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回眸一笑永难忘 回眸一笑永难忘 的推荐 smilexi-2008.lofter.com
孟晚来

2140年10月15日

不好意思朋友们,我的画作可能要有一个小幅涨价了,这个价格卖我实在画不完了,你们也不想我英年早逝吧哈哈。

不好意思朋友们,我的画作可能要有一个小幅涨价了,这个价格卖我实在画不完了,你们也不想我英年早逝吧哈哈。

孟晚来
2143年7月15日 啤酒的味...

2143年7月15日 

啤酒的味道很苦,但是比起生活倒是甜了点。

2143年7月15日 

啤酒的味道很苦,但是比起生活倒是甜了点。

孟晚来

2144年5月16日

沈南嘉的画有多业余我相信同行都能看的出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不希望这种不懂画画的人在我的画作底下妄加评论。

沈南嘉的画有多业余我相信同行都能看的出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不希望这种不懂画画的人在我的画作底下妄加评论。

乔安

2143年7月13日

谁说二次元不如写实的,二次元既要基本功又要结合出个人风格。不过孟晚来画的画确实棒!

谁说二次元不如写实的,二次元既要基本功又要结合出个人风格。不过孟晚来画的画确实棒!

秦佩玉

2145年4月10日

《开局:最强炼气期》已经更新两年7个月了,总共更新1880万字感谢一直以来粉丝朋友们的厚爱。虽然为完本,但是《开局:最强炼气期》的动漫即将上映!

《开局:最强炼气期》已经更新两年7个月了,总共更新1880万字感谢一直以来粉丝朋友们的厚爱。虽然为完本,但是《开局:最强炼气期》的动漫即将上映!

木琼琚

2142年2月14日

从此,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与我共黄昏。


2142年2月14日

从此,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与我共黄昏。


木琼琚

2138年9月10日

每天醒来,面朝阳光,嘴角上扬。不羡慕谁,不讨好谁,默默努力,活成阳光的样子。 


每天醒来,面朝阳光,嘴角上扬。不羡慕谁,不讨好谁,默默努力,活成阳光的样子。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古琴传承三千余载,奏不尽斑斓夺目的地名记忆】她用一把宋朝古琴,奏出无数名曲律韵,在继承传统中创出新意,不仅备受中国传统音乐界好评,也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到《大明宫词》《笑傲江湖》,众多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古琴演奏皆出自她手。从亚洲到欧美,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广和发扬中国古琴文化艺术。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她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浙江宁波 赵家珍。


[图片]


@央视一套 来#中国地名大会#听@琴-赵家珍 ...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古琴传承三千余载,奏不尽斑斓夺目的地名记忆】她用一把宋朝古琴,奏出无数名曲律韵,在继承传统中创出新意,不仅备受中国传统音乐界好评,也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到《大明宫词》《笑傲江湖》,众多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古琴演奏皆出自她手。从亚洲到欧美,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广和发扬中国古琴文化艺术。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她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浙江宁波 赵家珍。



@央视一套 来#中国地名大会#听@琴-赵家珍 教授一曲《流水》诉尽时光彼端的华夏记忆,沿着地名印记,读懂千年古琴的弦外之音!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音响的标准,在于音乐的演绎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出不同。Andrew Jones马上播放了近距离麦克风,以及计算机编辑混音的版本;的确,那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想到是在舞台上的现场演出。



对于那些认为音响系统就是要重现现场的音响迷来说,这无疑是个噩耗。如果连参与现场的人,都不觉得两位一流录音师收录的声音像是现场;如果两个一流录音师针对同一个演出收录的声音,听起来都如此截然不同;那么,音响的标准到底在哪里?Andrew Jones的看法是:标准只有录音师才知道,因此像TAD这般,与录音师合作密切的音响厂商,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进而做出最接近标准的真实声音。



卡拉扬也大量更动录音平衡


但我觉得事情不只是这么单纯。录音师百百种,大多数的录音师并不使用Hi-End音响作为鉴听的工具。那么,是否我们都去买录音师的音响器材,就会有最接近标准的结果呢?我听过不少录音室用的器材,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某些Hi-End音响器材,的确是抱持着一个更崇高的声音目标来设计制造,也因此他们的价格极其高昂,高昂到录音工作人员都无法购入使用的程度。这些天价器材的设计者并不是录音工作者,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声音的标准在哪里呢?



