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给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生活的女孩
(文/Manon)
内心有一些话,想说给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生活的女孩子:
做为一个马上28快30的女孩,没有稳定的职业,没有家庭,很多时候会受到周围一些人看怪物一样的眼神和各种的职责,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女孩子一大,别人就该说你应该结婚,你应该有稳定的职业,应该要在家相夫教子云云。当然这一切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不加上你们那么多的应该。
是不是每个女孩天生就是为了嫁个好男人,相夫教子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不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十恶不赦,大逆不道。
曾经因为拒绝父母给我找的收入颇高并非常稳定的企业单位的金饭碗,拒绝有车有房的可以结婚的男朋友,毅然决然的走了,和父母吵的不可开交。那个时候我觉...
(文/Manon)
内心有一些话,想说给所有不妥协于世俗生活的女孩子:
做为一个马上28快30的女孩,没有稳定的职业,没有家庭,很多时候会受到周围一些人看怪物一样的眼神和各种的职责,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女孩子一大,别人就该说你应该结婚,你应该有稳定的职业,应该要在家相夫教子云云。当然这一切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不加上你们那么多的应该。
是不是每个女孩天生就是为了嫁个好男人,相夫教子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不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十恶不赦,大逆不道。
曾经因为拒绝父母给我找的收入颇高并非常稳定的企业单位的金饭碗,拒绝有车有房的可以结婚的男朋友,毅然决然的走了,和父母吵的不可开交。那个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女孩,为什么想要过自己的生活那么难,想要争取一下自己的梦想就被人说为大逆不道。那时候我真的感到很绝望,你只是去追寻自己的心,为什么就那么不可以被接受,甚至被排挤,指责。我做错什么了。
2年,有1年的时间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体会不同的生活,遇到了那么多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我终于更肯定的告诉自己,自己的选择没错。这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你只是想要你的自由,不愿意做世俗眼光下的牺牲品,你没错。
1年后我回到家里,给父母带了各种礼物,而且这2年,所有的旅行费用都是自己赚的,没有花家里一分钱。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我都会给父母发去语重心长的信息,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有自己的理想,告诉他们什么才是人生的真实的快乐,告诉他们我很安全,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有多精彩。慢慢的,父母开始理解我,原谅我,甚至开始有些替我自豪。
中国是个从小就教育你,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的国家,强调你的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这个那个。男孩就要努力买车买房,女孩就要有稳定的职业,贤惠,相夫教子。难到这就是我们应该的人生吗?
生活在物质里变的世俗,急功近利,甚至婚姻早已经成了一种协议。这一切有多少意义。我周围的朋友,同学,2年内结婚的,离婚的有一半。当爱情变的不再那么纯洁的时候,我们还能尊重自己的内心多少,我们还要做牺牲品吗,仅仅因为别人说你年纪大了,说你是女孩子……
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我想了很多年,我终于想明白了,就是实现一个梦想,一生,实现一个梦想就足够了。即使明天真是世界末日,你也会微笑的迎接最后一眼的太阳,并且毫无遗憾的微笑着死去。
我觉得所有的女孩,我们不是婚姻的牺牲品,即使没有爱情,没有男人,我们一样可以活的非常好。爱情是美好的,如果不够纯粹的时候,那它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在路上不是目的,在路上,只是一个人生的起点,就像卢梭说的,不是爱情,不是金钱,不是名誉,不是公平,请给我真理。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内心,即使前面荆棘满地,也要坚定的走下去。为了不浪费你的这一辈子。
很多人问我你一个人在路上不害怕吗,因为我知道有些女孩,在路上出了事情,对于这个我也曾经害怕过,我怎么不害怕?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些恐惧,就拒绝去发现这个美好世界,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智慧,懂得保护自己,就能尽可能的避免这种不幸的发生。足够真诚和勇敢的人,可以驱赶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只要你对这个世界的爱够纯粹。
可能有些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么清楚,我想说的是,亲爱的女孩们,我们应该独立,坚毅,内心强大骄傲的活着。
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去奋斗。
只要你做出一点点,这个世界真的就会改变一点点。
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做月薪八千的事
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妹子,编的稿件漏洞百出,我怒拍桌子,她却回了句:“一个月三千块工资,你还想怎么样!”琢磨她这话挺有意思,就像我们买了件便宜货,用不了两天就坏了,于是宽慰自己: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你还想怎么样?当然,她的潜台词是,你给我八千,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但问题是,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先体现出八千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我不仅写到位了,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其它则是我建议的方案。
当时我没有去想其中的关窍,只是因为喜欢写作,...
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做月薪八千的事
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妹子,编的稿件漏洞百出,我怒拍桌子,她却回了句:“一个月三千块工资,你还想怎么样!”琢磨她这话挺有意思,就像我们买了件便宜货,用不了两天就坏了,于是宽慰自己: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你还想怎么样?当然,她的潜台词是,你给我八千,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但问题是,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先体现出八千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我不仅写到位了,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其它则是我建议的方案。
当时我没有去想其中的关窍,只是因为喜欢写作,就会琢磨怎样写会更好;又因为珍惜自己的文字,所以觉得出自我手的文字,都关系我个人的品牌,于是很用心。在我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带过二十多个中文研究生后,才发现这种态度很稀缺。那些比一般人多念七年语文的人,竟连自己写的东西都不愿多看一眼,文字、标点、语法的错误触目惊心,对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无所知,更别说去关心版式好不好看,配图美不美了。
他们关心的是要不要加班,而想做好文字工作的人,是不会去考虑这件事。因为打磨文字所下的功夫,是看不到底的——不然曹雪芹也不会“加班”十年,还写不完一部红楼。试问,要做好哪项工作不是如此?以“要不要加班”来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的人,绝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他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做了”而不是“做好”。
举个例子,我公司附近的麦当劳门口,有个看自行车的大妈,夏天时她都会给所有的车,覆上自己带来的塑料布。顾客取车要走时,她还会笑着拧一把湿布,帮你擦擦坐垫,降降温。她从来没有开口,但很多人会主动多给她一块钱,还连声道谢。大妈和其他看车人的区别,就是“做好”和“做了”的差距——在金钱上,差距是一倍;在成就感上,差距无法估算。
我完全了解有些新人的想法:又不想在你这久混,干嘛那么卖力气?其实,谁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向更好的企业、更好的工作迈进,是我们每个人的征程。不同的是,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坚固的基石,所以越走越高。
成为世界五百强的CEO,应该是每个职场人的向往吧,但对于新人而言,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大公司就像蔡京家的厨房,岗位细分到切葱花都要一个专职的厨娘,你可能老长时间连切肉的大活都没机会沾手,更遑论学会做一整个包子。而小公司人力资源紧张,同样三千工资不可能只让你切葱花,所以你必须很快学会做包子,还得会做很多种包子——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学。
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大公司,庆贺之余也要提醒自己,公司看到的只是你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在职场上你还是一个零,有可能变成正数,也有可能变成负数。很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强大,当作自己能力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人淡忘。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不妨这样解:一是做得好的技能,一是想做好的态度。有这份“业”在,不愁找不到舞台。但这份“业”不是白来的——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的五千,就是修炼这份“业”的学费。
来源网络:燕子坞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