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新版倚天屠龙记——忌敏篇(写作心得9)
kikyou01 2019-09-08

第九章 休戚与共承责难 几番风雨志不摧

本章内容算是忌敏二人由抢婚后,比较甜虐相间的独处阶段后,正式要展开矛盾冲突的开篇阶段。本来计划这一章写到黄衫女子出现,但还是计划有误的只写了不到计划的一半,便到了字数。

本段虽然只涉及了回明教后的冲突,和与周芷若见面后的冲突两个部分,可是对于结局部分的整体设定,还是起到了开端布局的作用。我对于结局部分的整体构思已经完成,主体思路还是在大的方面整体贴合剧中的设定,但是在剧情衔接、脉络人设、调理思路上,重新安排设定,尽量趋近合理化,又保留虐点与戏剧冲突为主。

不过剧中这个部分真的是个相当难搞的混乱局面,各个地方的人设、各个剧情的衔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理清思路重新按照这个思路设定,确实让我颇费心思,尚有不足的地方,就大家且看且体会吧,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也算是尽了最大努力了。

 

这一章的心得写法与之前不太相同,我想分为两部分,先从各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对于这个阶段的整体人物性格,做个基本分析定位,对于后文的设定理解,也可以有些帮助,之后再从遗漏的一些场景进行补充分析。

 一、人物:

1、赵敏:

剧中后期的整体状态都是非常虐的,特别是赵敏隐忍,却又为了无忌无法做些什么的无助,可以说琪琪的表演触动人心,惹人心伤。当然还是回到最原始的那个话题,这个时期,是否只能表现她的隐忍与委屈呢?

其实综合我对剧中赵敏整体性格的理解,她虽然清楚她与张无忌的障碍,和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可也应该有积极应对,分析利弊得失,促进事态向好的地方发展,尽量减少阻力的一些思考存在。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不甘、无助、软弱的时刻存在,但也应该有积极、主动、坚强的一面,这样才是完整的敏敏,剧中编剧只是让她展现脆弱的一面,就显得有些片面,也会有与前期差异太大的错觉。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阶段的状态,以我的分析,赵敏既然决定抢亲,便是对张无忌没有死心,而此时的她不会没有考虑到之后要面对的是什么。剧中这里比较奇怪的思路就是,抢亲前没有主动阻止无忌,之后又在没有合理契机的情况下,转回原著的抢亲时刻,然后遇到阻碍,又显得比较被动无助。

经过前面多翻铺垫,文中的敏敏对于事情的处理,还是相对积极应对,也有一些自己的考量的。在目前这个阶段,她不会不知道和无忌回明教,会遇到些什么?以及无忌对自己的维护,他又会遇到何种压力。可若一味的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就太宠无忌了,既然他认清真相,决定和赵敏在一起,那个有些付出与努力,展现敏敏对他的依赖与信任的一面,也是很必要的情绪。不能只是由一方付出,不是说敏敏对他的所为,只觉得理所应当,只是要按照事态发展的不同程度与阶段,所要展现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简单说,就是此时无忌为了她,展现一下自己教主的威严,就算有违他平日对人处事的方法,可无忌也该有些成长与转变了。而当无忌为了她,作出更大的努力与付出时,进而再体现剧中那般心疼自责的心态,便使人物的展现也就更加丰满了。

 

其实这个章节,涉及人物比较多,对于敏敏展现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下面依次解释说明一下。

她来到明教分舵,自然清楚明教众人对她的态度,但她也相信这个程度的反对,张无忌是可以应对的。但是能应对的如何,是否还是难免自己受辱,这就是未知了,但是此时她并未打算参与其间,是隐忍也是她聪慧的知道,她的参与不但不会对无忌有所帮助,反而更加让人觉得,张无忌是受了自己的蛊惑,反而会激起他们抵触、劝谏的力度与决心。

而到了鹰王父子的阶段,她也比较清楚,张无忌遇到了真正的难题,她知道与其让他们以为自己教唆无忌,自己站出来,承受他们的怒气,以另一种形式述说自己的立场,让他们看到二人的决心,也是此时唯一的解决途径。

可以看出敏敏处理事情的手段,有她对全局的一个考量,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应对手段。其实她并不怕旁人的恶语相向,可是杨逍的一席话,确实正打中她的软肋,这个迟早会发生的,张无忌与父兄的正面对峙。我以她目前最难攻克的难题,展现她一时想要逃避,一时比较软弱的一面,带入她转身离去被无忌挽留的那个画面,想来比起被周颠那句话骂走,要合理一些。觉得剧中表现的两人牵着手,开开心心的来到明教,是不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吗?当真的被众人合攻一个隐忍,一个不知所措,只能靠杨逍解围。我觉得心酸的同时,确实觉得有些弱化忌敏了。

