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javan javan 的推荐 javandw.lofter.com
Terry F

【PS教程】塑造耐看的影调:高级灰后期攻略

深入解析高级灰的概念以及后期方法

目录

认识高级灰...

高级灰不是灰...

高级灰与题材选择...

如何后期调出高级灰色调...

结语...

----------------------

 1. 认识高级灰

相信许多摄影师或者爱好者都听过“高级灰”这个词眼,对于好学者而言,倘若稍微搜索一下关键词,就会发现大量美术上的专业解释,例如“色相偏离原色数值”“IV区与VII区的灰度”,让人看着一头雾水。继续搜索,又会发现许多近乎玄学的解读如“纯度降低,不生不火,柔和,平静,稳重”。对于没有美术功底或者刚拿起相机不久的朋友来说,恐怕看完会对“高级灰”产生畏惧感...


深入解析高级灰的概念以及后期方法

目录

认识高级灰...

高级灰不是灰...

高级灰与题材选择...

如何后期调出高级灰色调...

结语...

----------------------

 1. 认识高级灰

相信许多摄影师或者爱好者都听过“高级灰”这个词眼,对于好学者而言,倘若稍微搜索一下关键词,就会发现大量美术上的专业解释,例如“色相偏离原色数值”“IV区与VII区的灰度”,让人看着一头雾水。继续搜索,又会发现许多近乎玄学的解读如“纯度降低,不生不火,柔和,平静,稳重”。对于没有美术功底或者刚拿起相机不久的朋友来说,恐怕看完会对“高级灰”产生畏惧感了。

那么在我们给高级灰下定义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运用了这种色调了作品吧。

作者:Ricardo Da Cunha

作者:Ricardo Da Cunha

作者:teddy hariyanto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上面一组作品都具有一些共性:

  • ·饱和度低

  • ·色彩纯净

  • ·反差不高

  • ·经久耐看

而这些共性也可以说是高级灰的共同特点了。


-------------------------

2. 高级灰不是灰

见过一些讲解高级灰后期的教程,利用胶片曲线和降低鲜艳度等方法让照片变得“发灰”。笔者这里按照某高级灰教程介绍的流程对自己的一张照片进行了调整,得到了与原作者类似的画面效果。然而和原片相比,调完之后的图片虽然饱和度低,但显得发闷发灰,暗部看起来很脏,细节损失严重,更不耐看。

这一情况也反映了大多数人对高级灰的错误理解,以为高级灰就是把画面往“灰”里调,把人物调得“灰头土脸”“灰不溜秋”“灰容土貌”“灰飞烟灭”。如此操作,其结果也容易事与愿违。


即使是原片清新通透,用这种手法调整都会变得很脏。



那么高级灰到底是什么呢?

通俗地说,高级灰是一种调色倾向:颜色可多可少,但画面中各种颜色饱和度趋于一致、搭配和谐且过渡自然,不鲜艳刺眼,也不丧失光彩。

换言之,高级灰也不是简单的几个特定颜色,而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审美标准。


除此之外,决定高级灰调色成败的另一个要素就是,降低色彩纯度的同时要确保画面不会变脏。这个难点让很多人都栽了跟头,虽然画面变灰了,但是也变得很脏不通透。


-------------------------

3. 高级灰与题材选择

然而并不是什么片子都需要用高级灰的思路来调色。

譬如清新的糖水人像:

作者:李小蕾

或有主题或者情绪上特定色彩需求的作品等。

作者:Charles Brooks

高级灰给人以“柔和,平静,稳重”之感,或者展现严肃和高贵气质。作品的思想和题材决定了在后期上是否需要高级灰调色。以笔者在同一场景拍摄的两张图片为例:



上图中轻松愉悦的情绪使用的色调更加鲜艳夺目

同一场景拍摄,但是思想更沉重,此时使用高级灰调色会加强图片情绪的流露。


------------------------------

4. 如何后期调出高级灰色调

通过上文,相信大家对高级灰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我们就来选择合适的题材尝试将其调出高级灰的效果。

此次选择笔者之前拍摄的“雨·伞”这套作品来做演示,因为在拍摄的时候特意选择了阴天,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光影冲击力,加之道具与动作的搭配,让这套照片的情绪在压抑中透露着严肃和安静。鲜艳和明亮的色调都与之难以协调,而灰调则非常合适。

