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豆吃光了,来份蒂凡尼的早餐
那天清晨,被饿醒的我,来到厨房,发现库存的土豆全被吃光了······ 依着对土豆早餐的欲望,我坐在了某商场中的某快餐店里。眼前桌面的餐盘中,就躺着我朝思暮想的炸薯饼。
[图片]
捏起一块薯饼轻轻咬下去,外壳破裂的酥脆声伴随着软糯的土豆馅,以及那焦香鲜美的口感,在我的口腔里跌宕起犹如热浪般的体验,随着下滑至咽喉,进入食道和肠胃......
啊,我的身心得到了导七和弦解决后的和谐。 再次看着这块薯饼,现在它不过是一块快餐店的薯饼罢了,或许等到它温度下降后,就会软趴趴的,失去当下的神武和荣光...
那天清晨,被饿醒的我,来到厨房,发现库存的土豆全被吃光了······ 依着对土豆早餐的欲望,我坐在了某商场中的某快餐店里。眼前桌面的餐盘中,就躺着我朝思暮想的炸薯饼。
捏起一块薯饼轻轻咬下去,外壳破裂的酥脆声伴随着软糯的土豆馅,以及那焦香鲜美的口感,在我的口腔里跌宕起犹如热浪般的体验,随着下滑至咽喉,进入食道和肠胃......
啊,我的身心得到了导七和弦解决后的和谐。 再次看着这块薯饼,现在它不过是一块快餐店的薯饼罢了,或许等到它温度下降后,就会软趴趴的,失去当下的神武和荣光。想到这里,我加快了吃薯饼的速度,顺便看到周围正在准备开门的商铺,大多都是珠宝手表化妆品的店面。
Tiffany珠宝店的logo瞬间被我捕捉到。
真应景,属于我的“蒂凡尼的早餐”。
记得这部经典电影的开头,清晨的纽约,空无一人的第五大道上,女神奥黛丽·赫本饰演的霍莉·格莱特在蒂凡尼珠宝店的橱窗前吃着可颂面包,拎着咖啡,然后缓缓地离开,留给我们一个寂静美丽的背影。
她在纽约寻梦,也许是为了心爱的弟弟,为了梦想的美好生活,她将自己用珠宝和美貌“武装”了起来;
她吃的是面包,用来果腹;心中想要的是珠宝(金钱),用来填补内心的不安和欲望。 正如影片中这首流传经典的《moonriver》这般,将“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受寄情于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Moon River》《月亮河》英文:Johnny Mercer译作者:王雨然 Moon river, widerthan a mile
月亮河,宽不过一里I'm crossing you instyle some day
来日优雅地见到你Oh, dream maker,you heart breaker
哦,织梦人,那碎心人Wherever you'regoing, I'm going your way
无论你到哪里,我都陪着你Two drifters, offto see the world
两浪人,去环游世界There's such a lotof world to see
可以看到很多的美丽We're after the samerainbow's end, waiting round the bend
我们在同一彩虹末,凝望在彼岸My huckleberryfriend, Moon River, and me
我可爱的朋友,月亮河,和我 这曲调悠远宁静,仿佛晨光与月晖相约,晕染出的温柔终将长夜梦境化成黎明前的第一缕晨光,在天空漫照·····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回到那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彼此凝望······ 如今千千万背井离乡为了寻梦的人们啊,都在奔名赴利不停歇的往前跑,等到岁岁年年后,转身望去,月亮,还挂在夜空,就像一场梦。为了热爱的他和她,我们哪怕要穿越过银河,任凭寻梦融入时间的溪流,即使永不停息,也心甘情愿。
想到这里,又咬了一口薯饼,说到漂洋过海的寻梦之旅,眼下这美味的小小土豆可谓是成功改变了世界的“寻梦人”了。想到它的历史,不禁令我心生敬佩,于是正襟危坐起来,庄重的咽下了它。 土豆的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那里的印第安人在数千年前就有种植土豆的历史了。后来,随着西班牙殖民者们对安第斯山区的征服和殖民,也就是十六世纪时,土豆才被殖民者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欧洲大陆。
我吃的是薯饼,用来果腹;心中想要的是土豆,用来填补昨晚梦境中的不安和欲望。 大脑里响起《蒂凡尼的早餐》,延续着moon river的旋律,和土豆一起,音乐和美食融入了我的生命。
文字丨Shawn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致梵高:探索二维星空中的音乐维度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图片]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了什么是时空的维度,甚至什么是音乐的维度时,才能够走近梵高,进入他的绚烂星空之中。
二维是什么?时空是什么?音乐又是什么维度呢?
借着梵高的星空,我们去探索一下这个神秘绚丽的领域吧。
“维”是一种度量:
零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即奇点 ,黑洞也是奇点。
一维:只有长度,即线。
二维:只有长宽,即面。
三维:拥有长宽高,即立体世界,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四维:三维上加上时间,即时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
我们都曾听说过,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那时间又是什么呢?
它是春华秋实,它是朝夕日暮,它是嘀嗒的钟摆走针,它是似箭的光阴,难收的覆水。它更是从乐谱中走进乐手身心里那密密麻麻的音符,也是从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推动空气的迷人振动。
然而从广义上来讲:时间是,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
简单来说,时间,即一点的变化;空间,是两点(或更多)的对比。
《时间简史》中有提到,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是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
而音乐,则是音高的有序流动和这种流动的和谐对比。前者是时间的关系,后者是空间的关系。
那么,音乐是几维的艺术呢?
有人说,从信号的角度看声音就是一维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 sound =f(t);
有人说,从听者的客观来说,每一时刻的振幅,加上时间,是二维的。
有人说,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理应是三维的,但脱离了时间,便无所谓声,更无乐。
还有人说,从听众的主观来看,这便开启了新的世界。各种感官和情绪交织在一起,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维度概念,就广义的维度而言,也无从下手。这也成就了音乐引人入胜的意义了。
既然如此,探索音乐的维度就如同寻觅梵高的精神世界一样,只能消融在广袤太空中的时空漩涡里。
音乐即是最抽象的时空表达,听众也只能通过声音去想象了。
正如这曲《致梵高》,我们能够想象出琴键的起落,点缀出漫天星辰;想象弓弦拨动后流淌出的絮絮私语;想象小号那宽厚的震波,被梵高拿去勾勒他喷薄而出的激情与梦幻;想象中,点线面体一一浮现于眼前,再加上流动的旋律,仿佛置身于四维空间中。
古人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就像无限和永恒,虽然人类可以想象出无限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五维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人类可以明白永恒的意义,可我们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事物。
正如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河水流走了,时间也流走了,但音乐留下了。
也许在音乐中,就能感到永恒。
Starry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星夜下调色板上只有蓝与灰
Lookout on a summer's day,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你用那透视我灵魂深处的双眼望向夏日的天空
Shadowson the hills,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山上的阴影衬托出树和水仙的轮廓
Catch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用雪地斑驳的色彩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冷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文字丨下山的杉
图片丨小叶
编辑丨Yvonne
音响喇叭怎么分类的,用什么材料?
有朋友吐槽说,听别人介绍音箱喇叭的材质时感觉自己像傻子似的,一脸懵逼。记得刚刚接触音响时,我也是云里雾里的,觉得很有必要科普一下喇叭的小知识。
在喇叭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里,材质选择、工艺流传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一直都在改变不同的材质和质素造就不同的声音特性,也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扬声器振膜材质有纸盆、塑胶、金属以及合成纤维四种。
纸盆振膜出现的时间最早,也是最常见的扬声器振膜材质,目前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水准。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纸浆倒入设计好的模具中,干燥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具体的材料成分、比例、加工方式,每个品牌各有不同,...
有朋友吐槽说,听别人介绍音箱喇叭的材质时感觉自己像傻子似的,一脸懵逼。记得刚刚接触音响时,我也是云里雾里的,觉得很有必要科普一下喇叭的小知识。
在喇叭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里,材质选择、工艺流传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一直都在改变不同的材质和质素造就不同的声音特性,也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扬声器振膜材质有纸盆、塑胶、金属以及合成纤维四种。
纸盆振膜出现的时间最早,也是最常见的扬声器振膜材质,目前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水准。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纸浆倒入设计好的模具中,干燥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具体的材料成分、比例、加工方式,每个品牌各有不同,属于它们的商业机密。
这种振膜的声音特性平滑自然,少有个性鲜明的刺激部分,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纸盆振膜由于内部纤维的相互交织,可以很快吸收掉传输过程中的声音能量,因此阻尼特性比较理想。另外,纸盆还具有质量轻、能量转化效率较高等优点。缺点就是纸盆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受环境的影响明显,承受过数次极端环境变化后可能产生不可复原的形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纸盆的防水性能会越来越好。
又叫PP音盆,一般由聚丙烯材料制成,也是常见的振膜材质,它的防潮防水效果胜出纸盆振膜许多,不过也会受到轻微影响。PP音盆同样具有出色的阻尼特性,听感柔顺自然,只是刚性相对一般,表现高频容易产生失真。
由于是合唱材料,PP音盆便于后期改良,比如在现有基础上,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克服某种不足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金属振膜一般由铝或者其合金材质制成,在声音方面的特点鲜明,在动态和分析力方面表现出众,能够很好地控制失真。只是金属振膜的阻尼特性相对偏弱,表现高频容易产生“金属声”(即高频端产生的盆分裂现象),但可以通过在振膜表面涂抹特别涂料来进行提升。另外,金属振膜对电路方面有更多的设计要求,无形中会增加成本。
合成纤维振膜的材质是从航空军用材料移植过来,质量轻盈,拥有很高的强度和刚性,具有其他各种材质振膜的特性,就是制造成本偏高,一般见于高级扬声器中。合成纤维振膜的阻尼特性仍需加强,可以通过目前夹层或涂膜等方式处理实现。
除了以上四种振膜,另外还有石墨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电木等材质的喇叭振膜,但是应用不多,很少见于市场。
来自网络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这是一首已流传了一个世纪的加拿大民歌,据说此歌的前身是美国纽约洲的美国歌曲《在明亮的莫霍克谷》,故人们以为是加拿大民歌。
[图片]
完整听完这首歌,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稳健,旋律舒展,却富有动感。这些音乐元素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红河谷》旋律暗含着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图片]
从头到尾的旋律都充满了,对离别村庄的村民由衷的不舍与留恋,在刚过完年的时候听到这首歌,让人们的思乡情,更多了几分醇厚和香浓。就好比那句话说的...
