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望势必达成的背影御守,制作方法大放送!
只要在晴天打上黑伞,站在十字路口,如果突然起雾,就可以在雾中寻找一个身穿黑衣的美艳少年,拍下他的背影照片,在照片背面上写上你的愿望,装进御守里虔诚的许愿,不久后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相信研心EDU 高校的不少学生已经尝试过并取得了成果吧,你们的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人,对吧?但是请记住,想要获取美丽的果实也是有代价的,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个代价,那就来吧。
只要在晴天打上黑伞,站在十字路口,如果突然起雾,就可以在雾中寻找一个身穿黑衣的美艳少年,拍下他的背影照片,在照片背面上写上你的愿望,装进御守里虔诚的许愿,不久后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相信研心EDU 高校的不少学生已经尝试过并取得了成果吧,你们的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人,对吧?但是请记住,想要获取美丽的果实也是有代价的,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个代价,那就来吧。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了狐妖小红娘手游的宣传视频…然后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事情,CV阵容是阿杰、边江、杨天翔、魏超、乔诗语、刘校妤…..这…神仙阵容真的忍不了…然后嘿嘿嘿,我就开开心心的参加了内测活动,就等着解锁一个又一个的声音。
进游戏创角的时候,发现男玩家CV竟然就是魏超老师?!! 魏超老师的声音真的好苏好苏~~~还有苏苏的CV刘校妤老师,一开口我整个人都不行了,苏苏要什么我都愿意给好吗,然后变态的我就不停不停的调戏苏苏….(捂脸暴走.jpg)
每天都在心甘情愿美滋滋的为狐妖而肝…除了声音之外,CG也是超级精美,想为她激情产粮哈哈哈哈哈,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入坑,你们快来和我一起肝!!...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了狐妖小红娘手游的宣传视频…然后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事情,CV阵容是阿杰、边江、杨天翔、魏超、乔诗语、刘校妤…..这…神仙阵容真的忍不了…然后嘿嘿嘿,我就开开心心的参加了内测活动,就等着解锁一个又一个的声音。
进游戏创角的时候,发现男玩家CV竟然就是魏超老师?!! 魏超老师的声音真的好苏好苏~~~还有苏苏的CV刘校妤老师,一开口我整个人都不行了,苏苏要什么我都愿意给好吗,然后变态的我就不停不停的调戏苏苏….(捂脸暴走.jpg)
每天都在心甘情愿美滋滋的为狐妖而肝…除了声音之外,CG也是超级精美,想为她激情产粮哈哈哈哈哈,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入坑,你们快来和我一起肝!!
狐妖手游今天已经上线了哦,我们涂山见!链接放在评论,自取哦~
春天,十四首名曲在《星空》下苏醒 | 新碟
瑞鸣音乐新鲜出炉的《星空·Starry Sky》专辑,以一种世界音乐的方式重现上世纪的中外经典名曲,当那些温暖的声音从唱片中流淌出来,你的心有没有随着音乐轻轻摇晃,好似在梦中?我们希望能带你穿越时空,重回那个优雅浪漫的年代,这也是瑞鸣在春天带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今天这篇,瑞鸣金牌制作人叶云川老师将详解这张专辑的制作前后:“《星空·Starry Sky》是一张非常动人的、温暖的、松弛的作品,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必有一首超喜欢。”那就来吧,听听他怎么说。
叶云川 | ...
春天,十四首名曲在《星空》下苏醒 | 新碟
瑞鸣音乐新鲜出炉的《星空·Starry Sky》专辑,以一种世界音乐的方式重现上世纪的中外经典名曲,当那些温暖的声音从唱片中流淌出来,你的心有没有随着音乐轻轻摇晃,好似在梦中?我们希望能带你穿越时空,重回那个优雅浪漫的年代,这也是瑞鸣在春天带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今天这篇,瑞鸣金牌制作人叶云川老师将详解这张专辑的制作前后:“《星空·Starry Sky》是一张非常动人的、温暖的、松弛的作品,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必有一首超喜欢。”那就来吧,听听他怎么说。
叶云川 | 自述
1专辑的名字为什么叫《星空·Starry Sky》
直接原因是专辑中有一首法国的香颂曲子,叫《Sous le ciel de Paris》(在巴黎的天空下),是法国非常经典的一首曲子。更重要的是,专辑中十四首歌曲全部来自经典时代,有无数“巨星”、优秀的艺术家们曾演绎过它们,所以我把它叫“星空·Starry Sky”。
封面你会看到用数字组成的建筑物剪影,中间有一个像月球似的星空,还有英文、中文很有趣的排版。这个设计的原型,可能北京人会比较熟悉:这就是国贸三期、央视嘛!这个剪影原型是我站在瑞鸣工作室窗台前拍的一张照片,我觉得它就像我从这个窗户看到的世界,然后成了这张唱片设计的主要元素。
2这么多中外经典歌曲,怎么又有人声又有器乐?
《星空》专辑的音乐形式比以往更多元:爵士乐、布鲁斯、民谣等,但内容更加世界化。这次专辑专程去美国洛杉矶录制,合作的团队也是以前合作过《给我一个吻》、《被遗忘的时光》的优秀团队,这些艺术家可称为洛杉矶的大男孩们。洛杉矶这样的大都市,有上百个国家的人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所以我们的选择用更丰富的音乐素材去做有趣的作品,你看这张专辑里,我们给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很多国家的经典歌曲做了重新改编,这就是我们想做的好玩的、有趣的、新的音乐。
专辑中一共有十四首作品,在这十四首器乐作品中有四首是唱的,也是想让音乐更加多元,而且在我的理念中,歌唱也是器乐的组成部分,我一直不太赞成“我是唱歌的,你们是伴奏的”这种想法。在西方的文化理念中,这不是歌唱与伴奏的关系,而是大家一起玩。英语中最有包括性的词叫PLAY,你Play Piano,我Play Singer,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样构成的音乐整体性很强。这一点在中国相对落后的,所以音乐的主动性弱很多。在我们乐队中,歌唱者、乐队人员和编曲,每个人都是主角。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作品:把看似来自陌生的,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包括香颂、爵士、布鲁斯、民谣等揉成一个世界性东西,我享受过程里的每一分钟。
3
这些艺术家和瑞鸣音乐最大的契合点在哪里?
我们合作的这个优秀团队,里面有一个关键人物JOSS(乔斯),他是我很好的朋友,一个很帅的美国男孩。他学作曲、爵士钢琴,是当地非常优秀的爵士钢琴家,所以我们请他来组建这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团队里面有非常好的吉他演奏家威廉,有来自亚美尼亚的大提琴演奏家艾达等等。
其实整个过程很辛苦,因为从早上十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六、七点钟,中间只吃一个汉堡,但每个人都很友善,每个人都很认真很努力,你会很享受跟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即使不明白的时候,他们也会习惯去表达:“嘿,太棒了,还有更好的idea 吗?”
老实说,像JOSS这么优秀的人,你看到他开的车……那样的车在中国连普通人都不会开,会觉得太差了,但他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这些外在东西并不能困扰他们。他享受在音乐中,和金钱、财富无关,有了音乐,他可以去面对很多我们很在意的东西——这是让我很感动的。
专辑中有一首歌叫做《加州梦想》(《California Dreaming》),这些加州的男孩们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会觉得阳光暖洋洋的晒在身上,开车飞驰在五号公路上的那种非常开阔的感觉。这首曲子也寄托了我个人的梦想,所有的作品都带着我们的梦想——瑞鸣的、团队的梦想——不墨守成规,敢于冒险,用想象力做出更多好玩的东西。
4录制过程中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吗?
