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日本刀入门知识1-定义和制/作方法 日本刀入门知识2:分类 日本刀入门知识3: 各部分名称 日本刀入门知识4:看点 日本刀入门知识5:历史变迁1 日本刀入门知识6:历史变迁2 日本刀入门知识7:有名的刀剑产地1
我们紧接前文
备前国(冈山县东部)是从平安时代到室町时代,即贯通整个古刀期全日本最大的刀剑产地。其中在备前南北流向的吉井川下游形成了一个大的据点。并非都城的备前成为刀剑产地是因为中|国地区(这里是指日本的一个地区)山地优质砂铁的供给、靠近山阳道和濑户内海、以及拥有连接京都的流通大动脉——以西国第一繁华为荣的福冈庄市的原因。
备前刀的特征为:
匂出来,刃文以丁子文为主体的华丽造型
有“映”
通常都会带作刀时代比较普遍的特征。
映:备前物的特征,像是刃文的影子倒映在地铁上似的白色纹样,故称“映”。大家可以去b站看看狐之助的刀剑散步系列,烛台切光忠那一期就提到了映,顺便这个系列解说浅显易懂,声优赛高,强烈推荐w
备前刀实质性的开端,是平安时代后期开始的古备前派。有成和正恒为双璧,风格和其他地域的平安太刀一样都是腰反并带有模样小巧的刃文,不过他们的作品很多都稍显强力且带有映。以及和镰仓时代之后的备前刀不同,有很多沸出来的作品也是古备前的特征。
进入镰仓时代之后,吉井川右岸以则宗为祖的福冈一文字派开始兴起;镰仓中期从光忠开始的日本刀最大的流派——长船派在左岸兴起。这两派一直隔着吉井川相互竞争吧。
一文字派名称的来源是因为茎上刻的“一”字。最先开始是刀工铭的上方有一个斜切的印记,渐渐地被规整为汉字“一”,变成了一种类似品牌标志一样的的记号。初期的代表刀工有则宗、助宗父子,助则,重久,延房,宗吉,宗重等人。初期的风格和古备前相似:细身高腰反的姿态加上小丁子和小乱交混的刃文。到了中期身幅增宽,锋发展为中锋或猪首锋,匂出来中大丁子或重花丁子的刃文华丽地绽放,乱映也清晰地呈现出来,华丽地风格在此时完成。中期的代表刀工有吉房、助真、则房。据传助真也在镰仓锻过刀,因为他留有带沸强力风格的太刀。另外,现在有很多仅带“一”字铭的太刀存世。 镰仓时代末期一文字派的主流向吉冈(地名)转移(吉冈一文字),助光、助义、助吉是当时的代表刀工。随着长船派的繁盛,一文字派的风格变得朴素,在南北朝时期渐渐销声匿迹了。
注:长船派的日语读音为“osa fune ha”,这个读音的长(osa)有“于人之上”的意思,所以长船派的“长”应该读作zhǎng。
长船派是在光忠之子长光的时代确定了风格,并构建了组织性的大工房,之后一直繁荣到了室町时代的末期。先祖光忠的风格虽然带有感觉和古备前似的沸并伴有华丽的丁子文,但同时圆形袋丁子的匂出来也烧造得十分华丽,长光也继承了他的这种风格。虽然长光的风格范围从直刃到华丽的刃文都有,十分广泛,但后期的作品是比较安分的互目文占多数。长光现存的作品非常多,可以认为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实行基于工房的分工作业了。一族中真长、长元、近景等有着相似的风格。景光为长光之子,丁子乱的作品数量不多,存世的作品中多数为在漂亮的地铁上烧出一丝不苟的直刃或片落互目刃的作品。景光之子兼光度过了长达五十余年的作刀期,早期作品多为继承了景光风格的片落互目刃或直刃,但是进入南北朝之后大太刀的锻造受到了相州正宗流派的影响,开始烧造湾文。这是具有备前长船头领风格的,匂出来的湾文。同时代的长船刀工有伦光、基光、政光、重光等。这个时代不管是兼光还是其他系统的长船锻冶——元重和长义,无论是谁都在烧造相州风湾文的豪壮太刀。由光忠—长光—景光—兼光这四代名工,构筑了长船派稳固的地位。
除了一文字和长船之外,备前还有一些别的流派:
畠田派:毗邻长船的畠田,有一位名为守家的和光忠并称的名工,和其弟子真守一道以他们能匹敌一文字派或长船派的华丽刃文而知名。
国宗派:和光忠、守家同时代的名工还有备前三郎国宗。虽然住在长船但是和光忠并非同一系统,以强力的风格闻名。据传和助真一同被招至镰仓锻刀。
宇甘派:在镰仓时代末期到南北朝时代有一个呈现了异于其他长船以外的备前流派——位于长船西北旭川流域宇甘乡的云生一派。知名的有云生、云次、云重,作品多是和同时代的长船诸工更加平稳的直刃姿态,是和山城刀或备中刀更相似。
