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重新按出场人物的顺序整理了编号,在下一本连载到家之前我会尽快写完第15章,然后回头去修正这些编号,以及人物关系图和正文中的错漏。
【题解】
第11章的题目是「執着」,执着过了头就会变成这一章的“固执己见”或者引发“争执”。可以预见到矛盾冲突的发生。
p549
【衔接】
上一章的午餐会刚结束,这一章是从吃晚餐开始w
【出场人物42 / 称呼】「男」
登场第一句话“又是豆芽啊”一听就很招人讨厌()“有菜吃就得了,还挑挑拣拣”想这么吐槽他()
“男”这个称呼太极简了,甚至不是“那个男人(あの男)”之类的,足以说明这个人在伴凪津心中地位极低,只需要标记一下性别就行了(),对这个人的其他信息都毫不关心——除了他是怎么被母亲选中的。
【时间】
文化祭在十一月。
【出场人物22 / 设定 / 创作背景】
35岁。(同是高校生母亲的江口フランチェスカ是45岁左右)伴凪津16岁左右,所以也算是10代ママ了……因为伴凪津说没有见过生父,也不好说这是离婚了去世了还是压根没结婚……(顺便一提我觉得NEWSな2人的年轻妈妈企划本身还是挺好的,足够让人直面现实)
在第8章「起源」中说到:因为学费高昂,伴凪津母亲本来想让她读公立,但伴凪津说特待生可以拿奖学金免学费,说服了她。尽管如此,考上了的时候妈妈没有为她高兴。
这里补上了原因:因为没能成为特待生,也就是没拿到奖学金。
伴凪津认为母亲和男人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钱,还埋怨母亲没和自己商量。反过来说因为没有足够的沟通,我也不认为伴凪津就很懂自己的母亲(lll¬ω¬)
【出场人物11 / 分人 / 伏笔】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能说出口的话”。伴凪津直面这个男人的时候,这一分人不会直接开口贬损他,但是对他的厌恶情绪必须要有一个出口。除了作者用心理描写帮她代言以外,还需要创作一个分人,给她说话的空间/平台。
【生词】
放し込み(ほうりこむ)抛入,扔入,丢进
足し(たし)贴补,补助
当て(あて)指望,依靠,期待
p550
【出场人物 11,17 / 叙事策略】
伴凪津和志於李的电话聊天内容持续到第552页。在电话聊天对话进行的同时,插入伴凪津对于对话内容本身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回忆,以及一心二用、边打电话边画画的过程。
【时间 / 回想人物2,9】
电话的起因是志於李在Alternate上看到了山桐えみく和新見蓉要参加One Portion的消息。伴凪津回忆到她看到白板那天(第7章「局面」和第8章「起源」)是结业式当天。
【回想人物31】
One Portion的毒舌评委,从观众(志於李)的角度来看也是毒舌。
【回想人物9】伴凪津对山桐えみく的回忆:
隔壁班(二班),没说过话,发色很亮,化不会被老师发现的淡妆,很惹眼。
说话声音大,措辞随性,虽然没有恶意但容易引起误解,因此不招人喜欢,不过还是会吸引到人。
【JKDK用语】勝ちゲー
大概也能理解,就是把有“流量”的人气学生拉到自己班的文化祭活动,就赢定了的意思……
但是带具体解说的用法我只找到了無理ゲー、鬼畜ゲー和ヌルゲー(lll¬ω¬)我可能需要一个日语版的梗百科bot……
【生词】
けなす 贬低,贬斥
出し物(だしもの) 演出节目
屋台(やたい) 摊位;临时舞台
p551
【出场人物11,17 / 回想人物21】
志於李对她的外校学长男朋友失去了新鲜感,话题趋同了就没意思了(lll¬ω¬)
这和认识的途径是不是Alternate就没关系了,相似还是互补,新鲜还是稳定,恋爱的永恒问题,顺便就引起了关于伴凪津父母的回忆了。(外校学长大概等不到出场就已经没有姓名了hhh)
(顺便一说这段穿插着回忆的对话读起来太费劲了,不得不用S和N标出来,还标错了几次,下一页也是)
【出场人物11 / 回想人物22,43】
伴凪津母亲没扔掉刻着伴凪津父亲求婚信息的戒指,但是从后文的描述看来大概是母亲出轨了吧……?
