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家校共育相向而行
光与影 2023-03-31

家校共育相向而行

—— 家长会发言稿(部分)  杨成辉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有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的环境。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因为当时极大部分来海务工人员将孩子带到身边生活,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孩子在老家无人照顾,而这里可以“圈带”他们的孩子,他们可以更放心打工。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的确存在着很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影响了我们教师的教育心态。

上学期末,我从不同途径听到家长的诉求,一句话,如今也有不少家长开始关注起孩子期末学业成绩。我想,家长的诉求与希望与教育体育局提出的质量立校放在首位是在同一条轨道上,一定是相向而行的。无疑,家长的期待与局里的要求,给我们所有任课老师,尤其是语、数、英主要学科的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既要完全按照“双减”的要求,又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质量优良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幸福的真正源泉。我一直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对自己追问三个问题:①我的教学质量近五年进步了多少?②这五年我与同轨老师相比领先了几次?③这五年期末考试中(共10次),我的教学成绩有几次超过集团平均成绩或区镇平均成绩?希望通过这三个追问,每个同志都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目标意识,争先意识。

解决了思想上问题,我们还大胆进行了课堂变革的实践。早在两年前,我们就提出了“30+10”的课堂模式。提出这一课堂变革主要基于我们三和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两年前,教育体育局督导室领导来校进行随机调研,与家长的电话调研中有好几个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做家庭作业一直做到很晚。得到这个反馈后,我当即到各班对前一天晚上语数英老师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极大部分班级、学科布置的作业并不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经过调研后我向全体老师提出我的思考。孩子做家庭作业做得晚,无外乎三种原因:一是的确作业多,孩子做的时间当然长;二是孩子作业习惯不好,做一会儿玩一会儿,行为拖拉,当然也会晚;三是确实有些孩子对作业不理解,根本就不会做,面对这种情况,即使布置一条题目,也做不下去。所以我们在加大作业管控的前提下,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不断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二是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尽最大可能让孩子在课堂听懂、学懂。一节课40分钟,控制讲授时间在30分钟,一节课30分钟后设置30秒的轻音乐,提醒教师不能讲了。接下来10分钟必须要以练习来代替。必须坚持教什么就练什么,即时练习,即时反馈,真正把课堂效率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堂作业学生能快速、正确的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作业时间延后(带到家)、作业质量不高(任务式)的老毛病。

那么,当大部分孩子都在奋勇争先时,为什么还有部分孩子始终停滞不前,甚至不按时交作业,在班级有时还捣乱呢?我想我们的家长们也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哪。我们要定期跟老师沟通,当孩子发现父母和老师方向一致,他就会朝向正确的地方努力了。

最后,再次呼吁所有家长,与学校一道相向而行。作为家庭,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尤其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解决了孩子想学、愿学,甚至积极主动学的问题,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不是梦想。至于会学、善学这个任务,就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即可。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