当然,轻言放弃不是敏敏的性格,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才是她的本性。无忌的挽留,殷野王的喋喋不休,让她意识到,不到最后关头不能轻言放弃,而且灵蛇岛事件也是她必须要洗刷的冤屈。

对于隐瞒揭穿成昆阴谋是自己所为一事,我是如此想的,当然原著中这段对话也是敏敏的高光时刻,而剧中却将高光变成继续被羞辱的话题,实在是看不下去这种设定。没有是非观还说的振振有词,真的是不知道脑子长在哪里?当然整体趋势还是要贴合剧中的矛盾冲突,所以整体的设定,也就不能只是考虑原著的设定。赵敏自小生在权利中心,自然明白自己过分干预明教决策,不但不会让他们感恩,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担心,自己可以左右张无忌的一切决策。所以她有意避讳这点,也是尽量树立张无忌的威望,也避免自己的存在,引起明教众人的更加抵触与不安。其实也就合理归避了剧中这个时刻,周颠对赵敏的无礼,不过有些事情,不是她想避免就可以避免的,整体局势的发展,赵敏运筹帷幄的高超,始终不会被永远埋没。

而同周芷若的见面,我先分析一下剧中对此处的争议,一个是赵敏见到周,撤手是否必要?另一个是面对周宋的咄咄逼人,敏敏的反唇相讥,是否又是引战的源头?

当然先说,我对剧中如此处理的理解,我觉得赵敏的撤手,并不是为了怕被周芷若看到,而是她清楚张无忌对周心存愧疚,所以不愿他为难。而且这个时候的宣示主权才会显得比较幼稚,放手也不一定是示弱,只是理解与包容罢了。而见张无忌赔罪后,依旧被他们欺辱,明知真相为何的她,又为什么要忍下这口气?贼喊捉贼,杀人夺刀再先,嫁祸骗婚再后,还一脸受害者的嘴脸,觉得全天下的人都对不起她,谁又能忍得下这口气呢?退一步说,就算她忍下这口气,就能换得周的谅解与放过吗?既然如此,又何须再忍。而且继续文中,周芷若滥杀无辜的剧情,更是有充足的理由加以反击了。

最后这个疗伤的部分,剧中特别难受便是,张无忌让她奉茶,却依旧遭到了白眼,随机敏敏还是露出了无奈却又无所谓让无忌放心的神情,真的是狠狠的虐死我了。这个虐怎么说呢?有种特别憋屈又说不出口的难受感。

而我重新审定剧中这部分内容,摘出了几点必要元素,就是众人的不认同依旧存在,张无忌的维护与宣誓主权的意图必须存在,赵敏受欺辱的一面也必须存在,才会增加戏剧冲突。可是我却想要将反抗与隐忍结合,营造出一个既无所畏惧,积极应对,又适时退让,不让无忌为难的做法。书写设定多次呀,感觉最终还是有些剧中那份隐忍不屈的感觉,却也不会如此憋屈的让人难受了。

 

2、张无忌:

剧中对于无忌的维护,还是有些无法忍受,就算最后顶住种种压力,极力保住赵敏的性命,可还是难以忍受这个时期,任凭她被人恶言相向,虽然心疼却依旧没有作为的状态。当然编剧的锅必不可少,因为缺少了抢婚后的心里过度,所以虽然在情感上,他认清了自己的心意,选择了赵敏,可是在情理上,他并没有说服自己,也没有合理的抵抗明教中人的理据。正因如此,他觉得愧对明教,也愧对周芷若,而赵敏也因为理解他,两人才一起进入了隐忍无奈的局面。一个智计无双,一个武功绝顶,却被逼到如此境地,虐的同时,是不是太过削弱人物性格了。

其实文中重新安排剧情,让张无忌延后知道真相,除了在情感上给了张无忌一个较为合理的理由,可以彻底放下婚约,与赵敏在一起。也因为明教众人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欺瞒下,他可以理解他们的初衷,不予追究,却也可以以此作为理据与筹码,拿出些魄力与决心保护心爱之人。就算他依旧无法放下自己身负的责任,却也清楚维护心爱之人,不让她受到伤害,亦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就算一时难以两全,可他也应为此而有所改变与努力。

