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天涯社区看帖子,有人总结《士兵突击》引发的社会现象,其中提到“除非是极度贫穷之人否则一定会买一正版DVD珍藏”,另一帖子总结《士兵突击》吸引了哪几类观众,洋洋洒洒十几类,但我发现他忽略了我这一类人,即:从来对(包括国内外)电影电视剧没有什么真正兴趣之人———因为一贯只为音乐制品投资的我也破天荒地买了一正版电视剧DVD《士兵突击》。
在少年时代,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过实在太多的打仗电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还有一阵常演前苏联的战争电影,可能是因为在外形上分不清苏联红军与敌军而不知该在心理上支持哪一方,看这些电影时我最易入睡……这些经历造就了成年后最不爱看关于战争的电影以及电视剧,再后来发现,其实我对影视剧的兴趣远远(永远)不及对音乐的兴趣,生活中可以没有电影电视剧,但绝对不能没有音乐。
几年前,好象那年是反法西斯胜利几十周年来着,CCTV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冼星海》吸引了我,对音乐的喜爱免不了要关注一下与音乐人有关的影视剧,每晚准时收看,《冼星海》之后紧接着上演的《八路军》感觉也不错,继续收看,《八路军》结束之后又一部与我们山西有关的《吕梁英雄传》开演,感觉继续良好,于是继续观看,最后一集播出的当晚接着上演的《亮剑》感觉不好,没再接着浪费时间———很有点事不过三的味道。后来听说《亮剑》创下什么收视新高,并开始在各电视台重新反复播出,我依然没有什么兴趣。对此我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从来就与大众的品位有差距。
好象从《亮剑》开始,形形色色的关于军人的电视剧依次登场,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只要看到电视上有军人的剧集正播,立即换台或关掉电视,对这些电视剧的反感与对清朝剧的反感等同,厌恶至极。
《士兵突击》开始播出时,我的关掉军人剧的习惯依然保持着,但因为各电视台轮番或同时热播此剧,我还是看到了一些情节,感觉仿佛还不错似的。终于有一天发现这是一部好剧,想认真看一遍时,晚间黄金档的狂播已基本结束,幸好甘肃台的假日重播被我发现,一集不拉依次看完,完后还想看,有时白天在某些电视台能偶然看到一些,总觉着看不够,终于,买了一套DVD。我仍然要说,我不是什么《士兵突击》迷,但在记忆中确实没有几部电视剧可以让我看了又看,反复看而不厌,这样的电视剧大概只有《西游记》、《红楼梦》、《我爱我家》、《红岩》、《傲慢与偏见》,就这些了吧。
多看几遍之后,便会发现《士兵突击》不仅鲜明区别于其他军旅剧,更区别于近十几年来充斥银屏的各色剧集。首先,此剧的演员阵容精致,演员们都不是那种让人的审美疲劳到极致仍不肯善罢甘休的大明星,大多数为新面孔或生面孔,但他们的演技毫不含糊,绝不逊色于时下那些以广告代言或隐私炒作为主要工作的演员们;其次,该剧的一个鲜明特色是,纯,一部真正的男人剧,剧中偶然跳出几处有女性的场面,甚至看不到女演员的正面造型,并且完全被剧情忽略。因为戏中没有女人,也就免除了一切庸俗或不健康的东西,全家老幼围坐在一起看这部剧绝对不会有哪怕一次尴尬情况发生,同时本剧绝对可以做到五讲四美,任何不文明的语言或不适当动作都不会出现,所有不健康的镜头一概免除,也许唯一一次可以算得上“问题情节”的部分就是在老A集训时,二十七在黑暗中拍着自己的大腿说“同志们,知道我穿什么睡吗?皇帝的新装啊,一丝不挂”,除此以外,本片谢绝任何一位男演员可能展示自己的肌肉,以刺激部分观众的生理性敏感思维。特别要说的是,尽管全部是男演员,但绝对爷们,没有一个演员是时下风行的那种韩国式的女性化的娘娘腔男明星。第三,该剧有一个鲜明主题:真。这些年的影视剧最令人不堪忍受的便是粉饰低级趣味,艺术的最高境界真诚善良美好早已被所有的编导遗弃,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水浒传》把过多的资源时间耗费在潘金莲与另几位问题女人身上,并力图用一种所谓全新的视角诠释荡妇以完全颠覆原著的本意,真真令人不寒而慄……
