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修重生】第五回
甄嬛传私设产物
自那日将皇上推去翊坤宫后,甄嬛似乎意识到皇上对自己的重要性,毕竟是刚出闺的姑娘,第一次感受男子的情爱和宠溺,对方又是天底下最尊贵的男子,怎么会不陷进去呢,因此甄嬛逐渐主动了起来,和皇上近几日更是蜜里调油,时常黏在一起。
甄嬛虽陷入情爱一时难以自拔 ,但那日过后皇上却是清醒了些,他是夫君,但更是天子,他不能因为专宠一个女子惹得朝臣不快。
如此,虽然他很疼爱菀菀,但也不能太过偏心冷淡了旁人。这一个月来,胖橘陆续宠幸了沈眉庄,博尔济吉特氏,富察氏和夏冬春。当然他也没有忽略了菀菀和世兰,平日里用膳不是在承乾宫就是在翊坤宫。
甄嬛盛宠,与沈眉庄和安陵容的...
甄嬛传私设产物
自那日将皇上推去翊坤宫后,甄嬛似乎意识到皇上对自己的重要性,毕竟是刚出闺的姑娘,第一次感受男子的情爱和宠溺,对方又是天底下最尊贵的男子,怎么会不陷进去呢,因此甄嬛逐渐主动了起来,和皇上近几日更是蜜里调油,时常黏在一起。
甄嬛虽陷入情爱一时难以自拔 ,但那日过后皇上却是清醒了些,他是夫君,但更是天子,他不能因为专宠一个女子惹得朝臣不快。
如此,虽然他很疼爱菀菀,但也不能太过偏心冷淡了旁人。这一个月来,胖橘陆续宠幸了沈眉庄,博尔济吉特氏,富察氏和夏冬春。当然他也没有忽略了菀菀和世兰,平日里用膳不是在承乾宫就是在翊坤宫。
甄嬛盛宠,与沈眉庄和安陵容的来往稍疏远了些,她一心扑在了皇上身上,实在是抽不出时间与姐妹谈心。
对此沈眉庄并不介意,甄嬛是她从小结识的妹妹,也是她在这深宫中最信任的人,嬛儿得宠,她高兴地不得了。
安陵容也为甄嬛高兴,但心里难免失落,她还未侍寝,别说得宠了,就连皇上的面还没见过呢。
虽然在皇上那边不受宠,但安陵容是幸运地在皇后娘娘这里得到了暖意,自入宫以来,皇后娘娘便对她极好,不仅入宫贺礼是由剪秋姑姑亲自送的,更是时常喊她去景仁宫谈心。安陵容打心底里敬爱皇后娘娘。
和安陵容一起常去景仁宫还有沈眉庄和曹琴默,沈眉庄去景仁宫是协理宜修管家,而曹琴默则是三番五次被宜修请去,不得不去。
曹琴默压根不想去景仁宫,她已经摆明了是华妃党的人,与皇后关系近是对她极不利的。但她无法,每次宜修都是以想念温宜为借口请她,她只能每次在华妃的白眼下抱着温宜灰溜溜地离开,去景仁宫和皇后说些不温不火的体己话,回宫还要遭丽嫔的嘲弄。
曹琴默心里不快,但她面上不显,进出景仁宫从来都是笑吟吟的,这笑容落在华妃眼里,却是变了味的。
终于,华妃再忍不能,趁着一天午后,去了景仁宫。
宜修早料到她会有这一遭,听着通传后就让剪秋拿出了往年的龙井泡了茶,然后端坐在主位上露出官方假笑。
华妃进门气势汹汹,简单地行了礼便开始了输出。
“臣妾听闻皇后近来格外疼爱温宜,不知娘娘是年纪大了还是这几日闲着,但终归不能总折腾孩子吧,知道的说娘娘关爱皇嗣,不知道的还以为堂堂皇后要抢嫔妃的孩子呢?”