首先,将拍摄的人物和雨伞叠放到一起。(在拍摄完成人物之后,分别在场景内拍摄了400多张透明伞飘在各处的照片)



初步分析一下图片的色彩分布:

主要由:绿色(草地),青绿色(树林),蓝青色(衣服黑伞)

如图所示



由于前期拍摄为阴天,画面中各个部分饱和度都相对较低,但是色彩还谈不上和谐。那么我们在调色过程中要做的就是:


·让色彩和谐(色彩和谐方式有很多,此处环境上运用相似色和谐,与人物肤色形成互补)

·找到色彩饱和度的“节奏”


首先处理绿色

由于草地属于绿色饱和度最高的区域,我们一方面要降低其饱和,让这一部分不要那么显眼;另一方面需要改变其色相,让绿色向青色靠拢。

1. 调节绿色色相和饱和度以达到上述效果。

2. 用色彩范围选出草地区域。

3. 用色彩平衡调节该区域的颜色,加入青色、杨红和蓝色,让草地色彩进一步向青色靠拢。

4. 用可选颜色进一步改变绿色色相,让绿色的草地和树林靠近青色。

5. 调节色相饱和度中的青色(树林主色调)让其变蓝变暗。结合蒙版擦掉草地和天空,使之不受影响。



上图的蒙版

6. 利用色彩平衡调节高光(天空)的颜色,让原本几乎无色的天空呈现出蓝青色。(这一步可以和之前调节色彩平衡一起做好,但是为了呈现分区调节的思路,这里调色按照图片区域分开说明)。

7. 利用色阶提升画面反差,但是此时画面的明暗和谐关系被打破了,也出行了过曝的区域。


8. 那么我们可以用黑色画笔在蒙版上擦除过曝和头发较暗的区域,只让中间明度区域的反差得到提升。

9. 用曲线和蒙版压暗四周,做一个口味清淡的暗角。让中间区域更加显眼。

10. 在降低了环境饱和度之后,人物的肤色显得过于鲜艳,而且肤色偏橙色,与环境中的青和绿并不和谐,此时需要改变肤色色相,降低皮肤饱和度,提高明度(调节红色和黄色)。

后期修到这一步基本算是完成了,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以上那些步骤达到了什么效果:



思路回顾:

1.       整体色调变冷,视觉上更符合“雨”这个主题。

2.       草地饱和度降低,天空饱和度提高,缩小了画面中各个区域饱和度的落差。

3.       让环境颜色从之前的“绿”-“蓝”这个很大的色彩范围变为“蓝青”-“青绿”这一相对较小的范围,正好与调节之后的肤色互补。

4.       调节之后,画面并没有变得“雾蒙蒙”,反而增加了少许通透感。


----------------------

 结语

达成高级灰效果既不是依赖数据的堆砌,也不是靠着无法理解的玄学,而是从构思到拍摄到后期的一整套工作。我们需要学着将这三者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开理解,企图利用后期魔法拯救一切。

而在学习摄影和后期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掌握本文的一个工作流程:

广泛浏览→总结归纳→思索准备→实践尝试

如此以来,相信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摄影和后期上的每一个难关。



民宿头条
卖房、辞职,她用5年改造徽州百...
卖房、辞职,她用5年改造徽州百年老宅,明明是隐居,却美到让时尚杂志都跑来采访
全文阅读
卖房、辞职,她用5年改造徽州百年老宅,明明是隐居,却美到让时尚杂志都跑来采访
全文阅读
海螺壳Azeros
Terry F

从糖水到大片--谈摄影师的内涵建设

追求有多大,目标就应该有多远

-------------

本文只是希望能帮助一部分人突破瓶颈。

对于优秀的糖水摄影师来说,我绝无意冒犯,因为摄影需要你们。

可能有人会说,“ 我觉得我能拍糖水就足够了”。那么请在此打住,因为下面的文字不仅浪费您的时间,而且可能会引起您对我的误解。 


 1. 你一定会拍的糖水片

那么什么是糖水呢?顾名思义:好喝,会腻。

糖水片可以是人像

  作者:李小蕾 

可以是风景

  作者:陈曦Stanley

也可以是纪实

  作者:...



