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兰可琪: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兰可琪 2021-12-09

孩子厌学,不是堕落,而是无奈。

当面对孩子说“不想上学”时,父母要学会正确的应对。

01

孩子不想上学,背后动机是关键

《老师请回答2》有一期,9岁孩子连着两周不上学。

在父母眼中,每到清晨他就装病,即使送到学校也会溜走。

伪造老师假条、威胁父母离家出走,父母彻底服了,心力交瘁。可在孩子眼中,父母逼他写作业,他的压力越来也大。沟通不畅时,妈妈就动手打他。

父母没逼孩子学习成绩,孩子在学校表现也不错,问题出在哪?面对老师的提问,孩子说出心里话。女同学掐他胳膊,同学给他起外号,他回家跟爸爸说,爸爸让他找老师。他在乎妈妈,可妈妈太忙,无暇顾忌他,这让他备受冷落。

从一年级起,他学会忍住不说。但幼小的心灵怎么装得下那么多委屈,孩子还是撑不住了。是呀,在学校被欺负,跟父母诉苦不被看见,孩子得不到回应,自然就不愿说了。

当孩子不想上学,我们与其数落他种种行为,不如找找他行为背后动机。作为父母,别再痛心孩子变坏,他只不过迷失在焦躁中。

02

理解孩子压力,但不能轻易松口

孩子不想上学一旦被父母容许,TA就更不愿意再去学校。

父母要上班,孩子没人看管,他又需要同伴陪伴,就只能和不上学的孩子玩。成人的自律感都很难,何况孩子哪来的自我约束力。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说,每个人不同年龄阶段,肩上都自带任务。

父母职责就是工作、养育子女,孩子从童年起,任务就是学习。长达十几年,他的社会身份就是学生,走到哪都变不了。即便去打工,大家第一句也会问:你怎么不上学?父母指责、抱怨毫无意义,如果孩子是学习问题,就先让孩子跟住是关键。如果是家庭教育问题,父母就先解决亲子关系。让孩子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中,挫败感少了,他才不会遇事逃避。

03

多做这4件事,让孩子爱上学校

反思自我行为,改变亲子关系

当孩子不想上学时,父母除了及时向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要反思自己。有的孩子担心父母失望,逞强;有的孩子在被父母语言、暴力沟通后,开始对抗。这些都是孩子“不想上学”的理由,但我们的错误做法,却又转嫁了矛盾方向,实际跟上学毫无关系。父母只有先反思、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孩子才不会又被支配的恐惧。

帮孩子找到上学的动力

《陪孩子一起长大》书中指出:一个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候,得到奖励就会继续做,还会不停地想做同样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奖励不仅是成绩提高,奖励更是一种心理驱动力。孩子在学校受同学喜欢,老师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其他优点;孩子自己有专长优势,这些都会凸显他在集体中的存在感。

作为父母,帮孩子找出他在学校的心理支持。孩子在学校感受到价值,就是上学的动力。

让孩子看到父母态度

父母要坚定地要求孩子,站起来,上车去学校。当孩子想赖床、睡懒觉、逃避学习时,他也会用“不想上学”试探父母态度。这个时候,父母态度坚决,就是让孩子知道没有条件可讲,他才明白上学这事很重要。孩子有了“上学惯性”,父母将来也少操心。高要求加高关爱,孩子能看到温暖,也能理解底线。

给孩子找个台阶下

大部分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出头,而仅仅是被理解。当孩子回家吐槽老师、同学时,我们认真去听,顺着孩子的话重复一遍,或者替他说一句“用不用帮你请假”即可。父母好像什么都没做,只是合理化孩子情绪,他就有了被理解、被关注的感觉。如能做的更多,彼此可以讨论一件事的利弊,让孩子看到不上学的坏处,孩子自然就去了。有了台阶可走,孩子知道自己要去哪。

让孩子有所憧憬,才是学习最好动力

学习的成效,见证的太慢,所以请容许孩子有时迷惘、焦躁不安。孩子对于未来认知是空白的,所以请别苛求孩子理解“父母所说的未来”。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找个人生参照,或者多引导孩子聊聊,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有了人生方向,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成绩,而是成为谁。

当梦想的甜盖过学习的苦,自驱力会带孩子披荆斩棘,斗志向前。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