顶尖的录音工作者都知道,声音回放只是个幻象。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幻象如现场音乐般,达到感动聆听者之目的。看过卡拉扬的纪录片《第二人生》(The Second Life),片中清楚记录他擅自更动各个声部平衡,以达到他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的过程。在卡拉扬后期的唱片中,唱片可说是他的另外一种演出,经由混音器的调整,卡拉扬让唱片聆听者达到如同聆听现场音乐般的感动。你说这是错误的后制干预吗?但是我们在现场时,眼睛与耳朵同时作用,会让我们脑中自动去接收、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在家中聆听唱片时,由于缺乏了视觉上的强调,因此用混音器适度地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强度,就更能让聆听者感受到如现场聆赏音乐般的感动。


也有不少乐评家批评卡拉扬这般制作唱片,根本就有作弊之嫌。但是,卡老的唱片横扫市场,一般忠实收录的管弦乐唱片都难达到这般成就,是否也证明了适度的后制调整,反而更能让大家领略音乐的神妙之处呢?



标准存在于所有唱片内


至于什么是标准?我认为标准就像老子口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标准就像道,道存在于万物之间,而音响的标准就存在于每张唱片之间,若是标准可以很容易的被领略出来,那音响之路就不会这么崎岖,让许多人深受其苦了。



我自己的心得是:音响的标准,就在于音乐的演绎。要知道,除了音响界流行的发烧唱片外,任何唱片之所以会被发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制作团队觉得这个演出实在是非常棒,听了会让人产生音乐上的心领神会。换句话说,如果听大部分的好音乐会觉得没有任何感动,那就代表音响偏离标准已经很遥远了。音响迷当中,不乏那些觉得高级音响只该播放发烧片来展现其音效超卓者,视一般商业音乐发行如无物,就我看来都是走火入魔。



坦白说,要坚持这个标准并不容易。发烧片有如音响毒品,其音效刺激很容易让音响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很快就沦入上瘾阶段,再也无法回到一般的唱片中。但也如同毒品,发烧片对我们的身心灵并无帮助,反而让我们远离那些真正的好音乐,感官上达成满足、心灵上永远空虚。



音效容易音乐难


相反地,一般的唱片没有刺激的音效,但却有感人的音乐。能够不靠音效刺激而单以音乐美感打动人,必定是更优秀的系统。请想想我们去音乐厅欣赏音乐演出的内容,是什么真正打动了我们?是刺激的音效?还是音乐的美感?如果我们能被现场音乐的美感动,那么我们应该也能被音响回放的音乐之美感动,那就是「如临现场」的最高境界了。



但会不会,能够表现音乐美感的系统,在音效展现上就不如别人?不会,我的经验是,音效是较简单的事情,一般音响系统多半能展现夸张的音效,但是音乐表现则需要深刻的调整才能达成。但是,在那些能够重现音乐之美的音响系统中,如果播放纯粹展示音效的唱片,我们会马上发现这些唱片中的音乐内涵之贫乏与空虚。久而久之,自然远离这些音响毒品,让音响世界只留在那些伟大音乐的美好中。


以前读过本专栏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曾提出「演出」才是真正的标准。能够更帮助你领略各种音乐演出高妙之处的音响系统,一定是那个「比较接近标准」的音响系统。请记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音响系统。但我们应该朝着「更能真切演绎音乐」这个目标前进,因为那个是已经被收录在唱片内,千古不变的标准。



来自muzikair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伤心太平洋》: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伤心太平洋》的日语原曲名字是《幸せ》,原是中岛美雪为小林幸子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小林幸子于1997年8月发行了这首歌曲,但同年11月份,中岛美雪自己也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11月7日发行了这首歌曲。 中岛美雪的演绎从容和恬然,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声,似乎...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伤心太平洋》的日语原曲名字是《幸せ》,原是中岛美雪为小林幸子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小林幸子于1997年8月发行了这首歌曲,但同年11月份,中岛美雪自己也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11月7日发行了这首歌曲。 中岛美雪的演绎从容和恬然,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声,似乎要把人带入另一元空间。
后来这首歌被任贤齐翻唱为中文版的《伤心太平洋》,由陈没填词,中岛美雪谱曲,陈爱珍、周国仪编曲,收录于1998年8月28日发行的专辑《爱像太平洋》中,也称为他出演的《神雕侠侣》片头和片尾曲。
这首歌的中文版在被陈没填词时,也与原曲的感情基调一致,对爱情的追求和现实的伤感。记得中岛美雪在作词时,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场景:
“我在下雪的车站,不知为何要下车,你没有来,没有追过来。”
中岛美雪的歌,总是在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


