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姊川古战场的史迹
MSJ 2020-06-17

这一节,会带大家一同去重新认识下姊川合战当时保留至今的几处史迹。不过,当地由“姊川合战再现实行委员会”搭建的看板几乎记载着同样的内容,可供参考。本节笔者将会对该委员会史迹研究部的辛苦成果做一个归纳总结。

 1 阵田(长滨市野村町)

此处据传是姊川合战之时长政所率浅井军8000人(陆军参谋本部编撰《日本战史》中披露的人数)位于的本阵。一直到合战当天元龟元年(1570)6月28日的前一天,浅井长政都在北面能够眺望到此处的大依山上布阵,监视着姊川对岸织田、德川联军将近29000人(出处同上)的动向。不过28日天亮前采纳了重臣远藤直经的建议行军至此。

姊川古战场现状图 


在昭和60年(1985)野村町的圃田完成前,当地依旧保留着被叫做“阵田”的小山丘,即浅井长政的本阵遗址。在此眺望着能够容纳下浅井全军的野村,正如倾听它讲述着历史的真相。不过,如今的野村集落内依然有多座土垒依稀可见,应该是野村氏和多贺氏等浅井氏家臣府邸的痕迹,很可能姊川合战的时候被浅井军拿来直接作为阵所使用了。

阵田 长滨市野村町 


2 血川(长滨市野村町)

血川流淌于浅井长政军队布阵的野村(长滨市野村町)集落以南。顾名思义,即合战时被将士们鲜血浸染之河川的意思,而这些牺牲的将士大多被认为是受信长军反扑的浅井武士。昭和60年竣工的野村町圃田整改使得原本的河道已不复存在。虽说几乎没能留下什么痕迹,不过我们在横贯旧河川的道路地段还是能看到部分管道状的残迹。此外,血川以南的姊川河堤后方是一块据传合葬着战死者而被取名为“塚町”的地方,可以说此处与血川之间应该是有什么联系。

血川遗迹 长滨市野村町 


3 血原(长滨市三田町)

朝仓军的主将景健的本阵据推定应该位于三田集落(长滨市三田町)内三田村氏的官邸中,与姊川一川之隔的南面冈山上则是德川家康的本阵。而位于两阵之间的地方,相传便是朝仓军和德川军的决战场,因众多战死者在此挥洒鲜血而被称为“血原”。两军之间的这场对决中,最著名的要数朝仓军的武将,手持刃长5尺3寸(约160cm)大太刀杀敌的真柄十郎左卫门直隆的阵亡了。据说一开始与其对垒的是德川家康的家臣匂坂式部,不过后者的弟弟匂坂吉政之后持十文字枪也加入了战局,并手刃了真柄。只是根据《信长公记》中的记载,取下真柄首级的实则是青木一重。作为姊川合战中代表性的逸话,其内容根据典出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平成19年(2007),作为滋贺县的“血原地区水质保全对策事业”,在原来的血原塚(“姊川古战场遗址”的石碑)的北面开设了一座“血原公园”。该园区同时配备了停车场和凉亭,使其成为了一处更易于游览的名胜。

血原公园 长滨市三田町 


4 七十士之墓(长滨市三田町)

七十士之墓 长滨市三田町 


相传由埋葬着姊川合战战死者墓碑所组成的石塔群。这些墓石原本被安置在此处西北不远处一个叫“西三昧”的地方,随昭和55年(1980)的三田町圃田整改工程一同被转移到了此处的地藏堂附近。“西三昧”被认为是传正寺在迁址至三田村氏官邸前的旧址,其迁址的具体时期应该是在正德5年(1715)前后。石塔由五轮塔和宝篋印塔组成,该形状据考证应该是姊川合战所在的战国末期的典型样式。然而关于该石塔群也有三田村城城主三田村左卫门一族之墓的说法。 


5 三田村氏官邸遗址(长滨市三田町)

此处便是京极、浅井氏的家臣,于姊川北岸颇负盛名的大家族三田村氏的官邸了。该官邸是由边长近60米的正方形土垒合围而成的平地城馆,经测量土垒高约2至3米,平均宽幅5米左右。其中北侧土垒的一部分在近代遭到破坏,不过西侧官邸入口处的虎口倒是保留完好,从门前农田的形状仍可依稀辨认出之前护城河的影子。此外在四边形的主城郭北侧,如今的三田公会堂周边依然残存着钩形土垒,由此推断该城馆应该是由复数座曲轮构筑而成。

