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哨歌在拉普拉斯工作很忙,花环偷偷溜过去看猫猫的剧情
再简单讲一下,哨歌一开始被偷抱的时候其实没有认出小花环,没办法她就是这样一位工作狂母亲,当初生下小阿丽娜也是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下,阿丽娜是缺少一半母爱的,被维拉带大,但是还是本能希望得到另一位母亲的爱。
请助力我们一家三口,真的暂时只有三个人,不用加第四个人了,再ky我真的只能删评了。
另外,很满意2.7的剧情,这个售后很不错,浅红他竟然愿意给一个塑造完成的角色继续描写她的成长,鼻子栓栓的,2.5的仇我先忘一下。
补一下,是约稿
哨歌在拉普拉斯工作很忙,花环偷偷溜过去看猫猫的剧情
再简单讲一下,哨歌一开始被偷抱的时候其实没有认出小花环,没办法她就是这样一位工作狂母亲,当初生下小阿丽娜也是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下,阿丽娜是缺少一半母爱的,被维拉带大,但是还是本能希望得到另一位母亲的爱。
请助力我们一家三口,真的暂时只有三个人,不用加第四个人了,再ky我真的只能删评了。
另外,很满意2.7的剧情,这个售后很不错,浅红他竟然愿意给一个塑造完成的角色继续描写她的成长,鼻子栓栓的,2.5的仇我先忘一下。
补一下,是约稿
突然想聊聊所谓“人外”……
某些二游人外到底够不够人外感、某些角色到底是不是人外属性、某些人外角色突然拟人化……这些东西突然就容易炒起来话题了。我也喜欢人外,就也突然想来聊聊人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讲讲人外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及相关话题……
字有点多,思路不一定完全清晰,本人是纯野生、非科班,啥都没学过,纯粹按个人观察经验梳理一些东西,如果有疏误还请见谅。写这一篇只是单纯聊想法,不是立规矩。
首先说一下总概念,“人外”是舶来词,意思就是“非人”、non-human,尤指虚拟创作出的有自我意识而又非人类的幻想类别;常使用舶来词主要是为了和现实非人类的一切做个区分。人外两个字涵盖范围太广了,像光...
某些二游人外到底够不够人外感、某些角色到底是不是人外属性、某些人外角色突然拟人化……这些东西突然就容易炒起来话题了。我也喜欢人外,就也突然想来聊聊人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讲讲人外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及相关话题……
字有点多,思路不一定完全清晰,本人是纯野生、非科班,啥都没学过,纯粹按个人观察经验梳理一些东西,如果有疏误还请见谅。写这一篇只是单纯聊想法,不是立规矩。
首先说一下总概念,“人外”是舶来词,意思就是“非人”、non-human,尤指虚拟创作出的有自我意识而又非人类的幻想类别;常使用舶来词主要是为了和现实非人类的一切做个区分。人外两个字涵盖范围太广了,像光谱一样,而每个人喜欢的范围不一,我按照我的理解来粗略划分一下,先安排两个划分:人外要素可以分为【视觉上的人外】和【内在的人外】;而要论【内在的人外】又要分成【生理非人】和【心理非人】。
——【视觉上的人外】涵盖很广,传说怪物、动物(包括福瑞和幻想生物)、活的物品、异形头等等的外形设计都可以在视觉人外的子类。视觉人外的特征是,一定要破坏人形辨识度,把人脸传达表情、人肢体摆出动作达成的交互作用给抹除,造成怪异、疏离感——也就显得很酷,或者替换到其他物种的魅力上比如显得呆滞而可爱。尤其是人脸被破坏后这种感觉最强(这一点让覆面系和人外系有一定范围的重叠),因为人作为社会动物进化后让大脑视觉中枢用于辨识同类面部划分的最多,破坏这一部分辨识(除了用替换来破坏,还可以进行伤害性质的破坏,比如毁容和砍头)就能做到大量的非人感,改动面部特征也容易引起恐怖谷效应。
其他破坏辨识度的方法还有异肤色、异常体表材质(鳞片,金属,陶瓷,木材,粘液等)、异形肢体(半身兽化啊虫肢啊,或者增加与变形人肢),不过这些方面的更改很大程度是比不上“破坏脸的辨识度”带来的非人感强烈,所以会有人说毁容烂脸、覆面这类会“有人外感”,以及很多人(并非全部人)在创作人外oc时会选择只更改头部而保留大多数人形躯体的形状、还有异形头这种身体几乎完全人样的人外,倒是都会很受欢迎。常见的视觉人外xp一句话:没有人脸就是最上等的。
——【内在的人外】要分两大类,
①“生理本质不是人”,就像直接设定成妖怪啊外星人啊之类的,这个时候如果角色视觉上也满足“非人”,那就非常无疑就是一种人外了;但有些时候不一定能做到视觉上人外,特别是保留人脸特征的时候,就会起些争议。
举个例子:白骨精,这在原型上肯定是纯粹的生理和视觉上都不是人,那她通过画皮变成美女还算不算人外?视觉上肯定已经不算了,但运动形态和习性又会跟人不一样的话,该怎么认定呢?这个就要深度创作去体现这个白骨精到底更像人、还是更像非人了……
还有就是,把人外进行拟人并以拟人作为主要同人手段,或者官方突然把已经存在已久的人外角色改变形态,是否罪大恶极(相当于把原作的视觉人外特征全扔了、且很可能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生理非人本质)?
