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秦粉入门级科普之秦始皇帝的姓氏问题
秦盟科普君 2018-12-09

如果问秦始皇叫什么?学过初中历史的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嬴政”,读过《史记》原文的同学可能会回答“赵政”,(回答“吕政”的同学请出门右转自觉面壁),还有一些小伙伴可能会对这两个名字表示怀疑——那么恭喜,你已经进入秦粉的后备军了。

1、嬴政

支持一:历史课本上是这么写的。

【图源:人教版七上历史教材】

支持二:史书上是这么写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
西汉扬雄《扬子法言》:或问:“嬴政二十六载,天下擅秦。秦十五载而楚,楚五载而汉。五十载之际,而天下三擅,天邪?人邪?


反驳一:秦王室为“嬴姓”而非“嬴氏”,先秦时期姓氏有别,男子称氏不称姓。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驳二:“嬴政”是后人在“姓氏合一”后站在自己时代的视角上得出的。 

顾炎武《日知录·氏族》: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钱大昕:三代以前,男子未有系姓于名者。汉武帝元鼎四年,封姬嘉为周子南君,此为男子冠姓于名之始。……好古之者,当引以为戒。

【我国姓氏发展示意图】

由此可见,按照周制,男子不称姓,则始皇帝及之前的各秦王、秦公都不宜以“嬴”字冠于名前。 不过,始皇帝生于姓氏逐渐合一的混乱时期,因此后人以“嬴政”相称也就不奇怪了。


2、赵政

支持一:《史记》作为前四史之一肯定特别靠谱。而《史记》上说:秦赵同源,赵祖先造父获封赵城,因此为赵氏。

【秦赵世系图】

《史记·赵世家》: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史记·秦始皇本纪》: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支持二:秦始皇生于赵地,所以为赵氏。

司马贞《史记索引》:生于赵,故曰赵政。

支持三:出土汉简《赵正书》直接点名。

北大藏汉简《赵正书》: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还至柏人而病……赵正流涕而谓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

不过,《赵正书》通篇直呼始皇帝名讳并且称“秦王”而非“皇帝”,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是六国诸侯遗民所作。且《赵正书》中涉及到官职及立嗣的内容与《史记》记载不符,因此可信程度有待商榷。


反驳一:“氏以别贵贱”,秦王室祖先非子获封秦邑成为大夫后,应以邑名为氏。

根据宗法制,获封赵城的造父一支相对地位较低的大骆为大宗,然而当时的周王却在干涉本为小宗的大骆一支的立嗣问题,且大骆本人还与诸侯之女通婚,可见大骆作为小宗已经和宗主造父之间出现裂痕。到了非子获封秦邑,则代表自己家族的正式成立,非子本人已经成为了“秦氏”的宗主。同为养马立功的大夫,非子并无必要攀附造父的“赵氏”。

其实

《史记·秦本纪》: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急就篇》:秦本地名,后为国号,因又命氏。

反驳二:称“赵氏”不合时宜。

张连生先生在《秦始皇姓氏刍议——兼及先秦秦汉时期姓氏问题》一文中指出:因为避难等原因,始皇帝幼年在赵国或可以托母氏或出生地为称,但归国、即位、甚至统一天下后,就不应该再称“赵氏”,而是应该以国号自称。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诸侯之子,在其国称公子,在他国则称国。


补充一:外臣上书秦王以“赵氏”代称“赵国”,措辞不友善,并无避讳。

先秦韩非《韩非子·存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作者存疑的《初见秦》:赵氏,中央之国也,难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上党。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当是时也,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也。

【开句玩笑,如果韩非使秦时秦王政还认为自己是赵氏的话,那韩国第一个被灭的原因大约找到了】

补充二:《诅楚文》中“又秦嗣王”及《秦骃祷病玉版》中“有秦曾孙小子骃”等说法为“秦氏”旁证。

《诅楚文》:又秦嗣王,敢用吉玉瑄璧,使其宗祝邵鼛布忠于丕显大神厥湫,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
《秦骃祷病玉版》:又秦曾孙小子骃曰:孟冬十月,厥气(败?)周(凋)。

虽然这些称谓通常被认为是“国号”+“自称”的形式,但起码可以说明秦王们并不会以“赵某某”自称。

补充三:有网友晒出了梁氏族谱支持“秦氏”

族谱链接 不过小编并不了解族谱的编订年代和作者,可信程度为几何,还要请大家自己判断。



综上所述,小编觉得称“秦政”更符合秦始皇的历史身份,而我秦应是嬴姓秦氏。不过“嬴政”已成通俗说法,甚至还出现在历史课本中;而司马迁作为良史,其作《史记》中“赵氏”的明确记载不宜轻易否定。因此,到底应该怎么称呼,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入门级阅读推荐:

三家注版《史记》,电子版下载戳【资源】秦相关书籍推荐 

参考文献及相关进阶阅读推荐:

  1. 王泉根. 先秦“氏”的作用与秦汉姓、氏合一[J]. 文化学刊, 2015(1). 

  2. 张连生. 秦始皇姓氏刍议——兼及先秦秦汉时期姓氏问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1):105-109.  (全文阅读链接

  3. 张淑一. 先秦姓氏制度考索[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

  4. 赵化成. 北大藏西汉竹书《赵正书》简说[J]. 文物, 2011(6):64-66.

  5. 侯乃峰. 秦骃祷病玉版铭文集解[J]. 文博, 2005.

  6. 赵平安. 诅楚文辨疑[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2):23-29.

  7. 秦始皇吧 东夷樵唱:秦国到底以何为氏!

  8. 秦始皇吧 825705795:【秦始皇帝】关于秦始皇不为赵氏的一个明确证据


推荐文章
评论(1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