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壶之人购买紫砂壶,一般会从多方面进行考量。为了能收到好的紫砂,从各种角度都会有分析。然而,看好一把紫砂必然绕不开泥料和做工,本文就从这两个角度来讲讲挑壶的讲究,望有助爱好者们选择。
选壶技巧之一:泥料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紫泥、团泥,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紫泥的色泽应紫里泛青、泛红;朱泥应红而不艳;本山绿泥应黄里发青。
紫砂壶的表面不论偏紫、偏红,养壶不久都应有油润的感觉,而不是枯、乏,显得没有活力,像老人的皮肤一样缺乏油性。
说过了基泥,那么从泥料角度该怎么来进行挑选呢?
观察色泽
紫砂色彩丰富,除了基本泥色外,还有红紫、褐紫、黛紫等不同色类,不是单一无变的艳色。真正的紫砂壶,不管何色,也不论深浅,都可以看见壶泥中有异色小颗粒,俗称"金砂显现"。这种颗粒即是"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体验质感
真正的紫砂泥烧成的紫砂壶犹如豆沙一样,再精细的紫砂看起来仍有半悬浮态的颗粒感,摸上去也不会太光滑,但也不会剌手。类紫砂的陶土摸起来有涩感,而掺了化学原料的则过于光滑。未调砂的泥料砂粒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谐;调砂泥的砂粒生硬地"浮"在壶表,分布均匀且有人为操纵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听壶声音
紫砂与瓷器不同,不用上釉,烧结后表面就会自然形成有附着感的"泥门"浆体表皮,不漏水但透气,声音传导没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闷。
紫砂壶的玩家"发明"了一些辨别壶的方法比如,将滚开的水迅速倒入壶中,耳朵挨近壶口(小心高温烫伤耳朵),这时如果隐约听到壶中发出"沙沙"的吸水声,这样的壶大体泥料是没有问题的。(具体方式是往干燥的壶中注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轻嗅气味
听完壶的吸水声响,速将开水倒掉,闻一闻壶内有无刺鼻的异味,如果有,那可能用料不好。出现刺鼻气味的原因包括:用料不好;有化学添物;窑火不足等。用料好的紫砂壶,一般或没有味道,或略有窑火味及土腥味,而不会存在其它怪异的气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选壶技巧之二:做工
说完泥料,再谈做工。有经验的壶友常从"泥、形、工、款、功"五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紫砂壶的品质;其中的高手还能从"形、神、气、态、韵"等角度去评判优劣。选择一把好壶,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壶钮
壶钮的大小和形状要便于拿捏;壶钮气孔与壶嘴口径的比例要得当;壶钮的最大直径处要使得从壶上方观察时,完全遮挡壶钮和壶盖的连接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壶盖
壶盖的形状(花货和特殊壶型除外),要尽量选择不易积垢、易于清洁、利于擦洗的式样。座片边缘和壶囗"坨子"的内、外边缘,线条要钝化为倒角或圆角,不致在轻微磕碰后形成缺口。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壶流
壶流尖、长、薄,则娇嫩;壶流粗、短、厚,则坚实。流管内要干净平滑。壶流根部的位置接近壶底,则水压充足;接近壶口,则水压欠缺,出汤时壶身倾角就得加大,致使从口盖处溢水的可能随之增加。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出水孔
"独孔"出汤拦不住碎茶,"球孔"难于清理,"网孔"最为常见且适用。一般来说网孔各孔要分布均匀,网孔中心应与壶流中心对齐,以免水流偏斜、泛花。网孔的孔径以不小于0.3厘米为宜,不宜选取密而小者。过小过密,流速下降,动能减少,出水不爽。常见网孔以菱形为多,考虑到不同壶形出水效果,网孔布局会有差异,无论如何组合,必须以出水流畅为标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