在城外…”
对了,瑞鸣的《神话》专辑里就有箜篌,欢迎去听哦。
-昆曲表演艺术家余彬-
不过我们今天的正题,要说个大的,若论中国音乐史、戏曲史上最著名的一个鬼故事,当《牡丹亭》莫属,你只道六百年昆曲古雅绮丽,空前绝后,但如果没从鬼故事的角度去好好听这出大戏,也是一种遗憾哦!因为,《牡丹亭》的鬼故事讲得非常高级,而且影响到了后来的很多作品。
为什么都是女鬼不是男鬼?
大多数“人鬼情未了”的故事,都在昭示人们一个铁的事实:天下有情人未必终能成为眷属(真相总是扎心的),但真情却不会被幽明间隔。所以怎样的爱情是真正的铭心刻骨呢?
-昆曲表演艺术家余彬“杜丽娘扮相”-
死了都要爱啊!就像《牡丹亭》这样的:杜丽娘感梦而亡、人鬼幽恋、还魂复生。汤显祖写了一个被自己的梦“惊”后苦苦守着梦境以致思虑成疾一病而逝的姑娘,在阴间自由自在地谈完恋爱,最后诚意打动冥判还魂复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当然,前提是柳梦梅也是胆子颇大的多情种,知道和自己同床的乃是一女魂时,他非但不拒、不怨,还顶着大不韪的罪名,义无反顾地救丽娘还魂再生,杜丽娘也是真找对了人。
-昆曲表演艺术家余彬“杜丽娘扮相”-
不过,《牡丹亭》的故事框架并非汤显祖的独创,人鬼恋的故事原型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和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冥婚”习俗相关。未婚而死的人,到了冥府也被认为不稳定的元素,要求婚配(对单身狗的歧视和追杀简直连做鬼都不放啊),所以就有了“冥婚”:父母、亲属按人间婚仪的方式为生前未婚的死者寻找配偶,这种风俗从周代以来就有了。
-电影《倩女幽魂》中的“人鬼恋”-
有了冥婚鬼俗, 才有了人鬼恋小说的流传。
当然,在冥婚风俗中,和死者结婚的可以是死者,也可以是活人。但是写到小说里,你说谁愿意看鬼和鬼结婚的故事?好,那冥婚者男女都有,为什么女鬼和男人的故事多,男鬼和女人的恋情极其罕见?
鬼故事的知识点来了:中国古人认为,魂主宰人的精神,魄主宰人的形体。人死之后,魄仍可以人形出没于人间。所以,女鬼之形与阳世男子结合,可以获得魂气(阳气)而复生。换句话说,男鬼和阳世女子结合,不能复生。
所以女鬼还魂的人鬼情都有一个相似的情节范本:少女未婚暴亡——少女鬼魂与未婚男子成欢——少女复生,与男子在阳世成婚。
《牡丹亭》即是如此。
《游园惊梦》梦的到底是什么?
舞台上的爱情梦很多,大多也很短:一个人伏案睡去,所思之人上台轻唤两声,啊,做梦之人欣喜万分,二人执手泪眼,对方匆匆下场,做梦的人惊醒:我梦见了爱情!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西厢记》中张生梦见莺莺,《汉宫秋》里汉元帝梦见昭君都差不多,这个梦就是表达“我很想你”罢了。
-昆曲表演艺术家余彬精美扮相-
但《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却是一段完整的人生经历。杜丽娘并不是因为思念情人而做梦,而是游园时看到满园春色,慕春情而成梦,她的梦境浓缩了和“梦中情人”柳梦梅从相见到钟情,从欢会到离别的全过程。
所以大家看到的姹紫嫣红、绚烂之极,真的是全剧的灵魂所在,相比较大多数人包括杜丽娘自己还魂后的现实人生,她的这个梦都精彩太多了。
-昆曲表演艺术家余彬精美扮相-
杜丽娘死后三年,再次来到牡丹亭,看到昔日的后花园成为梅花庵,荒废颓败,非常伤感;又看到祭献给自己的残梅,就像自己半开而谢的生命:昔日千金小姐, 今日水流花谢。
也是幸好她只是犯了“梦中之罪”的“情鬼”,所以阴间的判官决定对她网开一面,又经察看姻缘簿,知晓杜柳仍有夫妻之缘,于是放她出了枉死城,去寻找柳梦梅,并吩咐花神保护好她的肉身。你看,做美梦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个“惊”梦做的,真悬!