其实从剧中一部分张无忌的表现分析,觉得他好似什么都知道,又好似什么都不知道,有些矛盾与难以琢磨。就如他带赵敏回明教,那么无所顾忌,他难道不知道旁人对她的敌意,还是只要旁人不说就当没事发生。抢婚时说‘婚姻之约绝不相负’,回来就‘娶赵姑娘为妻,我志亦不变。’了,这个旁人会如何看他所为,他也没有当回事。我觉得张无忌身上有一种不喜欢,就直接不去管的思维方式存在,也有一种自然掩盖旁人恶意的功能,这也是他能轻易放下父母仇怨的原因。

从文中一个小片段来看,他前一刻还在考虑自己和赵敏这般亲密同骑,可能会引起大家非议,可是刚刚将她抱下马的一瞬,看到了大家,而不知是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大家眼里对赵敏的敌意。这个细节的描写,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可能看着也有些矛盾,可是我眼前出现的剧情画面,就是如此,就是感觉上依照张无忌的性格走向,就是应该如此处理。

特意举例说明这一处内容,就是想要说明一下,我对人物的理解与诠释过程中,其中一个最没有理据的方式,就是凭感觉。不过这个感觉也是在对人物多番理解分析后,脑海中自然迸发出的画面,就自然而然的写了出来。主要觉得无忌这个人,确实很难掌控,他的有些行为,并不似金庸其他人物的棱角这么分明。

他不会如郭靖那般,为了信义,可以放弃自己心爱之人;为了师长,他可以不顾与黄蓉的情感,立誓要杀了黄药师;也会为了民族大义,可以去刺杀了自己的安答托雷。他的一生,要守的都是大义,就算他爱惨了蓉儿,却每次都在这些重要抉择上,选择了他所坚守的大义。而面对同样选择的张无忌,却可以在认清自己情爱所系的同时,便毅然决然的舍弃了他的承诺。他可以赔罪,却也要坚守他所爱之人,可他的坚守的同时,又做不到如杨过那样,完全不顾旁人的眼光。我并不是要讨论他们谁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是要说,有些事情的决断,是只有张无忌这种性格的人,可以做到的。虽然有时可能违背了信义,也做出了些明知会影响军心,却依旧坚定自己立场的决定。只能说幸好是张无忌,如果是郭靖,若他在这种民族矛盾的冲突下,是很难和蓉儿有善果的。

同样我们也不要用郭靖的思想与信念,去要求张无忌所作所为,也束缚在这个道德的捆绑下。我觉得剧中难以解开矛盾的关键,就是以郭靖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张无忌了。虽然在信义与所爱之人的抉择下,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在民族矛盾与抗元大业上,张无忌的事业心真的好似有些过于膨胀了。当然推翻朝廷,我志不变这句话,不能只是个空话,但是该有的得失取舍,还是要与郭靖的设定有些区别的。只是觉得剧中的设定,不论是赵敏还是张无忌,都太过矛盾与痛苦,反而有违原著本心了。

 

以上主要是为了解释文中的一部分设定,与剧中人物设定的重合与差异部分为何转变的一个总体分析。下面按照文章顺序依次解释一番。

首先就是剧中两人无所顾忌的相携而来,虽然觉得两人心很大,但是从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张无忌既然敢带赵敏回来,就是有一种宣示的意味存在,虽然他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吧!

所以通过此处,我特意在文中让张无忌首次拿出些教主的魄力,没有任由旁人对赵敏欺辱无礼。而怼周颠那句‘是我过分担心了!’恰恰四两拨千斤的,将罪过拦在自己身上,也将自己对赵敏的关爱之心,毫无顾忌表述无疑。这样周颠胆子再大,也不能数落教主的不是,旁人也不会响应,反而是要制止他无礼犯上了。

从得知赵敏为了自己沦为死囚的震撼,再到明教中人,人人知情,却唯独欺瞒着他,最后周颠的大嘴巴,竟然道出众人更曾瞒着他,要杀赵敏泄愤的事情。这无疑对张无忌来说,除了心疼、痛心以外,更加坚定了自己维护赵敏的决心。而就算他可以因为他们的理由,原谅他们,可也同他可以因为周芷若那一剑的理由,原谅她一样。他可以原谅,却还是不自觉的疏远,这也是人性使然,是他们一点点的,将张无忌的心,推向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为他,也只为他考虑的赵敏这边。

不要怪张无忌偏心,你们大家对他又如何?人心的聚散与分离,虽说不受自己与他人的控制,可这人心的一点点的慢慢转变与迁移,也是在于各人在不同时期的抉择所推进,是各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