三田村氏官邸遗址 长滨市三田町 


根据长滨市教育委员会于平成17、18年度的发掘调查发现,与西侧土垒平行的南北两条沟壕实则是位于官邸内侧,官邸上半部分(新区)的出土物品主要以15世纪至16世纪前叶的土师器为主,由此得知土垒筑造于两个不同时期。可见到了战国时代,为了提升官邸的防卫性而特意加高了土垒。姊川合战之时此处应该成为了朝仓景健的本阵,上半部分的土垒很有可能就是那时建造的。该官邸于平成19年7月26日作为“北近江城馆遗址群”被列入了国家指定史迹。


6 阵杭之柳(长滨市东上坂町)

此处被认为是姊川合战时织田信长的本阵遗址。合战的当天早上,信长正位于此地东边的龙鼻砦,但之后在得到浅井、朝仓联军正向姊川北岸进发的消息后临机应变,将本阵设在了此处。

阵杭之柳 长滨市东上坂町 


据说就是在这颗柳树下,信长扣响阵太鼓亲自指挥作战的。而“阵杭”两字被传起初写作“阵鼓”。亦有一种说法是,作为信长本阵栅栏的树枝是野生的,而如今的这颗柳树已是平成元年(1989)时,从第三代柳树上截取小枝育成的第四代柳树枯萎后另行培植的第五代了。而且该柳树原来生长在距离此处西北约10米外的地方,同样因平成9年的圃田修整而被移植至此处。顺便提一句,这颗柳树的品种是尾上柳。 


7 龙鼻的砦群(长滨市东上坂町)

龙鼻是姊川合战打响前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本阵所在地的遗址。战前的6月24日,织田信长移阵于此并与德川家康汇合,一同攻打南面浅井方的城池——横山城。

龙鼻所在的茶臼山登山口


龙鼻砦位于横山丘陵(别名“卧龙山”)北端(标高187米)以及半山腰茶臼山古坟(滋贺县指定史迹——前方后圆坟)的后圆部。如今在龙鼻的北端有一块由前方后方坟一座、圆坟两座、方坟两座组成的古坟群。在将这些古坟的顶端削平后,以此为基础并列筑起了5~6座曲轮。整座砦的轮郭线尚不明了,应该是临时赶制成的阵所。平成15年(2003)的时候在下方的曲轮处出土了瓦制风炉(点茶用)。经测量茶臼山古坟全长92米,其后圆部被削成了可供士兵屯扎的样子,所以此处应该便是信长阵所的一部分。此外,久迩宫邦彦王和当时服役于日本陆军的朝鲜王族李垠分别于明治43年(1910)8月4日以及昭和6年(1931)5月19日以视察姊川合战战场之名来到此处,后者当时还修建了一块纪念碑留存至今。合战当天拂晓前,得知浅井、朝仓联军引军行至姊川北岸的织田信长随即拔阵前往“阵杭之柳”,另一边的德川家康则向“冈山”转移,为决战做最后的准备。 


8 远藤直经之墓(长滨市东上坂町、垣笼町)

据说此处是姊川合战时浅井长政的重臣远藤直经战死的地方,小字写作“圆藤(远藤)”。远藤直经号称“喜右卫门尉”,出身于坂田郡须川(米原市须川),作为浅井氏的重臣据传在同郡的宇贺野(米原市宇贺野)也居住过一段时间。该人物在众多的古文书中均有登场,《浅井三代记》等通俗小说中出现尤为频繁,可以说是浅井氏众家臣中逸话较多的武将了吧(参照后文)。

远藤喜卫门直经之墓 长滨市东上坂町 


根据传闻,姊川合战激战正酣之时,意识到己军即将战败的直经携友军武将首级一枚,并伪装成敌军混入信长军阵之中,不料被竹中久作重矩(半兵卫之弟)识破当即斩杀。原本在当地约40米以北的田地里有一块被称作“远藤塚”的地方,相传便是直经之墓。昭和54年(1979)的时候立起了墓碑,后又于平成9年因圃田整改被迁移到了现在地。不过,如今每年的七月仍然会为其执行追悼法会。 