画像巫术,到《甄嬛传》还在用
从杜丽娘之死到人鬼幽恋,中间有一个转折性情节,就是杜丽娘的鬼魂和柳梦梅相识。《牡丹亭》中《玩真》一出,剧本是这样安排的:柳梦梅在后花园拾到杜丽娘的小像,喜爱不已,挂画把玩,声声呼唤,杜丽娘鬼魂感应而至。
就问你这个画面熟不熟?让你一秒钟想到了谁?!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与果郡王-
你看,果郡王捡到甄嬛的小像,从此埋下情种,这种套路在《牡丹亭》就有!这个模拟巫术的情节,叫画像巫术,也称“叫画”。
-昆剧表演:柳梦梅拾到杜丽娘小像后“叫画”-
画像巫术在很多经典理论书里都有记载,比如弗雷泽的《金枝》中提到:“为什么一张画像或肖像对原始人来说和对我们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呢? ……他们给这些画像和肖像添上神秘属性”。
所以,早期处在巫术阶段的人们认为,凡是相似的事物都能互相感应,所以模拟巫术中的替代品都可以代替事物本身。人的画像、雕像、塑像、名字、生辰八字等,都可以代表本人,都可以“互渗”。
-电视剧《甄嬛传》中安陵容扎小人-
所以安陵容做华妃的木偶玩扎小人,本质上和果郡王捡到甄嬛小像坠入情网,都是一样一样的……
好了,看完了今天的推送,告诉我,你是不是再也不能直视《牡丹亭》和《甄嬛传》了?
没事,听听余彬的《春色如许》,我们保准你还魂。
-《春色如许》专辑录音花絮-
六百年昆曲的江南音韵绝代风华,藉由这雅集繁花盛开,沁人心脾。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昆剧团优秀旦角表演艺术家余彬倾情演绎各旦行经典唱段;昆剧艺术大师蔡正仁、张静娴及小生表演艺术家黎安与上海昆剧团数十位演奏家携手献艺,令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焕发新意。
牡丹亭畔春色如许,杜丽娘因梦生情,又因情而起死回生,在现实与梦幻中追寻自我和真爱。御花园中秋景当前,唐明皇、杨玉环浅斟低酌,不羡鸳鸯只羡仙,醉里看江山。女贞观里陈妙常、潘必正立下山盟海誓,断桥边白娘子嗔怨许仙负心绝情,以及金绡帐前费氏杀夫大节大义,断头台上窦娥发愿感天动地………
瑞鸣音乐《春色如许》专辑封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直探上海黑石公寓里的绝世名琴
瑞鸣按:
今天小编和您分享上海黑石公寓里的绝世名琴的故事,瑞鸣音乐也用过多把绝世名琴录过专辑噢。在2009年制作的专辑《思乡曲》中,瑞鸣邀请吕思清老师使用价值连城的三百年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演奏,三个世纪前的意大利治琴巨匠的细微灵感通过琴弦的颤动,真切而神奇地复制传递出来。同时,瑞鸣还曾邀请大提琴演奏家马新桦老师录制了最受欢迎的大提琴专辑《玫瑰三愿》,使用的也是18世纪千万价值的Goffrille意大利名琴。
《思乡曲》专辑中使用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中央电视台480平米大录音棚中,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与录音大师李小沛在国内唯一的模拟调音台Neve88R上,用全球限量一百对的金话筒...