华妃说完拿手帕捂嘴轻笑,然后漫不经心补了一句,“臣妾失言了。”
“无妨,温宜可爱,本宫看着欢喜,到底是妹妹没有养过孩子,不懂得小孩子有多招人疼。”
宜修永远知道如何激怒华妃
“你!”华妃果然急了,“本宫也是怀过孩子的人,况且你…”后面的话华妃饶是盛怒也说不出,事关大阿哥,华妃是怎样也不敢讲的。
宜修掩下眼底的心痛,她今日等的就是激怒华妃,可现在她满脑子都是弘晖,她的儿子……
强行压抑住悲伤,宜修抬眼看着华妃,后者已有些慌乱。
“华妃,今日之事我只给你讲一遍,信不信全在你。”
华妃本以为皇后会震怒,现下这种情况她是真的懵了,等华妃反应过来,宜修已经让屋里的宫女退出去,只剩了剪秋和颂芝。
“你失的那个孩子,与端妃无关。”
“什么意思?”
“回去找个宫外靠谱的郎中看看你的底子吧,还有你宫里的香。”
“你什么意思,我宫里的欢宜香是皇上独赐给我一份的!”华妃几乎要坐不住了。
宜修不理会她,继续说道,“我说了信不信全在你,查不查也全在你,今天的话就烂在这间屋子里吧,传出去你我是承担不起的。”
华妃静默了很久,然后起身,“这是自然,但皇后娘娘的话臣妾可不敢全信,臣妾告退。”
华妃走了,高昂着她骄傲的头颅。
“娘娘,您何苦告诉她呢。”剪秋不赞同地看着宜修。
“我只是觉得,我一直以来的针对的人都是错的。”
华妃自那日后便像皇上撒娇说想念哥哥了,年家势头强盛,胖橘自然是让她们兄妹相见,甚至准许年羹尧带华妃出宫省亲了三日。
待再见到华妃时,华妃憔悴了不少,厚重的妆容勉强盖住了发红的眼角。
宜修请她坐下,她知道华妃已经全然懂了。
“多谢皇后娘娘提醒,”华妃嘴角挂着自嘲的笑,“否则臣妾至死也被蒙在鼓里。”
那倒是,宜修暗想。
“身子怎么样?”
“已伤了根本,不会再有孕了。”华妃的眼泪骤下,“我不明白,他那么宠着我,他说我是他见过的最特别的女子,他记得我的各种小事,他容忍我的脾气…”
“因为你的哥哥是年羹尧。”
华妃抬起盛满泪水的眼眸,“为什么他连我的孩子都不能容下,我在他眼里到底算什么…”
“他是帝王,朝堂中年家世代骁勇,齐家也是武将世家,这种一石二鸟之计,岂不妙哉。”
华妃猛地跪下,“请皇后娘娘为臣妾母家指条明路。”
“功高盖主,不敬圣上是大忌,你已经是四妃之首,年家存活与否,全在你哥哥。”
华妃在景仁宫待了好久,这位被心爱男子背刺到千疮百孔的清宫宠妃终于认清了皇上凉薄的事实,然后由颂芝扶着上了轿撵离开了。
宜修听闻华妃离开景仁宫后没多久便去了延庆宫,也不知她与端妃说了什么。
罢了,过两天去看看月宾吧。
苦相篇
她本是个荆钗布裙的女儿,十五岁上被张巡纳为妾室。主母待她还算和蔼。洒扫侍奉之外,她甚至有机会跟着家主读书。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张巡就是进士,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她对着纸本听他讲授,分毫不差。
如姬窃符后是什么结局,太史公没有写。虞美人亦只是倚声而和,为何千古流传的都是霸王别姬?将军驻外,有个小妾在身边并不稀奇。她们的面目是模糊的,宛若铁青的十面埋伏漏出一线绯红。直到她看到这一笔,在吕布张邈等人不能保妻子之后,一具血淋淋的牺牲: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中分稍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
她本是个荆钗布裙的女儿,十五岁上被张巡纳为妾室。主母待她还算和蔼。洒扫侍奉之外,她甚至有机会跟着家主读书。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张巡就是进士,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她对着纸本听他讲授,分毫不差。