【生词】
鷲(ワシ)
雀(すずめ)
椋鳥(むくどり)
裏を返せば 反过来说
打開する 打开,解决,打破僵局
潔い 果断,干净
虫がいい 自私
うねり 涌浪,波涛
p552
【时间】
面试是在“今天”,也就是从第13章到第14章中间过去了两周。
【出场人物11】
“被Alternate背叛”……这都已经是常事了吧?ダイキ和ランディ、志於李和外校学长都进展不顺,无论再怎么用大数据“理性”分析,数据的内容也不是机器写的,人际交往沟通也不是纯理性的(lll¬ω¬)
【生词】
禍々しい(まがまがしい)不吉利,不祥的
もどかしい 令人着急,令人不耐烦
p553
【出场人物11 / 艺术治疗 / 绘画心理】
总结一下伴凪津边打电话边画的东西:
参考:アートセラピー(風景構成法)の 診断 ← 这个诊断法本来是要求10项都要画的,所以只是作为一种解读参照。
【专有名词】エンゲクタルソム
后面也还会说到,是废墟一般的古早博客网站。
这个自造词是无论如何也没能找出语源……,p556里伴凪津说把它当作“二氧化碳”的意思,自己起的称呼,读起来也就是tanso和tarusomu有点像……?
【出场人物11 / 补充】
结果写了半段看One Portion的内容却没写感想……
【时间】
伴凪津和桂田把见面约在了考试最后一天放学后。(桂田那天不上学的吗……)
说到期中考试考得不好,所以已经是十月中下旬了,和上两章的时间又隔了很久了。
【地点 / 出声人物37 / 音乐 / 技巧】
(我的音乐知识几乎都快还给老师了,如果有写错的内容还请指证)
伴凪津(用GPS)把见面地点约到了網代川河堤中央的长椅,等待桂田过来。等待期间的描写又是视觉(包括如今快成了地标的冒白烟的烟囱)+触觉(雨后的地面)+听觉(音乐)。
伴凪津听到的管乐是勃拉姆斯的降E大调法国号三重奏,作品40(Brahms: Trio for Violin, Horn and Piano in E-Flat Major, Op.40)。在伴凪津印象中这首曲子是音乐课上听到的,可能是因为这个曲子的“乐章安排会让人回想起巴洛克时代的教会奏鸣曲”吧。不过仅凭圆号的声音就能听出来,还挺厉害的……?
Op.40表达了对创作同年去世母亲的哀悼,所以如果是做尚志的bgm还有点应景,想象一下之后伴凪津和桂田对峙的时候,远处的圆号还在练习的话,有点出戏(lll¬ω¬)
【出场人物34】
桂田一路跑来了,上次见面的高冷游戏宅男突然变成卑微话痨……?
【生词】
でさえ 就连……也
真面(まとも) 正经,认真
さぞ 一定,想必
かき分ける(かきわける)扒开,推开
げんなりする 生厌
ススキ 芒草
うねる 翻滚起伏
そよぐ 微微摇动
中腹(ちゅうふく)半山腰
取り留め(とりとめ)(谈话等的)要点,要领
きっぱり 断然,干脆,斩钉截铁
p554
【出场人物11,34】
突然告白?!三浦栄司和新見蓉的感情线展开用了一整章才展开来啊()
这段对话我觉得写得很像戏剧的对话,桂田不被伴凪津逼到最后也不会说出博客的事,伴凪津不批评他到最后也不会自掘坟墓……
因为伴凪津是唯一一个flow过来的人,把她的SNS全都看了,就产生了喜欢的感情……本来是在第11章「執着」里大谈“可能性”的人,原来目光这么短浅(╬▔皿▔)凸。不过,就算不是通过观察SNS里本人想要展现出来的分人,光是92.3%这个数字也足以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了。
【生词】
やきもきする 焦躁,焦虑不安
神妙(しんみょう)顺从,老实
切り出す(きりだす)开口
ぼんやり 模糊
ぴしゃり 正言厉色,劈头盖脸
p555
【出场人物11,34 / 专有名词 / 设定 / 题解补充 / 个人经验】
① Alternate的设定补充:Alternate连接了用户的各种社交软件,个人信息积累得越多,Intersection检索就越精确。匿名的社交软件也可能链接,也可以为其设置不公开。伴凪津为了提高精度,自然给Alternate投入了大量个人信息,但是她用来写匿名博客的エンゲクタルソム太旧了,无法设置为不公开,其中的信息自然也成为Alternate用来分析的数据。
② 没想到エンゲクタルソム被桂田找到了,还读到了。推理过程太简单了,因为如此重要的一步竟然没在Alternate更新(*Φ皿Φ*)。读到这里觉得第11章的题目「執着」和第3章的「再会」一样,也算是既指向当下(本章的情节)又指向未来(11章和14章时间线中间的情节)。
③ 不知不觉会把Alternate的“匹配度高”和“对方的优秀程度”划等号。“投入信息量大”和“匹配度高”意味着相似的不只是在社交软件上想让人看到的那个/那些分人;肮脏、阴暗的分人,对方也一样相似。
④ 把エンゲクタルソム比作扔到海里的漂流瓶……企鹅邮箱就有这个功能(lll¬ω¬)日本似乎早期也有过类似的服务,不过2002年左右就关掉了。