瑞鸣按:
今天小编和您分享上海黑石公寓里的绝世名琴的故事,瑞鸣音乐也用过多把绝世名琴录过专辑噢。在2009年制作的专辑《思乡曲》中,瑞鸣邀请吕思清老师使用价值连城的三百年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演奏,三个世纪前的意大利治琴巨匠的细微灵感通过琴弦的颤动,真切而神奇地复制传递出来。同时,瑞鸣还曾邀请大提琴演奏家马新桦老师录制了最受欢迎的大提琴专辑《玫瑰三愿》,使用的也是18世纪千万价值的Goffrille意大利名琴。
《思乡曲》专辑中使用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
中央电视台480平米大录音棚中,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与录音大师李小沛在国内唯一的模拟调音台Neve88R上,用全球限量一百对的金话筒,完美地同期录制下这饱含灵感与激情的动人演奏。德国日本严谨而精准地完成全程后期制作和母版制造,令琴声中的呼吸和心跳都仿佛纤毫毕现,在聆听的瞬间细腻而丰润地包裹身心。
专辑《思乡曲》录音花絮——摄影/叶云川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聆听着瑞鸣的名琴专辑《思乡曲》,一边跟随徐惠民老师一同去探访上海黑石公寓的绝世名琴。
文/徐惠民
上海的汾阳路与复兴中路交界处是个世界有名并被誉称为高雅音乐的圣地,汾阳路上有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向南右转即是刚乔迁来此地的上海交响乐团,就坐落在从汾阳路到淮海中路原法租界被一棵棵高大又浓密的法国梧桐树所覆盖的宁静而优雅的复兴中路上。
沐浴在初秋阳光下的黑石公寓
在那段并不太长却有着各式为爱乐者所心仪的大大小小与音乐相关的店铺:音乐书籍、乐谱、中外音乐唱片、乐器、乐器修理、音乐培训。就在上海交响乐团正对面,复兴中路1331号,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黑石公寓里,有一个为音乐人所熟知的名琴工作室。
上海黑石公寓(图片来自网络)
位于英国伦敦的“弗洛里安·莱昂哈德名琴工作室(FlorianLeonhard Fine Violins) ”自成立20年以来,以专业引领天资与激情,享誉世界的专业权威,首屈一指的顶级乐器,又以无以伦比的修复技术一直都是小提琴的维修、鉴定、估价、制作以及销售的顶尖专家,被《金融时报》称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名贵提琴机构。作为此名贵提琴机构在上海的合作者,也是阿玛蒂贸易公司的总裁(阿玛蒂(Amati)是16世纪著名的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制作者)。
上图的左边小提琴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弟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黄金作品之一,制作于1690年的克莱摩纳。也被人称为“长型琴”,它被许多世界级顶尖的小提琴独奏家评价为世界上现存最好最精致的发声乐器之一,目前市值550万美元;右边的小提琴是用小提琴大师卢杰罗·里奇的名字命名,并且被大师们用来录制无数的出色录音以及无数音乐会上使用演奏。由朱赛佩·瓜奈里·耶稣(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于1734年在克莱摩纳制作的,是最著名的制琴大师们最广为人知的名琴之一,目前市值1350万美元。
Christian Zenz先生工作室
小提琴鉴赏家,这位个子高大又不失幽默的来自德国的Christian Zenz先生,当得知我将造访他的工作室时,早就把此机构珍藏的二把名琴摆放在工作室的中央。
以阿玛蒂命名的小提琴贸易公司的总裁Christian Zenz先生说:我为什么把公司取名为阿玛蒂呢?
