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广州凉茶
望甜 2021-11-27

广州凉茶

----街边小店记杂忆

 

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的街道有个最显著的特点----无论多小多背的街道,总会有一个广式凉茶店、一个兰州拉面馆、一个沙县小吃、一个桂林米粉、一个海南甘蔗糖水店,当然,或许不止一个,但至少每种都会有一个,就是这样,单独广州不是广州,五湖四海才是广州,凉茶店也只有与这些店开在一起才看上去比较有意思。包容乃是广州最大的特点。

北京也是五方杂处、人文荟萃,但北京的包容与广州又有不同。千年帝都下的北京人,有种天生的优越感,一般的东西他们看不上,在北京混生活总是需要点积累才行。而广州人多内向低调,更加扎实务实,这使得广州的土壤更为自由。广州人对外来事物多采取一种任其发展的态度,对外地人也不会排斥,大多数时候,他们根本不在乎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只看本事不看出身,只讲实力不讲派系,有能力有钱便是王道。所以来广州发展的行业,多数时候都超过了他们在本地的境况。就拿这种最小的小餐饮来说,广州的兰州拉面馆远远超过了兰州,广州的沙县小吃店也远远超过了沙县,而广州的桂林米粉店不仅数量上超过了桂林,甚至我觉得我在广州吃的桂林米粉比桂林的还更为正宗!广州能给他们甚至比本地更好的环境,所以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沃土。其他餐馆也是如此,只要你做得好吃正宗,无论你是哪里菜系都没有关系,在广州都能有市场,甚至位置偏僻都不影响生意的火爆。

但街道中的凉茶小店确实是广州独有的,这倒是点本地货。广州人爱喝凉茶,或者说,离不了凉茶,他们需要时时下火祛湿。上火,也许外国人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在中国人的生活里,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尤其广州,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就更需要去火祛湿了,这就像山西人得吃醋、重庆人吃川麻辣祛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自有一方习俗。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跟着本地人学,总是不会错的。本地人经过几千年的摸索,自然习得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说道凉茶,很多人会想起王老吉。王老吉的确是个老字号,也有百年历史,但真正但王老吉凉茶恐怕外地人喝过的不多。大家常喝但红罐饮料“王老吉”被广州人戏称为糖水,并不是真正广州人喝的凉茶。广州人喝的凉茶,是凉茶店里专门熬制的那种像中药一样苦的东西,大多数时候,比中药还苦,比如下火王---癍痧,是凉茶中最苦的一种,我在广州五年,凉茶也喝过一些,都没敢挑战过癍痧,据说苦得人头皮发麻。

不过凉茶本来就是中药熬制,怎会不苦?!第一次猫猫来这里,骗他喝了一口凉茶,他含着不咽,急急地想要找地方吐出来。我说,不准吐!好贵的,比甘蔗水贵多了!他喝得流出了泪花。

外地人都很奇怪,一向最讲究吃讲究味道的广州人为什么常喝凉茶以“自找苦吃”。我想,这正是他们的养生之道,也是他们顺应广州气候的智慧。广州虽然炎热潮湿,但是患风湿的人很少,大概与他们常喝凉茶有关系。癍痧虽苦,据说是防治感冒的绝佳之物。其他类型的凉茶,也几乎都是苦的,但各有其效,凉茶能一百多年流传下来,味道如此难堪却能流行甚广,想必不是靠忽悠来的。

由此我想到养生之道。身体这东西,说白了也是包贱骨头,你就不能让他太舒服了,也得让他常常吃点“苦”。比如,身体总想舒服,最想歇着、躺着、坐着,天热想凉着,天冷想暖着,有好吃的就想多吃点.....然而,你偏不能让他一直歇着躺着坐着,得让他出点力,出出汗,时不时地酸痛一下,累一下,也要冻一冻、热一热、晒一晒、跑一跑,有好吃的也要忍着不过八分饱,不好吃也要尝一尝,让他多吃点苦,才是对他好。而且,你还万万不能把他看得太娇贵了,以为他万分贵重、这不行、那不能的,生怕他出问题,出门必带医生,一天三次血压,一周几次血糖血脂,把他监控得太严了,他没病也吓出病来。身体也需要点盲目乐观才好。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