追求有多大,目标就应该有多远

-------------

本文只是希望能帮助一部分人突破瓶颈。

对于优秀的糖水摄影师来说,我绝无意冒犯,因为摄影需要你们。

可能有人会说,“ 我觉得我能拍糖水就足够了”。那么请在此打住,因为下面的文字不仅浪费您的时间,而且可能会引起您对我的误解。 


 1. 你一定会拍的糖水片

那么什么是糖水呢?顾名思义:好喝,会腻。

糖水片可以是人像

  作者:李小蕾 

可以是风景

  作者:陈曦Stanley

也可以是纪实

  作者:墨迹 

总而言之,糖水就是那些画面好看,但是缺乏观念、思想上的表达或者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的照片。

譬如下面这张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的糖水

  作者:李小蕾 

不论是色彩还是反差,都特别养眼,模特也非常优秀,在当前的摄影潮流中,算是非常出色的人像作品。

还有这一张照片。

  作者:牛牛很忙 

牛牛很忙本身具备一定艺术素养和绘画功底。他拍摄的糖水人像同样优秀,基本具备了摄影中大部分流行元素:明亮通透的画面,好看的模特,大光圈,温和的色调,亲切的构图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

你在浏览这些糖水作品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呢?

A. 如果给我这样的妹子,我也可以拍出来

B. 光圈、快门、iso参数是多少啊?

C. 怎么调小清新色调?

D. 我也想拍这样让妹子喜欢的片子

E. Prprprpr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只要你愿意花几个月来钻研学习,然后想办法约到优质的模特,也能在同样的条件下达到类似效果的。这样的案例不少见了。所以你理当对此充满信心。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达到类似效果,因为优秀的糖水摄影师所具备的色感,视角以及基本功可能是常人难以达到的,这也是他们出类拔萃之处)

然而糖水片作为摄影圈的流行音乐,生命力都相对比较短暂。譬如说让我们来看看十年前(2006年)国内优秀的糖水作品是什么样的吧。

  作者:herro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这一定是一幅非常出色的糖水(发表在蜂鸟人像精华区),使用了一些有趣的前期后期的技巧。然而十年过去了,你还会觉得它和当年一样光彩夺目么?

(此处绝无贬低图片作者水准之意)

糖水就是这样,谁都可以泡糖水,但时间会冲淡它的甜味。


 2. 你不一定会拍的大片

或许有一天,你无意间看到了下面这张一点儿也不甜的图。

 作者:Peppe Tambè


不经意间,你产生了新的思考:

A. 这张图真有趣,它想表达什么?

B. 虽然不明白含义,但我还想了解更多

C. 它激发了我的灵感

D. 它跟我想的一模一样!

E. Prprprpr


然而,不论你的选择如何,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摄影和后期技术如何发展,这张照片里面所包含的观念和对观众的提问永远会在不同时期的观众身上引起思考或共鸣,而每个时代的观众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其产生新的理解。(但如果两道题都选了E,那么可能你真的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女朋友了)

对比一下两组由不同画面引发的问题吧,我想大家也不难发现,艺术能够激发观众的潜能和探索欲望,而糖水只能让人关注表面现象。

  

很遗憾地说,糖水在摄影的历史中很难有一席之地。


 3. 你缺的不是技术

(我最近越来越不愿意写技术类的教程了,原因也是如此)

阻隔你和大片之间的瓶颈到底是什么呢?这里不妨从一个大家熟悉的现象谈起:

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摄影师,擅长拍摄某一种风格也仅擅长这一风格,倘若换了题材或者领域就立刻水准大跌。

这种现象在人像摄影领域非常常见,大概因为人像是最容易上手的了,熟练几个场景、几个构图,再套几个万用预设,片子都不会差到哪去。尤其是几个胶片预设,顿时让你的照片逼格大增。然后突然有一天想换题材了,拍风景了,扫街了,静物了,那么发出来的图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

然而这恐怕是摄影师最糟糕的起步方式了。很多人满足于此,止步于此,也就终结于此。

因为这种速成的摄影师,缺的可能不是技术,而是审美。

----------

审美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某种天赋,而更多是在后天形成的对“优”“劣”的一种评价系统。对某一领域了解越全面,那么这个人对该领域的审美水平也会相应的更高。

----------

就像男人分不清各种小裙子之间有啥区别,女人分不清不同车之间有啥区别一样的道理。我们无法正确评价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所以,你需要全面的知识来提升审美。(这个观点不一定全面,但是肯定错不了)


譬如说,大家都知道海螺壳人像拍的好。

  作者:海螺壳 

但是他的纪实绝对不弱

 作者:海螺壳 

可能我们很难要求每个人都精通各个领域的创作,但是一个具有一定审美水平的摄影师,也就有了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也会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也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该怎么学。那么再重复那句老话:

技术决定下限,

审美决定上限。

技术可以有限地提升照片的效果,但是审美决定了照片的高度。

你可以用一大堆技术拍出(拼凑)一个笑话:

  迷之洪水 
  迷之土里钻出个自带光晕的肌肉裸男 

也可以用最基本的手法拍出一个经典:

  

作者:SassyAssLilBich


 4. 从糖水到大片,你需要做什么?