Christian Zen先生解释道: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 Amati)应美第奇家族之请,于1555年制作出了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阿玛蒂是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制作师,他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流程来保证他的作品的精致优雅。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将拱形结构引入拨弦乐器的制作中,据他所知,拱形结构能明显提升拨弦乐器的音色与听感。当时鲁特琴在贵族中很流行。而美第奇家族需要一种与鲁特琴类似,但能用于街头演奏的乐器,故尔向安德雷亚·阿玛蒂定做了小提琴。
阿玛蒂小提琴(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小提琴迅速流行起来,不论是街头艺人还是贵族都对它青睐有加。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命令阿玛蒂组建了一只完整的弦乐队,这便足以说明当时小提琴的热度。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雷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
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Messie),也叫“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
弥赛亚(图片来自网络)
弗洛里安·莱昂哈德Florian Leonhard曾说,“小提琴因演奏者的身份而增值。”此语出自于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传统的传承。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家族,为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最主要代表为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弗洛里安·莱昂哈德解释说,“对于一把优质的古董小提琴来说,如果使用它的演奏家是最好的,那它将变得更好。”
Christian Zenz先生的工作室
Christian Zenz先生的小提琴修理工作室
在Christian Zenz先生的小提琴修理工作室里,有正在用传统方式制造的小提琴
这种传统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名贵小提琴的拥有者将琴借给那些具有天赋的演奏者,使得自己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当然,这些演奏者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购买他一直使用的那把琴。事实上,这些演奏家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古董小提琴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曾经演奏过它的演奏者的身份而不断增值。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的回报也能达到10%。
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李沛与Christian Zenz先生合影
也正是秉承了对美第奇家族关于文艺核心价值的理解,弗洛里安·莱昂哈德和Christian Zenz先生,与上海交响乐团有着良好的关系,更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关系融洽,演奏员们经常来Christian Zenz工作室练琴,在有重大演出时或要录制唱片时,Christian Zenz先生会慷慨地将这2把名琴提供演奏员使用。
李沛在9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幕暨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35周年音乐会时,使用的小提琴是用小提琴大师卢杰罗·里奇的名字命名,并且被大师们用来录制了无数的出色录音以及无数音乐会上使用演奏的由朱赛佩·瓜奈里·耶稣(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于1734年在克莱摩纳制作的,是最著名的制琴大师们最广为人知的名琴之一。
作者徐惠民与Christian Zenz先生合影
另一位上交首席小提琴纪尧姆·莫尔科演奏时使用的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弟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黄金作品之一,制作于1690年的克莱摩纳。它也被人称为“长型琴”,被许多世界级顶尖的小提琴独奏家评价为世界上现存最好最精致的发声乐器之一。
ChristianZenz先生兴致勃勃地用左手捧着朱赛佩·瓜奈里·耶稣
Christian Zenz先生的工作室有一个不太大但很精致的小提琴维修工作室,集修理、校音于一体。采访时,我们谈到了曾荣获第7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金像奖的电影《红色小提琴》,Christian Zenz先生许多相识的工作伙伴都在此影片中参与过,此影片实实在在诠释了一把珍贵小提琴为什么能牵动音乐人的心扉,更能让广大音乐爱好者感受到这把红色小提琴的神奇魔力。
电影《红色小提琴》截图(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经徐惠民先生授权,原稿刊登在中国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瑞鸣音乐《思乡曲》专辑封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没什么烦忧,是一首小夜曲治愈不了的
文/中华