鹰王父子的到来,算是将矛盾的高度提高了一个等级,面对自己至亲之人的无法理解与谴责。正如赵敏所担心的,张无忌还是比较难以应对的。他无法再以教主威仪压制外公与舅舅,而舅舅的咄咄逼人,也是让他颇为为难的。这个时候,脑子里还是回想起01版无忌那句,‘莫说我不相信你是凶手,就算你是,我也愿意代你一死。’这除了是对赵敏的绝对信任,也是抛开一切后路,就算自己当真信错人,他也无怨无悔的决心。而以此来应对殷野王,实则对他也是一记重击。身为教主,身为外甥,他做到如此地步,若殷野王还是不依不饶,那杨逍也好、殷天正也罢,也不会再姑息不管了。

到了此时,就算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而他们也都知道,这个难题是很难解决的,但是起码张无忌做到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也做到当初承诺的与赵敏共同进退,为她遮风避雨承担一切的承诺。起码到了此时,我觉得张无忌所做所为,也算未完全辜负岳父‘智仁勇’的一番赞誉了。

下面就要说一下第二部分与周芷若相见的情况,前面说了赵敏此时的心里状态,再从无忌这边解说一二。有人说,张无忌不应该太过自责,他并没有欠周芷若什么。其实从上帝的视角来看,本来就是她骗婚再先,而且有了杀人夺刀的实情,根本就不需要自责。可是从此刻的情况看,他还是个逃婚之人,也是个下一步打算弃婚之人,若还能毫无愧疚之情,也是不合情理。

对于张无忌那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这句话,其实我是有两种深刻的考量的。

首先,就是之前分析提到的,剧情也有所涉及,就是赵敏问他,‘她让你以死谢罪,你会如何?’这个思路下,周芷若若真让他以死谢罪,他是否会答应?是否应该答应?他若答应了赵敏的结果又会如何,他是否有考虑过。答案是他理应为赵敏考量。  

其次就是,就算他没说这句话,周芷若此时主动提出,你对不起我,我要你以死谢罪,张无忌是否应该推脱。当然她最恨的赵敏,应该不会真让张无忌去死,而上帝的视角也知道,真相大白后,孰是孰非自然明了,谁该谢罪也就不言而喻了。可以当时情景设定,若只是单纯的逃婚、弃婚再先,对方要求你以死谢罪,若再以任何理由推脱,就非大丈夫所为了。举例说明一下,不以情爱方面解说,就是我杀了人,官府判我死刑,那我可否以我上有高堂供养,下有儿女抚养为由,我死了他们也活不成为由,便不去承担罪责呢?同理,其实在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张无忌说出愿意承担责任与后果的话,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并不是他爱赵敏爱的不够深,而是他有自己要面对与承担的责任。

以上的分析确实是出于现实与假设,真实与欺瞒的区分论证下,得出的比较含糊的结论。就是乍看情理难容的设定,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存在,我们可以不接受,但不要恶意批判。当然,介于这个设定的可行性不高,其实在并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从自己口中主动道明说出‘以死谢罪’的话的,毕竟除了赵敏,你的抗元大业也不允许你‘以死谢罪’呀!其实如此细致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为无忌正名,不要因为一句话,就认为他为了跟周芷若赔罪,便不顾赵敏死活,这只是个不可能成真的假设,也只是个勇于承担的表现而已。

当然,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我还是删除了此时剧中的这句话,他会真诚赔罪,也可以为自己所为付出任何代价,只是并不需要他说出口。而周芷若本就有愧再先,以她对张无忌的感情,也不会说让他以死谢罪的话来。若是张无忌问出,你要如何才能消气,她最有可能回答的是你亲手杀了赵敏,我才能消气。所以张无忌也不会这么问!所以这个话题就缩减到赔罪即可。

而且就算说了这句话,也不过是句空话,张无忌对周发誓的话还少吗?又有那一句当真了!最主要的是不论他说什么,他维护赵敏的行动力永远是那么的诚实呀!

    

再说疗伤这段剧情,前面曾经提过,剧中他让赵敏奉茶也好,上少林赔罪也罢,虽然是对她身份的认可,但是总是觉得委屈了赵敏。凭什么,双方对战,本就没有对错,就算历史洪流你是正确的一方,可为了自己的民族与国家所作所为,又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所以,我对于这两个说辞的心态很矛盾的。

所以对于这一段到底要如何处理,还是颇为费神的。如何诠释,在赵敏的分析里已经言明,这里就不多说了。只是说张无忌应该如何表现,他的维护。在至亲之人面前,作为晚辈,他确实不能如同明教其他人那般,当着赵敏的面让他们下不来台,也是不行的。所以赵敏的适时离去,出了隐忍也是给他一个机会。张无忌还是很好的把握了这个机会,在师叔伯面前得到了最终由太师父决断的免死金牌,在外公面前,也暂时得到了谅解。