《Red River Valley》(红河谷)这是一首已流传了一个世纪的加拿大民歌,据说此歌的前身是美国纽约洲的美国歌曲《在明亮的莫霍克谷》,故人们以为是加拿大民歌。
完整听完这首歌,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稳健,旋律舒展,却富有动感。这些音乐元素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红河谷》旋律暗含着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从头到尾的旋律都充满了,对离别村庄的村民由衷的不舍与留恋,在刚过完年的时候听到这首歌,让人们的思乡情,更多了几分醇厚和香浓。就好比那句话说的一样:思念是月光杯里的酒,醉了九月行思坐忆天。
它还曾被引用在多部影视作品里:1941年被用作美国电影《红河谷》的片头曲,港剧《大时代》及其续集《世纪之战》用作插曲,由角周慧敏主唱。
同时,由著名导演冯小宁导的同名电影《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英国侵略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
壮阔绝美的自然美景和外敌侵藏的战争场面、悠远空灵的藏歌声和尖锐刺耳的枪炮声都形成鲜明对比,动人心魄、多年难忘。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差点被乡民供奉给雨神的女子雪儿达娃,被哥哥救下后在逃亡途中意外落入水中,随后漂到岸边被一名藏族奶奶救起,并与藏族奶奶和他的儿子格桑、孙子嘎嘎生活在一起。
后来,雪儿达娃和格桑救下了在雪山中遇险的英国人琼斯和罗克曼。琼斯留在西藏修养,并结识了藏族头人的女儿丹珠。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琼斯与丹珠、格桑和雪儿他们跨越了民族和肤色,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可不久,伤养好后,琼斯就离开了。没想到他们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再次重逢了,为了各自的信仰和立场,曾经的朋友站在了对立的两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取景来自西藏各种美得令人神往的景色。峻峭的雪山、圣洁的湖泊、神秘的宗教、加上藏民淳朴的民风,让人不禁发出感慨,西藏就是一片人间净土。
这样淳朴干净的感觉,就像歌唱的那样: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
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
照耀在我们心上
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
不要离别得这样匆忙
要记住红河谷 你的故乡
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数字音乐
瑞鸣新专辑《世界的民歌,金色的布鲁斯》数字音乐已在网易云音乐全面上线,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试听全辑!
音响的标准,在于音乐的演绎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出不同。Andrew Jones马上播放了近距离麦克风,以及计算机编辑混音的版本;的确,那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想到是在舞台上的现场演出。
对于那些认为音响系统就是要重现现场的音响迷来说,这无疑是个噩耗。如果连参与现场的人,都不觉得两位一流录音师收录的声音像是现场;如果两个一流录音师针对同一个演出收录的声音,听起来都如此截然不同;那么,音响的标准到底在哪里?Andrew Jones的看法是:标准只有录音师才知道,因此像TAD这般,与录音师合作密切的音响厂商,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进而做出最接近标准的真实声音。
卡拉扬也大量更动录音平衡
但我觉得事情不只是这么单纯。录音师百百种,大多数的录音师并不使用Hi-End音响作为鉴听的工具。那么,是否我们都去买录音师的音响器材,就会有最接近标准的结果呢?我听过不少录音室用的器材,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某些Hi-End音响器材,的确是抱持着一个更崇高的声音目标来设计制造,也因此他们的价格极其高昂,高昂到录音工作人员都无法购入使用的程度。这些天价器材的设计者并不是录音工作者,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声音的标准在哪里呢?
顶尖的录音工作者都知道,声音回放只是个幻象。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幻象如现场音乐般,达到感动聆听者之目的。看过卡拉扬的纪录片《第二人生》(The Second Life),片中清楚记录他擅自更动各个声部平衡,以达到他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的过程。在卡拉扬后期的唱片中,唱片可说是他的另外一种演出,经由混音器的调整,卡拉扬让唱片聆听者达到如同聆听现场音乐般的感动。你说这是错误的后制干预吗?但是我们在现场时,眼睛与耳朵同时作用,会让我们脑中自动去接收、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在家中聆听唱片时,由于缺乏了视觉上的强调,因此用混音器适度地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强度,就更能让聆听者感受到如现场聆赏音乐般的感动。
也有不少乐评家批评卡拉扬这般制作唱片,根本就有作弊之嫌。但是,卡老的唱片横扫市场,一般忠实收录的管弦乐唱片都难达到这般成就,是否也证明了适度的后制调整,反而更能让大家领略音乐的神妙之处呢?
标准存在于所有唱片内
至于什么是标准?我认为标准就像老子口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标准就像道,道存在于万物之间,而音响的标准就存在于每张唱片之间,若是标准可以很容易的被领略出来,那音响之路就不会这么崎岖,让许多人深受其苦了。
我自己的心得是:音响的标准,就在于音乐的演绎。要知道,除了音响界流行的发烧唱片外,任何唱片之所以会被发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制作团队觉得这个演出实在是非常棒,听了会让人产生音乐上的心领神会。换句话说,如果听大部分的好音乐会觉得没有任何感动,那就代表音响偏离标准已经很遥远了。音响迷当中,不乏那些觉得高级音响只该播放发烧片来展现其音效超卓者,视一般商业音乐发行如无物,就我看来都是走火入魔。
坦白说,要坚持这个标准并不容易。发烧片有如音响毒品,其音效刺激很容易让音响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很快就沦入上瘾阶段,再也无法回到一般的唱片中。但也如同毒品,发烧片对我们的身心灵并无帮助,反而让我们远离那些真正的好音乐,感官上达成满足、心灵上永远空虚。
音效容易音乐难
相反地,一般的唱片没有刺激的音效,但却有感人的音乐。能够不靠音效刺激而单以音乐美感打动人,必定是更优秀的系统。请想想我们去音乐厅欣赏音乐演出的内容,是什么真正打动了我们?是刺激的音效?还是音乐的美感?如果我们能被现场音乐的美感动,那么我们应该也能被音响回放的音乐之美感动,那就是「如临现场」的最高境界了。
但会不会,能够表现音乐美感的系统,在音效展现上就不如别人?不会,我的经验是,音效是较简单的事情,一般音响系统多半能展现夸张的音效,但是音乐表现则需要深刻的调整才能达成。但是,在那些能够重现音乐之美的音响系统中,如果播放纯粹展示音效的唱片,我们会马上发现这些唱片中的音乐内涵之贫乏与空虚。久而久之,自然远离这些音响毒品,让音响世界只留在那些伟大音乐的美好中。
以前读过本专栏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曾提出「演出」才是真正的标准。能够更帮助你领略各种音乐演出高妙之处的音响系统,一定是那个「比较接近标准」的音响系统。请记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音响系统。但我们应该朝着「更能真切演绎音乐」这个目标前进,因为那个是已经被收录在唱片内,千古不变的标准。
来自muzikair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音质不好总失真?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
失真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幅度比例关系、相位关系及波形形状产生变化的现象。音频功放的失真分为电失真和声失真两大类。电失真是由电路引起的,声失真是由还音器件扬声器引起的。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对原信号形成干扰,这种失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的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一致,即波形发生了畸变。
降低谐波失真的办法主要有:
减少互调失真的方法:
A、瞬态互调失真
B、转换速率过低引起的失真
改善方法有:1、减少电路的输出阻抗。2、选择合适的扬声器,使阻尼系数更趋合理。3、减少电源内阻。
中秋浓情——瑞鸣唱片限时折扣 快来抢购吧~
活动时间:9.13-9.15
瑞鸣音乐官方微店、京东店
XRCD、蓝光CD享9折
全场其他商品享9.5折
瑞鸣纪念版黑胶唱片机限时8.8折
加赠《荒城之月》黑胶
瑞鸣官方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1347795576&i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w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
中秋浓情——瑞鸣唱片限时折扣 快来抢购吧~
活动时间:9.13-9.15
瑞鸣音乐官方微店、京东店
XRCD、蓝光CD享9折
全场其他商品享9.5折
瑞鸣纪念版黑胶唱片机限时8.8折
加赠《荒城之月》黑胶
瑞鸣官方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1347795576&i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wfr=decorate_shop_qrcode_tpl_3231
福利来了~只要 推荐 本文,3月20日抽 2个 小伙伴送超貌美文具一套鸭(✪ω✪)
老福特独家出品,春季系列新壳又上线啦ヾ(=・ω・=)o
安利两款清新党的本命手机壳,来自插画太太 @Mini静插画
治愈的喵星人,甜甜的西瓜和梨子,小清新的配色以及透明壳设计都超适合春夏!闺蜜党和cp可以一起买,限时福利,两件直接打 8 折 ∠( °ω°)/
福利>>>见文末!