洛杉矶这些艺术家们在玩世界音乐的时候,会有一些文化理解上的差异。比如第一首曲子《Akiba》(秋叶),这是法国香颂中人人熟悉的曲子。洛杉矶男孩们想把它处理成非常开心、非常阳光、加州风格东西。我说NONO,不是这样的,这个曲子描述的是巴黎秋天有些湿润、萧瑟的感觉,它不是阳光和热情,而是松弛和安静。然后我跟他们说,我不要加州的《秋叶》,我要法国的《秋叶》。
这里面有一个叫凯瑟琳的女孩,非常美,会唱法语,他们听完我的建议后迅速投入到另外一种情绪当中,就有了现在专辑中的第一首曲子《Akiba》(秋叶)——一个非常好听、非常湿润的松弛的作品。
做音乐测试时,有个听众听完《秋叶》后说:“请帮我来一杯红酒!”
5专辑中为什么还有两首中国歌曲?
我是有民族情结的,虽然可能有点狭隘:我从中国来,就会有中国的东西。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ThreeYears》(三年),这首曲子在三、四十年代是李香兰唱的,后来被蔡琴唱红了。这首曲子的大提琴solo来自于大提琴演奏家艾达,她来自亚美尼亚,一个欧亚交界的亚洲国家,艾达在欧洲学音乐,现在已经是洛杉矶最好的摇滚、爵士、流行大提琴家,可能由于她的国家地理位置跟我们相对接近一些,我觉得她的演奏十分动人。
《Phoenix》(凤凰于飞)也是这样的,它最早也是三、四十年代周璇她们唱过的。对这些玩爵士的艺术家们来讲,这类歌舞型的音乐他们非常熟悉,所以《Phoenix》就变成一个欢乐的作品:他们都没有去过中国,但是音乐一响起,马上就让你想到了上海的百乐门——那种画面感,非常生动。
6录制过程中哪首歌最让你感动?
应该是专辑的一首日本歌曲,电影《人证》里的《Proof of the Man》(草帽歌)。其实这些好莱坞、洛杉矶的大男孩们都没看过这个电影,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一个日本女性,从一个小城市去了东京,曾与一美国黑人士兵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子,为了不影响他的生活,她不承认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成人后去日本东京找到她(我现在讲这个话的时候全身起鸡皮疙瘩,因为我觉得是很动人的故事),孩子的妈妈坚决不认他,最后这个男孩自杀了,然后电影里响起这首歌:“妈妈你记得吗,你送我的草帽我已经丢失了;妈妈你还记得吗,你送我的草帽我再也看不见了。”很伤感的经典电影,《草帽歌》也成了一代人的记忆,文森也是非常棒的爵士小号手,我给他讲这样的故事,他吹得也非常动人。
这些音乐家给我的最大感动是,他们的音乐素养非常高,无论是东方的、西方的、欧洲的、亚洲的,他们都非常容易理解并且懂得去尊重,这种理解来自于他们开放式的思维,和多元的文化基础,他们非常棒,也令我感到非常骄傲。
不知看过文章的你,最喜欢《星空》里的哪一首呢?
琴韵古意弦如语:瑞鸣携您欣赏洛杉矶古琴音乐会
2018年为梅庵古琴传承百年后的下一个百年之元年,“亲情中华”新百年梅庵元年古琴巡演音乐会日前在洛杉矶开启美国首场演出。中国古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琴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以及中国梅庵琴派代表人物王永昌,倪诗韵等古琴艺术家同台献艺,为南加州侨胞带来珍贵高雅的琴音乡韵,以嗣乡愁。
中国古琴国家级传承人赵家珍教授。侨报记者尚颖摄
古琴大师级艺术家赵家珍表示,这次是受中国梅庵派古琴传承人杨永昌大师邀请来美参加“亲情中华“古琴音乐会公益巡演活动。
她介绍,琴是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弦乐器,被称为中国乐器之王。琴的音乐高雅超逸,意韵悠远,数千年来,琴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
2018年为梅庵古琴传承百年后的下一个百年之元年,“亲情中华”新百年梅庵元年古琴巡演音乐会日前在洛杉矶开启美国首场演出。中国古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琴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以及中国梅庵琴派代表人物王永昌,倪诗韵等古琴艺术家同台献艺,为南加州侨胞带来珍贵高雅的琴音乡韵,以嗣乡愁。
中国古琴国家级传承人赵家珍教授。侨报记者尚颖摄
古琴大师级艺术家赵家珍表示,这次是受中国梅庵派古琴传承人杨永昌大师邀请来美参加“亲情中华“古琴音乐会公益巡演活动。
她介绍,琴是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弦乐器,被称为中国乐器之王。琴的音乐高雅超逸,意韵悠远,数千年来,琴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必修乐器。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赵家珍表示,从古琴申请联合国非遗项目成功,以及2008年奥运会以来的广为宣传,古琴在中国国内越来越火。而且随着国内物质生活的丰富满足,国人对精神文化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古琴以其高雅抒怀的文化意韵广受喜爱。为满足越来越多人学习古琴的意愿,她成立了“赵家珍古琴艺术中心”,作为学习古琴的艺术平台,吸引了众多热爱传统音乐文化,喜爱古琴的朋友。
她颇感欣慰地表示,在古琴的专业领域,她的学生众多,成就斐然,也带出了许多国内卓有成就的古琴演奏家,青年古琴演奏家巫娜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古琴在海外的宣传很少,所以她也希望借此次的古琴巡演活动,在海外宣传推广中国的古琴音乐文化。
赵家珍与瑞鸣音乐创始人叶云川(左)。侨报记者尚颖摄
在音乐会现场,赵家珍也带来了与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联合出品的其古琴音乐专辑“琴”:古意盎然弦如语,琴韵天成云作心。
这辑制作精美的古琴音乐,以古琴凝练唯美地诉说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独特哲学观。同在音乐会现场的瑞鸣音乐制作人创始人叶云川表示,这部古琴专辑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1400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用古琴音乐艺术传达,完美呈现,余韵悠远。以此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赵家珍师从于古琴名家吴景略,张子谦,龚一,吴文光,曾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演奏家”。她在音乐会中独奏《潇湘水云》作为压轴曲目,也是最有难度的古琴曲目之一,被称为“琴曲之王”。为南宋郭楚望所作,描写潇湘两条河流与对面九嶷山水光云影,雾气空濛的景象,抒发了作曲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北方被异族侵占的惆怅之情。
赵家珍表示,洛杉矶首站演出之后,古琴艺术家们本周将在纽约有三场巡演,包括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古琴演出。
据古琴音乐会承办方美国江苏经贸文化联合会介绍,“亲情中华 文化讲堂”是中国侨联精心打造的文化交流项目,以“亲情中华”为品牌,以“文化讲堂”为载体,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搭建中美两地文化交流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图文来自侨报网
部分图片来自@叶云川-瑞鸣音乐微博
奇思壮采,震古烁今 | 他评
当别人还在世界音乐的道路上徘徊不前时,瑞鸣已是一骑绝尘!
文/战羽
世界音乐/Worldmusic,广义上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狭义即指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汇结合的音乐类型,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
而“历史上首次以古朴唢吶、管子对话全美首座巨大管风琴” 的《八千里路》音乐专辑正是这种操作!
瑞鸣《八千里路-郭雅志与世界音乐》封面
尽管,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这音乐上的奇思妙想,却不是什么土豪劣绅有钱便能染指的,唯有贫乏的心才会限制了想象力!
似乎越来越明晰了,自《藏密》《黑白风景》《琴迷歌...
当别人还在世界音乐的道路上徘徊不前时,瑞鸣已是一骑绝尘!