 

3、逍遥二仙:

其实剧中除了杨逍以外,真的是人设全崩的节奏了,特别是张无忌带赵敏回分舵这里。其实这版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与虐点,突出蒙汉矛盾对忌敏的冲击与影响,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不过也请在合理范畴内,加强设定才好。不似其他版本,张无忌带赵敏回来,明教中人便没说什么,就认可了这一点,可以说是对张无忌的尊敬,也可以说是对教主权威的认定。可是,加入矛盾冲突后,不能让明教众人连对张无忌最基本的尊重都抹煞吧!逼问教主、恶言相向、当着张无忌的面辱骂赵敏,正如杨逍所言,这是要造反呀!可还知忠义为何呀!

所以文中主旨是在矛盾冲突依旧的情况,尽量贴合原著人物性格,保留他们豪迈忠义的一面。

先说杨逍,这版逍哥真的赞到极致了,颜值在线、头脑在线、忠义在线,没有左使在的无忌,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呀!再说范遥,其实他对教主的衷心,对郡主的师徒之情,也是真的,更是感动于两人的情感坚信却又不离不弃也是真的。他们二人的心中都以明教大业为重,也都以教主为尊,只是在两者需要取舍之际,杨逍更看重的是情义,范遥更看重的是明教。这也从阳顶天去世后,他二人的表现可以体现,杨逍虽然坚守明教,可是他并没有为了结合明教,而作出什么有违自己心意的事情,还是我行我素,所以虽然他尽力维持却依旧只能任由明教四分五裂。而范遥却为了在汝阳王府卧底,不惜对自己下狠手自残,可见他为了明教,可以付出牺牲所有。所以剧中对他二人的延展设定,还是比较贴合的。

从文中的几段对话分析:

首先剧中这点明教众人群情激昂的发疯之际,是杨逍言之灼灼教训众人,这才为张无忌解了围。当然由于将整体情节略作调整,明教他人的态度也做了合理性的转变,所以此时的杨逍,并不需要太过激进的教训他们,只是适时有分寸的提点便可。

他心中也不希望教主为了赵敏,与大家决裂,但是他却最早认清现实,所以他第一句直指主题,就是问清张无忌的最终意图。当他直言不讳的道明自己娶赵敏之心不会更改的时候,他便已然知晓,以张无忌的性子,既然他能无所顾忌的道明这点,就证明他已下定决心,万难更改。而在认清这一点后,他所思考的便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维持明教的和谐,维护教主的声望,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他并不是出于支持张无忌与赵敏,只是他可以审时度势的判定,什么才是对明教、对教主最正确的处理方式。

而范遥虽然情感上支持张无忌与赵敏,可是他所思考的,还是与正派的结盟,提防义军统帅等比较实际的问题。他虽然也可以认清张无忌无法放下赵敏的同时,也可以接受他二人相恋的事实。只是他认可的前提,就是不影响明教利益,而若是触及明教利益,他的第一考量只有牺牲赵敏。

所以他虽然对赵敏说众兄弟了解她后,会对她改观,可是听到张无忌要放弃婚约,只娶赵敏为妻,他也就倒向了劝谏的一方。此时就先不提明教教主一夫一妻这个教规问题,我想当时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教主迟早会娶周芷若,而赵敏的身份只能没名没份的跟着他。范遥应该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从他的认知上,郡主可以为了教主连性命都不要,若如此能够和教主在一起,她也会答应的,这样他们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却没想到张无忌直接就说弃婚,而且以娶赵敏为最终目的,这就无法让他淡定了。不过此时的抉择并未动摇明教根本,所以他虽言言语上与前面维护郡主言语的不相一致,但是在权衡利弊后的认知作为上,还是同杨逍是一致的。

其次在维护明教和谐上,逍遥二仙的思路还是比较一致的。在面对明教众人的质疑,和张无忌再次得知他们曾要杀赵敏的事情上,杨逍维护张无忌并带领众人请罪认错,给足了张无忌面子,范遥维护明教众人的同时,也将罪过揽于一身,更从自己作为曾经师傅的立场,为赵敏正名,可以说他在揣度上意上,还是比较合格的推手。如此配合默契,瞬时将紧张的气氛消弭于无形。