1号手机壳:西瓜和猫咪 ...
听黑胶需要了解的23件事
1为什么要买黑胶?
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基本的答案:首先你是个热衷于模拟录音的音乐发烧友;或者喜欢黑胶带来的独特美感:比方包装,唱机等等。这也正是黑胶唱片的优势所在,它的外观正是它吸引力的独到表现。它们远比CD要更为本质、更为漂亮(几乎所有CD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黑胶往往是最值得购买的音乐实体,它们真正地具有某种意义。黑胶为专辑带来了许多种情感——独特的质感,近似仪式般的听音过程(将黑胶取出并放入唱机直至播放结束)。哪怕你依旧以PC端或移动端的听音为主,黑胶依旧能为你提供最喜爱专辑的收藏方式,提供另一种家中的听音方式。
事实上,黑胶是最保值...
1为什么要买黑胶?
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基本的答案:首先你是个热衷于模拟录音的音乐发烧友;或者喜欢黑胶带来的独特美感:比方包装,唱机等等。这也正是黑胶唱片的优势所在,它的外观正是它吸引力的独到表现。它们远比CD要更为本质、更为漂亮(几乎所有CD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黑胶往往是最值得购买的音乐实体,它们真正地具有某种意义。黑胶为专辑带来了许多种情感——独特的质感,近似仪式般的听音过程(将黑胶取出并放入唱机直至播放结束)。哪怕你依旧以PC端或移动端的听音为主,黑胶依旧能为你提供最喜爱专辑的收藏方式,提供另一种家中的听音方式。
事实上,黑胶是最保值的实体音乐唱片,甚至部分黑胶还有升值的空间。你总不可能售卖数字音乐格式吧,另外绝大多数情况下,CD在二手市场是严重贬值的。只有黑胶唱片,不管它们是新或旧,你总能从中收回成本。当然了,黑胶不会成为赚钱的手段,我们的意思只是——由于它的保值性质,所以实际上黑胶“并不烧钱”。
David Bowied发行的第二张原版黑胶唱片
在最近的拍卖中以6826美元(4722英镑)卖出
模拟录音的意思就是连续的模拟信号——这一连串模拟信号分别代表着另一对应的时间变量电平。所以当声音在录制时,信号的瞬态电平变化由声波声压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上来说,黑胶唱片上的信号就好似“复刻”了整个声波信号一样,唱机的唱头本质上只是即时地将其识别并重编码出来,最后外扩设备就将声音传到你的耳朵里了。
数码录音是非连续的,它们是分立的——也就是在精确间隔内输送出一系列强度不同的音频信号。声音并不会断层,所以数码录音系统将其以二进制信息进行细分,这是可能达到的最小数码信号。每一个声音信号都转变为二进制信号,也即0和1。二进制信息的优势在于,通过这样的转变它几乎可以将一切声音信息代替为这两个编码。
可以如此形象地想象这一过程——就好似在图表纸上绘制点一样。尽管这听起来很糟糕,但是事实上数码录音和模拟录音的效果几乎是一样的,通过放大器和扬声器播放出来的结果:你始终听到了连续的声音。从客观角度来说,其实我们没办法通过最终结果分析出音源是数码录音还是模拟录音,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地分辨出数字信号和模拟电平波动的区别。
“好听”这个词是基于许多因素给出的,其中绝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唱机,放大器和扬声器的水平和质量。如果我们听着不同媒介的同一首歌,只要他们的播放水平处于同一水准时,那么恐怕我们的耳朵并不能听出区别来——除非音源出现了问题,比如划痕,灰尘,瑕疵等。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没有经过专业听音训练的耳朵是无法辨认出模拟和数字的区别的。而对某一格式有倾向的人,他们会基于自己对歌曲的价值判定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除去表面的噪音(比如“啪啪”爆裂音等等),这是你能辨认出的黑胶唱片和模拟录音的不同之处——模拟录音狂热爱好者往往会提及模拟录音的特点“暖度”。暖度是由于受到模拟录音的技术局限(对声音捕捉和声音回放的限制)从而产生的,且尤其以极低频为“温暖”的来源。而相比较而言,数字录音比起模拟录音要来得精准很多,所以它能捕捉到动态范围更广的声音。虽然模拟录音技术丢失了许多声音细节,但反而为听众带来了更耐听的声音。这就好似胶片影像和数码摄像的区别——纯正的数码录音作品更为精确,但是声音冷静清晰而不太耐听。更为“温暖”的模拟录音技术显然更为人们所接受。
当你问这个问题时,我们的思路就回到了这点上:你是音乐发烧友呢,还是仅仅喜欢唱片的质感和听感?如果你对声音有着执着的追求,最终肯定会花费上许多金钱;如果你仅希望不贵的或者看起来很棒的玩意儿,那么最终的花费肯定是不多的,但是设备出来的声音也只能说是“过得去”而已了。不过说句实话吧,只要你不是发烧友,那么真的没必要在这方面投入太多金钱。
许多人或许爱追求收藏级的玩意:“既然购买黑胶唱机,那么就该购买经典的、古老的、二手唱机——因为它们才真正的拥有最好的声音呢!”设备上的玄学问题这里不再做过多讨论,事实上许多老旧的设备都年久失修并且价格远高于现役产品,你是冲着经典的情怀为自己买经验呢,还是购买更便宜、功能更全面的现役唱机?而且往往现役唱机均自带内置功放,有钱的你可以为了10%的提升而大动干戈。但是我们的建议是:购买现役设备,这能避免建立听音系统时遇到的诸多麻烦事请(前级,功放,解码器,唱机,音箱的搭配向来有着很深的学问。)
带式传动唱机有一个独立的电动马达,它能驱动唱机转盘的旋转——当你把唱片放上去时——马达连接的橡胶带会带动其旋转。而直动式唱机直接由马达进行旋转驱动。带式唱机没法为DJ场合服务,但是直动式是可以有的。发烧友更喜欢带式传动唱机,因为它的稳定性能减少外在噪音和振动。
如果你真的关注于声音,那么就会发现不同的音箱在听音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糟糕的音箱能使优秀的唱片失真,而优秀的音箱则能为任何演奏展现其优异部分。而与发烧友而言,音箱的投入是一个巨坑,许多Hi-End级别的音箱价值不菲。但如果你仅仅想要优异的听音效果,而且不需要太昂贵的设备和太大的空间占有,那么尝尝“书架箱”吧——他们往往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和普通鞋盒的大小。
许多唱机都有内置功放,但也许多并没有。对于没有功放的唱机,我们需要建设一套分立的系统(由唱机输出至前级,再输入至音箱),这样音箱才能拥有足够出声的线路电平信号。当然了,首先先确认自己的唱机是否有内置功放——只要看看有没有“Phono”的输入接口就可以了,另外只要拥有USB输出接口的唱机也都拥有内置功放。如果你的唱机没有内置功放,那么你可能就需要一些唱放来完成系统的架设了。
是的。如果购买了独立的唱机,那么就需要前级或放大器,要简单就购买一台合并放大器,使得唱机或唱放的信号线性输入到音箱中。功放是控制音量和音频旋钮的地方。你也可以将许多信号输入至接收器中,比如CD机和电视等。
这是许多新唱机的标准配置,但是你仍需要确保其中真的含有这两个配件。除非你是个DJ或发烧友,否则完全没必要在意自己的唱头——一个最基本的唱头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但由于插针总会磨损,所以你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换。
唱臂是支撑唱头和唱针的平衡装置,它也许看起来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声音的反馈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他控制的唱针和唱头对唱片表面的压力,所以对于歌曲的播放有着极其微妙的影响。许多唱机有着可调节平衡装置,以实现对接触压力的更好控制。许多现代唱机有着出色的唱臂,当然了贵价唱机也往往有着极为出色的,构造极为精细的唱臂。
RPM意即每分钟转速,黑胶唱片在一分钟内会转出的圈数为多少。往往黑胶唱片有三种转速:33 1/3RPM,45RPM,78RPM。通常情况下黑胶唱片的转速都为78RPM,所以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大多数12寸唱片的转速为33 1/3RPM,然而有的EP或单曲则为45RPM。7寸单曲唱片则多为45RPM,而10寸呢?好吧,那就是个大范围了。黑胶唱片的转速往往会被标记在唱片封套上,而你要做的就是根据标准调节即可了。
黑胶尺寸的大小意味着其容量的大小。标准的7寸黑胶比起全长黑胶唱片要小,就是因为它包含更少的音乐,并且也会更加的便宜。但是由于黑胶唱片的小容量性,过度拥挤的内容反而会导致声音品质的恶化,所以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原本只需要1张CD的全长,当它是黑胶版本时,就成为了两张了——12寸黑胶标准情况下最多只能容纳22分钟的音乐,而一张CD能容纳60分钟——但是一张7寸黑胶又不仅仅只能容纳一首5分钟的歌曲,所以这首歌曲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编辑内容。尽管信息的容纳能力有限,但是这种限制恰巧提高了其音乐品质,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DJ爱用10寸或12寸黑胶的原因了——因为它们能延伸出许多不同的混音效果,从而获得出色的声音品质。
当然是从唱片店购买了。当然了如果你没住在唱片店的旁边,也不要怪网购等一系列渠道毁了实体销售这一环节。毕竟它们确实有着合理的价格,并且可以邮寄到任何位置。而且网络店铺的种类繁杂多类,如果打算网上购物,那么就注意仔细甄别吧。同样的,其实很多黑胶可以从厂牌或音乐人的官方主页上购买。如果你家附近就有黑胶唱片店,那当然是过去买最好了。许多黑胶唱片店都设有二手区,从那你可以廉价收货不少经典专辑(清仓甩卖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还是要注意唱片的质量才行)。如果你在找寻着要么绝版要么稀有的唱片,那么还是从网上发掘吧。
许多新专辑和单曲采取的是彩胶形式。尽管许多唱片发烧友并不喜欢彩胶,因为黑胶上的碳黑往往能令其更耐用,但是彩胶毕竟有着出众的外观且听起来也并没与传统黑胶有太大区别。如果你在意美学上的性质,那么彩胶会是个极大的加分。但是彩胶往往是厂牌方面发行的限量版本。
就大多数新专辑而言,尤其是独立厂牌发行的新专辑,都能通过普通的音响系统发出挺不错的声音。许多新专辑都给自己标签为“180克”唱片,这意味这什么呢?如果你是个稍有了解的黑胶发烧友,就会知道越厚越重的黑胶可以损耗得更加缓慢,因为它们有更多的材料可供“磨损”。其实呢,黑胶每次播放都会造成损伤,这必然会发生在它的身上。
这种渠道需要你提起警惕来,因为你并不知道它是否由原版黑胶转制而来。在许多案例中,这种新版本的母带音源是由CD转录而来的(因为厂牌没有权限获得原始的模拟母带音源)。如果你向往的是“暖声”,那么这种版本的黑胶实际上只能令你获得一个比CD音质还要差点,不怎么完美的黑胶唱片。所以购买这类唱片前先做足调查吧,也许你总能在网络里找到正规版本。但如果你只是想为这张专辑购买一张黑胶版本用以收藏,那么这种“小事”也就不用太在意了,是吧?