这些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不好评价,反正人脸更容易受大众欢迎这个毋庸置疑,我们观众总是人,人喜欢人很正常……但人外控里有很多都受不了这类型的“官方背刺”和“改变了角色特质的同人”就是了,小众的下场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咱们往往只想选葱花……
②“心理不是人”,这个点实在是不好讲……我把它拎出来主要是因为现在有一种论调会说某个人类“心理上好像很有人外感”,指那个人心理上出现某些异于人性的地方,比如缺乏道德感、或者逻辑认知程度低、或者没有融入人与社会的意愿、又或者过于理想与偏执。这样造就出来的“心里不是人”可能是超然的神性、可能是天生地养的野性、也可能是反社会、当然也可能是傻子()。在我看来,【心理非人】这一类远不如【视觉上的人外】和【生理非人】有“人外的主体性”,而是作为辅助性的特色来的,仅仅只占心理非人性一个要素其实算不上什么真正的人外,只是“人类拟人外”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流的三个划分要素:【视觉人外】【生理非人】【心理非人】。人外的要素相辅相成,每个人心里对人外的审美和界定范围不一,本质上是对这三要素的重视程度占比不一。
大体上来说,在我自己架构的这个要素体系里,判断人外与否的重要性是【视觉人外】>【内在人外】,再细分就是【视觉人外】>【生理非人】>【心理非人】的,常见人外控都差不多像这样相当重视视觉效果。【生理非人】和【心理非人】这两项作为【内在人外】的排序要靠后是因为很多幻想作品都会把这一层次要素作为辅助手段加到人形角色的主体上,什么魔物娘兽耳娘之类的,这类的本质还是靠接近人类特质的审美(尤其是美丽的脸)去吸引爱好者,就像前面说的,这容易导致这些要素在观念里缺失“人外的主体性”。要想单靠【内在人外】要素立住人外属性当然可以做到,但是需要更大功夫去深度创作,去挖掘,去塑造。而视觉永远是第一时间就能直观把要素主体性立住,视觉塑造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了。视觉上对人形的破坏力度不够的话,可能更适合称之为“亚人”而非“人外”。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个很模糊很主观的“主体性”的想法就是了,比如有人会认为【生理非人】对于人外属性最重要、生理的本质就是客观上的人外本质,人外娘通通都是人外,这样的想法也没关系,就像我说的每个人审美的范围不一样,我也不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定死一些规矩,再讲一遍写这一篇只是单纯聊想法,不是立规矩。
再提一类特殊例子是“人类转化成的人外”,这大部分时候是指人类转化成了【生理非人】,像什么吸血鬼、义体人、刚刚说的白骨精可能也算,这类转化型在人与人外的界限上完全是模糊的,基本要靠深度塑造才能把他们到底变得多不像人,以及留有多少人形、多少人性这些方面讲清楚。在我看来,通过塑造,这种转化型搭配上视觉非人+心理仍然是人、或者视觉还是人+心理已经完全不是人了,任意一类都会足够有属于人外的魅力了……而这类深度故事的创作本身也是很考验人的。
人外要素感觉说的差不多了,再逼逼几句我对“人外魅力到底在哪”“为什么人外这种小众爱好似乎在慢慢上台面”“为什么虽然市面上人外小众,但够不够人外的争议一直很多”的想法。
去年在阿b看到@动画学术趴 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异形头与荣格“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个体为了融入集体而选择对外呈现的形象,根据不同的场合会有所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真实自我被隐藏了起来……而对于异形头(和部分覆面)来说,人形的头颅只是让自己伪装成芸芸大众一员的“面具”,非人的识别特征反而才是“真正的自我”,代替了人脸人头作为辨识度的东西往往是角色某个方面本质的象征。】这其实可以扩展到所有人外,他们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这种表达,分明有“非我族类”的疏离和异样感但又在一些地方坦坦荡荡;它们有不确定性和神秘感,又让观众能知道这些虚拟的“生命”与我们熟知的事物的联系在哪。人外的存在是疏离而亲切、放飞幻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表达和认识(包括克系那类其实也拥有可描述的特征)而很“酷”的。
还看过一篇文学论文《何为怪物?-生命政治视角下的怪物考》,大致就是在讨论“怪物”,我认为这一篇语境下的“怪物”无限趋近于我们所谈及的幻想作品里的“人外”:【怪物是无法被知识化的……怪物的逻辑是一种殊相,而非本质。每一个怪物存在于自己的种类中。……】【我们之所以长久地为怪物着迷,是因为它是关乎我们自身存在的悖论的集合……】我会认为,人外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其实还在“人”,先了解了人的特征才会对“并不属于这些特征”的范畴产生兴趣……每个人在意的领域都不一样,喜欢它们脱离人性或者社会性的思维也好,喜欢“不像人而很酷很帅”的外形也好,厌恶人所以被挤压到喜欢人外这一口也好,人外的魅力就在“人以外”本身所以值得喜欢。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而现实压抑的时代里,对我来说,“人外”身上可以被倾注很大程度的想象力与解放感……脱离了人属性的部分桎梏,人外创作者们会在其身上释放自己温和的猎奇心、直观可视的情感与象征还有自由的憧憬,最好的一点就是它一定仅存于幻想之中……“人以外”的存在就是这样可以很酷也可以很美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