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QIO2 QIO2 的推荐 qio23894.lofter.com
君牧(想做小孩版

《在人间》

01     一封来自武汉|人的独白

        你也许会觉得处在“暴风眼”的武汉|人心里会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情怀,能感受到全国人|民的温暖与爱,能看见来自国家的关怀和医护人员的坚持。

        然而,在这场本不被所有人重视的疫情突然爆发的时候,在九省通衢的武汉突然关闭所有离汉通道的时候,我想大多数武汉|人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自己处在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岛之...

01     一封来自武汉|人的独白

        你也许会觉得处在“暴风眼”的武汉|人心里会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情怀,能感受到全国人|民的温暖与爱,能看见来自国家的关怀和医护人员的坚持。

        然而,在这场本不被所有人重视的疫情突然爆发的时候,在九省通衢的武汉突然关闭所有离汉通道的时候,我想大多数武汉|人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自己处在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岛之上——唯有恐慌和焦虑。

        根本没有那么伟大的无私奉献,每家每户都在为第|二天的生活发愁:口罩和消|毒用具短缺、医院床位短缺、新鲜蔬菜肉制品豆类食品短缺……

        我们缺少一切物资,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政|府的支援。

        在新年伊始之际,中国红铺满了电视屏幕,各地的年味儿几乎要溢了出来,但鲜少有武汉|人|民有过年的喜悦与畅快——所有人都被限|制在自己或大或小的家中,在巴掌大的地方捱过一天又一天。

        可不知为何,春晚上那一句“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依然让我热泪盈眶。哪怕武汉|人并非自愿成为英雄,但我们终究还是成为了英雄。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与安|全,我们愿意为爱封城,等待着这座城市的康复与苏醒。

        你也许很难想象大年初一的楚河汉街空无一人,你也许很难想象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是偶尔有汽车呼啸而过,你也许很难想象我们每次听见救护车的长鸣时的不安与恐惧。

         是的,我们或许没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漂亮话,但武汉|人的热情团结都凝聚在那回荡在小区上空的一声声不绝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之中。

         高三的学子在肺炎年里不忘备战高|考,一线医护工作者在病房里坚守每一位病人,外卖小哥在市井巷陌逆风而行……

        武汉|人不会被病|毒击垮,武汉不会因疫情而失去色彩。我们只是暂时画上休止符,却永远也不会画上句号——一如我们从未放弃过战斗的模样。

        我曾经在寒冬腊月里许下这样的愿望。

        只愿在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春日,一线工作者们可以褪下笨重的防护服、摘下厚重的护目镜;回家看一看年长的父母,去抱一抱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人合坐一桌,开开心心地吃一顿团圆饭、喝一场庆功酒。

        只愿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千千万万的人们可以扔掉口罩,自|由自在地在碧蓝澄澈的天空下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泥土的芬芳灌进肺部,走过肺叶,再缓缓吐出,我们在山峦顶端,看那zui|美丽的日出——红日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光芒透过云层的罅隙,刹那间霞光万丈。

        如今夏天缱绻的风吹拂着打着卷儿的绿叶,热浪席卷我们脚下的土地,武汉于炎炎烈日里浴火重|生。

文章源于生活,但进行了加工和润色。文章不长,但我打算一直写下去。

旨在向所有抗疫的人们致敬!


孤月

“你的理想是什么?”

六岁那年,女孩挥舞着满分的作文卷,兴冲冲地跑回家——一年级的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初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笔稚嫩却有望可期,令老师颇为震惊,认为是可栽培之英才,留下了“你是一个小作家”的高分批语。女孩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就像是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心里似有一团微光开始不断地放光发热。


神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希望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父母的看好和老师的鼓励下开始生根发芽——女孩的小学生涯意外地顺利,对于文字所萌生的热爱助长了她的文学素养。


三年级,女孩的竞赛作文崭露头角,夺得一等奖。她非常高兴,成就感和荣誉感充盈着她的心灵,对于文学领域的研究愈加上进。


女孩...

