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Milky Way above Ama Dablam》
在海拔5600的Chukhung Ri,空气稀薄,但星空异常的明亮,银河发出撕裂天空般的明亮,星星离雪山那么的近,星光照亮了神山Ama Dablam,看到此时此经异常兴奋,完全忘记了夜和雪山的寒冷,我兴奋的跳了起来,夏尔巴小背夫问我这是不是chinese kungfu?能欣赏如此美景要感谢18岁的夏尔巴小背夫Rulu,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脱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安排时间,早上loboche出发,日落前赶到5600的Chukhung Ri,当天徒步海拔抬升1200米;没有rulu也不可能半夜从Chukhung安全的撤下来. ...
《The Milky Way above Ama Dablam》
在海拔5600的Chukhung Ri,空气稀薄,但星空异常的明亮,银河发出撕裂天空般的明亮,星星离雪山那么的近,星光照亮了神山Ama Dablam,看到此时此经异常兴奋,完全忘记了夜和雪山的寒冷,我兴奋的跳了起来,夏尔巴小背夫问我这是不是chinese kungfu?能欣赏如此美景要感谢18岁的夏尔巴小背夫Rulu,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脱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安排时间,早上loboche出发,日落前赶到5600的Chukhung Ri,当天徒步海拔抬升1200米;没有rulu也不可能半夜从Chukhung安全的撤下来. 之前拍银河我喜欢 b门10min iso 400 f2.8单独曝光地景,这次我观察直方图后,没有单独曝光地景,f2.8 iso3200 20s,15张,对星点对齐后,平均值降噪,雪山平均值降噪,两张降噪后的片子蒙板合成.
如何利用LAB色彩模式一分钟还原风光片
首先要说的是本人在摄影的风光类别中还是一只菜鸟。但是感谢各位前辈的孜孜教诲。也算爱上了风光摄影。从接触严谨的风光摄影第一天我就接受了一个观念:高级的风光片是真实的去还原肉眼所见。再与各位前辈的接触中又了解了如何艺术的再加工风光片。
基于目前还是学习阶段,我还不敢在这里跟大家大张旗鼓的讨论如何拍好一张风光片。其实如何还原风光场景有很多的办法,调整对比,高光,阴影,去灰。还有高级的包围曝光,灰度蒙版等等。但对于我们很多初学风光的朋友如何正确的把握尺度,这个确实有点困难。今天想跟...
首先要说的是本人在摄影的风光类别中还是一只菜鸟。但是感谢各位前辈的孜孜教诲。也算爱上了风光摄影。从接触严谨的风光摄影第一天我就接受了一个观念:高级的风光片是真实的去还原肉眼所见。再与各位前辈的接触中又了解了如何艺术的再加工风光片。
基于目前还是学习阶段,我还不敢在这里跟大家大张旗鼓的讨论如何拍好一张风光片。其实如何还原风光场景有很多的办法,调整对比,高光,阴影,去灰。还有高级的包围曝光,灰度蒙版等等。但对于我们很多初学风光的朋友如何正确的把握尺度,这个确实有点困难。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种简单的风光片明度还原的方法。(这个方法也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征得他的同意后发布于此。希望能对大家有实际的帮助)
LAB和RGB,CMYK一样是一种色彩模式,(具体的模式介绍请自己百度地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Lab%E8%89%B2%E5%BD%A9%E7%A9%BA%E9%97%B4)我们在PS中打开图片以后,将原本的RGB色彩模式转换到LAB模式后,就发现通道中原本的RBG,红,绿,蓝通道转变成了LAB,明度,A,B通道。(具体的每个通道的意义和解释还是请自己百度)。这里我着重需要解释的通道就是明度,A,B通道。
明度:这里指的色彩的明度
A: 这里指的由绿到洋红的所有颜色
B: 这里指的由蓝到黄的所有颜色
文章的开始我就说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教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一分钟还原风光片。那么这里我把这个A和B更简单的和直白的说:A就记住绿和洋红,B就记住蓝和黄。为什么?因为风光片中经常出现的大面积的颜色就这么几个吧?(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好了,现在开始暴力还原,以下是我随便选的一张飞机上随手拍的垃圾片做示范,大家看看原片和还原了颜色明度之后的效果:
这是原片。
这是还原场景之后。
是不是感觉真实的还原了肉眼所见的真实风光场景?
