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球状闪电》读后感

这是我读的大刘的第二部小说,第一部是2019年读的《三体》了。时隔四年再次拿起大刘的书,主要是因为我要读《毛选》了。我个人读书的习惯是多线发展,以前读文学类作品时,必须同时啃哲学类作品或者社会学类作品。由于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我开始啃《毛选》了,但又担心自己读起来会很空泛,于是就决定和大刘的书一起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直觉:通过大刘我可以更具体地理解《毛选》,而《毛选》也能帮助我认识大刘的深刻。我像一个没有经验的登山者,筋疲力尽地攀上一座高峰,环顾四周,看见前人留下来的帐篷和他们继续向上延伸的脚印,我很高兴。

早在读《三体》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林云的大名了,当时她作为程心的反例被提出来。从其他读者那里,我接收到的信息是林云即女版的维德。现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林云就是林云,林云比维德更极端,他们完全不一样。林云极度痴迷武器,为了武器可以不择手段,但维德不是。维德没有极度痴迷的东西,同时他的思想也没有林云那么极端。我敢保证,如果在《三体》里面的是林云,那么林云一定会一枪崩了程心。

那些能让大多数人陶冶性情的美是软弱无力的,真正的美要有内在的力量来支撑,它是通过像恐惧和残酷这类更有穿透力的感觉来展现自己的。林云的美就是这种致命的美,这种美超越性别、超越年龄、超越时空,快达到一种永恒的境界。我个人是很欣赏这种美的,她就像一把利剑,穿透敌人的同时也刺伤自己。在她身上,自我毁灭的法则大于自我保存的法则。在她眼里,武器就是生命,这很符合她最后的结局——以生命为代价让世人见识武器的威力。我个人认为仇恨不是导致林云极端迷恋武器的原因,仇恨只是引导林云的一个契机,就好像林云的天性就是如此。

林云这样的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受待见的,因为她太疯了、太不可控了。在核电站的时候,林云的想法其实不是牺牲少数拯救多数的以小博大,她就是单纯地想看看球状闪电这个新武器的威力。她不在乎孩子,不在乎人命,她只在乎球状闪电这个新武器的威力。哪怕到了最后,即使失去生命,她也要去追寻武器。她不在乎人民,不在乎国家,她只在乎宏原子这个新武器的更大威力。林云在其他人眼中就是一个极其不可控的因素,让人们恐惧害怕,因为她的不确定性。

但相比于林云,我更害怕程心。程心也能带来恐惧和残酷,不,比那更糟糕,程心带来的是毁灭和绝望。我们知道林云肯定会死于自己的武器,因为她为了武器可以不要命,而且以她的性格会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死去,所以林云造成的伤害其实并不大。但程心我们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死,因为她太想活了,而她活得越久破坏性就越大,从而给宇宙带来更大的毁灭和更深的绝望,简直就和死神一样。程心是典型的圣母婊,遇到事时总是让别人去死,她是打着普通人的名义来做非普通人的事,最后全身而退,还不用背锅。讲道理,普通人真没有那么愚蠢和无耻,圣母婊们别总是甩锅给普通人。

我觉得林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她的理想和普遍意义上的理想不太一样。林云是幸运的,她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最后也死于理想的实现,我认为她是幸福的。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因为双方都在追求令自己着迷的东西,即都有自己的目标,最不幸的是假装理想和假装玩世不恭。我个人是喜欢理想主义者的,哪怕对方是个疯狂的理想主义者,我就是单纯地觉得人有理想超酷!所以小说中的那些做了很多“无用功”的前苏联科学家,我很敬佩他们。“在那个可悲的理想主义年代,有一群共青团员来到了西伯利亚的密林深处,在那里追逐一个幽灵,并为此献出了一生……”这是他们中的其中一位对他们自己的评价,非常悲壮,我欣赏这种悲壮。

我喜欢理想主义的超迈豪放,正因为有理想,人才能从那些低级的、庸俗的、无聊的消遣中脱离出来,人才能变得勇敢、高尚和智慧,我们的文明才会前进。

                                                                                                       癸卯年九月廿六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