在劝说鹰王父子时,范遥从明教得失,杨逍自教主声望,点明既成事实,再闹下去,损失更大。所以他二人成功的将矛盾置于一个平衡点,为张无忌暂时解决了后顾之忧。

最后说一下为何选择以杨逍的一句话,带入剧中赵敏情绪瓦解,想要放弃的一个状态。主要还是觉得剧中,两人牵着手开开心心的回来了,没有点危机意识,被周颠说几句,就能气走我们敏敏,也太高估他弱化敏敏了。而文中选用的杨逍之言,确实是一举说中赵敏最为担心,也无法解开的死结,再加上殷野王的那番抢白,这才有了短暂的放弃之念,也就比较合理了。而这样证明,杨逍并不是赞同他们二人在一起,而且也清楚他们之后要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松解决的,在顾全大局的同时,还是站在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还有一部分就是杨逍成功将话题引入营救谢逊,也是在不能解决上一个话题的同时,带入另一个关键话题,也是暂时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法。张无忌这么轻松的道明成昆的阴谋,甚至连应对之法都想好了。以他对张无忌的了解,便已确定这是赵敏的注意。而张无忌并非邀功之人,他没有道明实情,应该也是赵敏所教。而赵敏这个作为,其实是深得杨逍之心的。所以在灵蛇岛事件上,他也终于和鹰王道出了他的猜测与怀疑,这一步步的相处,其实是有英雄惜英雄之心,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赵敏与周芷若想比,谁是真的为教主好,谁是真的有能力帮助教主之人。抛开身份上的芥蒂,凡事有良心、有思考、有是非观念的人,都应该有一些在与赵敏的相处过程中,慢慢体会这一点。可以有质疑,有阻碍,有身份差异带来无法更改的矛盾,但是在人心上一味的肤浅敌对,是剧中最不可取的地方。

 

4、殷天正父子:

其实对于剧中殷天正父子对赵敏的态度,真的又厌烦又费解,蛛儿也没死,灵蛇岛事件的冲击自然也不大。难道只是因为赵敏的身份,便犹如深仇大恨一般,要杀她泄愤。若说汝阳王杀明教众人,明教中人谁都可以以这个理由要杀她!可谁也不敢当着张无忌的面杀她呀!之前还教育张无忌不要因为是外公,就与别人不同,还挺感动外公的心态与对张无忌的关爱。可是最后又是谁仗着是教主外公舅舅,作出如此逼迫教主的行径呢!

而文中对于二人的性格,在前面已经基本定位完成,殷天正虽然依旧不会赞同张无忌与赵敏在一起,可是在大是大非与权衡利弊上,还是有些长辈与大宗师的风范的。所以他前期的作用就是牵制一下失控的殷野王。

而最后疗伤的阶段,我为何选取他来作为导火索呢?主要是他虽然清楚明白,自己不便说些什么,可是看到武当二侠对赵敏的态度,又觉得也许有人可以劝说无忌。若能劝说成功呢?便也除去了他明教的一个后患。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少人面对自己这个曾经威风凛凛的天鹰教教主,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而这赵敏对无忌情义,对他这个外公更应该诚惶诚恐,却没想到她竟然不卑不亢,而在说得自己下不来台,又无力反驳之际,却又示弱隐忍而去。这对于他对赵敏的认知,和最后终于软下身段的结果来看,其实他从心中也是有些欣赏这个人人厌恶的‘外孙媳妇’了。当然这个是他绝对不会承认的想法,不过这个观念的改变,该是有后续剧情的加持的。

通过此时的设定,我突然觉得剧中最大的败笔,应该是只有矛盾冲突,却无任何缓解矛盾的剧情出现。换做以往对任何剧情的认知,都是中间无论有多少矛盾冲突,也会有慢慢淡化,慢慢解决的时刻,可是这版倚天成功的做到了,从头到尾一直矛盾冲突,直到最后一刻,给个看似大团圆的结果,就结束了,真的是很想让人寄刀片的处理方式呀!

 

下面说一下承载了剧中所有锅的舅舅吧!主要只有他有个除了明教大业意外,针对赵敏的最为绝佳的理由,也只有他的身份有这个资本,他始终是无忌的舅舅。而且以各版来说,殷野王的性子冲动,好大喜功,也心狠手辣,虽然无忌整合明教后,有所改变,可只要给他一个理由,他还是可以冲动行事的。

至于说他开始还要杀女儿,这时候又为了女儿报仇,如此愤慨也不太符合常理。其实我觉得父女天性,只有失去后才会懂得珍惜,而就算他当时是真要杀女儿,可经过这么多年后,其实也就剩下嘴硬了。而无法弥补的父爱,无忌对杀人凶手的维护,才是他最无法忍耐的。当然此时表现的再疯狂,也是为后面父女相认提出一个情感迸发的点。

