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这篇文章只是在列资料,脉络和资料都引用自渡边妙子和住麻纪合著的《日本刀の教科書》。书中非常详尽地解释了日本刀的各个方面,是特别棒的入门书籍。不过这里会尽量往简单的写,这样大家不会觉得太无聊或是难懂。如有其他引用会在文中标出。
上回说到日本刀是如何制作的,那么这回就来讲讲日本刀是如何分类的。
三,分类
历史上用的比较多的有“剑”“太刀”和“刀”等称呼。大多数时候剑是指两侧开刃,刀则是单侧开刃。但最先开始区别并不是很明确。随着大陆传过来的直刀在平安时代末期渐渐变化成有反(即弧度)的弯刀的这个过程,人们开始将刃长超过二尺(60cm)的长刀称为“太刀”,一尺左右的短刀称为“刀”。太刀会刀刃朝下佩戴在腰间,而刀则会插在腰上,所以也称“腰刀”。之后又将刃长增加了的腰刀称作“打刀”。到了江户时代,武士一般会佩戴两把刀。长的被称为“打刀”,而短的则被称为“胁指”(或胁差,音同字不同)。
现在将单刃的日本刀按照刃长如下分类:
刃长在60cm以上— 太刀或刀;
30~60cm 之间 — 胁差;
30cm以下 — 短刀。
(《日本刀の教科書》)
太刀和刀要根据形状和作成时代的不同来综合判断。太刀是刃朝下佩戴而刀则是刃朝上插在腰间,所以表里面(指刀的两个侧面)是相反的。原则上来说,茎上刻铭的那一面为表面。另外,就如刚刚提到的,日本刀的种类和名称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所以有很多现在的名称与制作年代名称不同的情况。除了单刃刀之外,还有剑,鉾,薙刀以及枪等其他形式。
其实读到这里就能对日本刀如何分类有个大致的概念了,接下来会详细地说一下每一种的特点。
1.太刀
太刀是总体来说刃长较长的单刃刀,镐造*而且有着弓一般的大反(弧度大)。这种日本刀独有的造型是和武士阶层初露头角的同时,也就是平安时代后期(11~12世纪)成型的。在这一时间之前,“太刀”是指无反的直刀(现在我们将平安时代前期的直刀称为“大刀”,有反的称为“太刀”以示区分,但都读作tachi)。
镐造示意图,这个是刀的横截面 ,抱歉图片略大有些影响整体阅读(《日本刀の教科書》)
太刀是刃朝下吊在腰间的,即佩戴(如果想象不出来的话就看看爷爷的立绘OWO)。战斗中的用法主要是骑在马上单手拔出。反就是为了能让武士将长刃的太刀以更快的速度出鞘而诞生的,兼具实用和美感的变化。
除了在战场上使用之外,太刀还会在仪式或庆祝场合中使用,这一功能在武家政权建立之前就有了。宫廷中高阶官员的正式着装就要求佩戴“饰太刀”。饰太刀无反且不具备实用功能。另外,从天皇家起始,贵族间会在嗣子出生时赠与“御剑”的习惯也是从平安时代开始的。
武士也继承了将太刀作为仪式或加护的用途的这个习惯。武家社会中,留有很多在嗣子出生,元服(成年),战功,祝福等情况而赠送太刀的记录。虽然在战国时代末期之后,打刀代替了太刀称为战场的主力,但仍然保留了在仪式场合佩戴太刀的习惯。江户时代,幕府将“系卷太刀”指定为武家的仪仗太刀。系卷太刀是指柄被锦缎包裹并缠上组纽*以及莳绘鞘(漆金的鞘)的装饰性太刀。(*组纽:传统手工制作的绳子,《你的名字》中女主的发绳就是组纽)
图为系卷太刀拵(《图说!日本刀大全》)
贵族社会和武官都曾经佩戴过毛拔形太刀(年代较早)。太刀在战场中的黄金年代是从平安时代末期的源平合战到南北朝时代这一段时间。姿态经历了从细又奢华到厚重豪迈的变化,在与蒙古军对抗的镰仓中后期到达顶点,这段时间诞生了大量名留青史的名工和名刀。现在我们能在博物馆或神社寺庙中看到的太刀,绝大多是都是这个时段打造的。