文/战羽
世界音乐/Worldmusic,广义上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狭义即指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汇结合的音乐类型,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
而“历史上首次以古朴唢吶、管子对话全美首座巨大管风琴” 的《八千里路》音乐专辑正是这种操作!
瑞鸣《八千里路-郭雅志与世界音乐》封面
尽管,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这音乐上的奇思妙想,却不是什么土豪劣绅有钱便能染指的,唯有贫乏的心才会限制了想象力!
似乎越来越明晰了,自《藏密》《黑白风景》《琴迷歌剧夜》《月儿弯弯照九州》《城市的十二个花园》瑞鸣对于世界音乐的探索从未停止,这或者可以看作是那个用《琴》《伶歌》《虞美人》《粉墨是梦》打造深具传统民族特色音乐王国的多维搭建。
更多的维度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可能。
《八千里路》专辑录音花絮-艺术家合影
《八千里路》专辑主要集结了三种不同地域及时空维度的古老乐器:唢吶、管子和管风琴,当然还有来自中国、以色列、希腊、土耳其、美国五个国家独特乐器襄助,包括乌德琴,箱鼓,吉他,古筝,笙,笛子,四弦吉他,美洲土著笛等乐器跨越千年岁月不远万里聚集在梅休因纪念音乐厅(Methuen Memorial Music Hall)。
随着极具苍茫历史感的中外乐器珠联璧合,气势恢弘的乐思畅想正逐渐显现轮廓,如今尚未聆听已心生崇敬向往,而那扇神秘的世界音乐殿堂之门也由此缓缓打开。
至此,专辑取名“八千里路”的寓意已逐渐明了,其固然有千里迢迢奔波劳顿之寄予,却更带一层跨越千年历史的丰韧与厚重。
《八千里路》专辑录音花絮-管风琴
然,八千里路音乐构建之奇思壮采才刚刚开始!
专辑时长61分06秒,共选曲12首,收录国外歌谣9首,国内民谣3首,题材涉略广泛而丰富,国外歌谣既有传统名曲如“奇异恩典”“晴空中的云雀”等,也有“葡萄干和杏仁”“一起跳舞”“印第安往事”等乡间小调,国内民谣分别是“兰花花”“东北小调”和“送亲歌”,看曲名似有浓郁乡土气息迎面而来,却在不经意间成就“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终极奥义。
专辑最令人称奇的是所有曲目的吹奏部分都是由郭雅志完成,可谓一个人撑起演奏部分的半壁江山。
《八千里路》专辑录音花絮-郭雅志老师
首曲“情迷土耳其”便极具创想,以充满异域风情的乌德琴声作为铺垫,如电影叙事般缓缓拉近的镜头,穿过历史的天空,已然置身于风情万种的伊斯坦布尔集市。
当第十秒唢呐吹出熟悉又陌生的声线破空而来,一时竟无法招架,这与印象中的那个热闹喧嚣甚至稍显张狂的唢呐完全不同,矜持内敛却配合得体,毫无违和。
在初步的开场介绍之后,当1分53秒牛筋BASS交织着箱鼓敲击的节奏跟上,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这曲风还暗藏爵士乐的编排操作,实在令人大感意外,箱鼓的敲击回响已然勾勒出梅休因纪念音乐厅旷阔的空间,音场搭建自是极好,在唢呐奏出主旋律之后一段由乌德琴对话箱鼓的即兴演绎深具爵士乐精髓,简直堪称全曲精华,异常出彩。最后再由唢呐重拾主题三次重复之后逐渐将全曲引向高潮,并在炽热处嘎然而止,别出心裁的编排令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八千里路》专辑内页
在初次领略专辑中唢呐异乎寻常的表现力之后,不禁对第二首“奇异恩典”十分期待,那原本出自苏格兰的基督福音歌谣,又该如何演绎?
但耳畔却分明传来葫芦丝的声音,悠悠曲调竟然同苏格兰风笛音色高度契合。如果你对葫芦丝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描绘“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么“奇异恩典”中的演绎则完全打破葫芦丝长久以来局限于表现云南风情民谣的地域属性。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因为1分05秒管风琴首次登场,尽管只是辅助伴奏却是内力暗涌深阔宏远,那婉如喷薄而出的低频,凝结成墙由远至近贴地而来,庄重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正当感怀这份崇敬时,忽闻唢呐高亢嘹亮之声拔地而起,画风旋即为之一变,整体曲境由此变得激越起来,气势磅礴的管风琴,似为这感恩与赞美更添一份自豪和振奋,一曲终毕荡气回肠。
《八千里路》专辑内页
管风琴有着强悍的低频和超低频表现力,声浪排山倒海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也成为评判音响系统优劣的试金石。除了第二首“奇异恩典”还有第12首“仙纳朵”也采用了管风琴配乐,成为专辑中两首仅有的绝响。
余秋雨曾说过: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郭雅志的吹奏在拥有高超技巧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思辨与探索创新,闻之有豁然开朗之感。纵观整张专辑,并非所有选曲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乐器编排演奏,第六首“东北小调”和第九首“印第安往事”分别采用东北大唢呐和美洲土著笛单个乐器演绎,一气呵成表现抢眼。
八千里路实物图
尤其“东北小调”里唢呐表现力之丰富令人大开眼界,虽名为小调,却吹奏出大格局,全曲以柔缓开篇如泣如诉相当悲戚,引得心绪一片萧瑟,有黯然神伤之感,行曲过半开始节奏渐快,似开启高能,那吹奏时上下翻飞,摇头晃脑的形态跃然而出,其欢快流畅同前半段凄凄惨惨形成强烈反差,在最后的音乐小节复又归于平静,感受跌宕起伏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对大师吹奏技艺的顶礼膜拜。
“印第安往事”显然是一首伤感的歌谣,非常简单的旋律,在美洲土著笛特有音色的加持下,每个音符纯粹而自然,有一种说不尽的苍茫与空旷,是对往事的追忆,还是对远古的呼唤,只是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激流翻滚热泪盈眶,颇具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悯情怀,只是最终呈现的意境之美,早已化作专辑中深刻而独特的存在。
博尔赫斯说:时间是遗忘,也是回忆...
八千里路实物图
聆听八千里路音乐专辑,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不是那些古老的乐器本身,而是通过不同搭配和不断尝试去发掘各种音乐的可能,以充满想象力的乐思意境去描绘和刻画生命的伟大与机缘的奇妙,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音乐类型,固有的模式一旦突破,必然极具华彩震古烁今。
那么,是什么限制了你音乐思辨和欣赏的能力,令你还如此贫乏?或者,“八千里路”可以给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答案。
八千里路实物图背面
音响室进阶班:干湿适中完美放送
在阅读过许多音响空间的文章,跟许多高手讨教以后,你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造一间完美的音响室了,从这一刻起,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有更多探索不完的新知。
明明已经对于吸音板、扩散板、低频陷阱这些名词不再陌生,但真要动手去搬动摆设、请师傅来施工,手上的设计图画了又画,从第一版改到不知道第几版了,却总会有一些东西不知道该摆哪里才好?哪一面墙上好像缺一块什么?就好像灵魂不知道哪里缺了一块一样。
彻底了解声音,先从物理说起
一切还是要从声音的物理说起。
声音在空气中传递,碰到物体后,会发生的行为可以粗略分成吸收和反射。也可以说,不论摆放任何物体在空...