任贤齐那时候真的太红了,红透半边天。在轻狂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每个眷村少年都向往着做大哥,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有情有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这,成了《伤心太平洋》故事的灵感来源。
多年后再看其中的MV,仿佛看到的是两个高喊着要混社会的小弟身影,而当年这一身墨镜花格子衬衫长发飘飘的装扮,就曾被周围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们滥用过。如果没有走出去,多少人会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MV里的那些场景,在港台很多传递黑帮势力的电影里大同小异,记得上一次看到还是在几个月的一个深夜偶尔看到的老电影《龙虎情》里。
有句话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合适的解读,“或许正是因为大胆妄为,才有了《伤心太平洋》的经久传唱。”


我想这首歌,在给我们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某天一位失恋的年轻人,来到一座热带孤岛。海风清新爽朗,海滩色彩斑斓,夜色朦胧。往事在心头涌起,喝着啤酒吹着海风,自怨自艾,酒喝完了,心却没有温度。
听着海浪的声音,难以入睡,只能等到天亮的时候,再离开。天刚亮,船来了,泪水留在了孤岛。
靠岸的时候,船票还是完整的,只是比过去旧了一点点。
一个岛锁住了一个人,因为爱一个人没有得到她,把伤心埋葬在了孤岛。任贤齐总唱男人,唱他们的苦情痴情,也唱他们的孩子气。1998年的《伤心太平洋》曲风悠远,意境凄凉,仿佛深处孤岛。“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向前走无可奈何,向后走心有不甘,也许这就是情义与人生。”一生一世,如梦初醒,只剩下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唢呐朋克——郭雅志

前阵子跟朋友聊天,她说起去年有一期《天天向上》里请了我国民乐F4做嘉宾,F4现场激情改编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琵琶绵密,古筝清丽,二胡悲怆,唢呐凄绝,听得大张伟泪洒现场。她说你不是喜欢民乐么,你真得看看。于是我看了这支视频:


古筝王中山、二胡高韶青、琵琶方锦龙,都是中国民乐的扛把子,他们的演奏炉火纯青,然而所有弦乐的铺垫似乎就为等这一声唢呐破阵而来,乐器界的流氓,酒神之狂热,幽灵般的哀婉,令人叫绝。而视频中吹唢呐的这位长发男子,就是 郭雅志


当一位艺术家被扣上了“民族”的帽子,他就容易不招年轻人待见,年轻人不够珍视传统还是第二位的,那些“民族文化”的徒...


前阵子跟朋友聊天,她说起去年有一期《天天向上》里请了我国民乐F4做嘉宾,F4现场激情改编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琵琶绵密,古筝清丽,二胡悲怆,唢呐凄绝,听得大张伟泪洒现场。她说你不是喜欢民乐么,你真得看看。于是我看了这支视频:


 古筝王中山、二胡高韶青、琵琶方锦龙,都是中国民乐的扛把子,他们的演奏炉火纯青,然而所有弦乐的铺垫似乎就为等这一声唢呐破阵而来,乐器界的流氓,酒神之狂热,幽灵般的哀婉,令人叫绝。而视频中吹唢呐的这位长发男子,就是 郭雅志


当一位艺术家被扣上了“民族”的帽子,他就容易不招年轻人待见,年轻人不够珍视传统还是第二位的,那些“民族文化”的徒有其表才是招致厌烦的根源。然而这个定律并不适用于郭雅志,因为被国内外音乐界奉为“天下第一吹”的郭雅志先生,其实是一位 如假包换的朋克


 〇

 银 河 系 第 一 唢 呐 手 


1966年,国际上甘地出任印度总理,国内呢有人说文艺界被黑线专了政,郭雅志在这一年出生于山西榆次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便学习中国传统民乐和西洋乐器,199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中国顶级音乐学府任教,1993年发明唢呐活芯获文化部颁发「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本是一条顺风顺水的“学院派民族艺术家”道路,但郭雅志有自己的想法, 他一不想固守在“学院”,二不愿仅陶醉于“民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这人“不安分”。