倘若你已经察觉到自己的瓶颈期了,或许更让你困惑的是“如何突破?”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自己。

不管用什么方式创作,摄影师永远是在讲“自己的故事”,摄影和许多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创作过程往往是一个自我认识和发掘的过程。

  作者:Austin! 

尝试着问自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现阶段的困难是什么?”“你有什么希望?”“你有什么疑惑?”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作为你创作的基调和情绪,你也可以通过拍摄来寻找答案或提出疑问。

例如,笔者拍摄的情绪永远是“安静”和“矛盾”,因为笔者就是一个喜欢安安静静地纠结问题的人。


  作者:Terry-F

又例如,我会尝试将我对生活环境的态度代入作品:一望无际的城市,坏天气,密集的建筑,构成了城市在我心中的印象,站得高却看不远。破碎成鸟群逃离城市的概念源自一个我所期望的解决方法,一个无奈并且绝望的解决方法。(鸟儿在我的想法里,并不代表自由或者希望,而往往是象征了囚禁、绝望或者反衬孤独)

  作者:Terry-F

而这些思考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都可以做到。


其次, 我们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

一个人的世界是非常狭窄的。我们生活的小圈子能给我们提供的知识也非常有限。

千万不要拘泥于自己喜欢的那几张照片、几种风格,广泛阅读和浏览才能提升你对摄影的认识。

对于那些看过很多图,读过很多书之后还是很狭隘很迂腐,那么建议找名医杨斯顿来为他们治疗一下,疏通一下筋脉就完美了。

  

再次,你需要有能力去向别人学习

很多年前,我认识的一个前辈,学英语练听力的时候非常刻苦,走到哪都带着复读机。吃饭的时候在听,散步的时候在听,上厕所的时候在听,洗衣服的时候都在听。后来听了一年多,听力考的一塌糊涂。我问她你听了那么多,都听得懂么?她说,都听不懂。

  

和练习听力一个道理,如果看了很多图,但没动脑子,也是白搭。

那么这里就让我们来试着思考一下前文使用的一张图例吧:

  从画面上而言。模特的目光格外犀利,这一感觉不仅是依赖妆面,光影造型以及模特本身的素质达成的,而且挡在嘴巴前面的蝴蝶也同时挡住了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于是所有情感都转移到眼睛,由此传递给观众。增加了蝴蝶,其实是为了减少干扰。形式上的“失语”转化为情感上更深的沟通。 

除了形式上对拍摄手法的分析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其内涵的思索。

此时不妨让我们再来看另一幅作品:

作者:Nicole Wells


这两幅作品的名字都是“Silence”(无声)。两者都是人物肖像;都用某种方法让人物的嘴变得不可见,进而传达出“无声”的主题。

那么作业来啦:

请问两者对“无声”的理解有何不同?演绎手法有何不同?对你产生的触动有何不同?

思考和自我提问是最好的学习和欣赏作品的方法。也可以将类似的风格、题材以及创作手法的作品归类比较,这样也会有新的收获。对上面的问题,心里给自己一个答案就好,我也不想用我的理解来误导大家。但是建议大家在看到其他优质作品的时候,也和自己玩一玩这个自问自答的游戏。

可能一开始,你会觉得提问和回答都很困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相信你会将这些过程变成条件反射,欣赏水平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至少,看了这么多好照片和坏照片之后,我们的发问不再是“妹子好看与否?”“拍摄参数多少?”“后期怎么调色?”这样的问题了。

当你的积累足够多的时候,你就逐渐能够将经常拍摄的题材或者内容赋予意义。例如有很多摄影师拍摄爬楼的图片,但大多数都停留在“装逼”“好看”这个层面,而blackstation这一张就成功地让人物和城市产生了沟通,进而讲述了故事。这也是摄影师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作者:BlackStation


所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借此机会多看一些大片吧。

  作者:Magdalena Russocka
  作者:Faizal Besari

作者:Bettina Tautzenberger

作者:Daniel Alonso


正是这样的作品才能直击心灵,生命力也更强。人物好看与否,画面明亮与否等等这些流行元素对它来说并不重要,潮流也无法动摇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不仅仅是照片的,也是摄影师的价值。

或许你现在就面临一个选择了:是拍一卡车的糖水,随后被时代淘汰,还是努力去追求更高的价值呢?