如果你计划着获得自己所有喜爱专辑的黑胶版本,就应该明白并非所有专辑都有黑胶版本,亦或是发行量极小现已绝版。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黑胶唱片的销量完全被CD击败了,其销量在当时达到了历史最低值,而CD则完全主宰了市场。所以在那个时候出厂的黑胶,尤其是主流厂牌的,都十分地难以找到并且在二手市场也十分的昂贵。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金钱,那么不妨去好好地淘一淘。或者就等待着出现黑胶的再版吧,毕竟现在黑胶有着回潮的迹象。
将黑胶放置在凉爽、干燥的地方保存,并且保持他们的竖直放置。如果是一层层叠放的话,将冒着弯曲黑胶的巨大风险。一旦黑胶弯曲,它的声音就再也不会正常起来。并且这种损坏是不可逆的。
当出现形变或融化的时候,这张黑胶就出问题了。一张中等扭曲的黑胶还可以勉强播放,但是一张严重变形的黑胶则完全是损坏的——它没法播放。当你将黑胶置于阳光底下暴晒,或是不小心对其造成了撞击,那么它肯定会变形而坏掉。
黑胶必须在保持干净和无灰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无底噪,不爆音的播放。市面上有许多黑胶清洁工具,但是最简单的方法是:一个唱片刷和一套唱片清洁套件(包括擦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清理唱片并且不令其受到损伤。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爱威影音AVSTYLE
伊豆的舞女,如何一种迷人的存在?
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川端康成于192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里的一段话。
小说描写了20岁的“我”,一个日本旧式高中的学生,在去伊豆天城山旅行时,与一位14岁的舞女发生的初恋故事。初恋的感情朦朦胧胧,而且发生在伊豆这样美好的地方,就形成了川端康成最为唯美的文字。...
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川端康成于192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里的一段话。
小说描写了20岁的“我”,一个日本旧式高中的学生,在去伊豆天城山旅行时,与一位14岁的舞女发生的初恋故事。初恋的感情朦朦胧胧,而且发生在伊豆这样美好的地方,就形成了川端康成最为唯美的文字。
小说中“我”和舞女曾经走过的“踊子步道”,从天城山净莲瀑布开始,穿过天城山隧道、 “河津七泷”,最后到达汤野,全长21公里,徒步需要6.5个小时。这是伊豆徒步旅行的精华所在。炎热的夏天,在伊豆来一场徒步旅行,也许你会感到汗津津的热意,但正是这种悠闲地享受自然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旧天城隧道于1905年完成,全长446米。也是川端康成笔下“我”与伊豆舞女曾经一起走过的隧道。
天城山横贯伊豆半岛东西,从中间将伊豆一分为二,分别称为北伊豆和南伊豆。汤岛位于天城山北侧山麓的最南端,周围有着成片美丽的雪松林,绵延的狩野川在此形成很深的溪谷,河水清澈见底,溪边栽种着大片的芥末。这个地区自古就被许多的文人所喜爱。汤岛的汤本馆旅社也正是川端康成选择写《伊豆的舞女》的地方。
穿过旧天城隧道,徒步约2个小时便到达河津七泷的入口。那里有舞女和“我”的铜像。这里之所以称为“七泷”,是因为从上流开始依次有釜泷、虾泷、蛇泷、初景泷、螃蟹泷、出合泷和大泷七条瀑布流出,形成绝佳的徒步路线。大泷是七泷中涌现的第一大瀑布,也是著名的温泉所在地。天城庄旅馆里竟然有多达28个温泉浴池,特别是边欣赏30米高的大泷边泡温泉澡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基本上日本泡温泉都是不能穿衣服的,但是在天城庄的露天温泉允许害羞的客人选择穿着泳衣浸泡。七泷温泉沿着上流的溪谷流出,确实是一个有着神奇美丽景色的好地方。
说到伊豆的魅力,不能不提到温泉与旅馆。如果住在有些许历史的温泉旅馆里,还可以体验日本传统的生活样式。修善寺温泉是伊豆最古老的温泉,据说是由弘法大师发现的。温泉位于中伊豆的中心,周围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安静的温泉小镇被翠绿环绕,桂川的潺潺水声以及温泉的滚滚热气,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到此参观。独钴之汤是修善寺温泉的发源地,可惜从2010年开始仅供参观,已经不能入浴。一条石子路沿着河边的竹林延伸,人们在此可以静静地享受安静和平和。
热海是伊豆半岛的东入口,而且自古以来就很繁华,是气候温暖、风光明媚的观光地区。在江户时代以德川家康为首的许多将军或是大名都曾来此参观,同时也被许多文人所喜爱。在此拥有别墅的人很多,谷崎润一郎就是其中之一。您一定要去热海梅园看看,此处有着730株梅树,从12月初开始到3月为止形形色色的梅花持续绽放。附近有MOA美术馆,其中最著名的展览品就是江户时代著名画家尾形光琳创作的《红白梅图》屏风。
伊豆八景之一的堂岛位于半岛西海岸的海湾内,有许多灰白色的凝灰岩小岛分布在这里,象一粒粒散落在海上的珍珠。此外,岛上还有许多寺院。伊豆半岛的最南端石廊崎有高达百米的海蚀崖,上有眺望台可供观景。另外,八丈岛上有亚热带风光,来这些岛上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新岛为冲浪乐土。式梗岛有海中温泉。神津岛具有温泉和白砂的海滩。三宅岛最适于海中浮潜及钓鱼。不管哪个岛都是由海洋及自然的天成休闲胜地。
潮风轻抚蜿蜒的海岸线,温泉氤氲,受到黑潮的恩惠,伊豆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被富士山和海洋拥抱的伊豆半岛,从冬天到初春的这个期间,让它更显出瑰丽色彩的是梅花,1月下旬到3月上旬是梅花盛开时节,热海梅园、修善寺默林等地都可欣赏到满山遍野粉红嫩白的梅花。南伊豆的河津町还有提早盛开的樱花,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感受早春初樱带来的幸福气息。
而舞女又是怎么样的存在呢?在川端康成笔下,“我”与舞女“熏子”三次相遇,是在去下田的途中。最初,舞女给我的印象看上去约莫十七、八岁的光景,丰盈而漆黑的头发,大发髻古雅而又奇特,鲜花般娇美的面容,眼角处涂抹着古色的胭脂红。很显然,从舞女的头发以及她装扮成一幅妙龄女子的样子,“我”将十四岁的舞女误认为十七、八岁。
舞女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舞女从一产生就是为日本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富商阔佬们服务的。普通人只能在那些豪华的茶肆酒楼和高级料亭中看到她们的身影。由于被服务对象的地位所决定,过去舞女很少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她们深居简出,外出时要乘坐放下帘子的人力车,步行则要在头顶上扣一个宽大的竹编草帽,把整个脸部遮掩得严严实实。舞女群体相当封闭,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神秘的境况中,即使在现代物质高度文明的日本,一般人也只能在电影或电视镜头中了解她们。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仙贝旅行
音响室进阶班:干湿适中完美放送
在阅读过许多音响空间的文章,跟许多高手讨教以后,你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造一间完美的音响室了,从这一刻起,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有更多探索不完的新知。
明明已经对于吸音板、扩散板、低频陷阱这些名词不再陌生,但真要动手去搬动摆设、请师傅来施工,手上的设计图画了又画,从第一版改到不知道第几版了,却总会有一些东西不知道该摆哪里才好?哪一面墙上好像缺一块什么?就好像灵魂不知道哪里缺了一块一样。
彻底了解声音,先从物理说起
一切还是要从声音的物理说起。
声音在空气中传递,碰到物体后,会发生的行为可以粗略分成吸收和反射。也可以说,不论摆放任何物体在空...