于是郭雅志生涯的第一个拐点到来了。1997年香港中乐团招人,他果断辞掉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教职来到香港,并于1999年应邀出任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并担任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唢呐管子教授及硕士导师、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评审员。1998年,克林顿访华,他受邀在欢迎克林顿的音乐会上演出;同年,他代表文化部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ProMusicis国际大奖赛,在音乐大师云集的卡内基大厅历史性地斩获总决赛唯一大奖。

彼时郭雅志已是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管乐大家——

日内瓦论坛评论: “他是舞台上的焦点,令人印象深刻”
波士顿电台称他为: 中国的的刘易斯.阿姆斯特朗

2012年是郭雅志生涯的第二个拐点,先是荣获香港“2012年度艺术家奖”,接着凭借自己在香港投资房地产获得的收益,以及苦学3年的英语,时年46岁的郭雅志得以远赴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深造爵士乐,2015年获艺术家文凭(Artistic Diploma)。



在美求学期间他受邀参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节、2014年芝加哥夏季音乐节。并连续几年参与了美国各地及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新年晚会,获颁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奖。CCTV曾专题报称:香江人物郭雅志“唢呐也时尚"。2016年香港的电台穿越中美两地为他制作了专访记录片《大师》。
而且其实你 七大姑八大姨都听过郭雅志演奏的曲子,且不说《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从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每年春晚的唢呐音乐就都由郭雅志来演奏。



以上还只是履历的罗列,下面咱就正经唠扯唠扯,一个学院派,一个正规乐团的管乐首席,他怎么就是一朋克了?




 一

  摇 滚 与 爵 士 


因参加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而广受关注的九连真人乐队,曾在节目中改编李宗盛的《凡人歌》,其中便安排了唢呐和小号对吹的桥段,引得网友直呼“唢呐牛逼”;另一档乐队类综艺《一起乐队吧》中,也有乐队在改编Radiohead著名K歌金曲《Creep》时加入了一段唢呐solo。



唢呐同摇滚乐是天作之合,现在这对组合也越发地时髦了,时髦的东西为什么有时候讨人嫌, 就是因为赶时髦的人里一百个有九十九个是隔着铁窗瞧新鲜的,是装的,而你一时间辨不出哪位是装的。这教人沮丧。


郭雅志《1987唢呐歌曲》,1987


中国最早探索这对组合的音乐人,是崔健,而在郭雅志早期的专辑《1987唢呐歌曲》中,便有一首唢呐版的《一无所有》。唢呐是火与土的交合,八十年代,萌芽的中国火,和你相爱相杀的黄土地。 用唢呐演绎《一无所有》,合适。


提到近几年唢呐在大陆摇滚乐的回潮,你很难忽略一支乐队: 假假條


假假條乐队于2016年发布的首张专辑《时代在召唤》


假假條主唱刘与操是郭雅志在伯克利读书时的同学,当时二十岁的与操拿着自己第一张专辑《时代在召唤》的小样找到了郭雅志,希望郭老师可以帮自己录制专辑中的唢呐部分。郭雅志欣然应允,于是便有了《盲山》中泣鬼神的《怀乡曲》唢呐独奏。

后来这张专辑获得虾米音乐2016年度专辑第一名。
那一年的榜单里,第二名是 草东没有派对,第五十名是 周杰伦


有人说郭雅志的眼光真毒,没有因为当时假假條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乐队而忽略了与操的才华;也有人说《时代在召唤》这张专辑固然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但如果少了郭雅志的唢呐,它会失色不少。我认为两种说法不矛盾。


郭雅志将假假條乐队请到中央音乐学院演出

(从左至右:郭雅志,贝斯手宇飞,与操,鼓手福荣)


在音乐上,郭雅志和刘与操是古典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据我所知,很多音乐人已不是了。理想主义者希望能改变自己从事的事业,而不是一味孝敬它,一味供着它。你也可以把这种人叫作 朋克

理想主义者总是被指为倨傲的、不知天高地厚而好高骛远的,殊不知他们恰恰是最谦逊的。 对音乐谦逊的音乐人,才能创造新的声音。


郭雅志不仅能够将唢呐的武威之气熔进摇滚乐,也能为爵士乐加入唢呐特殊的雅气。爵士乐是郭雅志的心头爱,当年放弃乐团职位远赴美国学习爵士乐可不是一拍脑门儿就去了, 为什么要去学爵士乐?作为一个民乐出身的音乐家,郭雅志把问题想得很清楚。


