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繁花》|我对上海的亲切疏离,源于我在上海时大家说我有闽南腔,我在闽南或台湾时,大家又说我有上海腔。上海的快、满、空也是样样渗进我的生活。走久了容易枯竭,仿佛事事认真,但实际事事难以进入心里。这种惶恐,又常难以言说。
我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懂得吴侬软语。
我来上海,前四年在松江读大学,那时那儿只算纯粹的郊区,和上海的接触更多的是善于和各地同学打交道的说普通话的上海同学。
毕了业,入了职,哪有多少莺莺燕燕你侬我侬小情小调,多的是字正腔圆的方块字。
张爱玲的小说,也不是十分地令我动心,散文倒是别有一番情致。
就这样我已在上海十二年。这是个大熔炉,每个人被雕琢淬炼,真正还能小家碧玉大上...
上海《繁花》|我对上海的亲切疏离,源于我在上海时大家说我有闽南腔,我在闽南或台湾时,大家又说我有上海腔。上海的快、满、空也是样样渗进我的生活。走久了容易枯竭,仿佛事事认真,但实际事事难以进入心里。这种惶恐,又常难以言说。
我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懂得吴侬软语。
我来上海,前四年在松江读大学,那时那儿只算纯粹的郊区,和上海的接触更多的是善于和各地同学打交道的说普通话的上海同学。
毕了业,入了职,哪有多少莺莺燕燕你侬我侬小情小调,多的是字正腔圆的方块字。
张爱玲的小说,也不是十分地令我动心,散文倒是别有一番情致。
就这样我已在上海十二年。这是个大熔炉,每个人被雕琢淬炼,真正还能小家碧玉大上海的已经很少了。
《繁花》这本书是上海白话。金宇澄著。
初看这本书时,我总觉得,虽上海话有意思,然而写成书面语,短促,前后不搭,故事不流畅,还质疑为何此书被推荐,还入了我的书单,但看到后来,故事入了心,便好了。这本书,撑过前半场,后半场就好看了,而且分量十足,我闷在出差飞机上,前前后后起码看了十天,然后再回看前半场,又觉一切都有了说头,精彩无比。
书里两段历史,少年时期的文革、抄家、大串联。原来上海那时就有41路了。
到了中年时期,酒肉穿肠,莺莺燕燕,太多市侩之气,我并不十分喜欢。
五十年的上海时光细细流淌。书里写的是旧上海城中心的地盘,富庶的,弄堂间的。自己现在身住期间,倍感亲切。
梅瑞及汪小姐,是全书中唯一无可圈可点不入流的女人。不管富贵与否,重在心正心平。就算熬了好年华,若依然有心愿意向前坦然生活,就很好。
沪生的革命小将口头禅,维持半辈子,每一次讲,都令人觉得无比刺耳。
两段时光,前后追逐,一年年日子细细过,直到最后,天衣无缝,融在当下。
到最后,大上海的洋人世界,文革的鸡飞狗跳,后来的声色犬马,大幕一拉,整个上海萧条地变成灰色,谢了幕。
碍于看这书之前我刚刚看过严歌苓的书,《陆犯焉识》也写上海,一比之下,严歌苓的上海自然还是深厚灵动许多,我就在她的笔下,看着上海因为动荡短缺,渐渐失去优雅渐渐变得刻薄,然后觉得不曾见过上一世纪富饶无忧洋派的上海,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