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失望與希望並存
云间独白 2023-05-29

親密關係似乎是最難的一門人生課題,除了它所映照出的原生創傷和內在小孩外,還包蘊藏著潛意識裡的強迫性重複。似乎在這門課題上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的“失誤”,潛藏在內心深處那些不安全感、不被愛的感覺、渴望被重視、渴望被溫暖、害怕被遺棄、害怕被傷害,乃至潛意識深處根結的信任危機都會藉由這門課題不遺餘力的呈現。

每一次的情感經歷似乎都能令人在某程度上有所成長,至少在個人主觀上會認為自己是成長了,於是失望都會化成一個“下一次,我一定不會……”,可往往這個「下一次,我一定不會……」總會讓人們再次體驗和經歷某些情緒或感受。

看似包裝不同的“產品”,成分確實一樣。不斷循環的怪圈讓人以為自己心中最後的期待也被磨滅掉,於是告訴自己「就當搭夥過日子吧,也許日久生情也不壞。」。

可即便如此,人們心中依然會有期待,這些期待被人們放進了潛意識裡,自我說服的假裝看不見屋裡的大象。可大象就在屋內,又豈能容人長久忽視呢。於是日子過著過著就越來越多塵埃,越來越多迷霧,內心的不滿、不甘逐漸擠壓著,最終在某一天澎湧而出,如決堤的大壩讓人不知所措。


人生來就具有無畏的精神,同時也具有趨避痛苦的本能。大部分無法從原生中獲得的愛與關懷,都渴望在對方身上獲得。當對方無法滿足這些內心的期待時,我們所體驗到的失望也會不斷累積。可有趣的是,人們並不會直言自己的期待和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總會認為「如果你在意,你就會知道。」,可往往也是因此導致兩個人越來越遠。

也有一部分人會嘗試著去表達,會主動的去學習一些溝通技巧,但往往效果甚淺。之所以無成效,核心在於,技巧只是模板,而不是成份。這就好比你做一道菜,從網路上找到了做菜的材料,你將材料一一備好,跟著它的步驟去做,但最後做出來的菜卻有不同的味道。擅長烹飪的人大概都知道菜餚的美味除了步驟和火候外,做菜人的心情和對食材、調味品的配搭都有相關性。

又例如,同一張照片,你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去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又如飲一杯酒,不同情緒,不同的氛圍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親密關係是一面鏡子,照映出的是我們需要去療癒的部分。那些不安、敏感、迴避、懷疑、失望、期待、衝突等等,都是帶著自身的使命出現。如果不能藉此成長的邀請去看見等待著被療癒的部分,這門課題大概率會持續的換著包裝出現,然後將你捲入痛苦的強迫性重複。


每個人都是英雄的戰士,因為我們都有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有內心渴望的成為的模樣。只是過往那些失望、挫敗、沮喪讓人陷入了習得性無助,在習得性無助的漩渦裡就如同深處龍捲風的風眼,看不見風暴外的絢麗色彩。可即便如此,人們內心深處也依然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風眼,再次感受光與影,感受愛與關懷。

可是被習得性無助纏住的人往往失去了勇氣,於是幻想著、期待著有個騎士能夠就自己與水火中。人們就這樣待在風眼裡,一邊無助著,一邊期待著。

因為害怕再次體驗那些痛苦的感受,所以寧願待在如今這個不舒服的風眼裡自我衝突著,在潛意識深處將自己放在了「受害者」而不是「幸存者」的角色上,而潛意識深處的這個「受害者」可以追溯到我們的童年時期。

當一個人沒能對此有所覺察的前,並不會意識到原來讓你一直受苦的是這個“小妖怪”。這個小妖怪在沒有被我們看見前,它一直在無聲無息的操縱著你,讓你在強迫性重複的怪圈中打轉。如同,潘朵拉的盒子。希望與絕望,取決於你的目光在哪。


藉由親密關係看見最真實的內在自我,重遇內在小孩,傾聽他/她的聲音,人就能看見希望之光,感受內在無堅不摧的溫暖力量。

你無需向外尋求,因為你一直擁有一把雨傘,一根照亮自己的火柴。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