他认为 爵士乐和中国传统民乐在精神上层面极为相契——爵士乐有二字真言: 即兴。而中国传统民乐讲究的正是一个 口传心授,强调演奏者自己的即兴发挥。郭雅志不止一次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举例,这首二胡名曲就是阿炳即兴创作出来的。

去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

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的演出海报


郭雅志和他在伯克利的同学组成了一支“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郭雅志在乐队里吹奏中国管乐。你想想,外国人平时听的都是萨克斯、小号和爱尔兰风笛,突然听到唢呐,肯定会受到所谓的“文化震惊”。这是唢呐特殊音色的优越性,也是占了东方主义的便宜——西方人对东方事物的猎奇心。


但郭雅志不一样,他的音乐是跳出民族套子依旧优秀的作品,同那些用民族元素装点门面的音乐简直云泥之别。看看他的队友们是怎么评价他的:


前些日子我预先听到了郭雅志老师将于十月底发布的新专辑《龙在吟》,这张专辑融合了爵士乐,时尚、丰富且富有野心。专辑的制作人、词曲写作者吴懿铖先生在创作手札里写下的这段话,非常地令人动容:

郭老师的演奏博采众长,不仅有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调调,更融合了 爵士、拉丁、放克,以及世界音乐的元素。专辑创作之前,郭老师就表示想出品一张多元、时尚、有别于他以往录音作品的专辑。

(...)不禁联想,早在隋唐时期中原汉族的音乐就和西域的音乐做过一次亲密的融合,以唢呐、二胡为代表的乐器传入中土,燕乐二十八调也成了宫廷正宗, 为何现在人们提到中国音乐却只剩五音,          为何汉室的音乐就不可以是舞蹈性或建立在律动之上的,为何千百年来我们的音乐只能做诗歌的点缀或文字的附庸?

这张专辑,我想带听众们一起去感受和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才是中国音乐原本的样貌 未必忠于“传统”,却可能更接近“传统”;分明是现代的电声乐编制,却可能更好地和远古对话;丝路啊丝路,你曾带给我们的绝美, 难道依然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慢慢地,我发觉所谓的“东方意境”其实在哪儿的音乐里都有,我发觉印度人和日本人做的音乐有时比中国更“中国”。或许,“音乐无国界”真的不止是一句说辞。(...)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先人的胸襟吧


“依然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前人的胸襟吧。”

 说得多么好。


郭雅志新专辑(台版封面)



 二

  港 乐 和 迪 斯 科 


郭雅志的身影也闪现在香港流行乐坛中。他多次被黄耀明、李克勤及刘美君邀请到演唱会做独奏嘉宾。

2008年,李克勤在香港红馆举行一连11场《你的克勤演奏厅演唱会》,专门邀请了郭雅志做现场乐手。

2012年4月19-22日,郭雅志作为特邀嘉宾参演达明一派在红磡体育馆的演唱会。


红磡,多少音乐人梦想着站上的舞台,郭雅志却已经数不清去过多少回了。



郭雅志与黄耀明


如果你听腻了那些大同小异的迪斯科舞曲,那你一定要听听这张专辑——《戏剧唢呐迪斯科》,不只是另辟蹊径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它很 幽默。我坚信幽默是艺术里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郭雅志《戏剧唢呐迪斯科》,1988


我和与操还说要是开个迪厅里面专门这种音乐,得多来劲啊,估计不止是年轻人去蹦了,大爷大妈们一听到迪厅里会放《谁说女子不如男》和《京剧打虎上山》,肯定争先恐后。市场广阔着呢。


前些天就是在听着《戏剧唢呐迪斯科》这张专辑时,我读到了一本叫《中国唢呐艺术研究》的书,里面讲道: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器乐形式中,唢呐音乐可谓是俗乐中的俗乐。说它俗,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它的生存和发展紧紧地和民俗结合在一起。2.它的“恩主”是社会各阶层中文化层次最低的农民及城镇市民。
3.操此业的唢呐艺人在过去更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不但一般人看不   起,就连笙管乐艺人也对他们嗤之以鼻。至于唢呐艺人中的乐户,那就更惨了,死了连祖坟也进不了。
4.有关唢呐的历史文献极少。
5.以口传为主。


这是唢呐这种传统乐器的文化背景,但作为一个朋克, 当你看到一面墙“立”在面前,你想的不是靠上去,而是“破”了它。郭雅志便做到了,它让唢呐音乐这种“俗乐中的俗乐”成为交响乐团的编制,也通过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让唢呐走进了年轻人的俱乐部。


说到唢呐,不要再只想到红白事了


他怎么就做到了呢?


