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深苏文创千里 “链” 动:传统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瑞凯 2025-05-27

五月的鹏城之夜,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被璀璨灯火勾勒出流线型轮廓。5 月 26 日晚,一场以 “SZ 携手兴文同舟” 为主题的文创产业盛会在此启幕,来自苏州与深圳的 200 余家文创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见证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创资源碰撞。当苏州评弹的丝弦声与昆曲的婉转唱腔在展厅内交织,当苏绣的细腻纹样与深圳元宇宙技术的光影特效同框呈现,这场跨越 1300 公里的产业对接会,正以独特的文化叙事,书写中国文创产业区域协同的新篇章。


展厅内,苏州 10 个行政板块的展位犹如流动的文化窗口,将千年姑苏的文脉以现代方式娓娓道来。昆山数字梦工场的展区内,参观者戴上 VR 眼镜,便能 “踏入” 虚拟重构的周庄水巷,指尖轻点水面,便有全息投影的评弹艺人从涟漪中浮现;常熟沙家浜的展位前,“乡村主理人” 招募计划吸引了众多年轻创业者的目光,沉浸式红色文旅剧本杀的策划方案、芦苇编织文创的开发设想,让传统景区焕发出年轻化的产业活力。最引人驻足的当属姑苏区展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正专注于核雕创作,在一枚橄榄核上复刻《姑苏繁华图》的市井百态,3 毫米见方的微雕作品中,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细节纤毫毕现,与一旁播放的苏州高新区 “吴门画派 AI 创作系统” 演示视频形成奇妙对话 ——AI 算法精准捕捉沈周笔意,实时生成的水墨山水画作在电子屏上徐徐晕染,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在此达成跨越时空的默契。

作为将文化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苏州近年来持续加码产业扶持力度。《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为产业升级确立了 “传统活化、科技赋能、跨界融合” 的清晰路径,而每年数亿元的专项基金投入,更构建起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对接会现场,苏州文旅部门推出的定制化落地方案引发热烈讨论:针对非遗传承企业,“大师工作室 + 创新实验室” 双轨政策不仅提供最高 80 万元的工作室升级补贴,还对培养出青年传承人的大师给予每人 15 万元奖励;对于数字文创企业,“创新算力补贴计划” 可根据研发投入比例,给予最高 300 万元的云计算资源支持。“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 苏州文化产业招商中心负责人的话语,折射出这座城市对文创产业的深刻理解。

路演环节成为两地资源精准对接的高光时刻。新设荟集团创始人董建军带来的 “院校创意孵化 - 社区场景落地” 模式,为苏州非遗 IP 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实操范本。“苏州的艺术类院校每年产出超万件设计作品,但转化成功率不足 5%。我们的平台拥有 30 余万设计师资源和大湾区 2000 多个社区服务终端,能为这些创意找到‘生长土壤’。” 他展示的案例库中,与苏州大学合作开发的 “苏绣数字纹样库” 已为 40 余家企业提供版权授权,年交易金额突破 800 万元;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的 “云锦智能家纺” 系列,通过平台推向市场后年销售额达 1200 万元。当他提及平台去年实现 208 亿元线上交易额时,苏州缂丝企业代表立即上前交流:“我们有 127 件明清纹样亟待数字化,能否在平台开设非遗专场?” 类似的高效对接不断上演,11 家苏州企业与 3 家深圳企业当场达成包括数字 IP 开发、跨境供应链合作等在内的 17 项初步意向。

活动现场,两块牌匾的亮相标志着深苏文创合作进入新维度 —— 苏州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深圳服务处与苏州・深圳文化产业跨境服务平台正式揭牌。前者如同一根深入大湾区的 “产业探针”,在深圳核心商务区设立实体办公空间,首批梳理的数字影视、元宇宙内容等 12 类需求清单已精准匹配 32 家深圳企业。平江路 VR 导览系统开发、同里古镇数字文旅等 30 个重点项目进入实质洽谈阶段,“我们不是单向招商,而是构建双向赋能的生态。” 招商中心总经理张衡介绍,服务处已与深圳 92 家科技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计划一年内促成 50 个以上跨区域合作落地。