《士兵突击》最大的贡献在于用一种平实自然的手法宣扬崇高正直的人生境界,美好健康的人生理想,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这些简单的“大道理”曾几何时,激励过一代人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勇攀高峰有所作为,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当我们日渐被时代大潮卷入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而疲于奔命的年代,看过《士兵突击》,也许是该反省一下的时候了。
最纯真的就是最美好的,虽然该剧是一部男人戏,却吸引了无数的女性观众,其实真正美好的东西会吸引所有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班长——张译
据说《士兵突击》播出后,获最高人气的不是许三多,而是班长史今,在各相关的网站内,张译的欢呼喝彩一浪高过一浪,每一个观众最早感兴趣最难以忘怀的人物就是班长,的确,班长的魅力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尽管退役后他没有再出场亮相,但他的影响无处不再,每一次被提起都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如:伍六一的一句“班长又挨训了,因为你不争气”,让几乎要昏睡过去的许三多立即清醒……从某种意义说,没有班长就不会有后来的许三多,正是他把扶不上墙的烂泥巴捏成人形,学会自爱自尊,造福他人且牺牲了自己,军营告别那场戏一定不止一次地感动过所有的观众,哪怕铁石心肠之人也会为之动容,为之动情……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经需要过或期盼过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象班长这样的人。
后来知道,演员张译在《乔家大院》中饰演过长顺,这个角色我当然记得,但若没人提起,我决不会把班长和长顺联系起来,相信大多数人亦然,可见,一个演员的成功必然要与一个重要的角色相结合,否则,长得再帅也不行,呵呵。不管怎样,张译成功了,一般人(包括我)会不自觉地把他当成史今班长,也许我们这个时代已不需要雷锋,但我们需要班长那样的人。
两则不寻常的联系:一,班长无法忍受许三多遭父亲打骂,一狠心决定要这个兵,带他脱离苦海———这个时候的班长使我想起当前社会上一些收留流浪猫流浪狗的人,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二,被班长一顿痛骂而学会砸锤后的许三多兴奋的难以入睡,一声声地冲着上铺念叨“班长,我是你的朋友吗?我今后好好表现,你就不会走了吧……”这段情景使我想起一首老歌,陈哲作词苏越作曲朱桦演唱《真诚的爱》:只说了一句我爱,从此就难以忘怀,它晶莹它洁白,象大地白雪皑皑,一份真诚的爱呀,一颗痴心的等待,一片坚实的土地,一个星斗满天的胸怀。
伍六一———刑佳栋
这个家伙我喜欢,纯爷们,象头野豹子,他在生活中一定也象在电视剧中那样吧,生猛、精壮、刚强、干练。我喜欢他不是从《士兵突击》,而是从《吕梁英雄传》开始,当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他,我想这个演员莫非是我们山西的演员,怎么会把吕梁民兵演得如此生动?看了《士兵突击》后又觉得他的原籍也许是河南,呵呵,好演员就该这样,演什么象什么。
伍六一的傲慢最有趣,瞪着许三多的时候仿佛下一个动作要把他撕吃了似的,当许三多提出和解时他不客气地推开可怜巴巴伸过来的手,“三个字,看不上”,伍六一是最多用脚说话的人,踢人的时候最可爱,比如,“许三多,和我打一架,来呀”。伍六一是真正铁打的男子汉,最能咬牙生扛,哪怕不惜把自己弄残,也要去攀登更高峰,一股灼人的拼搏精神,他最不喜欢别人的同情照顾或怜悯,发誓要用自己的一条半腿走出更精彩的人生,否则,“瘸的将不仅是腿”,敢于做这种决定的试问有几人?