  




Thomas看看世界
【周日预告】降噪、锐化和输出 ...

【周日预告】降噪、锐化和输出


精选基础教程:

《星空前期拍摄教程》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3421890958184

《ACR是什么》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20424882167841

《PS基本曲线》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83106313963987

《PS进阶曲线》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

【周日预告】降噪、锐化和输出


精选基础教程:

《星空前期拍摄教程》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3421890958184

《ACR是什么》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20424882167841

《PS基本曲线》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83106313963987

《PS进阶曲线》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85639694582414

《直方图与后期影调》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80503228223638

《ACR基本面板》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5484445690178

《ACR基本校正》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3537121954880

《ACR局部滤镜》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6448891692020

《ACR画笔》http://www.weibo.com/3069844914/E7XEYdBAe

《图层与蒙版基础》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1006190877518

后期进阶:

《完整前后期流程》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64993300241365

《照片为什么会不通透》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5938150437914

《去雾霾实战分析》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9232881089939

《银河星空的后期处理》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98319679548218

《星空堆栈与星星提取》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0866985196230

《创意夜景合成》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67924103698158

摄影前期及其他:

《直方图的前期应用》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7959236087766

《详解高倍减光镜》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0414454912818

《偏振镜使用经验分享》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2967674587525

《照片故事之死亡垭口》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68789883537467

《我是90后户外摄影师Thomas》 http://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79471236519921

因秭
不要忘了 还有诗和远方

不要忘了

还有诗和远方

不要忘了

还有诗和远方

Hugo Ng
《櫥窗里的愛》——請一張一張地...

《櫥窗里的愛》——請一張一張地看,這其實是一個關於他與她的故事……

她,是橱窗里的,穿着漂亮婚纱的木偶

他,一位游历世界,寻找真爱的旅行者

某日,他经过一橱窗

被里面漂亮的木偶所吸引

他发现

他爱上了她

于是

他不断向她示爱

一开始



无动于衷

后来

她最终被他的真诚打动了

她有了生命似的

他与她在橱窗里快乐地生活着……

《櫥窗里的愛》——請一張一張地看,這其實是一個關於他與她的故事……

她,是橱窗里的,穿着漂亮婚纱的木偶

他,一位游历世界,寻找真爱的旅行者

某日,他经过一橱窗

被里面漂亮的木偶所吸引

他发现

他爱上了她

于是

他不断向她示爱

一开始



无动于衷

后来

她最终被他的真诚打动了

她有了生命似的

他与她在橱窗里快乐地生活着……

卢米埃的猫
最近在做的设计,辵(chuo四...

最近在做的设计,辵(chuo四声),新浪微博关注:@辵白

本体是一只喜欢文字、旅行、拍照的不冬眠小兔


摄影/设计:卢米埃的猫


最近在做的设计,辵(chuo四声),新浪微博关注:@辵白

本体是一只喜欢文字、旅行、拍照的不冬眠小兔


摄影/设计:卢米埃的猫


ReLOFTER

敏子同学·LoFoTo:

没有太阳的冬天

金鱼游上了锁骨

迎着寒风,走进冷森

如水般安宁,如夜般寂静

敏子同学·LoFoTo:

没有太阳的冬天

金鱼游上了锁骨

迎着寒风,走进冷森

如水般安宁,如夜般寂静

鹰婕
/ 慢慢地我才意识到更多, 内...

/

慢慢地我才意识到更多,

内心深处细微的东西。

以前没有涉足的角落,

可能需要时间落尘才会被唤醒。

就好像唤醒一头沉睡许久的小兽。

消瘦,脆弱,力量微薄。

不知能否与这世界洪流对抗到底,

仍颤颤巍巍站立,不肯俯首。

/

/

慢慢地我才意识到更多,

内心深处细微的东西。

以前没有涉足的角落,

可能需要时间落尘才会被唤醒。

就好像唤醒一头沉睡许久的小兽。

消瘦,脆弱,力量微薄。

不知能否与这世界洪流对抗到底,

仍颤颤巍巍站立,不肯俯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