后者则聚焦 “文化出海” 的关键堵点。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邢康男展示的数据令人深思:苏州刺绣相关的 TikTok 视频总播放量达 8.2 亿次,单条爆款播放量 3520 万次,但商品转化率仅 0.18%。“海外用户为苏州文化‘种草’,却找不到‘拔草’的渠道。” 该平台依托协会的 K100 出海资源 ——120 个海外仓、800 余个社媒账号和专业独立站建设团队,为苏州文创企业定制 “IP 孵化 - 跨境选品 - 品牌运营” 全链条服务。试点项目已初显成效:苏州宋锦与欧洲电商平台 Zalando 合作的丝巾系列,上线两周销量破 5 万条;以苏州园林花窗为灵感的金属书签,通过亚马逊 “手工匠人计划” 进入北美市场,客单价达 98 美元,复购率 32%。“碧螺春的炒制工艺、缂丝的通经断纬技法,都是海外市场的‘文化刚需’。” 邢康男透露,平台计划两年内孵化 20 个年销售额超 2000 万元的非遗跨境项目。

此次对接会与刚落幕的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形成巧妙闭环,构建起 “展示 - 对接 - 落地” 的产业价值链条。在深圳文博会江苏展区,苏州展团成为焦点:苏州博物馆的 “吴门书画数字藏品” 吸引 15 家国际代理商,《富春山居图》数字复刻品意向订单达 1200 万元;周庄 “夜周庄 3.0” 沉浸式项目获得大湾区投资机构 2 亿元意向投资。而对接会则成为深圳资源反哺苏州的通道,这种双向流动彰显着两地产业生态的互补性 —— 苏州的文化底蕴为深圳科技提供内容源头,深圳的市场网络为苏州产品搭建变现渠道。即将于 10 月 31 日举办的第十四届苏州文博会,更将这种协同推向新高度:5 万平方米展区内,“国际文创科技融合展” 将集中展示深圳企业的文化数字化方案,“非遗创新应用展” 将呈现苏绣智能穿戴、宋锦家居设计等跨界作品,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80 余家国际采购商已确认参展。

苏州雄厚的产业家底,是吸引深圳企业的核心磁石。2024 年,全市 1694 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 3985 亿元,产业规模连续六年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从爱奇艺微短剧基地落地催生的内容创作热潮,到文旅银企对接会促成的 200 亿元融资,这座城市正以多元姿态展现文创活力。iMpact 美讯创始人彭家荣(ChrisPereira)对苏州情有独钟:“我在苏州生活的六年里,见证了耦园引入 AI 导览系统,寒山寺钟声成为智能音箱的热门彩铃。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是国际市场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介质。” 作为深耕跨境品牌运营 21 年的从业者,他看好苏州制造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潜力:“苏州的精密制造能将创意转化为高品质产品,深圳的跨境电商能将产品送达全球消费者,这种‘创意设计 - 智能制造 - 全球营销’的全链条合作,完全可打造国际级文化品牌。”

对接会的签约区见证着深苏协同的落地成果:苏州工业园区智能穿戴企业与深圳工业设计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苏绣纹样融入智能手环设计,通过深圳跨境电商渠道推向欧洲;深圳影视公司与木渎古镇签约,以古镇为背景拍摄系列微短剧,通过 YouTube 等平台全球传播;苏州工艺美院与深圳文交所共建 “非遗数字资产孵化中心”,首批 200 件缂丝纹样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存证并上线交易。这些案例诠释着深苏合作的核心理念 —— 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通过产业链的纵横拓展,释放 “文化价值 × 科技动能 × 市场潜力” 的乘数效应。

当对接会接近尾声,苏州评弹演员与深圳电子音乐人共同演绎的《数字枫桥夜泊》在展厅回荡,传统琴弦与电子合成器的和鸣,恰似这场深苏文创对话的隐喻:在昆山元宇宙展厅,观众可与虚拟文徵明 “共赏” 书画;在常熟沙家浜展位,清华大学博士与跨境电商创业者共商乡村主理人计划;在跨境服务平台洽谈区,苏州茶企与深圳直播团队调试 360 度全景设备,准备向全球观众展示碧螺春炒制技艺。从线下展会到线上平台,从区域协同到全球布局,苏州与深圳的文创合作,正在构建一个打破时空界限、融合多元业态的产业新生态。

随着深圳服务处的常态化运营与跨境服务平台的全面启动,深苏文创合作已驶入 “机制化、长效化” 的发展轨道。可以预见,当拙政园的曲径通幽成为元宇宙社交空间的灵感原型,当苏绣纹样的高端定制服饰亮相米兰时装周,当评弹经典选段成为智能语音助手的特色音色,人们看到的将不仅是两座城市的资源整合,更是一种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 —— 它让千年文脉在现代产业体系中重获新生,让创新因子在文化根脉中找到价值坐标,最终在长三角与大湾区的遥相呼应中,书写中国文创产业 “以文化铸魂、以协同致远” 的时代答卷。

来源:https://su.tiancebbs.cn/news/46325.html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