别以为他是冷血动物,关键时刻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哪怕你是他完全看不上的一个人,也不要以为他不懂感情,他的感情最炽热最真诚,他痛恨许三多,只因许三多臭不要脸地跟在班长屁股后面,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和友情,他唯一的好朋友“就这样被你抢走了”,每到动情处时,他的眼泪即将奔涌而出,但他会及时止住,他只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哭泣。
看着伍六一,想起一首歌,晓岭作词谷建芬作曲李勇演唱《男孩》:男孩子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男孩子粗着嗓门不会小声说话,男孩子心中燃烧不尽的火,男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打天下,男孩子遇事就爱打抱不平,男孩子扛枪打仗最能向前冲,男孩子双手能推动那星球,男孩子有眼泪背着人流。
老七———张国强
《士兵突击》整个过程都有些轻喜剧式的气氛,至少对于我这个特别爱看喜剧的人来说有这种感受,但如果要从中挑一个最幽默的家伙,我的首选绝对是连长老七,老七的幽默是不动声色的,或者他并不认为那是在幽默,但他的表演常常把我笑倒,哪怕只是盖着一张报纸睡午觉的镜头,呵呵。
连长和许三多是前世冤家,一见面就看许三多不顺眼,“那个兵,把手放下来,你以为自己特别幽默啊?”他跟许三多说话时从来都望着远方,不拿正眼瞧他一下,即便是许三多后来在班长的调教下化腐朽为神奇,做出许多成绩,他也决不在口头上认同这回事。
终于当七连解散只剩下他和许三多两个人的时候,不得不与其正面交锋,“你就是我的地狱”,“你狠我,你报复我的机会来了,是不是”,“不说话是吧,这象你的报复方式” ……事态发展下去,老七却被许三多精神折服,被动地跟着他的节奏运动,继续早晨万米长跑,吃饭前大声唱连歌,一句“双人成列,三人成行”让许三多跟在他屁股后面怎么也甩不掉的场面最最有趣……,这一大段演出最精彩,看多少遍都不累,呵呵。
其实老七是一个感情丰富之人,对自己的连队,自己的部下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为了维护一个领导人应有的威严,他常常用冷漠的外表掩饰自己火热的情怀,当最重要的东西终于失去之时,他也会象许三多一样哭、闹、撒泼、骂人等等。
他自以为是地隐藏自己将门虎子的身份,岂不知“别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最后从一个傻子口中得知这个所谓的秘密其实人众皆知。老七是个优秀的军人,把自己队伍中的尖子送给老A,却依然要傲慢地对袁朗说“我不是为你带的”。
最爱看送走七连战士时,老七拉着三连指导员和连长压低声狠狠地说“就这样被你们瓜分了,滚滚,快滚” ……,呵呵,太有意思了!
袁朗———段弈宏
看到《士兵突击》前,曾在《女子戏班》中看到段弈宏,或许是因为角色的关系,感觉一般,没认真看,后来又一部《大院子女》中再次见到段弈宏,感觉有点意思,但还是没有认真看,几天后,就在《士兵突击》中看到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把一个新面孔看成老面孔,可能是这个演员走红的时机到了吧。
段在《士兵突击》中的表现无须我再多说什么,他已经被女网民们选为最想嫁的男人,理由当然是袁朗的那些优秀特点,机智、幽默、诡诈等等,据说女人们最喜欢他坏坏的样子。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话我很早就听说过,最早曾经以为这不是句好话,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确实见过许多喜欢跟随小混混的女子,但这些女人大多是有胸无脑之辈,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后来这些年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地渲染这句话,并使其成为一句仿佛名言金句般,有些不可理解。当然所谓的坏男人如果就是象袁朗这般,那也就无所谓好或无所谓“坏”,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问题男人也就是坏男人并不是象袁朗这样“坏” ……而我喜欢袁朗,是因为他鬼,而不是坏———二试成才时想的那些招真叫人叹服。
也许是我受正统文化的熏陶比较深吧,我认为好男人永远应该象传统戏曲中的正人君子那般,而不是象社会上的问题青年或小混混那般。
所以在我眼里,袁朗不是坏男人,而是好男人。
成才———陈思成
在这部戏中,成才全身上下都是缺点,唯一的优点就是长得帅。编导者的这种安排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保证部分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费劲心思地去挖掘成才的优点,潜在的优点或所谓的优点,使成才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其实成才是一个反面人物这是不用去辩论的,被退出老A时袁朗对成才面对面的全面剖析是严谨准确而客观公正的———看着成才不服气的表情,我不禁要说“哎,长得帅也没用呀,人家就是不要你了。”
从成才第一次露面时,从坐着的凳子上唰地站起,完全不顾被自己的行为闪倒在地的同座者就能看出成才是一个非常自私并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者,后来的一系列表现没有一次不叫人为其汗颜的,特别是入选老A最后时刻甩下同伴独自朝着目标跑去,啧啧,真为他不好意思,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也该想想,没有伍六一和许三多,你一个人能走到那一步吗?如果当时我在场,我会念一句歌词给他听,“只靠自己不能创造奇迹”!所幸后来成才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浪子回头重新做人,成为一个好士兵———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真的能改造好吗?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岂不成为谬论?