在阅读过许多音响空间的文章,跟许多高手讨教以后,你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造一间完美的音响室了,从这一刻起,你进入另一个世界,有更多探索不完的新知。
明明已经对于吸音板、扩散板、低频陷阱这些名词不再陌生,但真要动手去搬动摆设、请师傅来施工,手上的设计图画了又画,从第一版改到不知道第几版了,却总会有一些东西不知道该摆哪里才好?哪一面墙上好像缺一块什么?就好像灵魂不知道哪里缺了一块一样。
彻底了解声音,先从物理说起
一切还是要从声音的物理说起。
声音在空气中传递,碰到物体后,会发生的行为可以粗略分成吸收和反射。也可以说,不论摆放任何物体在空间里,从家具到处理声音的装置,都是在利用这两个机制善加组合运用,达到最好的音场效果。
当声波碰到软物质时,不会反射回来,能量会消失在软物质里面,这样的现象叫做吸收。例如有大面窗帘、厚地毯,又摆放了很大的布沙发的客厅,声音就会被大量吸收,这时候整个客厅的音场就会比较「干」。干的音场会很清晰,但是比较缺乏力道、听觉上不够饱满。
反之,如果空间里都是硬的物质,例如水泥或磁砖的墙面、玻璃窗、木制桌椅、光滑的瓷砖地板,这样的空间就不容易吸收声音,声波碰到墙或是地板的时候很容易被反射,这样的空间就会比较「湿」,有大量的回声和残响。
最理想的音响空间,必须是清晰的干,但同时又有适量的残响湿,简单的说就是软硬适中,不能完全吸收、也不能完全反射。
为要调整出最恰当的吸音比例,除了室内家具之外,购买专业吸音板摆在正确的位置,确有其必要性。
扩散是啥玩意,好声自有大道理
知道了吸收跟反射的概念,接下来要介绍「扩散」了,这是一个奇妙的声学名词,在音响玩家中,只要提到「扩散」两个字,就几乎代表着「好声」,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扩散」就是反射的一种,但它对于聆听音响来说,是更优秀的反射方式。当声音碰到一面硬墙,它会被均匀地反射回来,但若这一面墙是凹凸不平的,那声音在墙的各处被反射回来的快慢就会有所不同,这样会对原本的声波有「打散」的效果,回音就不会显得平板,而且避免驻波和共振的发生。这件事就称为「扩散」,在音响室或录音室常常会看到凹凸不平的块状墙面,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预算在家里打造这样具有扩散效果的墙面,也可以买现成的「扩散板」,它就是一块表面深浅凹凸不平的结构,摆设在音响室里需要扩散的地方,就会让声音获得扩散的效果。
对于喜欢自己动手 DIY 的玩家、或是木工的爱好者,扩散板更是一个浪漫的玩意儿,因为它是可以自己 DIY 完成的,表面高低不同的每一根木柱,都是经过设计的,且很多款经典扩散板的设计图,在网络上都很容易找到。找一些好木料,找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下午,自己动手制作一块美丽的扩散板,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吸音装置名目多,相通却又不相同
吸音棉、吸音板与低频陷阱,这三样东西根本上都是属于「吸音」的装置,他们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名词,但实际上是没有明确界限的,这三样东西之间有模糊不清的暧昧地带,有时候甚至可以同时兼具其中两种或三种身份。
例如,把具有吸收低频能力的吸音板放在低频聚集过多的地方,让它发挥吸收低频的效果,就可以把这块吸音板称为「低频陷阱」。这就像是沙发拿来躺着睡,就可以说沙发是床一样的道理。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用途下,可以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事物。
为什么要先解释这个呢?因为每次跟人谈及吸音棉、吸音板与低频陷阱的时候,大多数朋友最后都听得一头雾水,最后总是很疑惑地问我:「所以,这三样东西到底要怎么区分?」事实上就是不能区分的,当想把这三样东西就外观上、或就材料结构上来分类的时候,就已经走错路了。这三样东西,比较像是用「功能性」来分类的,他们可能都是很类似的材料,但是因为摆放的位置不同,密度、厚度和长宽高的不同,就可以被称为不同的名词。
吸音棉、吸音板和低频陷阱,它们可能都是海绵,或者外面包布的玻璃纤维棉或岩棉(注一)。通常整体的材料和尺寸越厚重,吸收的频率就能达到越低,吸收频率能到越低的,就越能称为「低频陷阱」。
甚至被称为「低频陷阱」的市售产品,也常常有吸收中高频的效果,摆在低频不多的位置上,它就只是一块吸音板而已。说来说去,就物理上来说,这三样东西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就是吸音。
吸音专业不专业,想法最有大差别
口语上常说的「吸音棉」,一般指的是乐团的练团室里贴满墙壁的那种黑色吸音海绵,它的功能比较像是利用吸音的方式,来减低乐团练习的音量,重点是不要吵到人,免得遭来邻居抗议。这种吸音棉通常很便宜,跟音响玩家在音响专门店购买的吸音板,有很大的价格差异。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我去音响店里买吸音板,摆在乐团的练团室,它是否有减低音量避免吵到邻居的效果呢?」答案是有的,但这样做成本太高了,昂贵的吸音板要贴满整间房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简单的说,吸音板通常指的是「专业的声学装置」,为了调整空间的音场,而必须「有技巧的」去摆在正确位置的高级玩意儿。而吸音棉呢,通常指的是「廉价的降噪海绵」。
更深入来说,它们可能都同样是海绵所制成,但它们价格的差异在于,吸音板的尺寸和厚度、海绵的密度,是经过声学专家设计过的,专门针对大部份室内音响空间和频率的先天不良,来作改善的用途,它通常会告诉消费者它能吸收的频率范围,低频到多低,高频到多高,专业的吸音板,通常会附上这个产品对于不同频率的吸收能力的图表数据。而且同一家公司,可能会出产多款不同尺寸、不同厚度与密度、甚至不同造型的吸音板,针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声学问题对症下药。
而吸音棉呢?是没得选的,市售的吸音棉大多是差不多的东西,只要有吸音的效果不要吵到邻居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讲究的。事实上,如果你的练团室的墙壁不是实心的砖墙,那即使把吸音棉贴满整间房间,练团还是很容易吵到邻居的。别忘了上一期有提过,吸音棉不是隔音棉,它没有隔音效果,世界上没有隔音棉这种东西。
此外,在这里也要提醒读者,如果希望打造一间真正好声的音响室,千万不要把吸音棉贴满整间房间,这种完全不经思考的处理方式是不可能有什么好音场的。
但若是哪天碰到一个专家,跟你说房间里的哪个角落需要放置「吸音棉」,请不要跟他辩驳,说在这本杂志上看到笔者说吸音棉是不专业的东西。他都已经告诉你在哪个角落要怎么处理了,这是行家的想法,他口中讲的吸音棉,其实就是指专业的吸音板,当然不是乐团练团室的那种黑色吸音棉啰。
同样一块海绵或玻璃纤维棉,它来到这世界上,可能因为命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归属,最后到底成为了吸音棉、吸音板还是低频陷阱,端看使用者怎么用及会不会用了。
夹缝中思考,低频最难明了
不管是音响玩家或是制作音乐的录音师、混音师,都不会小看低频这回事,低频的频率分布和量感,始终是一个复杂且极难对付的课题。一个音响空间里低频的处理,往往是能不能获得好音场的决定性关键。
相信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听过这个说法:「中高频有方向性,低频没有方向性。」其实这一切都跟「绕射」这个物理现象有关。
当水波经过一道「宽门」的时候,它会直直地往前行进;但是当它经过的是一道「窄门」的时候,宅门会变成一个新的「源头」,让整个水波呈圆形往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如下图)。这种波动经过狭缝而扩散开来的物理现象,称为「绕射」。当狭缝窄到会让波动绕射的时候,原本直线前进的波就不会再是直线前进了,它会往四面八方散开。
这个「宽」跟「窄」的差别,大致上以水波的「波长」为基准。如果门窄到跟水波的波长差不多,那这道门就可以说它是窄的,在物理上称为「狭缝」。如果门很宽,远远比水波的波长还要宽,那这道门就是宽的,就不是物理上所谓的「狭缝」。
了解了这个概念,试着来换算一下低频的波长,会发现频率 100Hz 的声波,波长算出来竟然是 3.4 公尺!(注二)是的,3.4 公尺,比大多数人家里的一层楼还要高,这么长的长度,声音才来回振动了一次。如果是 50 Hz 的声波,波长就是刚刚的两倍,长达 6.8 公尺了。
到这里,您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什么呢?