接下来就为大家实际讲解操作步骤:
首先在PS中打开照片,复制图层之后,将色彩模式从RGB转换成LAB。
这时候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你是否合并,选择不合并。
接下来选择B通道。(为什么选择B通道?回到上面我们讨论的内容,因为B通道是包含的由蓝到黄的所有颜色。我们看这张图,蓝色和黄色占据画面的90%。所以我们选择B通道。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那么相反的如果我们需要调整的是一张大面积由绿色或者洋红构成的照片,我们就该选择的是A通道。其实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需要调整的颜色。)Ctrl加A全选,然后Ctrl加C复制B通道。
再选择明度通道Ctrl加V把B通道复制到明度通道中去。
回到图层,把色彩模式改回RGB,依旧选择不合并。
图层混合模式选择柔光。奇迹出现了。接下来当然可以配合不透明度,画笔和蒙版工具做一些简单的修正。让整张照片的明度恢复到最接近肉眼所见自然的状态。
是不是超级简单,这个方法不但试用于风景,对于人像啊,人文啊,纪实等等都非常适用。大家一同进步吧!
一个追星人的银河拍摄之旅
本文发表在lofter和知乎专栏中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许可,严禁转载!(想转载的请私信我,我不收稿费)
目前已授权的有蜂鸟网、中国摄影出版社旗下微信公众号
仰望星空,以此见证宇宙的宏大的和自身的渺小。
2014年6月24号,新疆安集海镇,是我第一次用相机记录下银河的日子。我还记得,那是世界杯期间,比赛的时间是在半夜,那天晚上,我等足球比赛等的有些无聊,于是出门散步,溜达了一圈,无意之间看了下天空,就被震撼到了。一道银河...
本文发表在lofter和知乎专栏中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许可,严禁转载!(想转载的请私信我,我不收稿费)
目前已授权的有蜂鸟网、中国摄影出版社旗下微信公众号
仰望星空,以此见证宇宙的宏大的和自身的渺小。
2014年6月24号,新疆安集海镇,是我第一次用相机记录下银河的日子。我还记得,那是世界杯期间,比赛的时间是在半夜,那天晚上,我等足球比赛等的有些无聊,于是出门散步,溜达了一圈,无意之间看了下天空,就被震撼到了。一道银河横跨天际,从北到南,肉眼可见,我看了可能有5分钟,才意识到应该拍下来,于是赶快回到房子找单反。那个时候用的还是550D 18-55,我甚至不知道我能不能拍出银河,参数也不知道,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光圈、快门、感光度。没有三脚架,怎么办呢?把相机放在地上,镜头倾斜向上,拿石头固定住。至于对焦?只能手动对焦,调到无限远,然后略微转回来一点。经过若干张失败的作品,最后调整好的参数是18mm F3.5 ISO3200 30S。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构图、暗星数量、慧差、后期调色什么的,完全不重要,能拍到银河就已经很开心了,这可能是每一个追星人第一次拍到银河时的感受吧。当银河出现在相机的液晶屏上,那种兴奋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经验分享:这张图证明,一切单反套机、微单套机都是可以拍到银河的(当然画质可能会很一般),对于大多数aps-c画幅的单反和微单来说18mm(或者16mm) F3.5 ISO3200 30S这个参数是完全可以拍摄到银河的,但是看大图的话会发现星星会有拖影,所以个人建议可以适当降低快门时间。
既然有了第一次拍摄的经验,第二次的银河拍摄就非常简单了,参数牢记在心,相机也换上了1DX和三阳14。14mm的超广角和2.8的大光圈拍出来的银河自然就不是入门单反套机可比的了。以下三张的参数均为ISO3200 30S 14MM F2.8,从图里还能看到我的三脚架。右下角有一道白色的线条,起初我以为是流星,但更可能的只是人造卫星的反光而已。
这是对着头顶上方的天空拍的,一般这样的图片,可以拿来当素材,用作于合成。不过即使作为照片来看,这张片子也很漂亮,不是吗?