图为毛拔形太刀,和普通太刀不同的地方在于柄是铁制并和刀身连在一起的。(《图说 日本刀大全》)
2.短刀
现在的短刀是指刃长在一尺(约30cm)以下的日本刀。短刀的构造大都是像小刀那样的平造结构*而且几乎无反。“短刀”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最早是直接称呼为“刀”(和太刀相对)。又因为刀是刃朝上插在腰间,所以又被称为“腰刀”。腰刀拵一般不带镡(护手),通常作为生活用品或防身道具,武士会单独放在腰那个位置(衣服里面)。在战场中则会作为太刀的辅助插在腰间,以便必要时使用。
平造示意图,黑影是横截面。平造是没有镐的。抱歉图片略大有些影响阅读(《日本刀の教科書》)
虽说比起太刀,短刀很小而且形状单调,但是在镰仓时代也诞生了大量不输给太刀的美丽名刀。京都的粟田口吉光和相州的新藤五国光被称为短刀的名手,特别是粟田口吉光的短刀,备受战国时代武将的憧憬。江户时代中期成书的,总揽全日本名刀的《名物帐》中记载了271口刀剑,其中刃长一尺一下的短刀有119口,占总数最多。很多都是现在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或国宝的短刀。
另外,古名刀的短刀作为回礼或宝物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粟田口吉光和相州正宗的短刀中,都有不少附带金数百枚*的高额鉴定书(折纸)。比如名物信浓藤四郎的折纸为“金五百枚”,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大概是5000万~1亿日元。(*:金一枚是指的大判,约等于小判十两。换成现在的概念大概是100~200万日元)
“怀刀”是指贴身携带的短刀。通常用于在近身战中取对方首级或自杀时使用,是托付了自身性命的刀。因此会比太刀打刀更加细薄锋利。不过也有专门为了战斗而特化过,被称为“铠通,马手差”的,刃长短且极端厚的短刀。比如国宝短刀铭吉光名物厚藤四郎。同时,短刀也是作为“守护刀”在新娘出嫁,子嗣诞生时赠送的,贴近生活的刀剑。直到现在,天皇家以及宫家在孩子出生时举行的“赐剑之仪”仪式中,仍然会赠予现代刀工打造的新作短刀。现代新娘嫁衣的怀剑装饰中也能看到守护刀的影子。
3.打刀
打刀是刃朝上插在腰带里。现在刃长在二尺(60cm)以上都可能是打刀。在战国时代,武士会把打刀当作太刀的辅助插在左腰上。
室町时代末期也就是战国时期打刀开始兴盛。全日本范围内的霸权争夺越加激烈的同时,大量的打刀被生产出来,这其中也有很多名品。有的打刀是平造短刀的延长的造型,不过和太刀一样的镐造成为了主流。另外,室町时代之后,将以前做成的太刀,截掉茎缩短改成打刀的例子也有很多。其中夺取天下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率先对刀进行了磨上。比如义元左文字(即宗三,78.8到67cm)和一期一振(85.7到68.8cm)。对于经历了“大磨上”*的太刀,或铭已经消失了的古名刀,一般会交由鉴定世家的本阿弥家鉴定后施以“金象嵌铭”。到了现代,“刀”这个词就专指打刀了。(*:是指将原来的茎全部截去并将一部分刀刃改造成新的茎的磨上)(PS:大磨上的刀剑除了添加金象嵌铭这个选择外,还有一种叫“额铭”的处理方式。就是在磨上之前先将作者的铭裁下来,之后在重新镶嵌在新的茎上。用这种方式处理的刀中著名的就是一期一振。因为不是这本书里的内容所以就放在括号里了)
