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珍宝,珠为贵,此珠即为珍珠。作为一种有机宝石,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古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至今仍奉为珍宝。
珍珠的体系
最常见的珍珠大类可分为海水珠及淡水珠,其中皆有精品,但以海水珠较为贵重。相较两者,虽然珍珠的生长周期都介于3、4年间,但在产量上,淡水珠单贝能达到40-60颗,而海水珠单贝仅有1-3颗。品质上,海水珠表面有较厚的珠层,其光泽度较佳;而淡水珠单独观赏虽然也算晶莹,但置于一地进行比较,则难免显出暗淡。虽同为珍珠,同等级下海水珠更为难得。
在海水珠中,因海域水生环境、温度、洋流的不同,品质式样亦有差异。孕育珍珠的贝类生长主要区域分为三块,即:AKOYA(阿古屋,日本濑户内海)、南洋(南太平洋)、大溪地(法属波利尼希亚群岛)。此三地保有较大量的产珠贝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水珍珠产地。三地对海水珍珠贝类的养殖传统其由来已久,通过人工培育及改良,珍珠品质见长。然因海域、环境、生物类别上的差异,三地珍珠也各具特性。其中以akoya最为符合亚洲人的审美、赏玩习惯。
AKOYA的二三事
AKOYA译为阿古屋,位于日本濑户内海海域。当地养殖培育海水珠的历史已百年有余,经历多年的人工繁殖经验及改良,如今当地所产的珍珠均能保持较佳的外形(圆形)、均匀的尺寸(直径6-9mm)、较厚的珠层(0.3mm以上)。
按照当地人的标准,珍珠的色应主要为白,其中泛有粉光;其形当属珍圆,为绝对正圆(目前8成以上akoya珍珠可达到);珠层偏厚,反光度能映出物体轮廓。用AKOYA珍珠串联为项链,不论珠体本身几何,其链长度都精确达到45cm。
个体单珠颗粒偏小可算akoya珍珠的特征之一,市面上可见的极限也难超过9mm。若因机缘巧合,偶然获得尺寸更大、品质更加的珍珠,其价值也往往不可估量。
玩珠者当知
1.海水珠的判断有别于淡水珠的标准一在生长环境,二在于珠层。世间认定的海水珠珠层超过0.3mm即可归为佳品。
2.人们常说的珍珠粉往往只限于淡水珠磨制,而海水珠因含有内核,通常不宜制粉。
3.当下无论海水、淡水珠,主要的来源都是人工养殖,这样能保持稳定珍珠的品相和产量。野生珍珠偶尔也能见到一二,但因各种因素影响,一般少有精品。
4.因自身特性,珍珠作为文玩、首饰,一般都是天然自成,外观无法打磨和人为改变。
5.鉴别珍珠质地的标准主要为反光度,未达到一定级别的珍珠还会在珠面观察到生长纹路。若无肉眼可辨的瑕疵,则珍珠品级可达“无瑕”级,以此类推“微瑕”“瑕级”。(天然的珍珠不可能绝对无瑕)
6.珍珠本身密度有异,其中海水珠密度往往偏大。因而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氧化,淡水珠更易发黄变色。因此,珠宝级的珍珠也仅能使用海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