是的,对于一般的建筑,任何人家里的空间格局,或任何居家室内空间,对于 100Hz 以下的低频来说,都是狭缝!居家空间里的任两道墙,对于低频声波来说,都是相当窄的窄门,就算是很大的客厅,天花板和地板之间,对低频来说依然都是狭缝。因此当喇叭发出低频的时候,在室内空间几乎都会往四面八方散开。即使在室外的大型演唱会,喇叭距离地面也很难高达数十公尺,因此低频永远都会有绕射的现象。
这种没有方向性四处乱窜的低频,根本上无可避免,会造成聆听时音场的混乱,让整个听觉上变得「轰」。特别是在两面墙之间的直角处,很容易形成低频堆积。而两面平行的墙面、或是天花板和地板,都正好会成为低频的共振腔,让某个频率一直在中间嗡嗡作响。(注三)
到底吸音板、扩散板和低频陷阱这些装置该如何摆设,才能解决恼人的低频问题以及平行墙面造成的驻波呢?抓准六大观念,你也可以在家轻松摆设出定位清晰、干湿适中的好音场,让我们从喇叭开始说起吧。
喇叭聆听贵宾席,摆位自有大道理
一般还不懂音响空间的人,大多数会将喇叭靠墙放,这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喇叭的背面应该和墙面保持一段距离,通常在 1 到 2 公尺之间,视不同的喇叭设计而有不同的摆放距离。以一般大小的房间来说,喇叭和后墙的距离,聆听位置和喇叭之间,各为房间长度的 1/3,是一般认为最理想的比例。
通常会让喇叭发出的声音水平地打向聆听者的耳朵,因此喇叭的高度和聆听者的耳朵大约在相同高度,以此类推,不管是吸音板或是扩散板,也应该以坐着聆听时的人耳高度为最主要区域,如上图。
但实际的情况并不这么单纯,视不同的器材、不同的需求和室内空间的分配,还是会有很多不同的摆设方式。
喇叭后墙是重点,低频陷阱不能缺
喇叭背后的墙面,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大致上的观念是这样的,因为喇叭会将声音往前打,但低频因为没有方向性,所以越低的频率在喇叭的背后会越累积越多,如果喇叭背后刚好是呈直角的墙角的话,状况则会更严重,也因此喇叭的后墙是需要将低频做吸音的,不吸音会让整个音场显得太轰而失去清晰度。
然而,我们也很需要让喇叭后墙具有反射能力,将声音往前反弹到聆听者的耳朵,这样喇叭听起来才会结实有力,不至于软趴趴。又要吸音、又要反射,这样的要求,就让喇叭后墙的处理陷入两难的局面了。一般的做法是:将吸收低频的装置摆设在「关键位置」上,其它的地方留着做反射用途。最常见的就是在后墙和左右侧墙的两处直角,摆上大型的低频陷阱,这两个巨大的吸音装置可以解决掉这间音响室里最多恼人的低频。
也可以将低频陷阱摆在后墙两个直角处的人耳高度附近,但上面碰到天花板的两个「三面直角」处,另外吊挂较小的低频陷阱。而两个喇叭中间的那一块墙面,可以摆上一面扩散板来反射声音,让喇叭听起来更结实有力。
找到第一反射点,关键时刻不妥协
室内音响空间的摆放,一般都建议第一反射点一定要做吸音。
第一反射点是什么呢?第一反射点就是喇叭到墙面、墙面到聆听者的耳朵之间,画出声音的反射路径后,声波在墙上反射的那附近区域(如下图)。在左右侧墙面的第一反射点装置吸音板,让喇叭发出来的声音不受到来自两侧墙的反射音干扰,音像定位就会清晰。
同样的道理,喇叭发出的声音也会打到天花板,再从天花板反射回到我们的耳朵里,这个天花板上的第一反射点,也是必须要吊挂吸音板的区域。
左右墙面要对称,定位清晰最透彻
一对喇叭的摆放位置,最好距离房间的左右侧墙是一样的距离,而且两边的墙面最好是尽量对称的形状和接近的材质,如果左右墙面不对称,来自两侧墙的反射音,很容易造成聆听音乐的干扰,会让听到的声音变得跟原本唱片里要传达的不一样,最明显的就是乐器的摆位很容易歪掉,原本应该在中间的乐器变得偏左或偏右。
如果因为房间的格局,喇叭的左右侧真的有无法对称的情况,例如有一边就刚好是一道门,那音像定位就很容易混淆不清,这时候在两侧相同距离的第一反射点,摆上一模一样的吸音板做吸音,会比较改善。
沙发后墙不放过,听感加深好开阔
一般来说,让喇叭打向聆听位置,这位置通常都是沙发区,建议沙发不要完全靠着后面的墙放置,中间要留 1 到 2 公尺的空间出来,在聆听位置(沙发)后面的墙上人耳高度附近,可以装置扩散板,让喇叭过来的声音被后墙反射时,是经过扩散以后的声音,这个做法可以加深音场的深度,让整个听感上产生房间变大的错觉。
天地之间别忘记,平衡听感有道理
天花板和地板,如果不处理,房间的六个面,就会有两面是硬的材质,这样会让整个空间内反射的比例占得太高。而且别忘了,天花板与地板之间是巨大的平行面,会造成某个低频的驻波,没有处理好就很容易有一处低频过多,室内会变得很轰。
因此必须在天地之间摆上一些吸音或扩散装置,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想法是铺地毯,至少在地面会有吸音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地毯的吸音频率通常都在中高频,无法延伸到低频,这样依然不能解决平行面之间的驻波造成低频过多的问题(注三)。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要将大型的低频陷阱吊挂在天花板上,一方面破坏原本平板的形状,一方面吸收低频,吊挂的位置要视室内的音场分布而定,原则上以低频聚集最多的地方为主。
另外,也有在天花板吊挂扩散板的做法,但要注意的是扩散板一般是木头制成,重量都很重,吊挂在天花板如果不够牢固,是相当危险的,有人会因此使用保丽龙制的扩散板代替,但保丽龙制品不管是外观或声音上,都不如木制扩散板,因此也有人设计出重量较轻的木制扩散板,通常是格子状的,但依然有一定的重量,在施工时一定要请专业的工程人员,才能确保安全性。
了解声音的物理之后,一路解析实际的音响空间调整,你决定好要动手进行住宅大改造了吗?
