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个剧本真的糟蹋了演员也糟蹋了舞美。
剧本作为一场复仇和自我追寻的剧作开场,最后的落脚点居然落在了“母爱无私伟大”上面,真是猝不及防。把场面铺得这么宏大,又是复仇又是诅咒,以为会在挣扎中描述主角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解脱。母亲的献祭虽然可以作为感人至深的高潮,但男主担着大标题的名操的是工具人的心,编剧老师您不觉得他很可怜吗?
主题不能一以贯之,这是问题一。
面具与降神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个不用特别说明可以理解,但在剧中观众并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相信面具带有诅咒,并且会产生“与使用者合为一体”的奇幻设定效果,特别是这个设定是到后期由齐后一本正经地讲出来,强加给观众。设定本身与之前半场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低魔气氛不同,更容易被理解成一种寓意性质的箴言而非事实。更何况先王诅咒面具这件事本身就说不通,他觉得自己戴面具杀人造孽太深,砸了面具不好吗,诅咒的结果不是让下一任佩戴者杀更多的人吗?与摘面具的初衷完全相悖。如果一开始就想塑造高魔气氛的故事背景和铺垫诅咒的存在,开场时的萨满舞完全可以呈现更多内容,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只表现了前王的杀,而于面具本身没有任何交代。
其三,傩戏的运用本身非常新鲜有趣,夸张的表述方式让对峙戏有光怪陆离之感。但是——到底是哪位天才想出的“齐王命人排演傩戏展现自己登上王位是齐后的阴谋,并且以报幕形式开始傩戏表演”,而且报幕三次?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让观众笑场的好时机,难道就没有更适合的方式引入傩戏场面吗?这里顺便表白一下伶官的演员,从第一次出场就把“丑角”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在傩戏中的表现更是神了。全场最佳!没有之一!
其三,剧本的自我重复度太高了。虽然反复的语言韵律可以让整体气氛递进有层次,但这前提是重复的本身有递进和层次。群演的部分因为只承担烘托气氛的作用相对不错,但主角大量重复的对话虽然有点古龙,但信息量实在太低了,或许编剧是觉得这个故事没什么可讲的,所以才创造了一个主题,讲几句大而空的抒情,又迅速甩开。
我很喜欢齐王夺取郑儿的片段,两次重复逼问让兰陵王语塞,那个代表臣服内心的女面在瑟瑟发抖,在这一刻我终于确认,这是人物内心破碎崩塌的一幕。每个人都幻想过,只要低一点、再低一点,就会有安全稳妥的空间足以谋生,但妥协是没有用的,强权永远不会满足于既有的一切,它必须迫使受害者不断退缩。令人惋惜的是,这种崩塌由于前期铺垫不足,而后期又放弃挖掘,只在此惊鸿一瞥便杳无踪迹。
除此之外,兰陵王的憎恨,特别是对母亲的憎恨本身也是足以增加人物深度的桥段。他当然很清楚齐后的选择是合理的、必要的,大臣们也是同样,但他放纵了些微的不满酝酿成刻骨的仇恨,他必须把这种愤怒发泄出去,“你要指责那些在强权下低头的人吗”,这本来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再次被轻轻放过。后面郑儿与兰陵王的对话简直是话剧对白错误集锦。“你不能这样对待这些人”——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才应该是话剧对白理当输送给观众的,而不是满篇内心独白什么“我故意说我不记得就是为了气气她”,真的求求编剧了,又不是广播剧为什么有那么多“xx心想”。
本剧的舞台设计应该得一分。钢铁支架做的屋顶在大殿时升高,在神庙时歪斜,在焚烧倒塌时坠落,也如同牢笼一般困住了疯癫的兰陵王,是相当行之有效的构思。
另一分应该给舞美,对戏剧舞台形式和配乐的使用非常得当。可惜的是主角几段念白或许是考虑到观众能够听懂采用了白话,但京剧念白似的节奏下听白话发音真的蛮别扭。另外男主亮相的鼓点踩得不准,架子也不够挺,可以再精致一些。
最后,齐王和郑儿的演员都非常优秀。齐王的放纵猥亵,郑儿精灵纯真,特别是在宫殿里的那场舞,跳得好看,面对齐王轻佻举动拒绝的设计也典雅而不动声色,非常好看。
最后要说的是,面具说话那里我真的出戏到木法沙“remember me…”,这个太荒诞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