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大范围延时摄影的拍摄、后期以及转场
mark
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从2014年9月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延时摄影,到如今断断续续拍了有一年了,从固定机位到大范围都有尝试。
在这段时间的拍摄中,我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今天分享一些我的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下关于大范围延时摄影的拍摄、后期以及转场。
从相机的移动距离上来区分,我们常见的延时主要是固定机位或者使用滑轨辅助拍摄,它们的移动距离一般不会超过2米;而大范围延时摄影通常会移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离进行拍摄,这样的话几乎无法用滑轨操作,通常我们是使用挪动三脚架的方式进行拍摄。
举个栗子,这里有个我拍摄的望京SOHO延时摄影片段,分...
mark
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从2014年9月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延时摄影,到如今断断续续拍了有一年了,从固定机位到大范围都有尝试。
在这段时间的拍摄中,我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今天分享一些我的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下关于大范围延时摄影的拍摄、后期以及转场。
从相机的移动距离上来区分,我们常见的延时主要是固定机位或者使用滑轨辅助拍摄,它们的移动距离一般不会超过2米;而大范围延时摄影通常会移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离进行拍摄,这样的话几乎无法用滑轨操作,通常我们是使用挪动三脚架的方式进行拍摄。
举个栗子,这里有个我拍摄的望京SOHO延时摄影片段,分别是大范围和固定机位拍摄。
一.关于前期拍摄
前期拍摄据我所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挪动三脚架拍摄,另外我也尝试过手持拍摄大范围延时。
先说用三脚架拍摄,这是最佳的拍摄方式,具体操作模式就是每拍摄完一张照片之后,挪动三脚架拍摄下一张,这里有一个我拍摄大范围延时过程中的花絮。
通过上面的视频可以看到我是如何拍的,接下来我详细说一下具体操作。
首先是确定好拍摄的主体和移动的位置,并选取对准点,比较好的拍摄习惯是先在拍摄初始位置、中心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拍摄三张照片进行观察,做到心中对拍摄完的画面有一个大体的把控。
那么关于对准点,建议选择拍摄主体上固定的、全过程可见的点,最好是和周围对比强烈,并且靠近画面中心,这样的话方便在移动机位后进行迅速对齐,保证对准点一直在画面中的同一个位置,这里需要使用到相机的屏幕取景功能,通过打开网格线或者按下机身上放大按钮后出现的对焦框来定位。
拍摄前最好计算出大概的拍摄张数和每一张之间移动的距离,比如你需要拍摄一段5秒钟的素材,总移动距离为50米,以25帧每秒为例,那么你需要拍摄的张数就是5*25=125张,每次三脚架挪动的距离为50/125=0.4米,每一张的移动距离要尽可能的相等,这样才能保证拍出来的延时能够平滑。关于如何准确控制移动距离,可以通过地面的地砖或者其他明显的标记进行参考,例如下图的情况,可以每次挪动三脚架的某一条腿到我画白圈的位置。
如果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参考,那么可以用粉笔在地上标注记号或者自己进行估测,只要误差别太大基本还是OK的。
另外要保证摄成功,很重要一点是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保持水平,保证水平的方法一个是借助相机内置的电子水平仪,另外就是自己在云台上外接高精度水平泡,我的建议是使用外接水平泡来拍摄。
当然,为了精确调节,建议使用三维云台进行拍摄,普通的球形云台拍大范围的话实在是很难控制,如果你试过三维云台,我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举个栗子,下面是我拍摄的一段延时素材,我用红框标注了我拍摄时的对准点,并没有经过后期稳定,可以看到它已经比较流畅了。
以下是后期稳定后的效果
后期的稳定处理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前期没有拍好,后期还是无力回天。
接下来说手持,一般来说不建议手持拍摄,因为它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多数情况下后期无法直接去抖,还得结合手动key关键帧进行微调,费力不讨好。
但是有时候并没有条件去给你架设三脚架,例如以下一段视频。
这是我在北京冬至时拍摄的颐和园十七孔桥,当时是踩在结冰的湖面上拍摄的,由于湖面特别滑,而且光影转瞬即逝,所以只能手持拍摄,下面是后期稳定后的效果。
接下来说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追车”,这个我最先也是在Rob Whitworth的作品里看到的,自己也学着尝试了以下,也是手持拍摄。
我们先看下稳定前和稳定后的效果。
可以看到效果非常明显,那么它的拍摄方式和大范围的原理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摁紧快门进行连拍,而是自己把控好节奏,我这个例子大概间隔0.5秒拍摄一张,拍的时候一个是保证相机端平,另外就是保持你追踪的那辆车在画面中心。