注一:如果吸音板的材料是玻璃纤维棉或岩棉,通常外头都会包布,免得细小的纤维溢出,这些长纤维吸入肺里会造成呼吸道的伤害,钻进皮肤里会造成红肿发痒。所以在音响室看到包布的吸音板,千万要小心不要刺破了。
注二:物理公式「声速 = 频率 x 波长」,空气中的声速 340m/s,频率为 100Hz,代入可得波长为 340/100 = 3.4 公尺。
注三:楼高造成的驻波属于低频。以一般楼高两米半来说,在天花板和地板为半波长(天地视为两个节点),波长就是 5 公尺了,代入物理公式「声速 = 频率 x 波长」,两米半楼高的共振频率为 340/5 = 68 赫兹,68、136、272……等等两倍频、四倍频以上都会有共振而过多的现象。
文丨阿卖
本名张涵盈。身份多重,大致上来说是个创作歌手、音乐制作人与业余的室内设计师。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谈黑胶丨混入“黑社会”也不易
先提请各位读者不要被“黑社会”三字所迷惑。正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在音乐发烧圈把音源选择从CD又听回到黑胶唱机称作入“黑社会”了。
回想自己的发烧旅程,虽然米少玩不起高帅富的器材,但音源的选择也从卡带玩到CD机,再玩到PC- HiFi,再到数字转盘,也算是尝过各种梨子的滋味了。唯独对黑胶唱机的印象停留在遥远的幼时。那时也听过电唱机甚至手摇唱机,还记得在我母亲单位里听手摇唱机,得不时更换唱头上的钢针。
近年来从杂志上看到南方的音响展往往选择黑胶唱盘做信源开声,特别是今年初再读《构筑家中的音乐厅》一书中对不同信源的描述,认为与数码系统相比,调整的好,黑胶系统在感染力上应更胜一筹。理...
先提请各位读者不要被“黑社会”三字所迷惑。正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在音乐发烧圈把音源选择从CD又听回到黑胶唱机称作入“黑社会”了。
回想自己的发烧旅程,虽然米少玩不起高帅富的器材,但音源的选择也从卡带玩到CD机,再玩到PC- HiFi,再到数字转盘,也算是尝过各种梨子的滋味了。唯独对黑胶唱机的印象停留在遥远的幼时。那时也听过电唱机甚至手摇唱机,还记得在我母亲单位里听手摇唱机,得不时更换唱头上的钢针。
近年来从杂志上看到南方的音响展往往选择黑胶唱盘做信源开声,特别是今年初再读《构筑家中的音乐厅》一书中对不同信源的描述,认为与数码系统相比,调整的好,黑胶系统在感染力上应更胜一筹。理由就是模拟录音比数码录音更精确地记录了乐曲的演绎。道理是对的,因为无论如何,再高规格的数码录音也还是对音乐演奏的近似描述。所以春节一过就开始动起黑胶的念头。
实际上自己想玩黑胶还是早就埋着伏笔的,1994年我在县里工作时,我们的科技副市长是中科院下派的氟化工专家,也是国际氟化工协会的常务理事,每年都要出去开会。有次去德国开会前我和他随便说了一句,方便的话请他给我带张唱片回来。没想到他带回一盒莫扎特的黑胶,里面装有七张唱片。那时已经是CD开始大行其道,根本找不到像样的黑胶机来试听。于是这盒黑胶也放在我的书柜里沉睡了20多年。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玩黑胶,事前的功课还是得好好做。于是翻书,上网,看音响杂志,凡是与黑胶相关的内容都好好浏览了一番。终于搞清楚现在要玩黑胶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基本条件是要有转盘、唱臂和唱头、唱放。辅助条件是要有水平仪(调整转盘是否安放平整)、测速盘(类似黑胶唱片样的一张圆盘,用来精确调整转盘的转速)、黑胶唱片刷子(清扫唱片用)、唱针清洁器等。在构筑自己的黑胶系统过程中,长了知识,破除了过去那种觉得黑胶的调整非常有难度的“恐黑”症和神秘感。遑论水平高低,至少是可以去碰的。于是终于在4月下旬动手,将构筑一套黑胶系统所需的器材和配件一一购齐。
在唱盘和唱臂的选择中,结合过去音响杂志上的介绍,自己选择了北京某公司的以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人物命名的转盘,之所以选择新转盘,主要也考虑到电源线和信号线玩线的便利。如果选择上世纪70-80年代的旧黑胶机,一是机器状态如何很难到现场试听和验收,二是过去的机器多使用专门的信号线和电源线,如果要玩线,则还需作相应改造。通过杭州代理商的帮助,自己很快收到了这款黑胶转盘。唱头的选择也是征求了杭州巴洛克音响公司周先生的意见建议,选择了天龙103R动圈唱头。唱放的选择更是费了一番周折,先是拍了英国 Cambridge Audio剑桥 Azur 651P MM/MC 唱头放大器 ,可第二天店家就告知没有现货发不了。于是在网上所有销售英国Cambridge Audio剑桥 Azur 651P MM/MC 唱头放大器的店家基本都被我问遍了,居然无一家有现货。这也许反过来可以说明,说“玩发烧是小众的玩意,玩黑胶则是小众中的小众。”此言非虚。最终我选择了杰士铭 Jasmine LP2.5DU MM/MC 唱头放大器 ,这个唱放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思,得到过国外烧友的好评。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忙耽搁了自己黑胶转盘的装配调试。最近自己下决心抓紧做成这事。其实装配的过程比想象的要简单很多,比如往底座转盘轴承孔加润滑油,高度1mm。这个如果直接拿油瓶往孔里倒,不好控制。于是找来一支注射器,这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润滑油的加注。
还有唱头的安装,对初哥而言最要紧的是在没有完成安装前千万别把唱头的保护罩取下,以免损坏娇贵的唱头。自己按照唱头的说明书接好蓝绿红白四色的连线。调好水平、针压,以及侧向力配置后就开声了。也许是好事多磨。开声虽然比较顺,可问题马上出来了。就是这台转盘没唱几句,唱头就老在同一音轨打转,唱臂就走不过去。
于是又开始折腾,除了对照说明书反复检查,对唱头的针压以及侧向力配置在允许的范围内多次调试。周末还请玩黑胶的烧友带上几张完好的黑胶来家试音,但故障依然如故。互联网是个好东西,自己还在淘宝上请教与黑胶相关的店家,就有高手第一时间指出是唱臂不流畅了。之后,我用手机拍摄了机器的故障视频,传过去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研究。最终公司方面也确认应该是唱臂有问题。第一时间重新给我发了一支新唱臂,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为什么音乐的数字处理方式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如此高的阶段,人们又会对黑胶重新着迷?几天来自己一边听黑胶,一边在思考。
实际上,黑胶播放的底噪还是大于CD,这点很明显。而且时不时可能会冒出一两下炒豆子的声音。那干嘛我们还要将CD和数字转盘先放到一边,舍简就繁又去玩黑胶呢?其实理由有两条,一是好玩。开声前通过您自己动手,调整好机子的平衡,针压,唱头的水平及垂直寻迹角,放上自己心仪的黑胶,随着唱盘的旋转,美妙的音乐自然地流淌出来,这个时候您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足以抵消先前调教行为所带来的身心疲惫。二是好听,前面有提到,用数字方式处理音乐,再高规格也是对真实音乐的近似表达。
而黑胶作为模拟录音的成熟载体,系统调好了,回放出来的音乐确实比数字音乐更真实自然,因而也更有感染力。
自己的这套系统调试正常时间还很短,但即使如此,已有两点感触。
一是对乐器质感的还原很真实,比如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中单簧管的音色,那种类似鼻音似的共鸣,非常浓郁迷人。又比如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与数字系统比较,小提琴变得不那么犀利,咄咄逼人。琴腔共鸣更加真实,就象风和日丽中的羸弱美女,让人更生怜爱之心。
二是感觉上用黑胶作信源后音响系统的频宽是有变化的,尤其是低频的还原,在蓬松和结实的结合上明显超越CD和数字转盘,让人不由地觉得这才是更真实的低音。每天下班回家,当我打开机器,真空管的光点若隐若现,唱放面板上蓝色的Jasmine标示熠熠生辉。放上一张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从第二乐章开始听,这是一段充满惆怅感的抒情之作,也是很多电影中用来配乐过的名曲,如《走出非洲》就用过这段乐曲。
回想这段时间的折腾,归结到一句话,就是没想到要混入“黑社会”也不易。可是能享用到更让自己感动的音乐,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视听前线音响短评
被音乐“耽搁”的日子,你会后悔吗
世间有千百种语言,便有千百种声韵与节奏的和谐组合。音乐,让语言加持了滤镜,推开这扇门,发现原来音乐看起来没用,看起来“挥霍”了我们好些日子,但如同语言一般,不能分离。
文/乔乔
在最感性的一天,静静地听着耳机中传出的音乐,记忆如同洪水猛兽而来。
音乐,陪伴我的成长。从孩提时期起,家里面还只给我买了步步高复读机的时候,就悄悄用它来放少儿古典音乐入门;稍大些,就开始自己学着倒腾CD机,功放,和箱式音响,那组丹麦箱式音响比我的年龄还大,是妈妈的嫁妆。自己一个人倒腾这些“昂贵”的音乐播放器,可能是我年幼时干过的最大胆的事情,本想着爸妈回来可能会是一顿骂,没想到,还得到他们的表扬,...
