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8月书籍阅读

再一次同时5-6本书在看。其中有一本书,太厚了,对我来说又是全新的领域,我估计我看完这本书的速度得一年左右。

这个月看完了三本书:《俞军产品方法论》、《史蒂夫·乔布斯传》、《思考,快与慢》。这三本都有一定的厚度,且不像看故事一样轻松,都需要跟着作者去思考一些主题。光《史蒂夫·乔布斯传》就花费了将近20个小时。


在具体推荐每本书的前,我想说一下,在看《俞军产品方法论》的时候,有一个观点始终在看各种书中被唤起:“人有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五个属性。我认为无论是在思考产品用户需求、与人沟通、产品运营、商业策略、自身决策等领域都可以很好进行应用。

•  异质性:用户偏好、认知、资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

•  情境性:用户的行为受情境的影响,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反应和行为。比如,发生紧急事件需要打车去医院,这个时候就不太会考虑打车费用;而平常未发生紧急事件,打车费用会优先考虑。

•  可塑性:用户会根据偏好、认知会随着外界不同的信息刺激发生变化和演化,具备可塑性。环境远大于个人。我们今天对这件事比如游戏感兴趣、明天因为俄乌战争争论比较多所以对俄乌战争感兴趣。

•  自利性:用户在自身现实为参照点,追求个人总效用的最大化,但优先考虑避免损失。损失100元的痛苦大于获得100元的快乐

•  有限理性:用户追求理性是有限。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人们会买彩票,因为从无到有的可能性,会让人高估可能性极低的结果。一旦我们决定做什么决策,就会认为这个决策非常大可能会成功,而忽略外部的因素。

《俞军产品方法论》


推荐指数:⭐️⭐️⭐⭐⭐

俞军老师站在比我高很多的维度、不同的维度去讲解做产品的方法。常看常新呀~

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1. 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用户模型,其实就是通过跟用户的互动、反馈,去泡在用户使用的一件件具体小事中,从小事中了解用户背后的需求。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用户怎么去使用产品以及用户在背后花费的成本。因为人有上述的五个属性,而用户其实是需求的合集。

  2. 在考虑用户需求时,还要考虑企业交易模型,因为价值是相互交换的。要从边际效用、各种成本、供需定律、相对价格等经济学知识上,考虑企业现在的情况下用户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可持续的收益。

  3.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对于之前从未用过短视频的用户,去使用抖音的旧体验和替换成本基本上为零。这就是为什么要挖掘新人群。

《史蒂夫·乔布斯传》


推荐指数:⭐️⭐️⭐⭐⭐

关于作者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名传记作者。

他的书,时间线明晰,故事具有渲染力。中间衔接的乔布斯私生活也十分的巧妙,完全不会觉得从工作的时间正序中穿插私生活故事--另一个时间轴的故事--而感到突兀,还会对了解后面的故事发展有所帮助。

最重要的是,他致力于客观,尽量让观众从不同的人口中去了解这件事。如果是作者解读别人的话,他也会加上一句“至少我是这么解读的”。

尽量全貌、客观去描写一个人,而不是神化一个人,我认为这是传记最核心的。

关于乔帮主

  • 他个人性格上其实就是个暴君,一边控制欲极强,但又同时鼓励他人反抗暴君。同时他很敏感,情绪经常在暴怒和大哭中游走。

  • 他目的性很强,极强的讲故事能力被他人认为是扭曲现实磁力。能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 固执又专注,十分固执又十分专注。就算得知癌症治疗期间,也坚持认为素食主义能治疗癌症,导致癌症恶化。同时在癌症治疗期间,也忽略癌症恶化,继续工作。

  • 对科技和艺术结合有接近完美的追求,在制作NeXT电脑时,电脑形状一定要90度的直角,就算是差一点也坚持不要。

  • 他的直觉能洞察用户未来的需求。“他像个探路者一样,可以吸收信息,嗅到风中的气味,并对前路先知先觉。”

  • 他十分有激情,致力于创新改变世界,致力于给后人留下可持续的伟大遗产。

  • 极其热爱简单

  • 不喜欢常规规则,比如他经常把车不听到CEO专用车道而是听到残疾人车道

  • ... ...(大家尽情补充)