当然这种由于车速较快,加上手持,所以前期拍出来会抖得非常厉害,但是只要不是太离谱,并且手能端平的话,后期还是能完美解决的。
好,下面我开始和大家探讨后期流程。
二.关于后期处理
关于去调色、去闪烁和黄昏渐变等固定机位延时摄影就涉及到的操作我就不细说了,我的具体流程是先在LRTimelapse中去闪烁(如果没有光线变化可省略这一步),再到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中调色并转成jpeg图像序列,最后导入After Efftce(以下简称AE)中进行去稳定和细节的修饰。
那么我先以“追车”的这个片段为例,由于前期拍摄的素材是保持端平的,所以后期我需要做的就是让黄色的出租车一直保持在画面中心,这样画面看起来就是流畅且稳定的。
具体操作下面的视频链接里有演示,这里只使用到AE里tracker(追踪)面板中的stabilize motion(运动稳定)功能。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MzE1Mzc2OA==.html?from=y1.7-1.2
以上是关于怎么追车的后期操作,那么普通的大范围后期稳定就简单多了,使用AE里的warp stabilizer VFX(变形稳定器)这个插件就能一键稳定,80%的情况下不需要调整其他参数。
举个栗子,以下这个视频,就是使用warp stabilizer直接稳定的。
另外有一种让我最头大的情况,就是前期拍摄的条件实在恶劣,后期无法做到一键稳定,例如我在大理古城内拍摄的大范围延时,当时我尽管很努力地前期拍摄,但是由于游客众多,对准点经常被遮挡,导致AE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稳定失败。
我们先看看这个视频。
那么它是如何稳定住的呢?我并没有找到捷径,是硬生生把100多帧的照片导入PS里变成一个一个的图层,进行手动对齐,再导出一张张的图片进入AE里面。
这样的工作量非常巨大,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这样作死。
好,后期的常见情况基本就这么多,接下来进入我分享一下我觉得最有意思也是网络上几乎很难找到的东西,关于转场的问题。
三.关于延时摄影的转场
在转场这块,我受RobWhitworth作品的影响比较大,也一直把他当成我学习的方向,对于它的作品我有很细致地观看,自己也试着模仿和总结了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里我主要分享一下思路,不做具体操作的演示,因为这些操作都是十分基础的。
先看一段视频,这是我在王府井大街拍摄的一段大范围延时。
个人觉得镜头衔接得还行,我给大家看一看具体它是由哪些镜头得来的大家就明白了。
看完这些素材,我想你们应该能理解这个镜头是如何做到的了,3段视频,一张接片的照片,构成了一次的转场。
我记得有人说过,拍照片的时候,得用后期的思想去指导前期拍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那么,拍延时的话,如果要做到很好的转场效果,需要的是用剪辑的思维去进行前期拍摄,这个是重点中的重点。
也就是说,在你前期拍摄的时候,你脑海里已经很清楚得知道了你最后得出来的效果是怎样的了。
我们再举个栗子。
抛开这个场景不说(因为的确是不怎么好看),我们只看转场,我想大家已经能想到这个是由三段素材剪出来的了,以下是这三段素材。
它们都是在AE里使用最简单的缩放、位移的关键帧变化完成的,这些都是基础操作,我要说的重点是两个镜头之间衔接的细节。
我们再细看一下从第一段素材到第二段素材的变化,是素材一缩小到素材二的。
然而缩小之前,它还有一个微微放大的一个趋势,然后再把镜头由第二段素材一直往右拉到第三段素材,在镜头拉到最右端的时候,再把镜头向左移一小段,再回到最右端。
我们可以通过慢镜头再观察一下。
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为了实现是一种拟人或者拟物的运动形态,就好像一个人要稍微退两步助力才能冲得很快;一个弹簧要先往下压一压才能弹得很高。
这么说如果还是不太明白的话,我做了个小球的运动动画来简单演示一下。
可以看到,同样是从左边移动到右边,上面那个小球明显比下面那个要生动一点,所以在转场上做好这些细节,会让你的片子更耐看,很有动感。
那么有关转场的东西就讲这么多。
四.最后说说学习方法
我是通过别人的成熟的东西去学习,例如我看rob的片子,我会去剖析它的每一帧画面,既然别人都一帧一帧地拍好了,你为何不借着这个机会一帧一帧地去看。
比如rob所拍摄的迪拜,有这么一个镜头,一天的光线变化之内一栋高楼就建好了。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把它慢镜头回放一下,可以看到它并不是建出来的,而是为了画面效果,后期里一块块贴上去的,这些东西你不细看你永远没法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
最后,光看还不行,多去试着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全部是个人经验之谈,有些地方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欢迎指正。
另外,既然发教程上来,目的就是为了分享,欢迎转载,但是,请署名。
Fully stocked. Stop by @StadiumGoods to add that missing pair to your collection, or drop off some goods to sell. Stadium Goods is located on 47 Howard St. and is open seven days a week, 12-8PM.