在阅读过许多音响空间的文章,跟许多高手讨教以后,你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造一间完美的音响室了,从这一刻起,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有更多探索不完的新知。
明明已经对于吸音板、扩散板、低频陷阱这些名词不再陌生,但真要动手去搬动摆设、请师傅来施工,手上的设计图画了又画,从第一版改到不知道第几版了,却总会有一些东西不知道该摆哪里才好?哪一面墙上好像缺一块什么?就好像灵魂不知道哪里缺了一块一样。
彻底了解声音,先从物理说起
一切还是要从声音的物理说起。
声音在空气中传递,碰到物体后,会发生的行为可以粗略分成吸收和反射。也可以说,不论摆放任何物体在空间里,从家具到处理声音的装置,都是在利用这两个机制善加组合运用,达到最好的音场效果。
当声波碰到软物质时,不会反射回来,能量会消失在软物质里面,这样的现象叫做吸收。例如有大面窗帘、厚地毯,又摆放了很大的布沙发的客厅,声音就会被大量吸收,这时候整个客厅的音场就会比较「干」。干的音场会很清晰,但是比较缺乏力道、听觉上不够饱满。
反之,如果空间里都是硬的物质,例如水泥或磁砖的墙面、玻璃窗、木制桌椅、光滑的瓷砖地板,这样的空间就不容易吸收声音,声波碰到墙或是地板的时候很容易被反射,这样的空间就会比较「湿」,有大量的回声和残响。
最理想的音响空间,必须是清晰的干,但同时又有适量的残响湿,简单的说就是软硬适中,不能完全吸收、也不能完全反射。
为要调整出最恰当的吸音比例,除了室内家具之外,购买专业吸音板摆在正确的位置,确有其必要性。
扩散是啥玩意,好声自有大道理
知道了吸收跟反射的概念,接下来要介绍「扩散」了,这是一个奇妙的声学名词,在音响玩家中,只要提到「扩散」两个字,就几乎代表着「好声」,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扩散」就是反射的一种,但它对于聆听音响来说,是更优秀的反射方式。当声音碰到一面硬墙,它会被均匀地反射回来,但若这一面墙是凹凸不平的,那声音在墙的各处被反射回来的快慢就会有所不同,这样会对原本的声波有「打散」的效果,回音就不会显得平板,而且避免驻波和共振的发生。这件事就称为「扩散」,在音响室或录音室常常会看到凹凸不平的块状墙面,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预算在家里打造这样具有扩散效果的墙面,也可以买现成的「扩散板」,它就是一块表面深浅凹凸不平的结构,摆设在音响室里需要扩散的地方,就会让声音获得扩散的效果。
对于喜欢自己动手 DIY 的玩家、或是木工的爱好者,扩散板更是一个浪漫的玩意儿,因为它是可以自己 DIY 完成的,表面高低不同的每一根木柱,都是经过设计的,且很多款经典扩散板的设计图,在网络上都很容易找到。找一些好木料,找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下午,自己动手制作一块美丽的扩散板,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吸音装置名目多,相通却又不相同
吸音棉、吸音板与低频陷阱,这三样东西根本上都是属于「吸音」的装置,他们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名词,但实际上是没有明确界限的,这三样东西之间有模糊不清的暧昧地带,有时候甚至可以同时兼具其中两种或三种身份。
例如,把具有吸收低频能力的吸音板放在低频聚集过多的地方,让它发挥吸收低频的效果,就可以把这块吸音板称为「低频陷阱」。这就像是沙发拿来躺着睡,就可以说沙发是床一样的道理。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用途下,可以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事物。
为什么要先解释这个呢?因为每次跟人谈及吸音棉、吸音板与低频陷阱的时候,大多数朋友最后都听得一头雾水,最后总是很疑惑地问我:「所以,这三样东西到底要怎么区分?」事实上就是不能区分的,当想把这三样东西就外观上、或就材料结构上来分类的时候,就已经走错路了。这三样东西,比较像是用「功能性」来分类的,他们可能都是很类似的材料,但是因为摆放的位置不同,密度、厚度和长宽高的不同,就可以被称为不同的名词。
吸音棉、吸音板和低频陷阱,它们可能都是海绵,或者外面包布的玻璃纤维棉或岩棉(注一)。通常整体的材料和尺寸越厚重,吸收的频率就能达到越低,吸收频率能到越低的,就越能称为「低频陷阱」。
甚至被称为「低频陷阱」的市售产品,也常常有吸收中高频的效果,摆在低频不多的位置上,它就只是一块吸音板而已。说来说去,就物理上来说,这三样东西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就是吸音。
吸音专业不专业,想法最有大差别
口语上常说的「吸音棉」,一般指的是乐团的练团室里贴满墙壁的那种黑色吸音海绵,它的功能比较像是利用吸音的方式,来减低乐团练习的音量,重点是不要吵到人,免得遭来邻居抗议。这种吸音棉通常很便宜,跟音响玩家在音响专门店购买的吸音板,有很大的价格差异。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我去音响店里买吸音板,摆在乐团的练团室,它是否有减低音量避免吵到邻居的效果呢?」答案是有的,但这样做成本太高了,昂贵的吸音板要贴满整间房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简单的说,吸音板通常指的是「专业的声学装置」,为了调整空间的音场,而必须「有技巧的」去摆在正确位置的高级玩意儿。而吸音棉呢,通常指的是「廉价的降噪海绵」。
更深入来说,它们可能都同样是海绵所制成,但它们价格的差异在于,吸音板的尺寸和厚度、海绵的密度,是经过声学专家设计过的,专门针对大部份室内音响空间和频率的先天不良,来作改善的用途,它通常会告诉消费者它能吸收的频率范围,低频到多低,高频到多高,专业的吸音板,通常会附上这个产品对于不同频率的吸收能力的图表数据。而且同一家公司,可能会出产多款不同尺寸、不同厚度与密度、甚至不同造型的吸音板,针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声学问题对症下药。
而吸音棉呢?是没得选的,市售的吸音棉大多是差不多的东西,只要有吸音的效果不要吵到邻居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讲究的。事实上,如果你的练团室的墙壁不是实心的砖墙,那即使把吸音棉贴满整间房间,练团还是很容易吵到邻居的。别忘了上一期有提过,吸音棉不是隔音棉,它没有隔音效果,世界上没有隔音棉这种东西。
此外,在这里也要提醒读者,如果希望打造一间真正好声的音响室,千万不要把吸音棉贴满整间房间,这种完全不经思考的处理方式是不可能有什么好音场的。
但若是哪天碰到一个专家,跟你说房间里的哪个角落需要放置「吸音棉」,请不要跟他辩驳,说在这本杂志上看到笔者说吸音棉是不专业的东西。他都已经告诉你在哪个角落要怎么处理了,这是行家的想法,他口中讲的吸音棉,其实就是指专业的吸音板,当然不是乐团练团室的那种黑色吸音棉啰。
同样一块海绵或玻璃纤维棉,它来到这世界上,可能因为命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归属,最后到底成为了吸音棉、吸音板还是低频陷阱,端看使用者怎么用及会不会用了。
夹缝中思考,低频最难明了
不管是音响玩家或是制作音乐的录音师、混音师,都不会小看低频这回事,低频的频率分布和量感,始终是一个复杂且极难对付的课题。一个音响空间里低频的处理,往往是能不能获得好音场的决定性关键。
相信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个说法:「中高频有方向性,低频没有方向性。」其实这一切都跟「绕射」这个物理现象有关。
当水波经过一道「宽门」的时候,它会直直地往前行进;但是当它经过的是一道「窄门」的时候,宅门会变成一个新的「源头」,让整个水波呈圆形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如下图)。这种波动经过狭缝而扩散开来的物理现象,称为「绕射」。当狭缝窄到会让波动绕射的时候,原本直线前进的波就不会再是直线前进了,它会往四面八方散开。
这个「宽」跟「窄」的差别,大致上以水波的「波长」为基准。如果门窄到跟水波的波长差不多,那这道门就可以说它是窄的,在物理上称为「狭缝」。如果门很宽,远远比水波的波长还要宽,那这道门就是宽的,就不是物理上所谓的「狭缝」。
了解了这个概念,试着来换算一下低频的波长,会发现频率 100Hz 的声波,波长算出来竟然是 3.4 公尺!(注二)是的,3.4 公尺,比大多数人家里的一层楼还要高,这么长的长度,声音才来回振动了一次。如果是 50 Hz 的声波,波长就是刚刚的两倍,长达 6.8 公尺了。
到这里,您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什么呢?