我从中学到什么

好性格并不是导致成功的因素。之前我听到很多道理:“你要千人千面、你要圆润处事、你要注意你不好的性格、你不要得罪人要不然哪天他让你高攀不起等等”,这么多的束缚总让人畏手畏脚,担心受怕。而乔帮主的故事让我更加确信,如今中国大好环境下,表现真实的自己非常重要。怕得罪他人而委屈自己,做一个老好人要不得。(当然同时要清楚自己在这件事上所在的位置和直面接受后果的承受力)

聚焦有利于做成一件事。乔帮主重新回到苹果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将砍业务,砍掉了70%MAC版本。每年的集思会结束,只会圈出三件事,作为新一年的目标。这么有钱的团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更何况个人。应用比较优势对于交易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战略层面能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关键走向,公司创始人性格对公司的氛围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力。

专业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

讲故事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仅能积累庞大的粉丝,每次乔帮主开发布会就跟邪教传播效果一样;也能聚拢专业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甚至可以将现实中以为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乔布斯委托贝聿铭设计了一段宏伟的楼梯,看上去就像飘浮在空中一样。承建商表示这个设计没法实现,但乔布斯坚持能够做到,最终也确实建成了。多年后,乔布斯把这款楼梯变成了苹果零售店的特色。


《思考,快与慢》


推荐指数:⭐️⭐️⭐️☆☆

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是讲直觉(书中为系统1)和深思熟虑(书中为系统2)之间如何互相影响、合作,导致人如何做决策。

为什么我给的推荐指数并不高

  1. 首先这个推荐指数非常主观,是以我自身为参照点进行评分。

  2. 很多人都在推荐这本书,我有一些期待。但看完后并没有那么神奇。并没有可以帮助你去做决策,只是会让你更加警惕直觉的影响。

  3. 毕竟看的是翻译的书籍,很多语句、例子有些绕,看得累。重要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多地方,我眼睛在看文字,脑袋在云端。

  4. 不知道是不是书中很多结论已经有所了解,还是自己会对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反思。很多结论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在从事工作以来,就已经在不停地强调人具有情景性。所以在书中说情景进行微调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时,并不觉得新颖。

总结书中结论

有些结论我觉得非常有用,写在下方。

  • 启动效应:一个微小行为会影响后面的事情发展、更改行为或想法。也就是人具有情境性。例如:无人贩卖、自主给钱的物品前贴上人眼睛的图片和贴上鲜花的图片,收到钱是不一样的,贴上眼睛图片的时候,收到钱更多。

  • 曝光效应:重复曝光能带来安全感。这就是品牌为什么要不断的砸钱做广告。

  • 认知放松情境下可激发创新力,负面情绪会影响直觉判断。

  • 锚点效应:人们在对未知事物会先去找一个标准。当一开始你逛了几个上万块钱的衣服店,再去逛上千元的店,就会觉得上千元的衣服很便宜。

  • 光环效应:爱屋及乌,需要警惕该效应。

  • 规避损失:人们规避损失的愿望强于获得收益的愿望,即损失100元的痛苦大于获得100元的快乐。从演化角度看,对负面情绪有强烈避免的人更有可能生存下来。所以,面对困难第一反应是逃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太苛刻自己。

  • 回归平均值:表现的结果其实是在自己能力上下波动有关,与表扬惩罚无关。影响能力发挥的更多的是因为运气、心态等。

  • 后见之明的偏见:看到事情结果的时候,会放大自己的开始的判断正确。例如:小孩在桌上吃饭打翻了碗,大人会说,我就知道你会打翻碗啊。后见之明的偏见对决策者的评估行为有着恶劣影响,它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事情过程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

  • 专家的直觉只有在环境、规则有规律可循的情况下,才可相信。对未来的预测,不可相信。例如:深究象棋的专家对象棋结果的预判;而股票基金经理们预测,不可信。

  • 禀赋效应:人一旦拥有一个物品,就会抬高它的价值。除非这个物品,你本来就是用来交易的。否则物品用来享乐的心情是无价。

  • 眼见为实:人们会根据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发展,而自动编织逻辑自洽的故事、因果关系,从而仓促地下定义。例如:在大会上,员工诉说方案,老板大怒,就下定义认为老板很刻薄。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并不得而知。(这个我觉得,电视剧或者小说故事都会经常使用。例如,为了让男女主产生误会,而让男女主看到自己被刻意背叛事情)

  • 框架效应: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常常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是90%”的说法要比“手术后一个月的死亡率是10%”更令人安心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