Fully stocked. Stop by @StadiumGoods to add that missing pair to your collection, or drop off some goods to sell. Stadium Goods is located on 47 Howard St. and is open seven days a week, 12-8PM.
燕儿的镜头背后 – 夜景的拍摄和回答网友问 (二)
好多朋友问我是否是专业摄影,不是,我不是全职摄影师。 我首先是妈妈和妻子,其次是软件工程师(俗称码农),最后才是摄影爱好者。 因为热爱户外运动而热爱摄影。 看这篇《大众摄影》对我的专访 《一个人的风光》里面有写我为何爱上风光摄影的心理路程。
从冰岛回来后,居然变成一个大项目的组长(team leader), 工作非常忙,也没有多少时间码字和修片,也可能不会一 一回答网友们的问题,请谅解。
先说明一下这是我拍摄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在技术或者理论肯定不是完全正确或者完美。 我是感性的, 拍摄风光对我而言就是跟着感...
好多朋友问我是否是专业摄影,不是,我不是全职摄影师。 我首先是妈妈和妻子,其次是软件工程师(俗称码农),最后才是摄影爱好者。 因为热爱户外运动而热爱摄影。 看这篇《大众摄影》对我的专访 《一个人的风光》里面有写我为何爱上风光摄影的心理路程。
从冰岛回来后,居然变成一个大项目的组长(team leader), 工作非常忙,也没有多少时间码字和修片,也可能不会一 一回答网友们的问题,请谅解。
先说明一下这是我拍摄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在技术或者理论肯定不是完全正确或者完美。 我是感性的, 拍摄风光对我而言就是跟着感觉走, 每张照片色彩的处理方法不是一样,是在我眼里特别是当我处在一个环境里当时的感受。 我很喜欢”淡夏” 对我采访时的文字“ 燕儿的作品大都是在一个人独处是拍摄,并没有同伴同行。 在面对浩瀚天地时,沉住气,静下心,与环境对话,与灵魂对话”。
我比较喜欢拍的夜景是银河,北极光和雾,极少拍星轨。自己不是器材帮的,但拍银河对器材要求要比其他的高些,如果你有高端的器材,你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没有高端的器材如果有好的独特的构图你也不一定输在起跑线。 以前说过拍银河非常容易,要想拍得银河或者北极光可以出彩,就需要找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前景。
设备: 大光圈的广角镜头是最好不过的。 最好是F1.4到F2.8之间。 一个稳定性好的三脚架。 一个好的App 可以提前知道银河的几点到几点的位置 (这个不是必须的,我自己没有用)。 快门线。 电筒,这个既可以晚上探路用而且还可以用来做照亮前景的作用,我自己很少这样做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地方: 光污染越少越好当然。比如这张大瑟尔的,远离城市的灯火。 前景也非常漂亮
对焦:如果有反差比较大的物体来对焦,可以手动对焦。 通过相机的背面的监视器,把画面放大,然后慢慢转动对焦环而找到最好的焦点。 但大部分时间是漆黑漆黑的夜晚,啥都看不见,用无限远聚焦就可以了,无限远就是对焦环转到无线的那个符号。 如果前景离相机比较近的话,就需要两次不同的焦点对焦。 一个是对焦前景拍一张,对焦天空一张,这也叫景深合成,最后在photoshop里合成。
比如这张雾的照片,就是前景和天空景深合成的。
4. 参数: 这个没有定数。 完全在于你的设备还有天有多黑。 比如Nikon D3 或者 D800, 24mm F1.4G的镜头在F1.4,ISO1600, 20秒 就可以拍出很好的银河。 如果相同的相机,但是镜头是F2.8 如果想曝光在20”,ISO就可能到6400. 如何决定参数呢,我是先曝光设定到25“,光圈开到最大,ISO从1600开始加或者减少,直到拍出最好的银河。 拍银河如何避免拍出星轨,如何定正确的曝光时间来避免星轨? 这儿有个 500/600理论。 有人用500来算,也有人用600算。 比如你有24mm的镜头,用500/24 = 21,那么如果曝光超过21秒就会看到星轨。 如果你用600来算,600/24 = 25,需要小于25秒。但我自己是一般用500来算比较保守些。 如果有14mm镜头,我一般是控制在30秒左右。