是的,对于一般的建筑,任何人家里的空间格局,或任何居家室内空间,对于 100Hz 以下的低频来说,都是狭缝!居家空间里的任两道墙,对于低频声波来说,都是相当窄的窄门,就算是很大的客厅,天花板和地板之间,对低频来说依然都是狭缝。因此当喇叭发出低频的时候,在室内空间几乎都会往四面八方散开。即使在室外的大型演唱会,喇叭距离地面也很难高达数十公尺,因此低频永远都会有绕射的现象。
这种没有方向性四处乱窜的低频,根本上无可避免,会造成聆听时音场的混乱,让整个听觉上变得「轰」。特别是在两面墙之间的直角处,很容易形成低频堆积。而两面平行的墙面、或是天花板和地板,都正好会成为低频的共振腔,让某个频率一直在中间嗡嗡作响。(注三)
到底吸音板、扩散板和低频陷阱这些装置该如何摆设,才能解决恼人的低频问题以及平行墙面造成的驻波呢?抓准六大观念,你也可以在家轻松摆设出定位清晰、干湿适中的好音场,让我们从喇叭开始说起吧。
喇叭聆听贵宾席,摆位自有大道理
一般还不懂音响空间的人,大多数会将喇叭靠墙放,这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喇叭的背面应该和墙面保持一段距离,通常在 1 到 2 公尺之间,视不同的喇叭设计而有不同的摆放距离。以一般大小的房间来说,喇叭和后墙的距离,聆听位置和喇叭之间,各为房间长度的 1/3,是一般认为最理想的比例。
通常会让喇叭发出的声音水平地打向聆听者的耳朵,因此喇叭的高度和聆听者的耳朵大约在相同高度,以此类推,不管是吸音板或是扩散板,也应该以坐着聆听时的人耳高度为最主要区域,如上图。
但实际的情况并不这么单纯,视不同的器材、不同的需求和室内空间的分配,还是会有很多不同的摆设方式。
喇叭后墙是重点,低频陷阱不能缺
喇叭背后的墙面,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大致上的观念是这样的,因为喇叭会将声音往前打,但低频因为没有方向性,所以越低的频率在喇叭的背后会越累积越多,如果喇叭背后刚好是呈直角的墙角的话,状况则会更严重,也因此喇叭的后墙是需要将低频做吸音的,不吸音会让整个音场显得太轰而失去清晰度。
然而,我们也很需要让喇叭后墙具有反射能力,将声音往前反弹到聆听者的耳朵,这样喇叭听起来才会结实有力,不至于软趴趴。又要吸音、又要反射,这样的要求,就让喇叭后墙的处理陷入两难的局面了。一般的做法是:将吸收低频的装置摆设在「关键位置」上,其它的地方留着做反射用途。最常见的就是在后墙和左右侧墙的两处直角,摆上大型的低频陷阱,这两个巨大的吸音装置可以解决掉这间音响室里最多恼人的低频。
也可以将低频陷阱摆在后墙两个直角处的人耳高度附近,但上面碰到天花板的两个「三面直角」处,另外吊挂较小的低频陷阱。而两个喇叭中间的那一块墙面,可以摆上一面扩散板来反射声音,让喇叭听起来更结实有力。
找到第一反射点,关键时刻不妥协
室内音响空间的摆放,一般都建议第一反射点一定要做吸音。
第一反射点是什么呢?第一反射点就是喇叭到墙面、墙面到聆听者的耳朵之间,画出声音的反射路径后,声波在墙上反射的那附近区域(如下图)。在左右侧墙面的第一反射点装置吸音板,让喇叭发出来的声音不受到来自两侧墙的反射音干扰,音像定位就会清晰。
同样的道理,喇叭发出的声音也会打到天花板,再从天花板反射回到我们的耳朵里,这个天花板上的第一反射点,也是必须要吊挂吸音板的区域。
左右墙面要对称,定位清晰最透彻
一对喇叭的摆放位置,最好距离房间的左右侧墙是一样的距离,而且两边的墙面最好是尽量对称的形状和接近的材质,如果左右墙面不对称,来自两侧墙的反射音,很容易造成聆听音乐的干扰,会让听到的声音变得跟原本唱片里要传达的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乐器的摆位很容易歪掉,原本应该在中间的乐器变得偏左或偏右。
如果因为房间的格局,喇叭的左右侧真的有无法对称的情况,例如有一边就刚好是一道门,那音像定位就很容易混淆不清,这时候在两侧相同距离的第一反射点,摆上一模一样的吸音板做吸音,会比较改善。
沙发后墙不放过,听感加深好开阔
一般来说,让喇叭打向聆听位置,这位置通常都是沙发区,建议沙发不要完全靠着后面的墙放置,中间要留 1 到 2 公尺的空间出来,在聆听位置(沙发)后面的墙上人耳高度附近,可以装置扩散板,让喇叭过来的声音被后墙反射时,是经过扩散以后的声音,这个做法可以加深音场的深度,让整个听感上产生房间变大的错觉。
天地之间别忘记,平衡听感有道理
天花板和地板,如果不处理,房间的六个面,就会有两面是硬的材质,这样会让整个空间内反射的比例占得太高。而且别忘了,天花板与地板之间是巨大的平行面,会造成某个低频的驻波,没有处理好就很容易有一处低频过多,室内会变得很轰。
因此必须在天地之间摆上一些吸音或扩散装置,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想法是铺地毯,至少在地面会有吸音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地毯的吸音频率通常都在中高频,无法延伸到低频,这样依然不能解决平行面之间的驻波造成低频过多的问题(注三)。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将大型的低频陷阱吊挂在天花板上,一方面破坏原本平板的形状,一方面吸收低频,吊挂的位置要视室内的音场分布而定,原则上以低频聚集最多的地方为主。
另外,也有在天花板吊挂扩散板的做法,但要注意的是扩散板一般是木头制成,重量都很重,吊挂在天花板如果不够牢固,是相当危险的,有人会因此使用保丽龙制的扩散板代替,但保丽龙制品不管是外观或声音上,都不如木制扩散板,因此也有人设计出重量较轻的木制扩散板,通常是格子状的,但依然有一定的重量,在施工时一定要请专业的工程人员,才能确保安全性。
了解声音的物理之后,一路解析实际的音响空间调整,你决定好要动手进行住宅大改造了吗?
注一:如果吸音板的材料是玻璃纤维棉或岩棉,通常外头都会包布,免得细小的纤维溢出,这些长纤维吸入肺里会造成呼吸道的伤害,钻进皮肤里会造成红肿发痒。所以在音响室看到包布的吸音板,千万要小心不要刺破了。
注二:物理公式「声速 = 频率 x 波长」,空气中的声速 340m/s,频率为 100Hz,代入可得波长为 340/100 = 3.4 公尺。
注三:楼高造成的驻波属于低频。以一般楼高两米半来说,在天花板和地板为半波长(天地视为两个节点),波长就是 5 公尺了,代入物理公式「声速 = 频率 x 波长」,两米半楼高的共振频率为 340/5 = 68 赫兹,68、136、272……等等两倍频、四倍频以上都会有共振而过多的现象。
文丨阿卖
本名张涵盈。身份多重,大致上来说是个创作歌手、音乐制作人与业余的室内设计师。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她的人生很“动听”--走近大提琴家娜木拉(上)
娜木拉老师出生于内蒙古的音乐世家,鄂温克族。中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
在娜木拉的演奏生涯中,参加国内外的重大演出达上百次,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多次个人独奏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以及讲学活动,并多次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国内外各大城市公开演出。被加拿大皇家山大学聘为常驻艺术家。
走进演播厅,娜木拉优雅方兰,眉宇间温婉贤淑,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有着众多头衔的她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谦和,始终,油然微笑……
娜木拉
音乐是她与生俱来的热爱
娜木拉老师出生于内蒙古的音乐世家,鄂温克族。中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
在娜木拉的演奏生涯中,参加国内外的重大演出达上百次,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多次个人独奏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以及讲学活动,并多次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国内外各大城市公开演出。被加拿大皇家山大学聘为常驻艺术家。
走进演播厅,娜木拉优雅方兰,眉宇间温婉贤淑,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有着众多头衔的她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谦和,始终,油然微笑……
娜木拉
音乐是她与生俱来的热爱
青年娜木拉
昔日同窗,今日友
很多人并不知道著名歌唱家韩磊与娜木拉是昔日的同窗好友。喜欢他们家人式地谈笑自如,从学校食堂朴实的老大爷包的包子到当时毕业一起去瑞士演出的经历,没有富丽堂皇的措辞,只有真情流露地念念不忘……一曲《敖包相会》悠长的大提琴与浑厚的歌声,二人的合作天衣无缝,现场的观众无不沉浸其中。
娜木拉与韩磊
娜米萨
提起“妈妈的味道”,女儿娜米萨的眼睛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娜木拉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是尽心尽责的老师,更是一位贤淑柔软的妈妈。“同样的配料,同样的方法,就是做不出妈妈的味道……”贴在娜木拉身边的女儿如今已经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她优良的基因,她是一个落落大方又纯真可爱的小姑娘。
娜木拉与女儿同台
“她当时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一下子非常感动。她说,妈妈我特别爱你,她说我想让你现在就知道。我不想等到你都很老了,或者,我一直没有说,虽然大家都觉得女儿爱妈妈但是我想现在就让你知道,我非常地爱你……”娜木拉眼里泛起的泪光映照在每个现场观众的心里。
娜木拉与女儿娜米萨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CCTV音乐
“奇思壮采,震古烁今”瑞鸣《八千里路》音乐专辑赏析!
世界音乐/Worldmusic,广义上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狭义即指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汇结合的音乐类型,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
而“历史上首次以古朴唢吶、管子对话全美首座巨大管风琴” 的《八千里路》音乐专辑正是这种操作!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尽管,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这音乐上的奇思妙想,却不是什么土豪劣绅有钱便能染指的,唯有贫乏的心才会限制了想象力!
似乎越来越明晰了,自《藏密》《黑白风景》《琴迷歌剧夜》《月儿弯弯照九州》《城市的十二个花园》瑞鸣对于世界音乐的探索从未停止,这或...
世界音乐/Worldmusic,广义上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狭义即指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汇结合的音乐类型,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
而“历史上首次以古朴唢吶、管子对话全美首座巨大管风琴” 的《八千里路》音乐专辑正是这种操作!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尽管,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这音乐上的奇思妙想,却不是什么土豪劣绅有钱便能染指的,唯有贫乏的心才会限制了想象力!