六岁那年,女孩挥舞着满分的作文卷,兴冲冲地跑回家——一年级的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初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笔稚嫩却有望可期,令老师颇为震惊,认为是可栽培之英才,留下了“你是一个小作家”的高分批语。女孩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就像是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心里似有一团微光开始不断地放光发热。


神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希望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父母的看好和老师的鼓励下开始生根发芽——女孩的小学生涯意外地顺利,对于文字所萌生的热爱助长了她的文学素养。


三年级,女孩的竞赛作文崭露头角,夺得一等奖。她非常高兴,成就感和荣誉感充盈着她的心灵,对于文学领域的研究愈加上进。


女孩在一天天长大,家庭矛盾也一天天潜移默化地形成。


十一岁,那天父亲酗酒了,醉醺醺地冲进家门,手里握着倒置的空酒瓶,母亲将女孩反锁进房间,争吵声不绝于耳。女孩害怕极了,她紧靠着门板坐下来,侧耳倾听着门外的疯狂,手里紧紧握着母亲未拨出的110——如果母亲叩响三下房门,就拨号。


后来她得知,父亲有了外遇,他的心已经不属于这个家里了。女孩的书读的多,她知道“离婚”二字意味着什么。


经济支柱从家中抽离,母亲为了养育女儿起早贪黑。疲惫不堪的母亲回到家,轻轻地抚摸着女孩的头。或许是精通文字,女孩很快察觉到了母亲的意思。


“妈,别害怕,我长大一定赚很多很多的钱,买大房子,我们不需要依靠谁!”


女孩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种子,借着黑夜独自将痛苦吞咽。


十三岁,女孩开始接触“应试作文”。她不喜欢,她不能接受。她想起母亲的眼神和曾经的誓言,紧咬下唇,默默提起了笔。


在黑暗之中只有母亲守护自己。


高中老师待她不好,高价的校外辅导费使她抬不起头,她努力地尝试用文字书写情感,可没有人会听,没有人愿意听。



你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



凭借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她将心中的种子擦亮——却发现了一道裂纹。


“没关系,我依然热爱文字。”



她奋笔疾书,直抒胸臆,向报社投稿自己的文章,在各大平台上询问发表,却始终无人问津。女孩有些沮丧,校友们告诉她别老玩这些虚的,找个好工作嫁个好男人得了吧。



“可是这是我的理想啊。”



“理想算个屁,大姐,你还以为生活是过家家吗?”


没关系,没关系,万事开头难。


女孩悄悄地安慰自己。


可母亲的身体不好,日复一日的劳作压垮了她的身子,女孩望着母亲的丝丝白发,悄悄地抹眼泪。


“对不起,我没有给你好的生活。”


女孩妥协了,她再一次收起心底里的梦想。二十二岁,毕业后的她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可算是有了绵薄的收入——至少不必再向母亲索要生活费。


日子就这样平淡了几年。


二十九岁,女孩突然裸辞回家,捎回来的只有一句话。



“我想坚持我初中时的文学梦。”



她租了几平米的小公寓,独自一人废寝忘食地写作。


有人问她,“这么做图个啥?值得吗?”


“如果神明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独特的种子,那么我想为它的存在而奋力拼搏一次。”


生活很苦,女孩推辞了所有的聚会邀请,仅以稀饭白粥维持生计,最拼命的时候,曾经一日七千字。


拒稿的通知堆满了女孩的邮箱。



“原来梦想暴露在现实的爪牙下,是那么的卑微又渺小。”



“我不想要这种程序化枯燥无味的日子,我想用我的笔,在人间留下点什么。”



女孩紧衣缩食,常常写到头晕眼花,生活里看不到一丝希望和光彩。



“值得吗?值得吗?为什么?”



“我不想把这份礼物当做遗憾。”


那天下午,母亲突然发病,躺进了医院,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了女孩的面前。


“孩子,”母亲再次抚摸着女孩的头,如同十一岁那年一般,“妈不怪你。”


女孩泪如雨下,后悔和不甘涌上心头。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从那天起,女孩亲手扼杀了希望的种子,删除了文档里所有曾写过的稿件,注销了所有的平台账号。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拜金,我物质,理想不能当饭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