5. 前景: 拍天空很简单,知道参数,知道如何对焦,到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谁都可以拍出牛的银河。 但只有银河没有前景的照片是不是很太平淡了。 拍银河最好的时候是1/4月亮在相机的后面,一张就可以成像了。 但大部分时候是漆黑漆黑的夜晚,现在包括我很多摄影师是在太阳落山后天暗下来但没有完全黑透的时候拍前景,这样就可以避免前景拍出了噪点非常高。 三脚架和相机不动,耐心等待,等银河出现后拍,最后把银河和天空在PS里合成。
比如这张雾就是在1/4月的时候拍的,一张照片就可以,曝光不用太长,太长的话,雾的细节完全没有了。
这张前景就是在太阳落山还没有全黑的时候拍的,脚架不动,等了两个小时拍的银河
6. 后期: 我在镜头背后(一)里说过,我的后期有两个软件,light room CC和 photoshop CC. Lightroom主要是用来管理图片的,好像我照片的数据库。 后期修照片全部在photoshop里完成。 拍摄拱形的银河一般都需要接片,拍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拍银河而不拍地面,地面需要占1/4的画面,要不然天空没有办法接。
7. 北极光的拍摄我经验没有银河这么多。 在挪威看过四次。 但和拍摄银河没有多大区别。 和银河不同的是,如果极光强的话,满月下拍完全没有问题,5秒就可以拍得很好没有噪点。 一般来说晚上十点到第二天三点都可以拍,我一般先去踩点,多看几个前景,如果运气好,一个晚上可以出好多不同前景的照片。
这两张都是是满月的时候拍摄的,月亮在镜头背后。
这张好像没有月亮,前景有噪点就没有上面两张干净
下面回答一下网友的提问:
拍海后三角架都是沙子,如何是好? 拍海是最损害三角架的,我都快牺牲两个了。 拍完后一定要用清水清洗,冲最好。 拍两三次(看拍的时间长短),三脚架要拆了洗,自从我开始拆了洗后,我现在的脚架用了三年都一点问题没有。
如何在ps里蒙版合成包围曝光的照片? 网上教程太多了,你们自己网上搜搜就行了。 下面的不错,但不知国内可不可以上youtube,还是英文的。
国内的我搜了一下,这个图文并茂,看了就会:
http://tieba.baidu.com/p/2762290979
如何在大光比下接片的流程?
如我在镜头背后(一)说过了,但好像大家还是没有明白。 至于包围曝光需要几档的跨度,要取决于当时的光线,一般来说我用两档的跨度。这是我的流程也不一定适合你。
比如这张图就是横拍七张接的:
包围曝光拍一张 (同一个地方)》 看云台的刻度和水平仪转相机》包围曝光拍一张》看云台的刻度和水平仪转相机》包围曝光拍一张 (以此类推拍七张)。。。。》把每张包围曝光的照片用图层蒙版合成, 然后把合成的后的七张照片在ps里的自动模式接片功能接片,最后一道工序是锐化处理。用超广角拍接片会变形厉害,如何处理呢? 如果后期没有耐心的话,就用中区的焦段拍摄。 我燕儿的镜头背后(一)有详细介绍。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LightroomCC里可以把几张包围曝光的照片自动合成,一定要试一试呀。 Lightroom CC还可以直接接片。
这是燕儿的镜头背后(一) 如果没有看过的话
下期的燕儿的镜头背后说啥呢? 如何外拍前的准备工作?如何踩点,徒步的设备等等
夏天快结束了,送大家都喜欢的花吧:
【D810A试机照2:天堂岛】
天空:64张连拍PixInsight堆栈;
建筑:64张连拍PS堆栈;
倒影:单张Noiseware降噪。
圣迈克尔山是一座潮汐岛,座落于英格兰最西南角的康沃尔郡海岸。退潮时分海面会露出一条花岗岩小径通向岛屿。该机位要想拍摄天蝎座附近的银河核心需要凑齐四个条件:a)每年仅5、6、7三个月可拍摄;b)需万里无云;c)需没有月亮升起;d)需在银河升起的阶段恰遇退潮。原本计划是以被海水冲击的花岗岩小径为前景构图,取名为《通向天堂的路》,然而算尽天象却算不准潮汐的涨落幅度,退潮过狠导致原计划的前景作废。由于接下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均不乐观,这是今年最后的拍摄机会,只...