不仅是因为他吹奏功夫了得,更因为他对唢呐的改良使得这一切新的组合变得可能。




 三

 民 乐 界 的 爱 迪 生 


想象着嵇康临刑前不是弹奏一曲《广陵散》,而是吹奏一支中气冲天的唢呐曲,那么大概率就不会有“《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一说了,因为只要你在现场听过,你就绝对忘不了这首曲子。


甚至如果你熟悉的某首歌被改编成了唢呐版,你很可能会忘记这首曲子原来的模样。比如前些天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唢呐版柯南主题曲”



人说:“死笙活笛没良心的唢呐”,意思是笙的演奏有时不灵活,笛子比较灵活,但唢呐就太疯了,声响常常压制其他的乐器。“乐器界的流氓”并非浪得虚名,唢呐确实是一大杀器。


在说活芯唢呐之前,我们先说说唢呐。


关于唢呐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日本学者林谦三在《东亚乐器考》中认为唢呐发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随着回教的东流传入中国、印度等地。学界多沿用此说法。


第二种说法,以周菁葆1984年所撰《唢呐考》一文为代表,该文介绍了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的唢呐,并提出唢呐起源于新疆。


唢呐的起源不能确定,但确定的是,全世界各地的唢呐构造大同小异——哨、芯子、杆、碗口。



而郭雅志对唢呐的改良就在芯子这个部分。


传统唢呐只能吹一个调,并且在种种方面已经显得落后。郭雅志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唢呐适应现代需求,不能光吹民间小调啊。就像钢琴没有了黑键就只能弹C调了,太单调。 


在录制尹相杰和于文华的《纤夫的爱》时,郭雅志发现这唢呐吹不了降E调啊,他捣鼓了半天,最后临时动了动唢呐的芯子,把D调降到了降E调。


这次录制给了他启发,他发现自己可以在唢呐芯子上进行改良。于是他花了两个晚上把唢呐活芯的图纸画出来,并于1992年2月2日在北京通过了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唢呐活芯是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唢呐铜芯,用来辅助传统唢呐演奏半音及转调。有了活芯后的唢呐,是杀器中的杀器,只要演奏者技术水平足够,它便能够适应乐曲中密集的转调,还能在华彩乐段中施展神通,不会被传统唢呐的构造限制住。


江南笛王赵松庭称赞唢呐活芯“东西小、思路巧,改革很成功!


唢呐大师胡海泉也说:“……既能保留传统的演奏风格又能吹奏十二平均律的乐曲,这就是他改革最成功之所在。”


而不仅仅是唢呐,郭雅志还对其他中国传统管乐器进行了改良,例如“多管葫芦丝”,大大延伸了葫芦丝的音域,并增加了复调和和声功能。


郭雅志在《天天向上》中吹奏多管葫芦丝


郭雅志可以说是为民乐事业真真正正地立了功。




 四

 未 来 


电影《百鸟朝凤》剧照


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的需求?

不仅是唢呐,整个中国民乐都面临这个问题。


问题不止于此。


民族文化在当今到底是一种文化的优越还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还是两者兼有?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前者的优越是不是眼界狭隘所致?后者的胜利是不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在“中国风”乘着古风的潮流再度袭击华语音乐界,到底怎么区分噱头和认真有想法的音乐融合?民族音乐的研究从来没有断过,但音乐教育始终处在幼儿期,这是不是一种畸形?