9 冈山〔胜山〕(长滨市东上坂町)

位于东上坂町以北,与千草町接壤的此山原本叫做“冈山”。因姊川合战时作为胜者德川家康的本阵而被称作“胜山”。据说历经激战后的德川家康军成功击退朝仓军,令一直处于劣势的织田军得以反扑最终反败为胜。“流冈神社”是自江户时代以来镇座于此的唯一神社,不过明治41年(1908)的时候上坂神社(东上坂町)也移址合祭于此。关于该“流冈神社”有传言织田信长曾来此祈愿合战胜利。神社内大杉树的枝头没有一片叶子,据说是合战时受两军来往的流矢所致。此外,上坂神社内至今仍然保留着织田信长奉送的金灯笼。

冈山〔胜山〕 长滨市东上坂町 


10 上坂氏官邸遗址(长滨市西上坂町)

此处是战国时代作为家臣先后侍奉京极氏、浅井氏两家的上坂氏官邸遗址。上坂氏起初作为自室町时代之初便成为北近江守护的京极氏麾下的有力家臣,战国时代一族中曾出现过上坂家信、信光之辈,以京极氏执权的身份掌握着湖北实际的统治权。再后来,一族的伊贺守意信仕官于浅井氏,在姊川合战时镇守横山城。天正元年(1573)浅井氏灭亡后,其子正信作为家臣随秀吉之弟羽柴秀长转战各地。关原合战从属西军,战败后解甲归田,并从叔父信浓守贞信处得到了一处府宅,之后的江户时代也一直生活于该地。

上坂氏府邸遗址 长滨市西上坂町 


众所周知上坂氏一族自中世伊始直至江户时代,一直都担任着为灌溉北乡里地区而取水自姊川的“乡里井”管理者一职。每当与姊川上游或北岸各村出现纷争时,上坂氏一直都充当着该地区的代表。官邸由复数个被土垒和围墙围起来的城馆组成,现今仍有被称作“いがんど”(伊贺守府邸)与“しなんど”(信浓守府邸),以及围绕两处的部分土垒被保留了下来。此外,出现在江户时代绘图(“上坂家文书”)中一处叫“丸之内”的地方,如今业已翻建成了西上坂町的儿童乐园。 


11 大依山、岩崎山(长滨市大依町、西主计町、乘仓町)

大依山浅井氏本阵处眺望的姊川合战战场(佐佐木洋一作,长滨市长滨城历史博物馆提供) 


浅井文化体育公园东边南北相连的山名曰岩崎山。其北横贯东西的山脉则叫做大依山(参考前文),众所周知是姊川合战前浅井、朝仓联军布阵的地方。元龟元年(1570)7月19日,侵入近江的织田信长虽然最初挥军直至浅井氏的居城小谷城跟前,却没有顺势强攻,并于24日反过来包围了浅井氏家臣坚守的横山城。见势浅井、朝仓联军方才向横山城以及姊川进发,布阵于此岩崎山、大依山上。信长的传记《信长公记》中记载道,“朝仓孙三郎(景健)殿后之军势8千拔阵大谷(小谷)东之(大依)山,此处亦有绵山横贯东西,朝仓军即择此处是为本阵,随阵同浅井备前(长政)5千人”,即朝仓、浅井两军相加合计1万3千人驻军于大依山附近。据推测大依山上的应该是朝仓景健的本阵,而与其南面相邻的岩崎山上驻军的便是浅井长政。4天后的6月28日,浅井、朝仓联军自此南下姊川,同自北面将横山城包围住的织田、德川联军展开交锋。如今的岩崎山上能看到无数坟丘、倾斜面被削平而留下的阵所痕迹。而在大依山上则能确认到壕沟、土垒及被削平的平地所组成的本阵痕迹两处。作为述说姊川合战前因后果的遗迹,此两处地方尤为重要。此外在岩崎山的山脊处有一组由约5座圆坟、5座以上方坟、2座前方后圆坟组成的乘鞍古坟群。尤其是其中的前方后圆坟、乘鞍古坟,经测量全长40米,作为4世纪下半叶浅井郡最巨大的古坟而备受瞩目。不过无论那一座坟堆的坟顶部分都为了浅井军设立阵所而被削平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