戴望舒有一首著名的现代回文诗,讲人世间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这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花拳绣腿的故弄玄虚,这欲言又止的愁肠百结,这一趟感性的语言的神游,是可以唤起万千为爱所困的人的共鸣的。说来也怪,每次读到这首诗,都想介...
没什么烦忧,是一首小夜曲治愈不了的
文/中华
戴望舒有一首著名的现代回文诗,讲人世间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这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花拳绣腿的故弄玄虚,这欲言又止的愁肠百结,这一趟感性的语言的神游,是可以唤起万千为爱所困的人的共鸣的。说来也怪,每次读到这首诗,都想介绍戴望舒听听舒伯特的《小夜曲》。
我喜欢铜管乐器的演奏,对小号从小就深爱。自己有时也断断续续的在学着吹练,谈不上很高的水平,自娱自乐吧。最近常听的就是小号伴奏的舒伯特《小夜曲》。
-《小夜曲》曲谱--
今天我们听到很多小夜曲是器乐曲,但它最早是一种声乐体裁。每到黄昏或夜幕降临时分,欧洲行吟诗人们就来到恋人的窗前,拿着曼陀林,一首接一首地唱。相信很多人对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二幕里的小夜曲还记忆犹新:放荡不羁的西班牙贵族唐•璜,在农家姑娘采琳娜的窗前弹着曼陀林,唱着歌,想用歌声来吸引她,这就是典型的小夜曲。
-歌剧《唐璜》剧照-
小夜曲的歌词,大都出自著名诗人之笔,充满诗情画意。但小夜曲(Serenade)和夜曲(nocturne)不是一回事。到了19世纪,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把夜曲确定为一种新的钢琴曲体裁,强调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夜曲就更像无词歌了。很多人熟悉的肖邦二十一首夜曲是史上公认最为出色的夜曲代表作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肖像-
可能加了个“小”字,小夜曲显得不那么正式,不那么沙龙了。比如说,小夜曲除了夜里唱,早晨也可以唱。像舒伯特的《听,听,云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当然,舒伯特最出名或许也是小夜曲中最出名的就是我这些天一直在听的这首舒伯特《小夜曲》了,各种版本,各种配器,全世界应该不下千首吧。
-《重奏之美》录音花絮-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在欧州音乐史上有“歌曲之王”的称誉,据说他创作速度极快,一天能写八首曲子。这首《小夜曲》被收入在“天鹅之歌”中,应该是舒伯特去世前动人的“绝笔”,最初的歌词来自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
-《重奏之美》录音花絮-
从乐曲一开始,我就被深深打动了,爱不释手,连续听了很多遍。一开始清脆悦耳的钢琴声,营造出了一个美妙的水滴般的回声效果。优美的旋律仿佛让你走进了一个红海的晚霞之中。周围静静的,只有满山遍野被染红的绿色。旋律的延伸让你慢慢的走,轻轻的抬起头,放眼望去,几只鸿雁在血色的空中飞过,把自己的英姿留在了晚霞之中,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重奏之美》录音花絮-
委婉的号声,像一缕清爽的气流,在轻轻的飘升,升到晚霞的脸庞,轻轻的和夕阳吟语亲吻。被染上金边的云慢慢的飘过,带来了钢琴的弦音,音阶的爬升,旋律的和声,它们一同把亲昵小号的身躯抬高,让它拥揽夕阳,把火红的太阳慢慢的送入地平线下,并随着晚霞的余光飘向远方。
小夜曲以优美的旋律舒展开来,清脆的号音在晚霞中飘荡。使整首曲调优柔婉转。小号,钢琴交替的演绎,像是两位情人在晚霞的光照下,坐在绿茸茸的草地上,听着身边小溪潺潺流水声,看着远处晚霞的光芒,畅想着未来美好的生活。清亮的小号高音,最终把暇想带入了夕阳晚霞的怀抱。
-《重奏之美》录音花絮-
晚霞正浓,云被染红,整个天地都是红红的。听着这首优雅的乐曲,在草地,在绿荫幽静的小路上,在河边,在大自然中,你会觉得自己平日里的一切烦忧都散去了,整个人的身心,只想长长久久地融入这美好的夕阳之中。
瑞鸣按:音乐史上还有另一首同样柔肠寸断的小夜曲——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年早逝的意大利作曲家恩里克•托赛里的《悲叹小夜曲》。和舒伯特小夜曲一样,这首曲子不但是广泛流传的歌曲,也常被改编为提琴独/重奏曲和管弦乐曲。文章开头听到的就是瑞鸣《重奏之美》里的重奏版本。
相传托赛里与他心爱的妻子分手后十分痛苦,写了一本回忆录,又创作了一首著名的《悲叹小夜曲》。歌中伤心地唱道“往日的爱情已永远地消失,幸福回忆象梦一般地留在我心里”。
-意大利作曲家恩里克•托赛里旧照-
不久,回忆录成了畅销书,《悲叹小夜曲》也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一首小夜曲就这样让托赛里名扬四海。有乐迷说,这百转千回的旋律,像清泉淙淙的流淌,又似恋人缠绵的倾诉,每到夏夜里聆听,总能想起自己年轻时代的爱情。
瑞鸣音乐《重奏之美》专辑封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非经瑞鸣允许请勿转载
燃烧生命,他破译了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10月10日是个美妙的日子,历史上的今天,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事件。比如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诞辰、辛亥革命的成功、香港的女儿梅艳芳出生等等。今天小编分享的这件值得纪念的故事,是1992年10月10日“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敦煌古乐被破译,是中国和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破译这部“天书”的,就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院长席臻贯。
-敦煌学家、音乐家席臻贯-
破解天书的源起
敦煌 “天书”的原稿躺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里,变成一卷质地暗黄、风化严重,仿佛一抖就碎的纸。这卷编号为P3808的纸,一面是汉字写的佛经,一面写着稀奇古怪的符号。乍一看...