如姬窃符后是什么结局,太史公没有写。虞美人亦只是倚声而和,为何千古流传的都是霸王别姬?将军驻外,有个小妾在身边并不稀奇。她们的面目是模糊的,宛若铁青的十面埋伏漏出一线绯红。直到她看到这一笔,在吕布张邈等人不能保妻子之后,一具血淋淋的牺牲: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中分稍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这故事让她心惊肉跳。张巡却难得起了感触,细细地与她分析“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的原意。最后总结道:
“兵弱敌强,义重于生。”
那个女人,她的命就不是命吗?可这句话,她不敢问。
后来他们去了睢阳。江淮屏障,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她原可以下厨烧得一手精致小菜,针指更是拔尖,此时只需要与满城妇人一同做饭,为士兵浆洗衣物,忙到天黑才能啃一口胡饼。
这一切都仰仗家主的姐姐,军中敬称陆家姑,为她们争取到了劳动的权利。因此,还可分些烟火食。若是老幼,每天领到的口粮是最少的。
他们像史书里一样吃光了雀鼠和树皮。终于,一切难能为继了。那天张巡醒来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一言不发就出了门。
她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
他教了她那么多诗书大义,现在是她交卷的时候了。
手软得像面团,揪着裙带,一点力气都使不上。隔着窗户,听见陆家姑在与兄弟激烈争辩:
“她们也为守城作贡献,你怎可如此!”
主将从不违拗姐姐,这一次却罕见地抗声道:
“我身尚要统军,不然,早就剔骨剜肉,给将士们吃了!”
“......你以为这样能撑多久?”
“若蒙不幸,有死而已。”
张巡回到房间时,正看见她将打好结的汗巾挂在梁上,脚踩着凳子,脸色煞白:
“中丞,两京光复之日,请千千万万,告诉妾身!”
张巡没有动容。
一声响动,震得墙上的弓弦微微颤栗。她没有立刻死去,在空中挣扎了片刻才死的。
只差三天,睢阳没有等到救兵。城破之日,陆家姑被几个叛军逼到敌楼上,翻身跳下了城。血花开在墙角,经冬不灭。
多少人惋惜张巡烈志不立,立庙祭享。而在江淮以南,闽越更南的地方,人们没有忘记史书中无名的她,世世代代为她重塑金身。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至德二载冬,许远囚于外省,听着唐军日益收复失地的消息,想到睢阳那些死去的人,终于止不住泪流满面。
后记:
我看过许多古人写的张巡杀妾,无外乎临牢说彘。也看过不少现代人尤其是同为女性写的,她们笔下的张巡多少还有些不忍、不得已。
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断粮是客观的、被迫的,张巡主观上杀妾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且不论她和他的阶级地位之差,他守睢阳从头到尾,只为不能完成任务而抱愧。既然杀人充粮可以多维系几天,他当然会做。这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是义所在。
南霁云出城到处求救,又返回与城共亡,岂是畏死之人?可仅仅因为面对叛军的招降没有吭声,张巡便喊道:“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他的价值观是容不得第二种答案的。
所以许远在那个时候才是受煎熬的人。身为地方官,让出指挥权,如今眼看着治下生民先要为了“李唐的更大利益”而死,他又是被生俘北送的。最后那些日子里,他能不能原谅自己,本欲救民,反害民也?
至于张巡的妾,我没有给她取名。或许他们闺房之乐时,耳鬓厮磨互称郎妾,但这一切在睢阳的大背景下都不重要了。她出于对他的绝对信任,坐以待毙,他却不能给她任何承诺。
有一版关公月下斩貂的故事,相当OOC:关羽知道曹操送貂蝉来是乱其心志,注视着她只说了个“好”字。貂蝉会意,随即自尽。
这真是男人们的规训愿望,他们也希望她们这样想。
我虽然理解张巡的选择,但不打算为他作任何粉饰。因为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