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贵敏死了,邓丽君红了。
前两年,一个曾经以劲歌热舞风靡欧美乐坛后来又以猥亵男童而臭名昭著的原黑人(后来漂白)男歌星迈克杰克逊去世后,引起很多人的缅怀,其中也包括我朝的众多主流媒体,和一些人。
而同样在美国,当一位中国男歌手(按这些年的行业标准应该称其为歌唱家)因病于2011年11月默默无闻地去世后,在他的故乡,他的去世很多人并不知情,另有一些人半信半疑,因为我天朝的媒体统一对此事不予报道。诺大的中国,资讯发达的年代,仍然可以成功地封锁一个消息,只要权贵们愿意。
前几天电视台某个节目,戴玉强介绍自己的成长史,说起他当年听很多歌曲,李双江老师的《再见吧妈妈》、吴雁泽老师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还有《青春啊青春》、《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后面这两首歌他没有提演唱者是哪位老师,电视节目制作者大概提前就明示过他禁提那个名字,或者节目在后期制作时剪辑了。
不过和戴玉强一样听过这两首歌的电视观众大都知道戴玉强想说的这位“老师”是谁,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以不够漂亮的相貌与漂亮的嗓音唱响过许多时代名曲,除了《青春啊青春》、《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还有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电影《小街》插曲《妈妈留给我一首歌》、《莫让年华付水流》,以及深情隽永,听过就不会忘记的《太行颂》、《那就是我》,以及豪情满怀,尽显英雄主义的“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或许很多人已经淡忘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主要情节,但这首电视剧主题歌曲却始终萦绕在一代人的心头,挥之不去。
虽然很多人对关贵敏后来加入某种组织的行为不予赞赏,但对他曾经唱过的那些时代歌曲却念念不忘,同时,也不觉得他有那么可怕,或者他应该被痛恨到置之不理。
在1989年,曾经被电视台热捧过的广东歌手王虹在香港参加一个音乐颁奖活动,说了几句不合时宜或不得体的什么话?之后,我朝主流媒体取消了她的立足之地,不仅没机会唱新歌,就连过去唱过的歌也不予播放,一直到今天。而就在1989那年,很多的香港艺人在香港公开场合说过更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话,但我朝媒体对其并不设防,后来还大方地把其中个别人请到人民大会堂演出。
为了1997的顺利到来,我们是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善待香港同胞,而1997之后,为了香港的继续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善待(以香港明星为代表的)香港同胞,不管他们做过些什么,哪怕他们在极尽奢侈的华丽包装之下曾经反档反正符、还吸毒、包二奶、甚至同性恋、艳照门等等于我内地道德楷模标准格格不入的行为。——仔细推敲之下发现,可不,一直以来香港与内地使用的不是同一法律,原来是酱紫啊!
我朝还曾经莫名其妙地封杀过另外一些人,好像没有什么理由,至少是没有公开的理由或者能够被人们合理猜测到的理由,比如歌唱家朱逢博。而在更早的年代,对有些艺人出于意识形态或准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曾经被主流媒体严密封杀,如“女流氓”张蔷,如“女特务”邓丽君。
颇具讽刺效果的是,就在关贵敏被封杀甚至连其死去的信息也被一同漠视的十年间,邓丽君受到了官方媒体越来越多的宣传,终于红了。
可以这样说,关贵敏与邓丽君是同时代的歌手,在八十年代初期,当关贵敏的歌声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之一的时刻,邓丽君在内地也很有“名”。她演唱的歌曲被海那边的对手党作为对陆地广播的插曲时而传送,虽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并没有多少人敢于或能够公然舒坦地收听敌台;邓丽君的演唱方式作为初级教科书被一些内地女歌手借鉴、模仿,她的歌曲被这些女歌手翻唱,虽然多数听众并不知道或不关心邓丽君是谁;有很多女歌手,因为她们唱了几首抒情歌曲,经常遭到“文艺战士”的公开批判,说她们是靡靡之音,是某丽君,比如李谷一、朱逢博、苏小明、程琳等等,严格地说,她们的演唱虽然抒情,但所唱歌曲与邓丽君无关;一些邓丽君的磁带通过偷渡的方式经香港绕广州进入内地,像传播黄色录影带一般通过地下通道散落在一些人家里,这些家庭后来大都出过搞音乐的人。
那时候,普通人家没有录音机,市场上也不卖这东西,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邓丽君(亲自演唱的)歌曲从来登不上我朝的大雅之堂,广播、电视里听不到她的歌曲,所能听到的是与这个名字相关的批评声。典型的案例要算1984年春晚朱明瑛演唱的《回娘家》,多年后人们知道这是一首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而不是如媒体公然标示的那样是一首河北民歌。。。。邓丽君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曾经出现在我朝,虽然有“名气”,但影响范围非常有限。