5、周颠与其他人:

周颠算是五散人里,出场话语比较多的了。不过以我对周颠的理解,其实就是大大咧咧,无所顾忌、口无遮拦的一个人,有自己的直观感觉,将人分为认可与不认可的,认可的什么都好说,不认可的怼死你。

可是剧中加了一些他对朱老四心机的感知,甚至提醒张无忌这人有意提及赵敏,有损张无忌的声威。这可厉害了,连朱老四的心思你都猜出来了,可你自己呢,当着张无忌的面骂走赵敏,可考虑过教主的声威;逼张无忌选择是要赵敏还是要你们,你别在有病吧;多次不顾场合,让张无忌在人前下不来台;赵敏揭露成昆的阴谋,明明是帮助明教,却被他一直冷嘲热讽,你算个什么东西。本来挺可爱的人设,01版他说‘我叫周颠不叫周傻,我放了你,教主不放过我。’每次都被逗笑。虽然19主要大方向是加重矛盾,可是在基本人设上,不要太过偏颇为好。

文中将大部分的群众意见,还是交给了这个周呆子,不过好在赵敏不愿挑拨他们兄弟关系,没有说出口的那件事,被他抖落出来。这些人欺瞒教主的行为,确实是犯了明教大忌,而他们也没有脸面,再咄咄逼人了。当然其他人也就是陪衬的说几句,我也是按照各人的说话习惯,安排了几句台词。

 

6、武当二侠:

前面通过对赵敏、张无忌以及殷天正在此时的一个心态与表现,做了各自的分析,下面就从武当二侠身上,分析一下我如此安排的原由。

其实对于剧中武当对赵敏对态度问题,其实我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并不觉得人设太偏,因为毕竟有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问题不会所有人的思维都如张无忌一般,停留在赵敏救了俞岱岩和殷梨亭上。而是大多认定当年派人伤他们的就是汝阳王府的家奴,若在想想这张翠山的含恨自尽,恐怕也可以关联在内。而且赵敏带人伤了张三丰,以及擒拿他们关在万安寺。这一系列纠葛下,其实是很难一下子接收她的。

在剧中这种矛盾冲突下,他们只是没有好脸色,而不像明教中人那样口无遮拦,和其他门派的咄咄相逼,已经算是比较合理的设定了。而能做到真正的既往不咎,恐怕也就是张三丰那样的修为,才能够达到的境界了。

 可是写到这里也确实很让我为难,前面说了不是很喜欢敬茶被拒的画面,觉得很憋屈。但是也不可能就此直接接受,也缺少了戏剧冲突。也有想过是否让武当二侠当面指摘赵敏的不是,也可以提及上一辈均无得到善终的遗憾。可是当着杨逍和殷天正的面,说这些好像有些扎人心窝。可以说早就写完这一章的前半部分,但是这一段构思加修改了差不多一周左右,总算写出了个算是比较满意的结果了。

然后在说一下,与剧中不同的还有对话的内容,剧中主要的内容赵敏再次提及周芷若的武功,而重要目的,还是要引起大家对于灵蛇岛凶案的重新审视。可是她一再提及的修炼阴毒武功的,可是在座这位宋大侠的儿子。他若当真是个敢于正视儿子错误的严父,也就不会将宋青书教育成这样。当年因为他的过错赶走了周芷若,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护短吗?看看赵敏说他儿子时,他那气愤的神情,那种不置可否的反感也是非常明显的。

怎么说呢!就是觉得如此设定,一来还是敏敏一直纠结的灵蛇岛事件,二来不太懂得察言观色了。总体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而且若说周芷若的阴毒武功的问题,早在濠州喜堂上,大家不是早就见识过了吗?为何此时又跟见到新大陆般,还要再讨论。

所以最后基本将这一部分的内容全部更新,只是保留疗伤的画面。而提到这个画面,其实也就他俩觉得正常吧!杨逍是秒懂的感觉,可对面这两位长辈的心情,其实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对于剧中所有人基本一种感觉,全是反对反对在反对的设定,希望有个人物间性格的区分。古板且因儿子迁怒的宋远桥,与好不容易得到良缘,又要荣升父亲的殷梨亭,他们的表现还是有些区分为好。

7、周芷若

还是要提及一下这位周掌门的,写了很久发现,应该也要大概交代,可前面的内容实在加不进去,只好在她出场后,再倒叙了。

这里比较值得提及的是,以她的视角,来体现一下张无忌对她和对赵敏的区别对待。其实之前版本的话,还有些不切实际的奢望,可是在双标如此明显的曾无忌面前,她再不知道好好清醒一下是不可能的。