世间有千百种语言,便有千百种声韵与节奏的和谐组合。音乐,让语言加持了滤镜,推开这扇门,发现原来音乐看起来没用,看起来“挥霍”了我们好些日子,但如同语言一般,不能分离。
文/乔乔
在最感性的一天,静静地听着耳机中传出的音乐,记忆如同洪水猛兽而来。
音乐,陪伴我的成长。从孩提时期起,家里面还只给我买了步步高复读机的时候,就悄悄用它来放少儿古典音乐入门;稍大些,就开始自己学着倒腾CD机,功放,和箱式音响,那组丹麦箱式音响比我的年龄还大,是妈妈的嫁妆。自己一个人倒腾这些“昂贵”的音乐播放器,可能是我年幼时干过的最大胆的事情,本想着爸妈回来可能会是一顿骂,没想到,还得到他们的表扬,“不错嘛,乔乔会享受了。学习了英语,都能看懂英文标识了”,小学三年级就学了几个单词的我,感觉脸有些发烫。
即使现在的自己,也很难想象年幼的我,在音乐中放空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是寒暑假快结束了,作业还没做完;是《绿野仙踪》里桃乐丝的奇幻旅程;还是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会买好吃的回来吗。我只知道,时间因为有了音乐的陪伴,飞快就过去了。音乐给那时候的我,带来一种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但游戏我还是最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
后来,我上了中学,去了和家相隔40多公里的另一个城市,并且在那个城市一待就是六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你也许会问我,想家吗?我不想。我在初中开学的第一天,和爸爸妈妈分别的时候,我没有哭鼻子。但说不想,一定是骗你的。因为想家的情绪会伴随着独自在外的失落,委屈和青春期的惆怅被加强,又被所音乐渲染,在深夜达到顶峰。
当然,进入中学后,身边多了很多爱音乐的朋友,我们从随声听听到了MP3、MP4。更丰富的音乐世界向我打开了,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地对音乐的量上的渴求。妈妈觉察到了,她怕影响我的学习,她规定了我周末回家下载音乐的时间,我很不高兴,她安慰我说,“音乐够听就行了,好听的音乐那么多,你是下不完的”。但妈妈的担心,还是成为了现实。
我考上的是一所不太理想的大学,有一个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分数。甚至在压力最大的高三,一整个一整个下午会因为一首音乐而放空,太向往围墙外的生活了。负担越重,反而自己越轻。多年后,在大学,和童年的发小,聊起当年的心路历程,她感同身受,她说当时的我需要一个领路人,坚定我的信念。
大学生的时间很自由,喜欢的音乐人,我有时间把他们的历史专辑全部听完。风格也是阶段性的切换,流行、摇滚、民谣、电子、爵士、后摇、New Age、古典等。心血来潮时,还会给爸妈和朋友按照他们的喜好刻录音乐CD。能得到他们的喜欢,也算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选修音乐鉴赏课,放空有了“名正言顺”的时间段;有一次现场听音乐会的机会,是提升了逼格的放空;应该说,我大学的音乐时间很充实。当然也有遗憾,我一直相信,属于每个人的缘分是有限的,一直与缘分遥遥相望,而拒绝路过,就会有用尽的一天。我在音乐里,用感性做出判断,相信这是心的指引和选择。
大学毕业,我参加工作,上下班的重头戏还是音乐。叔叔说,趁我现在还有情怀,如果结婚生子,可能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说,未可知。似乎每一次我在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都无法割舍音乐、电影、诗和爱去追求。也许你会说这就是是生活啊,为什么要割舍,但我还是认为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应该主宰你生活的全部。我现正年轻,毕竟没有在80岁来回看一生,也许不好说会不会后悔被音乐“耽搁”的岁月。
和爸爸参加朋友的婚礼,听到爸爸最爱的电影配乐《Tennessee》(珍珠港)作为背景音乐响起,我突然问爸爸,“如果我将来还没有你成功,你会不会觉得我特别没有出息啊?”爸爸说,“不会,人生不是用来比较的,你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我希望我女儿开心幸福。”
写到此,我有点儿豁然开朗的感觉。
文中音乐《但愿人长久》来自瑞鸣音乐新专辑《世界的声音》。专辑中六位女歌手用九种语言演唱了曾传唱世界的经典歌曲。其中《但愿人长久》为其中的唯一一首中文歌。这首曾是华语巨星邓丽君演艺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美国作曲家采用了极简的配器手法,似月光般朦胧流淌的钢琴,和隐约浮现沉醉于怀想的吉他,言浅意深地表现出“千里共婵娟”的纯挚心愿。
但愿人长久,但愿与音乐有关的日子长长久久。
不做“吃饭剧” 芒果台《相爱2》制片人首谈幕后
历经7周的播出,湖南卫视周播剧《相爱穿梭千年之月光下的交换》现已接近尾声。从起初的颜值争议,到后来引发热烈讨论的烧脑剧情,它成为了2016年年末让观众惊喜的剧集之一。在《相爱2》背后那群为它默默奉献的人中,如果没有她,或许“相爱穿梭千年”系列就不存在,她就是该剧的制片人——曾赟。
曾赟因综艺节目制作入行。2011年开始了系列剧的制作,当时的作品多在网络平台播出,她说:“系列剧的吸引力在于一个主题理念可以变换不同的故事,开发更多可能性,不仅有延续性,也能将主题表达更充分。”他们的创作主题,大都围绕“爱”展开,比如跟优酷合作的“勇敢爱”系列、关于爱与性大胆探讨的《成人记》系列等。也因为她的坚持,...
历经7周的播出,湖南卫视周播剧《相爱穿梭千年之月光下的交换》现已接近尾声。从起初的颜值争议,到后来引发热烈讨论的烧脑剧情,它成为了2016年年末让观众惊喜的剧集之一。在《相爱2》背后那群为它默默奉献的人中,如果没有她,或许“相爱穿梭千年”系列就不存在,她就是该剧的制片人——曾赟。
曾赟因综艺节目制作入行。2011年开始了系列剧的制作,当时的作品多在网络平台播出,她说:“系列剧的吸引力在于一个主题理念可以变换不同的故事,开发更多可能性,不仅有延续性,也能将主题表达更充分。”他们的创作主题,大都围绕“爱”展开,比如跟优酷合作的“勇敢爱”系列、关于爱与性大胆探讨的《成人记》系列等。也因为她的坚持,磨练出一支精干的团队。直到2015年,她的团队有了第一部为电视台定制的系列剧:《相爱穿梭千年》,当时这部剧的热播也收获了出乎意料的好评与人气。
今年,曾赟的团队趁热打铁,推出了“相爱”系列的第二部《相爱穿梭千年之月光下的交换》。她是怎样看待这部剧的?作为当代年轻一代制作人中的佼佼者,她会分享哪些幕后故事?