似乎越来越明晰了,自《藏密》《黑白风景》《琴迷歌剧夜》《月儿弯弯照九州》《城市的十二个花园》瑞鸣对于世界音乐的探索从未停止,这或者可以看作是那个用《琴》《伶歌》《虞美人》《粉墨是梦》打造深具传统民族特色音乐王国的多维搭建。
更多的维度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可能。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八千里路》专辑主要集结了三种不同地域及时空维度的古老乐器:唢吶、管子和管风琴,当然还有来自中国、以色列、希腊、土耳其、美国五个国家独特乐器襄助,包括乌德琴,箱鼓,吉他,古筝,笙,笛子,四弦吉他,美洲土著笛等乐器跨越千年岁月不远万里聚集在梅休因纪念音乐厅(Methuen Memorial Music Hall),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东西方乐器,竟同台协作搭配,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音乐赏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唢呐最真实的写照: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与唢呐有着几近相同的传播轨迹,作为吹管乐器的管子,一样源于古代波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管子传入西域成为中国新疆一带通用的乐器,曾被称为"筚篥"或"芦管"。后传入中原,经过变化发展,它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越过时间的长河,距首座管风琴(Pipe organ)的诞生,已有2200余年历史。那属于气鸣式键盘乐器的管风琴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音量洪大,音域宽广,气势雄伟磅礴,有着其它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丰富而辉煌的音响;音色优美庄重能够模拟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的声音,其丰富的和声绝不逊色于一支管弦乐队,可以营造肃穆庄严的气氛,是最具宗教色彩,最能激发人类对音乐产生敬畏之情的乐器。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专辑录音地点选在美国波士顿北部小城镇梅休因(Methuen)的梅休因纪念音乐厅(Methuen Memorial Music Hall),也是颇具深意,只为那1863年,由德国瓦尔克公司(E.F. Walcker Company)为美国打造的全美第一台专业演奏级管风琴,那堪称国宝级的“古董”早已化身为传奇,其庞大身形由6088根音管及84支音栓组成,蔚为壮观,现能奏响的每一个音符都弥足珍贵。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随着极具苍茫历史感的中外乐器珠联璧合,气势恢弘的乐思畅想正逐渐显现轮廓,如今尚未聆听已心生崇敬向往,而那扇神秘的世界音乐殿堂之门也由此缓缓打开。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音乐赏
至此,专辑取名“八千里路”的寓意已逐渐明了,其固然有千里迢迢奔波劳顿之寄予,却更带一层跨越千年历史的丰韧与厚重。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然,八千里路音乐构建之奇思壮采才刚刚开始!
专辑时长61分06秒,共选曲12首,收录国外歌谣9首,国内民谣3首,题材涉略广泛而丰富,国外歌谣既有传统名曲如“奇异恩典”“晴空中的云雀”等,也有“葡萄干和杏仁”“一起跳舞”“印第安往事”等乡间小调,国内民谣分别是“兰花花”“东北小调”和“送亲歌”,看曲名似有浓郁乡土气息迎面而来,却在不经意间成就“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终极奥义。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01.情迷土耳其
02.奇异恩典
03.葡萄干和杏仁
04.兰花花
05.醉在他乡
06.东北小调
07.晴空中的云雀
08.一起跳舞
09.印第安往事
10.送亲歌
11.蜜色罗
12.仙纳朵
图片来自公众号羽音乐赏
专辑最令人称奇的是所有曲目的吹奏部分都是由郭雅志完成,可谓一个人撑起演奏部分的半壁江山。
郭雅志何许人也?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著名管乐演奏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陈家齐、胡海泉、宋立春等唢呐、管子名师。精通吹奏唢呐、管子、箫、埙、笛子、巴乌、葫芦丝、少数民族土著吹筒和西洋萨克斯管等近三十种吹奏乐器。1998年历史性荣获美国纽约Pro Musicians国际大赛中唯一大奖;1999年任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2012年赴美在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爵士乐,演奏足迹遍及美国、德国、丹麦、澳洲、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天下唢呐第一吹”、“国乐骄子”、“国际管乐大师”等美誉,正是他使得如今日渐式微的唢呐大放异彩。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首曲“情迷土耳其”便极具创想,以充满异域风情的乌德琴声作为铺垫,如电影叙事般缓缓拉近的镜头,穿过历史的天空,已然置身于风情万种的伊斯坦布尔集市,当第十秒唢呐吹出熟悉又陌生的声线破空而来,一时竟无法招架,这与印象中的那个热闹喧嚣甚至稍显张狂的唢呐完全不同,矜持内敛却配合得体,毫无违和,在初步的开场介绍之后,当1分53秒牛筋BASS交织着箱鼓敲击的节奏跟上,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这曲风还暗藏爵士乐的编排操作,实在令人大感意外,箱鼓的敲击回响已然勾勒出梅休因纪念音乐厅旷阔的空间,音场搭建自是极好,在唢呐奏出主旋律之后一段由乌德琴对话箱鼓的即兴演绎深具爵士乐精髓,简直堪称全曲精华,异常出彩,最后再由唢呐重拾主题三次重复之后逐渐将全曲引向高潮,并在炽热处嘎然而止,别出心裁的编排令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八千里路专辑内页
在初次领略专辑中唢呐异乎寻常的表现力之后,不禁对第二首“奇异恩典”十分期待,那原本出自苏格兰的基督福音歌谣,又该如何演绎?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但耳畔却分明传来葫芦丝的声音,悠悠曲调竟然同苏格兰风笛音色高度契合,如果你对葫芦丝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描绘“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么“奇异恩典”中的演绎则完全打破葫芦丝长久以来局限于表现云南风情民谣的地域属性,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因为1分05秒管风琴首次登场,尽管只是辅助伴奏却是内力暗涌深阔宏远,那婉如喷薄而出的低频,凝结成墙由远至近贴地而来,庄重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正当感怀这份崇敬时,忽闻唢呐高亢嘹亮之声拔地而起,画风旋即为之一变,整体曲境由此变得激越起来,气势磅礴的管风琴,似为这感恩与赞美更添一份自豪和振奋,一曲终毕荡气回肠。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管风琴有着强悍的低频和超低频表现力,声浪排山倒海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也成为评判音响系统优劣的试金石。除了第二首“奇异恩典”还有第12首“仙纳朵”也采用了管风琴配乐,成为专辑中两首仅有的绝响。
八千里路专辑内页
余秋雨曾说过: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郭雅志的吹奏在拥有高超技巧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思辨与探索创新,闻之有豁然开朗之感。纵观整张专辑,并非所有选曲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乐器编排演奏,第六首“东北小调”和第九首“印第安往事”分别采用东北大唢呐和美洲土著笛单个乐器演绎,一气呵成表现抢眼。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尤其“东北小调”里唢呐表现力之丰富令人大开眼界,虽名为小调,却吹奏出大格局,全曲以柔缓开篇如泣如诉相当悲戚,引得心绪一片萧瑟,有黯然神伤之感,行曲过半开始节奏渐快,似开启高能,那吹奏时上下翻飞,摇头晃脑的形态跃然而出,其欢快流畅同前半段凄凄惨惨形成强烈反差,在最后的音乐小节复又归于平静,感受跌宕起伏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对大师吹奏技艺的顶礼膜拜。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印第安往事”显然是一首伤感的歌谣,非常简单的旋律,在美洲土著笛特有音色的加持下,每个音符纯粹而自然,有一种说不尽的苍茫与空旷,是对往事的追忆,还是对远古的呼唤,只是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激流翻滚热泪盈眶,颇具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悯情怀,只是最终呈现的意境之美,早已化作专辑中深刻而独特的存在。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博尔赫斯说:时间是遗忘,也是回忆...
聆听八千里路音乐专辑,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不是那些古老的乐器本身,而是通过不同搭配和不断尝试去发掘各种音乐的可能,以充满想象力的乐思意境去描绘和刻画生命的伟大与机缘的奇妙,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音乐类型,固有的模式一旦突破,必然极具华彩震古烁今。
那么,是什么限制了你音乐思辨和欣赏的能力,令你还如此贫乏?或者,“八千里路”可以给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答案。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
瑞鸣开启艺术家经纪业务啦!如有合作请联系我们哦~
瑞鸣十五年
感谢每位艺术家
为瑞鸣的每一份付出
瑞鸣希望搭建一个桥梁
将艺术家推向
广阔的市场和舞台
特推出艺术家经纪板块
1、瑞鸣出品,品质保障
创立十五年来,瑞鸣音乐锲而不舍地在音乐上求精求纯,无悔投入,以表现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为己任,用面貌、题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的专辑,在世界各地音乐听众中赢得了优质口碑。
2、音乐编创的专业能力
叶云川,音乐制作人,美国格莱美协会会员,创立中国声誉卓著的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并任制作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导师,中国金唱片奖最佳音乐人特别奖获...