【D810A试机照2:天堂岛】
天空:64张连拍PixInsight堆栈;
建筑:64张连拍PS堆栈;
倒影:单张Noiseware降噪。
圣迈克尔山是一座潮汐岛,座落于英格兰最西南角的康沃尔郡海岸。退潮时分海面会露出一条花岗岩小径通向岛屿。该机位要想拍摄天蝎座附近的银河核心需要凑齐四个条件:a)每年仅5、6、7三个月可拍摄;b)需万里无云;c)需没有月亮升起;d)需在银河升起的阶段恰遇退潮。原本计划是以被海水冲击的花岗岩小径为前景构图,取名为《通向天堂的路》,然而算尽天象却算不准潮汐的涨落幅度,退潮过狠导致原计划的前景作废。由于接下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均不乐观,这是今年最后的拍摄机会,只好硬着头皮临时换构图,徒步涉水摸黑往海里走,海里不时有哗哗声,手电筒一照发现是螃蟹们从我的捷信海洋脚架旁路过!试了很多废片均不满意构图,正当绝望之时,发现若我站在海水里不动,这最低潮时分的海面竟异常平静,如镜面般反射出银河的倒影,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海水里站了三小时换来一张不需要后期PS也能拍摄的真正的倒影。遗憾的是倒影暂时无法用PixInsight做堆栈,细节不够多,不过遗憾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就如同对器材党而言“下一台相机是最需要的”一样,对摄影人而言“下一张照片是更值得期待的”~
大家好。我是来自韩国的摄影作家NAM, INGEUN。
大家好,
我是韩国的摄影师 NAM, INGEUN。
近期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是让我非常心痛也让我感到非常愤怒的。
同时我真的无法理解的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
甚至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相信,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自己的作品在临近的国家以别人的名义存在着。
其实这并不是韩国和中国的问题,而是针对个人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也是数码时代,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
很感谢TUZ让这件事成为了一个热点,让所有人知道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她为了保护我的个人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肖像权,主动出面,让我突破语言障碍的困难,让我得以申诉,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点...
大家好,
我是韩国的摄影师 NAM, INGEUN。
近期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是让我非常心痛也让我感到非常愤怒的。
同时我真的无法理解的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
甚至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相信,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自己的作品在临近的国家以别人的名义存在着。
其实这并不是韩国和中国的问题,而是针对个人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也是数码时代,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
很感谢TUZ让这件事成为了一个热点,让所有人知道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她为了保护我的个人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肖像权,主动出面,让我突破语言障碍的困难,让我得以申诉,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点真的让我非常吃惊。她愿意顶住巨大的舆论压力,突破国界,站在了保护知识产权的一方。即使通过翻译器,我也能大概了解到她目前处于什么处境。
所以我很担心,因为这件事情,她会受到很多的言论攻击和伤害。而在这件事之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攻击和伤害。
通过这个平台,我想对她的勇气以及她为了这件事做的一切,说声感谢。
这并仅仅是中国的问题,韩国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所以请放下关于地域的偏见。 网络没有国境。
保护知识产权是我们大家都要反省的问题。
我现在只想尽快解决此事情,让数百张被盗用的作品“归还”到其真正的主人那里。这里面有我多年的技术积累,有我多年的长途跋涉,有我每一次精心的计划,有我每一次用心的拍摄。希望他可以还回长达5年内盗走的我的时间。
我是用照片来交流的摄影作者,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通过照片讲我的故事。同时我希望能在这里跟大家进行交流。即使艰难地翻译,也要坚守着这里。因为我才是这些照片的主人。
因为缺乏对中文的理解,所以可能有大量被我忽略掉的可贵的留言,望大家谅解。我会努力学习中文,更好地和大家交流。
在此也感谢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大家。
NAM, INGEUN 敬上
【杜德尔门的银河】D810A试机照,摄于侏罗纪海岸悬崖。侏罗纪海岸由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悬崖组成,跨越中生代时期,记载了1亿8千年的地理史。
256张连拍,每张24mm、f/1.4、ISO 12800、8秒,PS堆栈得到高信噪比前景,PixInsight对齐堆栈得到高信噪比高锐度银河,两者叠加,无任何前景补光,不破坏大自然的光影与色调。
500px: www.500px.com/photo/111482603/
【杜德尔门的银河】D810A试机照,摄于侏罗纪海岸悬崖。侏罗纪海岸由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悬崖组成,跨越中生代时期,记载了1亿8千年的地理史。
256张连拍,每张24mm、f/1.4、ISO 12800、8秒,PS堆栈得到高信噪比前景,PixInsight对齐堆栈得到高信噪比高锐度银河,两者叠加,无任何前景补光,不破坏大自然的光影与色调。
500px: www.500px.com/photo/11148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