问:2015年《相爱1》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面对之前的成功,您在制作《相爱2》时是否有比较大的压力?两个故事您更喜欢那个?
赟:想做好一件事情就会有压力。我更希望大家把每一个作品都当作一个全新作品去看,当时是因为喜欢《相爱1》原版的故事,才有了“相爱穿梭千年”这个系列。在策划与创作《相爱2》的故事时,我们对它有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毕竟是第二部,面对的环境不一样,故事创作难度更大,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如果说二者必须选一的话,我会更喜欢《相爱2》的故事。
问:烧脑剧情只是外壳,该剧宣扬的是“跨越80年”的爱情,非常浪漫的一个主题,您是相信浪漫爱情的人吗?
赟:主题其实不是跨越80年的爱情,而是“爱可以跨越时空”,不管是80年还是千年,此处或别处,爱是可以突破“时空”这个度量衡的存在。
它确实有个非常浪漫的主题,我很愿意去相信这种美好。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整个制作团队都是比我浪漫得多的人,慢慢又让我更相信了。
问:这部剧一开始曝光演员的时候,网友就对男主的颜值评价不一,为什么会选择魏大勋呢?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赟:当时有两个方向的考量,一是选择人气演员,一是上升期的新人演员。当决定做捧星方向的时候,我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筛选和试镜演员,都经过几个小时的试演和围读剧本。像魏大勋这样,虽是新人,但也有几年的表演经验,他说没想到还需要这样试镜。因为他的实力和认真的态度,而且在角色吻合度以及各方面适合度都很高,最后决定由他来饰演。他在《相爱2》的演技我觉得是有目共睹的,看到观众的评论对他的演技也是非常认可。
问:因为双女主的设定,观众借由这部戏同时认识了文咏珊与郭雪芙,您对这两位花旦在剧中的表演做怎样评价?
赟:我个人很喜欢文咏珊和郭雪芙的表演,恰到好处。文咏珊是第一次突破高冷的定位,饰演这么可爱活泼的角色。我觉得她完成的很好,很出彩,特别是角色前后的反差,很有层次,让“王霖”最后的悲痛欲绝显得特别有力量,让人心疼。
郭雪芙就是天生的荧幕女神范儿,但本人性格却是单纯的阳光少女。两位女生在现实中都是大反转,很有趣。她们都很好地演绎了不一样的自己。
问:最后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和《相爱2》的故事吧,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赟:这个项目的“意外”特别多,中间也因为很多原因,导致很多戏都要重拍,还要赶播出,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在我们剧组有段经典对话,只要你对任何一个人说“辛苦了”,他们都会回答“不辛苦,命苦”。就是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虽然很困难,还是同心协力完成了,特别幸运。
曾赟还说:“我不希望做‘吃饭剧’,就是那种观众可以一边看剧,一边吃饭、洗碗、洗水果……的电视剧。我希望能吸引观众全神贯注地看,一分钟都不想错过。”本着这样的想法,她和她的团队力求做精品剧,不断提高制作质量。
《相爱2》虽不及《相爱1》的演员号召力,却因制作的用心、品质精良收获了一批自来水的好评与认可,也期望“相爱穿梭千年”系列能继续将爱传递。今晚22:00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还有一个与《相爱穿梭千年2》最后的约会,来吗?
温暖趣味,听一段小曲儿过小年 | 瑞鸣
音乐色彩:表情色彩浓郁的角色对答
感情色彩:欢快俏皮、生机勃勃的人间气象
听音建议:480平米模拟录音棚,空气感十足,乐器细节丰富,能够很好体现家中设备的艺术色彩
灶王爷 本姓张
骑着马 挎着枪
上西天 见玉皇
年年好 月月强
--民间歌谣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又是大寒时节。据说这一天每家的灶王爷会返回天庭,于是大家就会给灶王爷供奉麦芽糖,希望他老人家到了天庭能够给家人多多美言。
今天小编为各位听友奉上专辑《小曲儿》中的一段西河大鼓“玲珑塔”...
温暖趣味,听一段小曲儿过小年 | 瑞鸣
音乐色彩:表情色彩浓郁的角色对答
感情色彩:欢快俏皮、生机勃勃的人间气象
听音建议:480平米模拟录音棚,空气感十足,乐器细节丰富,能够很好体现家中设备的艺术色彩
灶王爷 本姓张
骑着马 挎着枪
上西天 见玉皇
年年好 月月强
--民间歌谣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又是大寒时节。据说这一天每家的灶王爷会返回天庭,于是大家就会给灶王爷供奉麦芽糖,希望他老人家到了天庭能够给家人多多美言。
今天小编为各位听友奉上专辑《小曲儿》中的一段西河大鼓“玲珑塔”,愿欢快的曲调为您的节日再添一分喜气。
这首曲子以二胡和竹笛为主乐器,开场以一段轻敲的碟儿声充满民间乡土气息。二胡一改平时哀怨的表情,变得爽快活泼充满乐趣,像是一位忸怩的姑娘手持花伞步履莲莲。竹笛清清脆脆,一气贯下韧性十足,好像一位俊朗后生。曲中乐器们的口吻都里变得格外逗趣,一问一答,仿佛浮世的姿态在这一刻变得温暖、生动,充满了熟稔的人间气象。
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
一个金钟,整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
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
三个铙钹三口磬,三个木鱼三盏灯。
三个金钟,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1.曲儿虽小,制作不敢省人工
中国传统曲艺包括说和唱两部分。在作品中收集了曲艺中“唱”的部分。包括了二人转、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评弹、天津时调、四川清音、河南坠子等。
据作曲家孟庆华讲,《小曲儿》是中国当代的曲艺作品第一次将其汇集成册的作品。用器乐形式将曲艺中“唱”的部分体现出来。在制作这张专辑时,制作人叶云川、作曲孟庆华、和录音师李小沛对作品动态的营造、戏剧的情节、矛盾冲突,都提前做了专门的布局和设计。可以说是三位老师煞费苦心之作。
从录音的角度看,这部作品是在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录制,作品呈现出的超凡空气感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大家可能对开场敲击瓷碟的响动记忆犹新吧。李小沛老师具有深厚的功力能将中乐把控的甜软油亮,西洋弦乐拨弦声的琴体共鸣细节清晰可见。这样的专辑绝对是高档音响设备的完美艺术体现,您可能在聆听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的轻敲节奏跟着微笑起来呢。
2.浮生中享一刻闲情
小曲儿之“小”,就是芸芸众生的人间烟火,是市井巷陌的风土。这不正是中华脉脉相传世俗欢喜吗?不求永留史册,但也是乐趣的很,快活的很。正是你我这些普罗大众的潇洒人生啊。
在几千年煌煌大史中,再辉煌的时光不过一瞥之瞬,在亿万顷疆野间不过一跬之步,如此皆是一个“小”字。而尚能以此小小一身,融于宇宙古今之大,便在此刻体味千百年世俗风情、欢喜嗔怨。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司马迁
这“熙熙攘攘”四字,勾画出几千年的世俗欢喜。在这腊月二十三小年之际,愿有缘收听到这一段《小曲儿》的好友,也能在这浮生中享一刻闲情。恭祝大家小年吉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YzMTIwMA==&mid=2651399804&idx=1&sn=a566d68d0c98d08e44aa427d2912b8d8&chksm=bd3a44338a4dcd2532acae7741f7c4b533e0f3cf89dd845ad2d11e519bf4c4bfc5a733d595b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