后来,当录音机真正成为社会产品的时候,内地的大多数录音机播放的是中国歌唱家演唱的歌曲。当后来市场逐渐开放,邓丽君的歌曲偶然地可以原版引进的时候,内地的流行音乐已经或正在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浪潮高峰,欧美迪斯科摇滚加西北风,对各种新音乐方兴未艾的年轻一代根本无人问津邓丽君,甚至于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香港明星偶像文化如火如荼地进行,邓丽君去世的消息竟也没有引起什么波动。
此一时彼一时,近年来,天朝媒体开始广泛宣传邓丽君,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歌曲、与她相关的事件、人物,等等,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资源泛滥,娱乐节目拥挤,但邓丽君时间似乎越来越多,随便拿起遥控换频道,在CCTV遇到邓丽君的机会绝不少于遇到宋祖英,邓丽君俨然就是当代主旋律之一。
是否有人分析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情况?真的是已经作古多年的她突然有了某种灵性?真的是她那种演唱突然变得很潮流很先进?曾经的靡靡之音突然变成了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声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明显,但在电视媒体和网络上,邓丽君赫然成为了当代一线巨星,随潮流而动,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刻意地在公开谈话中尽量牵扯到邓丽君。
在我看来,邓丽君被走红的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种:
一、怀旧风起。由于流行音乐日益低俗化、娱乐化、机械化、技术化,流行歌曲批量生产引发人们审美疲劳,过去年代出现的那些情真意挚的歌曲令人怀恋,邓丽君的部分歌曲也在其中。
二、抒情曲泛滥。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中国社会总体觉悟有了长足进步,但农民式的欣赏趣味依然大行其道,甜歌小调呈坚挺之势,当然,这与“女性”思想解放有一定的关系,小秘、小姐、二奶、小三等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气逐渐改变着传统道德对女性的审美要求,早年很多评论家曾经指出过邓氏歌曲或演唱中不健康的东西现如今颇有市场。
三、郑智需求。港澳回归之后,台岛何时回归?从目前国家发展趋势来看,“不放弃使用武力”的设想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具有现实操作性,效法当年的对手党用“靡靡之音”返和平演变或许值得一试,当年我们反对丽君是因为她声兼特务使命,现在,我们宣传她,因为她有可能成为两岸统一的筹码之一,否则,待那批老兵死光之后,再打这张牌,恐怕不会有明显效用。
四、趁着我朝大势宣扬,与丽君有关的各唱片公司也加大推行力度,尽其所能把丽君塑造成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之中最会唱歌的人,期望能再从死人身上捞点财富。
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乎,在内地从来没有真正红过的邓丽君,现在看起来,真的红了。
当年被黑皆因敌我关系不可调和,如今被追捧也是意识情态拉拢的需求,败亦郑智,成亦郑智,邓丽君同志,两岸统一这样的大事,不知你可否担得起?
我们曾经的同志关贵敏,不知何时魂归故里,虽然他错误地加入了某不伦协会,但毕竟没有实质性地参与过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他唱过的歌依然在一代人的记忆中顽强地存留,并继续引导着一些人的精神生活。听到那熟悉的“敌营十八年”,结合邓丽君今日的待遇,似乎相信有一天关贵敏还会在他的家乡名声大振,当然,这要看我朝形势是否需要。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是多少年来的徘徊 ,啊 究竟苍白了多少年,是多少年来 的等待 ,啊 究竟颤抖了多少年 。
归去来兮 青春将芜 青春将芜 ,当年我离开家乡 他才二十五 ,挥一挥衣袖 是多少寒暑
想要再见一面 要走上几里路 ,春去了秋来 整整三十五 ,想要再看一眼 要等上多少年 多少年
归去来兮 老友将芜 老友将芜 ,一去便不堪回首 转眼就白头 ,握紧双手吧 紧紧地握
让你真挚的手臂温暖我的手 ,谁想要哭就大声地哭 让我思念的热泪和着你的泪 你的泪
归去来兮 心琴将芜 心琴将芜 ,是谁忘记了你们 任你们荒芜
放声高歌呀 拼命地唱 ,让我沙哑的歌喉洗净你的愁
拨拨心弦吧 重重地敲 ,让我满手的厚茧磨尽你的锈 你的锈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