瑞鸣十五年
感谢每位艺术家
为瑞鸣的每一份付出
瑞鸣希望搭建一个桥梁
将艺术家推向
广阔的市场和舞台
特推出艺术家经纪板块
1、瑞鸣出品,品质保障
创立十五年来,瑞鸣音乐锲而不舍地在音乐上求精求纯,无悔投入,以表现和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髓为己任,用面貌、题材、音乐风格各不相同的专辑,在世界各地音乐听众中赢得了优质口碑。
2、音乐编创的专业能力
叶云川,音乐制作人,美国格莱美协会会员,创立中国声誉卓著的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并任制作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导师,中国金唱片奖最佳音乐人特别奖获得者。从事音乐创作、制作多年,获海内外重要音乐媒体高度评价,部分作品被海外唱片公司收录出版,所制作的音乐作品在高端音乐市场得到较大认同,并远销海外,成绩斐然。担任制作人的唱片及音乐作品曾多次获“美国独立音乐大奖”“中国金唱片奖”“中华优秀出版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百余个奖项,在中国城市广播联盟评选“中国十大发烧唱片”中数次入选,作品多次入选“CD圣经”等海内外专业评比。因多年与国际音乐制作及出版行业的密切合作经历,音乐创作理念及制作手段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角。
3、音乐类演出的策划
瑞鸣经纪人均是专业音乐背景出身,重点核心经纪人来自行业内资深经纪公司。
资源丰富、国手级别、长期紧密合作
合作艺术家
郭雅志、哈辉、苏畅、
杨雪、于源春、赵晓霞、邸琳等
合作联系方式
Add:北京市朝阳区秀水街1号
Tel:+ 86 (10) - 8483 1327 / 8532 6105
E-mail:rhymoi163@163.com
工作时间
周一 ~ 周五 10:00-18:30
文中图片来自瑞鸣音乐官网
《伊豆的舞女》LP正式上线,在东京深夜里低唱最温暖的歌~
瑞鸣音乐最新LP《伊豆的舞女》
已在瑞鸣音乐官方微店全面上线
让我们一起聆听在东京深夜里低唱最温暖的歌~
自2018年10月31日瑞鸣音乐专辑《伊豆的舞女》上市以来,广受好评,应广大听众要求特推出黑胶版本,用黑胶声音聆听音乐美好!
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以缠绵悠远的怀旧之声温暖漫漫长夜,诚意奉献“世界的声音”东京诗篇——《伊豆的舞女》LP于今日正式上线!
音乐制作人叶云川
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
以东洋美学的风雅诗意
重制经久不衰的中、日、英、流行金曲
日本录音大师松下真也
于东京最佳模拟录音棚精...
瑞鸣音乐最新LP《伊豆的舞女》
已在瑞鸣音乐官方微店全面上线
让我们一起聆听在东京深夜里低唱最温暖的歌~
自2018年10月31日瑞鸣音乐专辑《伊豆的舞女》上市以来,广受好评,应广大听众要求特推出黑胶版本,用黑胶声音聆听音乐美好!
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以缠绵悠远的怀旧之声温暖漫漫长夜,诚意奉献“世界的声音”东京诗篇——《伊豆的舞女》LP于今日正式上线!
音乐制作人叶云川
携手中日知名歌手与国际演奏家
以东洋美学的风雅诗意
重制经久不衰的中、日、英、流行金曲
日本录音大师松下真也
于东京最佳模拟录音棚精心制作
特别采用磁带录制
全套模拟设备
匠心呈现温暖饱满音质
王韵壹、木村浩子、国贞雅子
三位中日爵士名伶磁性声线
深情吟唱
以缠绵悠远的怀旧之声
温暖漫漫长夜
制作人叶云川盛邀著名爵士钢琴家Simon Cosgrove担纲编曲一职,并组建东京最优秀的爵士乐队,于著名录音师吉川先生创立的东京最佳爵士录音棚Dede录制本张专辑。优秀录音师松下真也,以凝聚匠心的录音技艺为专辑制作添光增彩。
《红豆》《温柔地爱我》《雪之华》《伊豆的舞女》……横贯华语、日语、欧美歌坛的经典名作,经过模拟磁带的载录,和众多顶级模拟录音器材的打磨,音色醇厚如初,而多染了些许温暖惆怅。
曾在瑞鸣音乐出品的《被遗忘的时光》专辑中担任演唱的爵士女伶王韵壹,以低沉而充满质感的中性唱腔再度精彩登场。
她与两位唱功非凡的日本爵士女歌手木村浩子、国贞雅子,完美演绎出东西方融和的音乐风貌。和风的恬静与淡雅,在爵士的洒脱气息之中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为那份威士忌的醇厚底蕴,增添了几缕清酒的芬芳。
以和歌的唯美风情,绘写灵动而跌宕的旋律。将歌舞伎的优雅气质,融入即兴而流畅的节奏。色彩淡雅的爵士之歌,舞动在徘徊的月色下,飘游在穿过竹林的风中。令人于幻梦之隅流连忘怀,回味生命中原初的感动。
01.伊豆的舞女 (伊豆の踊子)/日语 (木村浩子)The Dancing Girl From Izu (Japanese)
02.温柔地爱我/英文(国贞雅子) Love Me Tender
03.一个人跳舞/中文(王韵壹)(Dancing Alone (Chinese)
04.红花 (紅い花)/日语(木村浩子)Red Flower (Japanese)
05.星 (昴) /日语(木村浩子)Pleiades (Japanese)
06.天使/英文(国贞雅子)Angel (English)
07.亡命之徒/英文(国贞雅子)Desperado (English)
08.红豆/中文(王韵壹)Red Bean (Chinese)
09.山丘/中文(王韵壹)Mountain (Chinese)
10.泪光闪闪(涙そうそう) /日语 (木村浩子) River of Tears (Japanese)
11.雪之华(雪の华)/日语(国贞雅子)Snow flakes (Japanese)
瑞鸣音乐
十五年坚持用心做音乐
我们一直在路上
……
今日起新专辑《伊豆的舞女》LP
在瑞鸣官方微店正式上线,
欢迎来【瑞鸣官方微店】进行购买!
发货时间:即日起按照订单时间顺序陆续发货,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明月映敦煌》丨走进艺术家的心灵殿堂
《明月映敦煌》
踏古寻路 以浪漫情怀
激发唐朝与敦煌的音乐畅想
制作人叶云川奇异幻想
穿越历史沧桑 携手池浚
搜集珍贵乐谱
录音大师李大康彰显四十载资深功力
匠心独具精湛录音
七仙女寄语
于源春(琵琶)
敦煌,神秘久远
虽说早已对敦煌文化
特别是飞天古谱等
与琵琶息息相关的这些符号神交已久
但真正去到敦煌,已是16年的夏季
黄沙、小县城和每每勾人泪下的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时隔一年后,坐标北京
传媒大学院里的一处录音棚里
我面前放着印刷工整的敦煌译谱
此时的音乐是我的媒介
琵琶就是我的心音
听一听,触一触
这一捧黄沙下,...
《明月映敦煌》
踏古寻路 以浪漫情怀
激发唐朝与敦煌的音乐畅想
制作人叶云川奇异幻想
穿越历史沧桑 携手池浚
搜集珍贵乐谱
录音大师李大康彰显四十载资深功力
匠心独具精湛录音
七仙女寄语
于源春(琵琶)
敦煌,神秘久远
虽说早已对敦煌文化
特别是飞天古谱等
与琵琶息息相关的这些符号神交已久
但真正去到敦煌,已是16年的夏季
黄沙、小县城和每每勾人泪下的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时隔一年后,坐标北京
传媒大学院里的一处录音棚里
我面前放着印刷工整的敦煌译谱
此时的音乐是我的媒介
琵琶就是我的心音
听一听,触一触
这一捧黄沙下,历史的温度
邱琳(阮)
刚筹划时,叶老师说
打算做一张半即兴的专辑
当时听到这个想法后觉得很新鲜很兴奋
但是随后引来了各种担忧
通过几次排练,从最初的胆怯与毫无头绪
到一次次的放开自己,大胆尝试
与大家相互交融、碰撞火花
让我感受到了即兴创作的乐趣
并且充满期待
从排练到进棚录制
我们每次的演奏都是不一样的
没有固定的模式
没有固定的乐谱
没有指挥
靠着彼此的默契和对音乐的感受
相互感染、相互衬托……
马瑞(打击乐)
非常高兴与六位美女演奏家合作
我们都是多年的同学和师姐妹
默契要比其他的合作更为融洽
与以往的录音不同,即兴演奏
彼此更多的是碰撞与融合
现场需要所有人全身心的投入和彼此感受
尤其是音乐上的呼吸、情绪的起伏
与音乐内涵的诠释和表达
打击乐起到了烘托音乐张力
营造音乐氛围的作用
让敦煌主题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气场
将神秘的唐代音乐文化,以全新的解析
充满灵性的表达呈现给大家
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美好经历!
杨雪(二胡)
录音的时候,心力交瘁
但录制完成后,深感一切都值得
与传统的录制方式感受不同
无谱即兴,有着更多灵感碰撞
意外产生的火花
让音乐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明月映敦煌
千年的月光
连接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是一张用真情与真心打造的专辑
苏畅(古筝)
很负责任地说
整张专辑真的蛮好听
即兴真的也蛮好玩
说到玩,我的感触颇深
尤其当我漫步在欧洲小镇
驻足欣赏街头艺人玩音乐时
他们那种流于自然的状态
带给人极大的放松与享受
西方音乐人喜欢用“玩”这个词
因为Play the basketball
和Play the Guzheng
用的都是play这同一个词
翻译过来就是“玩古筝”
玩是一种身心的释放
音乐就是能带给人以灵魂的释放
这次的专辑录制是一次敦煌的“精神之旅”
也是一次释放身心之旅!
赵晓霞(古琴)
各位演奏家这次在这张专辑中所展现
出来的即兴能力令我们每个人都十分欣喜
民族音乐从传统的传承就是一个
历代即兴演奏逐渐丰富的过程
古琴曲有很多在古代就是即兴而来的
它是演奏者思想的流动
是东方美学的一种自然的表达
当代的艺术家更应该打破束缚的界限
释放更多音乐的本性……
从《天人合一》到《虞美人·琴歌》
再到这次的《明月映敦煌》
每次专辑都广受好评
钦佩瑞鸣做音乐认真的态度和敏锐性
期待未来更多的合作
李娟(笛箫)
想说的话太多太多
文字不足以表达心声
就让音乐细细道来吧
呵呵呵……
摄影:小叶·不会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