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Owl 2022-03-05

在上海行程码“星连星”的间隙去了趟河南洛阳。从去年六月开始取消三次行程后终于成行。回沪后两天又挂上了星,团友都心有戚戚没滞留在河南省喜提十四天套餐。

我以为自己能适应所有地方美食,至今没有哪儿的菜我是不喜欢吃的,但在河南栽了跟头。无论油泼面还是胡辣汤还是洛阳水席,又辣又咸,勾了厚厚的芡,或者充满了我不爱吃的萝卜,牛肉饼里填了太多粉丝,丸子汤里的丸子没有什么肉,都是碳水外壳。蒸菜是蔬菜裹了大量的淀粉蒸出来的,口感烂糊。但也不乏好吃的东西,比如二旦烧烤的羊眼珠子,没有想象中的晶状体爆浆,而是Q弹有嚼劲的口感。烤鲶鱼和牛油饼也香气扑鼻,但很多人似乎还惯于在餐厅抽烟,就餐体验大打折扣。炒凉粉也很惊艳,底下铁板加热把凉粉煎的焦焦的,锅巴一般脆香。

旅程中有很多遗憾:古墓博物馆装修,闭门谢客;打虎亭汉墓因疫情管控不开放;龙门夜游未开放,卢舍那大佛遮着绿布在整修。但在旅程结束,大家依依惜别回到故地时,还是在不断地回味,这五天真是开心充实的要命。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我还是去了尽量多的景点: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天子驾六博物馆、曹魏大墓、洛阳博物馆、丽景门、千唐志斋、龙门石窟、北邙山、北宋皇陵、周定王陵、郑州博物馆……想记录的有很多,但实在不想码太多字,就只写了几处。

周围人都很奇怪为什么我要去河南,似乎河南与旅游搭不上边。在得知我要去河南下墓之后更是皱眉,不太信服地点点头。据我爸说爷爷的父亲是从河南来的,但我对这个地方没有太多印象,洛阳对我而言更是印象模糊,这两年文化推广做的不错,陆续有相关综艺和电视剧推出,但我一部也没看过。很多王都都是背山靠水的风水宝地,洛阳亦是如此,坐落于洛水之阳,背靠邙山,位于天下之中,从夏朝开始十三朝都定都于此,直到北宋定都开封,洛阳才离开政治舞台中心。唐武则天迁都洛阳,改名“神都”是洛阳1500多年建都史中的高光一刻,武则天时期建立的宫城正南门应天门、理政礼佛的明堂天堂、九州池、瑶光殿都悉数重建,纳入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和西安大唐芙蓉园的风格类似,都是参考了史实的仿唐建筑。阙楼太好看了,唐代建筑庄严大气,自成格局,地下一层还保存着当年的残垣地基,经过千年的战乱炮火,能找到几块雕花瓦当已是幸运。但室内装修实在不符合当年原貌,现代奢华得像仿佛某不入流的五星级酒店大堂。

第二天我们去看曹魏大墓,是魏明帝曹叡之女平原懿公主曹淑之墓。坐落在乡间公路旁,蓝铁门蓝招牌,上面几个大红字“听党话,跟党走”,看上去是个不起眼的建筑工地。只不过铁门上书几个大字“考古重地,闲人免入”,如果单开一门上面就是“考古闲人”四个字,团友们都觉得有趣纷纷留影。陵墓主体敞开无顶,考古发掘后上盖了一个临时工棚遮风避雨。作为下墓第一站,讲解的考古专家纠正了很多人被盗墓小说带偏的观念。没有小说里说的藏着机关或尸蟞、开棺会起尸,绝大多数古墓被发现时连棺材都找不到了,更别说墓主尸骨。古墓被考古队发现时基本已经被盗掘破坏一空,有价值的明器、文物、壁画被裹挟带走,每块砖都被盗墓贼撬下来确认暗室,甚至千百年来附近村民都会来拿墓里的砖修建建筑。所以很多古墓的墓主人信息缺失,考古专家只能通过残存的砖瓦、散落的文物和地理位置进行推测,从发现中补全历史。曹魏大墓历史上被盗掘过多次,墓顶的砖在清代被村民拿去建了寺庙,盗墓贼把地砖墙砖都细细砸过判断是否有暗室。墙上留有少量壁画,依稀能看出亭台楼阁和祥云,但范围太小,保存的太差,可能连进入库房保护的价值都没有,所以还保留在脚手架下。过往,拱形墓顶下有着幽暗潮湿的墓室,墙上绘满精致的壁画,地上铺满了贵重的陪葬品,层层叠叠无落脚之地。而现在我们只能站在现代工棚下的脚手架边,在敞亮光线映照的残垣断壁下想象着这一切。

