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他们的前世今生
岭上多白云 2023-03-15

    有关轮回与再生,历来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和争论的焦点,坚信的人不少,不信的人更多。有关这方面的案例大多被记录在道家和佛家各种《感应录》中。不过在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子不语乱力怪神”,儒家是不承认轮回的,士大夫也对此讳莫如深。在查找有关黄庭坚的资料时,我偶然搜索到了一些相关故事,说给学生们听,他们深感兴趣。但这类故事因年代久远,又无相关史料和其他人佐证,加上流传的版本说法不一,很难取信于人。

  一、  黄庭坚字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多才多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的书法十分精妙,与苏、米、蔡并称为“宋四家”。黄庭坚承认他的前世是一位女人。
   公元一〇六六年,黄庭坚考中进士功名,可谓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之后,朝廷任命黄庭坚担任黄州知府。这一年黄庭坚刚刚二十六岁。
   黄庭坚孤身一人住在黄州知府衙门内,一日午睡时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来到郊外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站在门口,像是在等某个人,门口摆着一张香案,香案上放着一碗芹菜面,香气扑鼻。黄庭坚自己很饿,什么话也没说,走上前去就把那碗芹菜面吃了。刚吃完面他就醒了,嘴角居然还有芹菜的香叶。睡梦中所经历的事情历历在目,非常清晰。此后接连两天,黄庭坚都做了同样的梦,梦中经历似真似幻,他感到十分疑惑,无法释怀。于是他就沿着梦中的路线走,一个时辰后,他果然找到了那户人家。梦境中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站在门前,旁边香案上摆着一碗香喷喷的芹菜面。震惊不已的黄庭坚上前询问缘由,老婆婆哭着说,今天是她女儿的忌辰,女儿生前最爱吃的就是她做的芹菜面,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这样祭奠她。黄庭坚想,事情真是巧了,今天正是他的生日,便又问:“您女儿去世多久了?”老妇人答道:“已经有26年了。”黄庭坚大吃一惊:自己也刚好26岁!
   黄庭坚询问老婆婆的女儿生前的情形,老婆婆说道:她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儿。女儿喜欢读书写文章,修行佛法,不肯嫁人。临死前曾对她说,今后会回来看望她。进到老婆婆家里,黄庭坚看到了一个靠墙立着尘封多年的木柜子。老婆婆说,柜子里面都是女儿生前的东西,但不知女儿把钥匙放到哪里了,一直都没有打开过。黄庭坚想了一下,居然记起了放钥匙的地方。黄庭坚开启木柜后,发现里面存放着许多书籍和上百篇完成誊,写字迹工整秀丽的文章。黄庭坚仔细翻看着文稿,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不久前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时所撰写的文章底稿,竟然存放在这里面,而且一字不差。这一刻,黄庭坚醍醐灌顶,明白自己这是回到了前世前生的家中,那位老婆婆便是自己前生的母亲,自己的前世是女儿身。黄庭坚跪拜在地,把老婆婆接到黄州知府衙门内奉养终身。
  黄庭坚在府衙后园种了一丛竹子,建了一个亭子取名为“滴翠轩”。亭中有他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为自己转世再生的身世感慨万分。
  这个故事记录在《修水县志》里。
  清代诗人袁枚对黄庭坚转世再生的传奇惊叹不已,写下了“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言。他认为,一流的学者名人拥有超越常人的渊博学识和非凡智慧,并不是今生今世学习积累造就的,而是前世前生的努力遗传下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天生之才”。清代赵翼诗云:“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讲得是同一个道理。那些天才人物在出生之时就具备了平常人所没有的特殊才能,赢在了起跑线上。这是让人无法掌控的命运。

   二、南怀瑾先生讲过有关王守仁的一段再生故事,不知先生从何而知。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心学”宗师和集大成者,开创了儒学新天地。因有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贡献,尊为圣人,奉祀在孔庙东庑第58位。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后人又尊称他为王阳明。
   据《明史》记载,王守仁出生后,家人给他取名为王云,但他到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一位得道高僧告诉他的父亲王华,要他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其父王华听取了高僧的意见,将他的名字改为王守仁后他才会开口说话。

   公元一五二九年,时任大明巡抚的王守仁在南安总督军务时身患重病。他上奏朝廷辞职还乡,准备返回浙江余姚老家养病。在返乡途中,他顺道登上江西大余县城附近的丫山灵岩佛寺进行朝拜。
   丫山山势巍峨,山峰险峻秀丽。古老的灵岩佛寺始建于南唐,兴盛于明代,闻名遐迩。半个世纪之前,灵岩佛寺里有位得道的高僧即将圆寂时,命寺中僧人将他圆寂后的肉身存储在一间密封的僧房里,房门用铜锁锁闭,不准任何人打开房门查看,只说了一句高深莫测的禅语:“姑俟我至。”
   王守仁对佛学造诣颇深,但此前他并没有来过丫山灵岩佛寺。因来客是朝廷高官,灵岩寺由方丈大师亲自陪同王守仁在寺中游览。进入寺中,王守仁顿觉寺中的环境十分熟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似曾相识,有一种游子重回故里的亲切感受,他大惑不解。这一天天气晴好,处于病中的王守仁竟一反常态,变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对寺院中很多物品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王守仁看见后院有一间僧房房门紧闭,房门上的铜锁锈迹斑斑,还贴着一张封条,这是已有很多年没有打开过的房门了。王守仁觉得自已与这房间有很深的渊源,要求方丈师父打开僧房,想要进去一探究竟。方丈大师摆手劝阻道:这间僧房是寺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师爷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师爷的真身肉体。他老人家临走前叮嘱徒儿们说,房门上锁后,不准任何人打开房门进去查看。
   王守仁不以为然:既然墙上安装了房门,哪有房门永远不准打开的道理?  王守仁是镇守一方握有生杀权力的达官贵人,地位显赫。他的要求令灵岩寺方丈师父无法拒绝,最终开启了封闭数十年之久的房门。
   走进密室中,王守仁看见一位已经圆寂多年肉身保存完好的老和尚,端坐在念经打坐的蒲团上,眼睛紧闭犹如熟睡中。他惊讶地发现老和尚的长相面容,与自己的相貌完全相同,犹如人世间第二个王守仁!房间内的条案上放着一本书,拂去厚厚灰尘,翻开书本,第一页手写着一段话:“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若问前身事,开门人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哦,原来他就是我!”王守仁明白自己是生死轮回转世再生之人,自已的前世前生便是眼前这位圆寂多年的高僧!王守仁从丫山灵岩佛寺返回船中后病情加重。几天后,他客死在南安青龙镇河中的船仓内,享年五十七岁。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