10月10日是个美妙的日子,历史上的今天,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事件。比如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诞辰、辛亥革命的成功、香港的女儿梅艳芳出生等等。今天小编分享的这件值得纪念的故事,是1992年10月10日“天书”敦煌曲谱被破译。
敦煌古乐被破译,是中国和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破译这部“天书”的,就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院长席臻贯。
-敦煌学家、音乐家席臻贯-
破解天书的源起
敦煌 “天书”的原稿躺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里,变成一卷质地暗黄、风化严重,仿佛一抖就碎的纸。这卷编号为P3808的纸,一面是汉字写的佛经,一面写着稀奇古怪的符号。乍一看,这些符号类似日本文字,细读,又什么文字也不是。这个卷子,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的四万多卷卷子中发现并带走的。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些古怪符号是些什么东西。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学者林谦三首先提出,这是一份乐谱。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解读了这卷古谱,人类将有可能听到千年以前已成绝响的声音,音乐史上那些抽象、干涩的文字将变为五色缤纷散发着幽香的仙音。无形无声的古代音乐史将被改写。
自林谦三开始,不断有人试图解读这份古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们,都以毕生精力的投入换一个有始无终的谜题。眼前的天书仍是天书,读不懂,猜不透。这道国际难题是被称为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后来,原本是笛子演奏员的席臻贯走入了孤独的冒险行列,写下了一个飞蛾扑火的故事。
-敦煌壁画中仙乐袅袅的情景-
奉献给敦煌古乐的后半生
年过四十的席臻贯投入到了破译敦煌古乐的工作中,此后的十多年中,他像烟花般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把一切都献给了“天书”的破译和敦煌古乐的重现工作。
虽然文献部的负责人把七套微缩胶片送给北京图书馆,席臻贯依然坚持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手抄原稿。而他乐在其中,认为抄一遍胜过读五遍。他说:“大陆敦煌学的研究,常常因为日接触不到原卷,陷入误区。而目前中国大陆的学者,只有我看到了敦煌乐谱和曲谱的原卷,当然要珍惜!”
-当年的报纸上记录了席臻贯的破译艰辛经历-
他在国内外买了很多敦煌曲有关的书籍,回到家中开展了废寝忘食的破译工作。他像个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圣徒,主心修行,世俗之事很难进入他的视野和心灵。换煤气罐买面买菜逛街一类的事再不干了,即使家中瘦弱的夫人粉刷墙壁,叫他左转就左转,右转就右转,动作机械而僵硬,像只木偶。只要不强迫他的眼睛离开书本,全家就能相安无事。
到了一九八五年,席臻贯在连续的失败之后,终于摸清了破译的门路:
首先,曲子的节奏必须是均等律动的,不能再像以前有的破译者的曲子那样节奏忽长忽短。因为唐代的“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概念,而不是现代音乐的“乐”,唐代的《菩萨蛮》乐舞有几百人同时起舞的宏大场面,如果不是均等律动的平稳节奏,而是时长时短的弹性节奏(非均等律动),几百舞女怎么能“趋走俯仰”,“中于规矩”呢?