【生词】
好き好む(すきこのむ)嗜好,特别喜好
掃き溜め(掃き溜め)垃圾堆,垃圾场(←说那个博客网站,和p553烟囱那儿的垃圾处理场呼应上了)
伏せる(ふせる)隐藏
綴る(つづる)缀句,缀文
p556
【生词】
振り払う(ふりはらう)拂去,抖落
駆け引き(かけひき)随机应变,周旋
逆撫で(さかなで)触怒,惹恼
口外(こうがい)外传,泄漏
p557
【出场人物12,18】
伴凪津没再看桂田的负能量博客就跑回学校了,撞上了冴山深羽,发现旁边有个男生。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以为时间线和第12章「門出」两人再会是接续的,所以一下就想到冴山深羽身边的男生可能是尚志了。不过已经到十月了,倒是也说明冴山深羽和尚志在那之后就保持联系了吧。
【出场人物11 / 分人】
伴凪津跑到生物室,从ラリーとバリー那里获得抚慰。(自第8章「起源」的笔记:ラリーとバリー是福尔马林里泡的双头猫,是笹川老师老家生的五只猫其中的两只,生下来没多久就死了,没有埋葬而是这样做成了标本。这也是支持他相信”生物并没有那么简单“的背景经验。)
基于“分人”(dividual)理论的简单分析我写过几次,但是一直没具体说过。这个概念是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自己的小说创作,在《何为自我》这本书中提出的,对于解释社交网络中的小号、八面玲珑等等“人格不一致”的表现给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
所谓“分人”是指每个对他关系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自己。与恋人在一起时的分人,与父母在一起时的分人,职场上的分人,与意趣相投的伙伴在一起时的分人……这些分人并不一定相同。
分人通过与对方反复的交往,内化于自身当中,成为人格的模式。不仅直接面对的人,也包括只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人,还有小说、音乐等艺术形式,自然风景等等除人类之外的事物或环境都可能成为促成分人化的要素。
一个人是复数的分人编织成的网,其中并不存在“真正的自己”这一中心。
如果把“个人”看成是整数1,那么“分人”就是分数,请大家先形成这样的印象。
我这个人就是由各个对他关系中产生的多个分人构成的。其人格特性(个性)由复数分人的构成比率来决定。
如果分人的构成比率发生变化,个性自然会发生变化。所谓个性,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没有他人的存在,也不会产生个性。
摘自:《何为自我:分人理论》 — 〔日〕平野启一郎
伴凪津的身上有着很多自相矛盾、甚至双重标准的地方,比如入学前找学姐恵未求助的时候是“一副面孔”,等到入学以后就是另一种态度;比如她虽然有着理性主义、理想主义的一面,坚信并依靠Alternate的大数据分析来交友,但当她和匹配度高的桂田见面时,还是会注重外表和言谈;再比如这一章中,她虽然内心希望有人发现自己在负能量网站上发的内容,但当得知看到内容的人是桂田时就表现出极度厌恶。
桂田和伴凪津说到“我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的时候,与其说是触怒她,或是说害怕自己恶的本质被同学所不齿,不如说是她感受到了所谓“真正的自己”的不统一、分裂而产生恐惧。桂田发现了她不愿意公开承认的那个“真正的自己”。这一章开头还写到了伴凪津并未对男人口不择言,因为觉得有些伤人的话不能说出口,所以和母亲一样表面陪笑,内心说服自己那是“虚伪的自己”,通过把所谓的“真实”和“虚伪”对立起来,保护“真正的自己”的价值。
但是如果以分人理论来考虑,唯一的“真正的自己”并不存在;对他关系中呈现的复数的面孔都是“真正的自己”。伴凪津负面地看待自己的所有分人——也许在她心中只分成了善恶两个,或者是网络和现实的两个,不然她也不会通过双头猫来共情——但是她时常分不清哪个是她定义的“真正的自己”,结果只会是对自己的多重拒斥。
作者去年读过平野启一郎的《剧演的终章》,这本书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但是当代的写作总是会涉及到社会交际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的,而分人理论也只是理解这些问题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