上述问题你可能嫌大了,那么下面是一些个具体的关切——

如果说郭雅志的音乐实践和乐器改良是唢呐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滥觞,那么下一步怎么走?既然有了这么多唢呐和摇滚乐结合的案例,唢呐是否可以成为摇滚乐的编制?如果是的话,电声唢呐有无可能


这些问题无解,因为一部分人瞧不上咱们这些下九流的东西,没心思解,一部分人巴不得看看热闹,一部分人不希望你找到解,因为群众的无知就是他们的饭碗。最后剩下一部分人,是一边做事一边摸索的,理想主义者——没错,在很多情境下,它的同义词是:朋克。

可喜的是,刘与操和郭雅志已经在研发电声唢呐了,这两位朋克,一老一小,又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话聊到了这份儿上,你也看出我为什么佩服郭雅志了,他做过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继续做下去的事情,是一个音乐家对音乐本身能做的至高贡献——丰富声音的可能性,并让民族音乐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

他绝不是一位被圈养的音乐家,一门儿心思只知道给自己的老祖宗磕头上香,传宗接代,一问流行文化的事儿就傻眼,还觉着流行文化不入流。

有位老人家说过,“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少人觉得这话十分中二,我却以为很赤子,应当被纳入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的自我教育之中。而郭雅志便是榜样之一。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进化耳朵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鼓声低沉鸣响,带你寻找回乡的道路

捷克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小国。在这个国家里,很多城市都被称为度假天堂。这里有古老的布拉格、神奇的波西米亚、靓丽的玛丽亚温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尽管捷克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从古至今却有不少文化名人悉数从这里诞生,如知名小说家卡夫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小说中的无冕之王米兰•昆德拉…… 不止这样,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灵感也来源于这里。其中就包括捷克民族音乐的重要传承人——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图片]


安东尼·德沃夏克诞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

捷克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小国。在这个国家里,很多城市都被称为度假天堂。这里有古老的布拉格、神奇的波西米亚、靓丽的玛丽亚温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尽管捷克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从古至今却有不少文化名人悉数从这里诞生,如知名小说家卡夫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小说中的无冕之王米兰•昆德拉…… 不止这样,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灵感也来源于这里。其中就包括捷克民族音乐的重要传承人——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安东尼·德沃夏克诞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内拉霍奇夫斯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六岁时,他在尼拉霍夫上小学,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小提琴。他的父亲见此,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有音乐天赋,深信他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并鼓励他进修音乐。后来,他又学习了中提琴和管风琴。事实证明,父亲的眼光是正确的。


德沃夏克是一个孝顺的孩子。1853年,他迁往兹洛尼采学习德语。在那里,他跟随教堂唱诗班领唱学习音乐,并打工演奏管风琴来补贴家用。那时,这个1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乐队中演奏并且自己作曲了。


 

或许,伟人的一生都是坎坷的,德沃夏克也不例外。最初,这位有才华的音乐家并没有得到什么重视,就连他本想谋求的管风琴师的职位也失败了。1859年夏天开始他就在卡尔·科姆扎克乐团里当中提琴手,在咖啡馆等公众场合演奏乐曲集锦。就这样度过了十一年的时间。


他的成名来自于一个歌剧。1871年,他发表了《白色山的遗产》,终于,这位天才的音乐家得到了赞美与肯定。终于,他成功了,开始蜚声国际。


德沃夏克的音乐呈现了很高的捷克民族音乐的特性。他将著名的音乐家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发扬光大,带到高峰。他赞美当时乃是音乐界主流的华格纳、勃拉姆斯的音乐,但却不为其意识所影响,仍自己走自己的路。而德沃夏克最出名的曲子便是为纽约爱乐乐团写出的名作:第9号交响曲《自新大陆》。

 

 

1893年,德沃夏克从《海华沙之歌》这个描写印第安人的伟大诗篇中找到灵感,再结合自己对印第安人和美国黑人音乐的研究,发表了第9号交响曲《自新大陆》,这是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这是他前往美国时所发表的交响曲,全曲洋溢强烈的捷克和波西米亚风格。其中,第二章的旋律几乎是美得令人泣泪,台湾将该曲改编为《念故乡》。整曲之谜人,让你听得到波西米亚的狂欢浪漫、黑人音乐的即兴动感,听起来就是美国人自己的曲子。德沃夏克是在美国担任「纽约国际音乐院」的三年期间创作了这首曲子,当时的德沃夏克发觉到美国学院的作品多是欧洲曲风的延续,而主张必须开创出美国人自己音乐的道路。


于是他身体力行,将黑人灵歌与印地安民谣的音乐风格作为主要素材,创作了这首「新世界交响曲」。也因为德沃夏克极力反对国民乐派改编民谣为己用的手法,因而,在这首曲子当中,我们嗅到了美国民谣的味道,但每一个音符都是原创的。德沃夏克在创作该曲时,正好待在一个波西米亚人汇集的美国小镇中,这样的情状,使德沃夏克不由得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情愫,随而加上了诸多波西米亚民谣的元素。而我们今天之所以在其中隐约可拾获中国五声音阶的熟悉感,在于波西米亚与巴尔干的民歌,与中国传统声律具有共通之处。