-敦煌壁画中随乐起舞的仙女-
还有可听性。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就像唐诗数千年来人一直感觉是美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一样,受到李白杜甫这些审美大师百般宠爱的唐代音乐也一定是悦耳的和谐的动人的。
再就是能从敦煌曲词中找出与同名的词相配,能歌能舞。还得与宋代歌曲旋律有血缘关系。
献给艺术的生命,比花火更灿烂
1992年的秋天,席臻贯终于实现了“千年绝响,一朝重声”,《敦煌古乐——敦煌乐谱新译》和一盘磁带的出版,让敦煌古乐载着历史的风,重返人间。它的破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再现,而是一种寻找和沉思:在寻找大唐文化的过程中触动自己的根,沉思着延续我们民族生命精神的经纬。
-网友拍的敦煌古乐一书+三盘磁带-
不疯魔不成活,敦煌古乐破译后的两年,也是席臻贯的人生最后的两年,他仍然用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敦煌古乐的舞台重现中,希望把《敦煌古乐》的曲、舞、歌以最美丽的形式再现出来。
1993年,席臻贯就被诊出了膀胱癌,即使做了手术切除了膀胱仍然没能阻挡病魔的脚步。但他拖着病重的身躯还是把几件仿唐珍稀乐器的复制了出来,重现了棒型琵琶、梅花琵琶、玉琵琶与玉埙等等。
-复原的风头大阮-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从病床上爬起来还是参加了敦煌古乐的首场演出。但大幕开启,繁花满天,情溢江河,弦歌动地,诗惊鬼神的大唐向观众款款走来,掌声一阵紧似一阵,如潮水般涌来。席臻贯双目微闭,睡着了一般。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敦煌学家、音乐家席臻贯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有人说,敦煌古乐这天书就像是上苍留在人间的一个玩笑,它是不能被破译的。可是席臻贯却用燃烧生命的方式把它破译出来。终于,席臻贯把自己变成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音符,这来自盛唐的音符却美得让人心碎。
——文章为瑞鸣节选。文章作者:张林,文章发表于1995年《人民文学》,转载自“昭华民族音乐”公众号
敦煌古乐破译二十五周年,瑞鸣也做了件让敦煌古乐重新焕发青春的事。我们联合七位仙女一样的民乐演奏家,以爵士乐的精神,即兴演绎、录制了敦煌古乐。席臻贯前辈前人栽树,让它重新在曲谱中活过来,我们,希望让它活得更精彩,让今天的人们爱上它——中华文化最灿烂的敦煌艺术!请朋友们敬请期待。
歌曲《关山月(唐琴)》选自专辑《琴》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高冷or小众?反正更多人爱上了她|黑胶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黑胶唱片受CD剧烈冲击一片颓势。1998年,中国国内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最终在CD的海洋中湮去。然而时隔20年不到,便轮到CD唱片舔尝昔日对手之痛了,这一次它面对的强敌是流媒体音乐,CD销量日渐惨淡。黑胶唱片占实体唱片份额虽小,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该黑胶唱片为大卫1957年在中国的绝版录音-
“黑胶唱片复苏了!”美国老牌音乐杂志《公告牌》正为此大声疾呼。当流媒体音乐以“去物质化”的承载形式,让听者可以随身带着音乐到处跑时,人们又为什么想要重新拥抱黑胶唱片呢?
“它的复兴,是因为大家听腻了生冷干涩的数字...
高冷or小众?反正更多人爱上了她|黑胶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黑胶唱片受CD剧烈冲击一片颓势。1998年,中国国内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最终在CD的海洋中湮去。然而时隔20年不到,便轮到CD唱片舔尝昔日对手之痛了,这一次它面对的强敌是流媒体音乐,CD销量日渐惨淡。黑胶唱片占实体唱片份额虽小,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该黑胶唱片为大卫1957年在中国的绝版录音-
“黑胶唱片复苏了!”美国老牌音乐杂志《公告牌》正为此大声疾呼。当流媒体音乐以“去物质化”的承载形式,让听者可以随身带着音乐到处跑时,人们又为什么想要重新拥抱黑胶唱片呢?
“它的复兴,是因为大家听腻了生冷干涩的数字声音后,发现黑胶唱片中的传统模拟声音有一种温暖自然、且无可取代的特质”,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黄均人说。即便黑胶唱片在今日复盛背景下依然小众,然而黑胶复苏的背后,是人们对音乐产品的需求层次变得越来越丰富,小众也好,高冷也罢,黑胶唱片在数字时代的逆袭,无疑有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价值态度。
年轻人,正逐渐成为黑胶唱片的忠实收藏者,他们对一切过度数字化、机械化、程序化的工艺感到厌倦,他们向往以最自然的方式去拥抱生活。黑胶唱片,便成了他们“抵抗”过度泛滥的商业化与高科技的一种有力途径。