如果让王宝强或其他相貌平常之人来演成才这个角色,相信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效果,呵呵!
看第一遍时,我没怎么注意成才这个人物,因为《士兵突击》中有个性有特点的人物实在太多,看不过来。后来正好看了新播出的《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成才,应该是陈思成在剧种的表演很有看头。再看第二遍《士兵突击》时,发现成才长得确实帅,特别是微笑时两个小酒窝,更添几分可爱,演员的演技也很精湛,哭的时候最有特点,那委屈的样子叫人不由得想忽略他所做的一切错事。
陈思成,继续努力,早日成为大明星。
许三多———王宝强
这样一部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有那么多演员一夜之间被奉为偶像,但作为领衔主演的王宝强,似乎没能成为偶像,特别是女性心目中的那种所谓偶像,即配偶的形象。
关于这种傻乎乎男人的影视剧历来不算少,在一般传统的观念看来,傻人有傻福,傻人可爱,傻人容易相处等等,如果想到黄日华因饰演很多“傻”角色而成为大众情人的话,王宝强现象只能有一种解释:他长的不够帅,特别在这个所谓男色消费时代。尽管客观地说,他长的并不丑,但确实不帅,至少与剧中那些受过专门训练教育的专业演员们比起来,他不够帅,也没有明星气质。
所以,人们爱看《士兵突击》,也被许三多承载的精神境界感染,但就是不愿意说一句“许三多,我爱你”,呵呵!
过去有部动画片,大意是说:一只襁褓中的狮子被错送到羊群中抚养,成年后虽然个头庞大,但它只会象其他羊一样地行为处事,比如,打架时用自己的头去顶对手。某夜,一只狼光顾羊群,狮子与其它羊一样吓的浑身发抖东躲西藏,喂养大狮子的母羊不幸被狼叼住,在此形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被吓得躲在一处发抖的狮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将入狼口时,兽性的本能在一瞬间被激发,张开大口一声怒吼,吓跑了饿狼,羊群因此得救。
许三多的故事同这部动画片有异曲同工之妙,许三多就是那种被连长老七批为“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的典型代表,他的潜能隐藏的很深,非经大力开发是难以被掘出的。剧中许三多的几次精彩表现都是被激发出的:班长说“你想拖死我呀,你再这样,明年我就得走人”之后,许三多学会的不仅仅是砸锤;班长说“你要能转50圈,先进集体就归三班了”,结果他转了333圈;在演习中被老A击毙的成才气急败坏痛哭失声,他一气之下活捉了袁朗;心生退意的许三多听说了伍六一的故事并被老七当众臭骂一顿之后,解开全部心结,恢复如初……在很多时候,人的潜力都是被“急”发出的,从小就常听大人说,本事都是被逼出来的,诚如韩信用兵,斩断归路,置兵于死敌而后生。
象许三多这样的所谓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一点不傻,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会比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强过好几倍,许三多与成才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傻子与聪明人看谁笑到最后!
许三多在草原五班不顾别人反对,按部就班地出早操,整理内务,为了活得有意义而专心致志地修路;当七连只剩他一个人时,甘于寂寞,一丝不苟地继续他应该做的每件事,等等,这些都使我想起一个人来————他考取律师资格后进律师所实习的那年,不巧地赶上国办所改制,再加之所内律师对所主任的积怨加深趁机发难,他去的时候那个律师所整个就是一烂摊子,但这个同志却视这一切为透明,任劳任怨地做自己的事。每天准时上班,一个人把所有的卫生清理完毕,争取每一个机会参与办案实习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没有工作的时候,决不参与其他律师组织的打扑克活动,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书学习,这样的姿态他居然保持了整整一年,就在那样混乱的一个环境里……一年后,他成为执业律师,在当年全市律师论文比赛中,他写的一篇文章引起哄动,第二年,由他作为原告代理人的一个重大行政诉讼案使县政府败诉,引起业内人士一片哗然,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他是否看过《士兵突击》,是否也对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有所感触……
《闪亮的日子》
罗大佑词曲 范琳琳演唱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得,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