 

 

全曲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有三个主题,分别与三首美国民谣或黑人灵歌有共通之处,管弦乐的奔腾,犹如美国拓荒时的映入眼帘的壮丽自然景观。第二乐章正是知名的《念故乡》主题,英国管如歌如泣的演奏,不晓得曾让多少人感动落泪。第三乐章为一诙谐曲,带着波西米亚农村曲的朴素韵味。终乐章则是澎湃着原始的热情,粗犷而生猛,最后则是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中划下终止的音符。

 

 

这位谦逊的人,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大自然、宗教的爱。他从一连串的失败中坚持过来,直到被大众所接受为止。德沃夏克不断地写出那些无可超越的音乐作品。2005年,捷克票选的“最伟大的捷克人”中,德沃夏克位列第八名。



文字丨可乐吨吨机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音质不好总失真?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失真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幅度比例关系、相位关系及波形形状产生变化的现象。音频功放的失真分为电失真和声失真两大类。电失真是由电路引起的,声失真是由还音器件扬声器引起的。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频率分量间幅度和相位关系的变化,仅出现波形的幅度及相位失真,这种失真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而非线性失真是指信号波形发生了畸变,并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的失真。音频功放所产生的失真要点如下: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


失真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幅度比例关系、相位关系及波形形状产生变化的现象。音频功放的失真分为电失真和声失真两大类。电失真是由电路引起的,声失真是由还音器件扬声器引起的。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频率分量间幅度和相位关系的变化,仅出现波形的幅度及相位失真,这种失真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而非线性失真是指信号波形发生了畸变,并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的失真。音频功放所产生的失真要点如下: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对原信号形成干扰,这种失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的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一致,即波形发生了畸变。


降低谐波失真的办法主要有:


1、施加适量的负反馈。2、选用特征频率高、噪声系数小和线性好的放大器件。3、提高电源的功率储备,改善电源的滤波性能。



二、互调失真


两种或多种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放大器或扬声器后产生差拍与构成新的频率分量,这种失真通常都是由电路中的有源器件(如晶体管、电子管)产生的。失真的大小与输出功率有关,由于新产生的这些频率分量与原信号没有相似性,因此较少的互调失真也很容易被人耳觉察到。



减少互调失真的方法:


1、采用电子分频方式,限制放大电路或扬声器的工作带宽,从而减少差拍的产生。2、选用线性好的管子或电路结构。



三、瞬态失真


瞬态失真是现代声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功放电路对瞬态跃变信号的保持跟踪能力,故又称瞬态反应。这种失真使音乐缺少层次或透明度,有两种表现形式:


A、瞬态互调失真


在输入脉冲性瞬态信号时,因电路中的电容使输出端不能立即得到应有的输出电压,而使负反馈电路不能得到及时的响应,放大器在这一瞬间处于开环状态,使输出瞬间过载而产生削波,这一削波失真称为瞬态互调失真,这种失真在石机上表现较为严重。


瞬态互调失真是功放的一个动态指标,主要由功放内部的深度负反馈引起的。是影响石机音质、导致"晶体管声"和"金属声"的罪魁祸首。降低这种失真的方法主要有:


1、选择好的器件和调整工作点,尽量提高放大器的开环增益和开环频响。2、加强各放大级自身的负反馈,取消大环路负反馈。


B、转换速率过低引起的失真


以上所述,高电平的输入脉冲使放大器产生削波而造成瞬态互调失真。那么低电平的输入脉冲是否会引起失真呢?这就看放大器的响应时间了,由于放大器的响应时间太长使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跟不上输入信号的迅速变化而引起的瞬态失真,称为转换速率过低失真。它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反应速度,这项失真小的放大器,其重放的音质解析力、层次感及定位感都很好。



四、交流接口失真


交流接口失真是由扬声器的反电动势(扬声器发音振动时,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电势)反馈到电路而引起的。


改善方法有:1、减少电路的输出阻抗。2、选择合适的扬声器,使阻尼系数更趋合理。3、减少电源内阻。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品牌控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生活颜究所: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生活颜究所: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马上买它


2号手机壳:梨子和猫咪>>>马上买它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