大宫派:据传始祖国盛移居山成果猪熊大宫而由此得名的大宫派中比较出名的有盛景、盛继,和兼光、长义等人同时代,其风格是受相州的影响的湾文的豪壮姿态。
吉井:吉井川右岸的吉井之地在镰仓时代末期之后以为则为祖兴起了一个流派,景则、长则、真则等有太刀留存。
备前各派的消长
进入室町时代后长船派一枝独秀,除外仅有吉井派仍存在。前期的应永年间,复古镰仓时代的风气高涨,是一个喜爱优美太刀的年代。这个时代的备前刀被称为应永备前。有名的刀工有盛光、 康光、师光等;室町时代中期的刀工有则光、祐光、盛重等人;进入战国时代后,祐定、胜光、宗光、忠光、清光等人被称为末备前,这时就是打刀的时代了。在战国时代,被称为“数打”的量产的工房生产品,和定制作品就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了。由尤其是祐定这个名字已经被当作商号一类的名号,同名的刀工多达数十人。由技艺高超的刀工锻造的备前刀佳作,它们的铭中加上刀工的俗名。祐定中与三左卫门祐定和源兵卫尉祐定是名工。一种被称为“蟹爪”的,像是一对蟹钳的刃文就是与三左卫门祐定的代名词。此外还有还有次郎左卫门尉胜光、五郎左卫门尉清光等比较有名。
然而,随着统治备前的宇喜多氏为了修建冈山城而强制迁移商人,以及天正十九年(1591)发生的吉井川大泛滥给长船一带造成毁灭性破坏。随着作为后盾的宇喜多氏的灭亡,备前长船作为刀剑产地的力量开始急速衰弱。到江户时代时仅有横山祐定一门少数残存,进入新刀期也在继续锻刀。
被称为五传的五个流派中,始于最新年代的就是美浓(岐阜县关市周边)。据传镰仓时代末期大和的手骚派一位名为包氏的刀工移居美浓的志津(现海津市)并改名为兼氏,后成为了美浓流派的始祖(志津三郎兼氏)。美浓作为刀剑产地最繁荣的时期为室町时代后期(即战国时代),现代留下来的作品几乎都是那个时代的。
美浓刀剑的特征为:
(从时代这个视角来看)打刀很多,太刀极其稀少;
多是镐稍微提高,厚度较薄的以实用为初衷的造型;
地铁泛白、弱沸、别出心裁地在表里两侧烧出一致的尖刃 。
虽然美浓刀工最繁荣的时期是江户时代,但是在这之前的南北朝时代,初代兼氏之子(或弟子)兼次和兼友等人移居直江(大垣市),被称为直江志津。这个时代的美浓刀受到相州流派的影响,有很多强沸的大气作品。另外,从越前敦贺移居到关的金重据传为关锻冶(关是地名)的始祖。金重现存的作品极其稀少,但有相州风格的强沸作品存世。另外还有大和千手院派的刀工移居美浓赤坂后被称为赤坂千手院派等,可以认为美浓刀工和大和刀工有着很深的关系。
美浓一下子就成为了战国时代刀剑的主要产地的原因,首先就是因为这片土地的周边被斋藤道三、织田信长以及德川家康等有力的战国大名割据。美浓刀工会组成锻冶座(即合伙),使铁的流通和刀的制作能有效率地进行,为了回应当时对有一定品质的日本刀的大量需求而成功创造出了符合新时代的锻刀系统。美浓刀工中带“兼”字铭的非常多,这被认为是以群体为单位作刀的原因。这其中最有名的刀工就是战国时代的关(地名)刀工:和泉守兼定和孙六兼元。和泉守兼定是初代兼定的儿子,铭中的“定”的下半部分非常像“之”字而被成为“之定(のさだ)” 。之定的风格跨度很大,虽说多数刀都是在适合手持的造型上烧造出有高低差的互目文,但也有直刃、湾文、备前风的大丁子文等格式各样的作品。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多数都混有美浓刀特色的尖互目文。和泉守兼定也曾在伊势锻刀,与伊势村正合作的刀现有存世。兼定这个名号一直延续到了江户时代末期。
孙六兼元也是关的刀工,被认为是兼元铭的第二代。他因为一种被称为“三本杉”的,几个连续有着极端高低差且烧幅狭窄的尖互目的刃文而闻名。
兼元家直到现在也没丢老本行,他们仍然在制作刀具(菜刀)w,地点也仍然在关市。顺带一提,三条家现在也在打造菜刀,地点在奈良,店里还提供刀身上刻字的服务ww
除他们之外的有名刀工还有兼吉、兼房、氏房、兼则等人。关直到现在也作为战国时代的有名古迹而在继续锻刀。
美浓刀工为了配合战国大名的移动而四处移居,像是尾张、三河乃至伊势等地都有刀工的名号耳闻。伊势的村正一派因为德川家的缘由,比起刀剑本身,他们的名号更加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