“新生代正成为黑胶唱片收藏的潜力人群”,美国音乐学会研究所所长周尚则向记者印证了黑胶唱片在年轻群体手中的“触感”。当1990年CD几乎霸占美国音像市场后,很多美国家庭纷纷将家中的黑胶唱片卖给书店或二手唱片行,这些黑胶唱片通常是成堆成堆地卖,一张从1到5美元不等。和今天百元起步,动辄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相比,非常廉价。如今,当年那些卖家的子女们会去二手店中“海淘”,开始陆续将黑胶唱片买回去。
与上世纪不同,黑胶唱片作为一种“雅玩”已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逐步降低“门槛”。如今,年轻消费者是如何看待充满了怀旧情调的黑胶的呢?据有关媒体的调查发现,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消费者更多是将其视为“实用艺术品”,而不是“收藏品”。
一款价格万元之内的黑胶唱机,配上若干张二三百元的黑胶唱片,想要进入黑胶爱好者行列,这样的入门级“标配”并非高不可攀。市场上既有5万元起价的中高端唱机,也有万元以下便可购买的新式唱机。很多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音像公司从事欧美专业黑胶唱机生产公司的代理业务已达数年,他们表示,这几年“黑胶唱片”的生意让他们获益颇丰。
由于和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在消除,黑胶唱片变得更加具有亲民感。在复刻原来的老唱片、以交响乐为“经典”表现题材之外,有不少美国当红流行歌手特意选择以黑胶唱片的方式发行单曲。2014年6月,美国摇滚乐手杰克•怀特的个人专辑黑胶版本在一周之内卖出4万张,刷新了美国单张唱片黑胶销量的纪录。
-瑞鸣音乐黑胶唱片-
在一些黑胶唱片中,乐迷甚至可以同时获得CD与数字下载方式,满足精品收藏与便携聆听的需求。中国台湾地区还保存着很多购买黑胶唱片的传统渠道--二手唱片店、音乐书店等。2007年,台湾诚品书店举办了第一届“黑胶文艺复兴活动”,此后更是举办多届黑胶展。一些由资深黑胶发烧友写给“入门者”的书籍陆续出版,销量可观。
黑胶唱片的魅力犹如一些人眼中的“高级定制”“手工造”。它代表了流水化生产之外的一种精雕细琢的工艺态度。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原副总编辑陈建平介绍,不仅仅是因为黑胶唱片的制作过程较CD更为费时、费力、成本更高,从音乐的创作、演绎、声音的录制、生产,乃至于装帧和美术设计,都是黑胶唱片艺术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画家潘天寿所绘唱片封面-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唱片公司开始在黑胶唱片整体设计中重视“美术设计”,邀请一些知名画家、书法家来题写唱片封面,当时很多密纹唱片的封套都由名家设计绘制。1964年9月,中唱为庆祝国庆15周年制作的《北京的旋律》就集合了著名画家黄胄、叶浅予、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等为10张唱片封面作画,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题字。
为何黑胶唱片至今被一些人奉为音乐圭臬?因其曾是“经典音乐创作”的代名词。清末,黑胶唱片正式进入中国,众多唱片公司开始在中国灌录发行黑胶唱片,直接开启了一段音乐创作的“黄金时代”,内容涵盖了京剧、地方戏曲、流行歌曲等多种音乐艺术形式。
-瑞鸣昆曲黑胶唱片《春色如许》-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京剧表演大师以及周璇、白光、姚莉等歌坛女星,曾是各大唱片公司力邀合作的对象。在一些绝版的珍贵唱片中,留下了他们动人的歌声和珍贵的时代记忆。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版库保留的,百代、胜利、大中华、高亭蓓开等公司留下的近4万张金属模版中,很多几乎已经失传或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之列的剧种赫然在列--如滦州影戏、山东剧(五音戏)、四明南词等。
当然,质疑黑胶唱片被过分“神化”的声音也不时传出。有人说,数字音乐已完全有能力不输于黑胶唱片带来的音质质量,即便是拥趸们想要的“还原声”也能做到。“奢侈”黑胶不够环保是另一弊端,毕竟生产黑胶唱片所需的镍、铬等元素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不难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黑胶唱片依然面临高冷的困境,然而多元化的市场空间和审美需求毕竟是令人欣喜的。
黑胶唱片回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音乐产业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追求。黑胶唱片,是把音乐当作一个艺术精品来打磨的:从创作、演艺、录音、生产,到装帧甚至是发行,黑胶唱片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这是一种打造品牌的态度。这些珍贵的传统精神,值得今天唱片工业好好学习。
内容来自文汇报
记者 童薇菁
转载自视听前线音响短评
瑞鸣音乐《被遗忘的时光》专辑封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非经瑞鸣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