后来我们去了宋陵。读书时在历史书上看见过麦田中宋陵石像的照片,如今麦田变成了水泥地,据说要建成纪念公园保护起来了。宋陵位于巩义市市郊,郑州洛阳前后不沾,所以来的游客很少,文物保护也极其简单。经过金兵的大肆破坏,宋朝的帝陵基本就剩了个土堆,有据可靠的土堆,被简单地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几百年来土堆上面已经被好奇的人走出了一条小径。靠市区的宋仁宗永昭陵被建成了一个小公园,九十年代恢复了陵区的地面建筑,红墙黛瓦,三出阙形制,颇有古意,平时陵区大门紧闭,很少有来客。见旅行团来了,大门一开,庄重的漆红门后是一块平整的荒地,中间一座土堆。虽然都已经见过市郊的宋陵,心中有数,但华丽大门后的残骸,连遗迹都说不上,还是让人哑然失语。宋陵大概是中国最孤独、最被忽视的帝陵了。

周定王陵和周朝无半分关系,周定王朱橚是明成祖朱棣之弟,距今六百年。陵墓被发现时也早已偷盗一空。门口有位老汉坐着收费,看账簿生意并不好。步入地宫,光线一下子暗下来,空气逐渐潮湿浑浊,让人不敢大口呼吸。周围的墓室水泥门已脱落,半靠在墙上。中间有个新的不自然的石棺,前面放了蒲团供游人磕头祈祷,蒲团上写着“有求必应”,都是村民自己放进来的,迎合了中国人走哪儿拜哪儿的性格。盗墓贼算准了陵墓金井的位置,棺椁上方赫然一个巨大盗洞。这阴暗潮湿的地宫,确实很符合现代人对古墓的想象。而在周定王陵不远处还有一座周定王妃子的陪葬墓更是奇特。墓道是甜甜圈形,甜甜圈形墓道延伸出十七个墓室存放十七位王妃的棺木,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陵墓中唯一采用这个形制的陵墓。有人戏称像霍格沃兹学生寝室,或者说像集中营更贴切一些。当然,陪葬品也早已不见踪影,盗墓贼甚至挖了中柱想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宝贝,然而一无所获。据说当年发现妃子墓时每个墓室中还保留着琉璃棺没被盗墓贼带走,可惜文革时琉璃棺悉数被毁,作为建筑材料填了路基。游人只能站在这空荡荡的墓室里,想象着当年的事。

最后一日有一整天功夫呆在郑州,我本想放弃河南博物院去嵩山的,然后赶晚上的飞机回家,但前一天充分领教了郑州的大堵车,对赶飞机失去信心,还是老老实实呆在郑州,在河南博物院泡了一整天。河南作为中原之地,汉族历史上的政治中心从未离开过这里,好东西果然多。看过贾湖骨笛、妇好鴞尊、云纹铜禁三件上过《国家宝藏》的国宝后,还看了武曌金简、杜岭方鼎、玉柄铁剑等等,眼花缭乱,最后被汝窑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的一抹天青色洗了眼睛。“天下名瓷,汝窑为魁”,之前听人说宋徽宗是审美极高是真艺术家并不觉得,见过这鹅颈瓶之后信了。宋徽宗偏爱天青色,极难烧制,似玉非玉而胜玉。以玛瑙为釉,釉色在光线下星星点点,仿佛百花之中身着天青色的淡雅仕女让人念念不忘。

这五日去了很多景点,无法一一细说。对这趟旅行,印象深刻的不仅景、物,还有人。景点、博物馆请的讲解专家,每个都极具个人魅力。对他们而言同样内容可能已经讲解过上百遍,但不是讲解员一般背词儿,而是吃透了自己工作领域内的历史和资料,讲解时旁征博引,数据、典故、诗词、地理都信手拈来,一点都没有讲“疲掉”的样子,讲到动情处会被感染到。我一直记得讲宋陵的老师讲到宋朝文化的温婉清丽,眼中放出的光芒。干一行爱一行,每一个岗位上都有在深耕的人,认真的人都太可爱了。还有领队,地接工作人员,甚至司机师傅,都尽职尽责,还是宝藏历史达人。或许河南这块土地有很多不够人性化的地方,但人都是热情的。我想我还要来看夜游龙门,看完整的卢舍那大佛,看装修一新的古墓博物馆,还有打虎亭汉墓,要爬一爬嵩山,最后体验一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只是担心自己个人请不到那么好的讲解老师,体验大打折扣。中国历史浓缩在这一地,值得一来再来。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