可是在情爱上清醒,却不代表在是非观上清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看剧中在她离开濠州后,其实只是比较落寞消沉的,并不是如各版那样,直接就跟疯了一样。她是在见到宋青书之后,才突然性情转变至此的。所以我给她安排了一段,我个人理解的她心态为何转变历程的一个解释。应该会对后续剧情,她的心路历程的书写有一定的帮助。

在杀害杜氏夫妇的解释上,我并非让她直接下了杀手,只是若她惊动了杜氏夫妇,再任由赵敏问出来什么,让她有了提防,就再难下手了。而当得知赵敏回来后,她又不舍得放弃这个机会,而决定杀人灭口后,守株待兔。这是她此时的思路所能想到最合理的解释。可是她既然已经打算守株待兔,又何必杀了两位老人家,只需点了他们的穴道就可以了。因为若是赵敏死了,这两人仅凭听到声音,也不可能让张无忌或是其他人对她产生怀疑。为何一定要下杀手,恐怕两位老人下夸赞忌敏一对璧人时,已然犯了周掌门的大忌了。

我对于周的描述,其实并没有超出太多或是恶意诋毁,而是从她平日所为进行延展。她并不会直接滥杀手无寸铁的老人,可是当他们维护她心中最痛恨的妖女时,哪怕是一点点的契机,也可以给予她杀人的理由的。这不就是那些标榜自己名门正派的正义之士,惯有的行事作风吗!

 

 

二、以上是按照每个人物的心里状态,做的一系列的总结概述。不过还是遗漏了一些要解释地方,下面补充说明一下。

 

1、首先还是解释一下,赵敏的身体状态,我觉得既然前面提到需要好好调理,一下子不提也不合适,因为根据两人的行程,确实没有经过几天。若说没有康复,每天围绕这个话题,又要吃药又很麻烦。而如此设定的主要意义,还是凸显无忌对敏敏的紧张与关心,而且作为医者,确实更重视养生调理这一块。所以就算赵敏此时的身子,也与一般人无异,但是她毕竟受了这么多的伤,又没有机会适时的休息,所以张无忌一直处于照顾她的状态,除了发糖以外,也是比较合理的设定。剧中一会儿说的很严重,一会儿就再也不提,才会觉得比较奇怪。

 

2、在张无忌得知赵敏隐瞒明教中人曾要杀她的事件,是否需要进行一段对话。若是安排一段,最多也就是他心疼的追问为何不告诉自己,而结果也就是不愿他们兄弟反目,是为他考虑。最后让张无忌更加心疼一些。其实与得知她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来说,这已经不算什么大问题了,再次书写,到显得有些啰嗦。而且还有一件出濠州城被刺杀的事情,赵敏的猜测还没有与张无忌说明,这就会相同的情况与理由出现三次的结果。而张无忌不必问,也能知道赵敏的心意,只要更加感动的以实际行动回报,比起什么重复多次的感动描写,要实际的多了。

3、就是这个糖人的想法,其实是考虑到,在这个阶段有过两人逛街剧透图片,显然是被剪切下去了,比较遗憾。所以做了一些补充设想,想到糖人,还是无忌刚刚回到中原时,他爹娘给他买的糖人的温馨画面启发的。而郡主金枝玉叶的,想来也是没吃过民间的这些小吃玩意儿的。两人第一次甜甜蜜蜜的逛街,也是很难得的。

而周芷若的乱入,无疑还是惹人心烦的,比起剧中看到两人牵手,以及看到两人笑意盈盈的模样,这个糖人无疑更加刺激某人了。而赵敏也因为是好不容易买到的,虽然如剧中撤了手,可是这个糖人还是拿在手中的,举着糖人回怼‘峨眉毒女’还是很带感的。最后还是因为无忌受伤扔掉了糖人,我想要是有画面感的镜头推进的话,众人扶着受伤的张无忌进屋疗伤的画面后,应该有个掉在地上的糖人的画面,这个我也不太好写出来,就直接在这里分析一下了,大家可以自己带入画面感想象一下。

两人难得的甜蜜,来之不易,而就算尽心维护,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难以长久维系。当然一个糖人不能代表什么,不过掉落的糖人,也算是对于两人的甜蜜剧情,随着少室山的剧情展开,也要马上进入狠虐阶段的映射而已吧!

4、就是两个和剧中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并未让朱老四前来,另一个是让鹰王父子提前赶来。如此设定的原由,涉及剧透,此时就不仔细说明了,以免影响大家往下观看的乐趣。


推荐文章
评论(14)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