江户时代武士的基本装束是携带大小两把刀,其中长的一把就被称为打刀。江户时代并不允许携带过长的打刀,所以这个时候磨上也十分盛行。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打刀(=刀)就分为了打造出来就是打刀的,和经历磨上由太刀改造成的。关于太刀和打刀的判定方法,有铭的话是看铭在哪一侧,无铭的情况下就要从推定的作成年代和整体姿态来综合判断。博物馆等在展出时,太刀会刃朝下摆放,而打刀则是刃朝上。打刀和太刀相比刃长较短,反也较浅,以及刀的前端会有上翘的倾向。不过和太刀一样,打刀也会根据年代不同,刃长和形状也会有区别。比如在战乱的战国时代为了方便单手使用打刀会比较轻,而太平的江户时代中期的打刀则是以两手使用为前提打造,具有重量感。现在的居合道和拔刀术使用的是打刀。
打刀在室町时代定型,经历了绚烂豪华的安土文化后,在江户时代成为了武士的日常用品。所以也留下了很多极具趣味的打刀拵也是其魅力之一。
4. 胁指(又写作胁差)
胁指是指刃长在一尺到两尺之间(30-60cm)的日本刀。与被称为“本指”的较长的太刀或打刀相对,短一些的刀就是带有预备含义的“胁指”。江户时代武士携带的大小两刀中,小的那一把就被称作胁指。由于在江户时代,武士之外的人也被允许持有胁指,所以这个时期大量胁指被打造出来。也有当时比武士更具财力的豪商成为了刀工们的资助者的原因,期间诞生了很多名品。即使现在因为刃长被分到胁指一类的刀中,造型也因时代不同完全不一样。江户时代之后的胁指多为镐造,长度靠近两尺,和打刀接近;而之前年代(即南北朝,室町时代)和现在胁指刃长相当的多是延长了的平造的腰刀(短刀),称“寸延短刀”,通常仅超过一尺一点,更接近短刀。
另外,一些被称为“小太刀”的,刃长靠近二尺但不足的细身太刀,以及由薙刀改成打刀刃长不足两尺的刀(比如骨喰藤四郎),按照现在的分类都可以算在“胁指”里面。
5. 剑,薙刀,枪等
除了单刃之外,日本刀还有剑,薙刀,枪等。
(《日本刀の教科書》)
1)剑
剑为双刃无反的武器。因为日本刀特征性的造型为单刃无反而且发展得更好,所以双刃的剑多被打造用于特殊意义的场合,比如不动明王等佛像的手持物。以及还有以小乌丸为代表的“锋两刃造”的刀剑。锋两刃造是指到棟(刀背)的前半段为止都是两刃的造型。而小乌丸二尺七分(62.7cm)中超过一半都是两刃造型。平安时代以后到现代仅有的两刃剑中,多数为一尺以下的短剑,主要是礼仪或宗教用途。
2)薙刀
薙刀是一种长柄单刃武器,和太刀一样成型于平安时代后期。使用最多的时期是从源平合战到枪初露头角的镰仓时代末期前,是一种在像是自报家门后单挑(一骑讨)这样的近身战中非常有效的武器。薙刀的构造为“菖蒲造”,形状像是没有刀锋和横手(之后会说)的太刀,其特征是刀的前端上翘。由于战场消耗,现存的良品并不多,而且镰仓时代的名工打造的薙刀也十分稀少。
3)长卷
长卷是一种很像薙刀的武器,在流行使用三尺(90cm)以上的大太刀的南北朝之后发展出来。形状是将延长了茎的薙刀,而且通常会在柄上缠绳子或皮革加固,这个也是其名字“长卷”的由来。也有现存将茎缩短之后再改造成打刀的例子。
4)枪
枪是一种将茎插进长柄中使用的武器。多为双刃,从镰仓时代后期开始广泛使用。枪和矛十分相似,不过区别在于双刃的矛峰处呈现圆角,而枪就算是双刃也仍然是尖细的形状;矛的尾部呈袋状并将柄包裹在其中,而枪的茎是插进柄中的(也有例外)。于是就有枪是由矛发展而来的推论。因为枪在战国时代是主要武器,所以发展出了穗(枪的刃)长的大身枪,片镰枪,十文字枪等多种造型。
以上就是日本刀的分类,基本上把主要的都说到了。谢谢能看到这里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