既然有机会拍到银河,那么自然要拍拍其他类型的,譬如做成GIF,拍延时摄影,看着银河从东边移动到西边,很神奇,很美妙。一分钟拍一张,每张曝光30秒,后期通过PS时间轴,制作成GIF动画。
看不到动图的请戳==》http://robertwu.lofter.com/post/1e2f07_182593e
经验分享:“星空600法则”,指的是用600除以你的焦段(等效35mm的焦段)然后得到的数值就是你的最大快门速度。众所周知,银河是移动的,所以快门时间太长可能会出现拖影的现象。不过一般缩图后,星星就算有一点点移动,也是看不出来的。个人建议,对于全画幅相机,14mm的焦距可以曝30秒,24mm的焦距个人建议不要超过15秒。
2014年8月,我在新疆石河子东大塘风景区干活,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带单反,手上只有个索尼RX100 M3相机,若不是亲自实践,我也不敢相信,卡片机能拍银河!
虽然这是小小的卡片机,但也不能小看,拥有最高12800的感光度和24mm广角,还有F1.8的大光圈,拍摄银河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摄影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和惊喜!和第一次拍摄银河一样,没有三脚架,我也是放到了地上,用石头固定住,镜头向上,拍到了这样一张照片,虽然暗部噪点很严重,但也能拍出很漂亮的银河。参数是ISO4000 F1.8 等效24mm 10S
经验分享:想要拍摄银河,对环境要求很高,必须要避免光污染,尤其是人造光源。其次建议在海拔高的地方拍摄,避免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或者多云的野外拍摄星空。关于月亮,不得不说,能同时拍到月亮和银河,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是月亮的亮度太强,会严重影响银河的效果,如果月亮落下去了,又可能出现光线太暗,前景死黑的情况,只能依赖于人工光源,所以说见仁见智了。
一般来说,在新疆,最适合拍银河的时间在6月到8月,从14年9月到15年6月我都没能拍到银河,只能在其他方面做下努力,譬如这张,通过后期,运用蒙版合成把城市和银河巧妙地融为一体。当然,这种片子在城市里肯定是看不到的,而且银河的位置也不会出现在这里,这类的片子,只能算是学习PS后期处理的习作而已,甚至这应该不算是摄影作品。
由这下面两张蒙版合成,当然,合成出来的照片还是比较粗糙的,说明我的后期处理技术还有待提高。
今年,也就是2015年7月,我前往赛里木湖,想拍拍那里的自然风光。凌晨两点左右,打开车门,抬头望去,满天繁星。这密密麻麻的星星让我莫名的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深感宇宙的广阔和自身的渺小。脚旁就是湖水,水浪不断地打在我的脚下,只有水浪声,没有别的声音,仿佛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在赛里木湖,第一次拍到了银河的全貌,而这张全景图也是我这次赛里木湖之行最成功的照片之一了。使用1DX+24L, 24mm ISO6400 F1.4 10s 竖拍8张后期接片而成。
除此之外,我在赛里木湖还拍摄了很多张银河的照片
经验分享:如今,拍摄银河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拍出新奇的银河照片就显得很重要了。最好能找到好看的前景,否则看起来就会很无趣。譬如用自己的帐篷当做前景,人拿着指星笔当前景都是很不错的思路。关于银河全景的接片,个人建议不要用太广的焦段(譬如14mm),因为这样可能会因为广角带来的变形而造成合成出现问题。
2015年8月,我又在乌尔禾魔鬼城拍了一次银河,参数是16mm F4 ISO3200 30S。
经验分享:这张照片是f4的光圈拍摄,所以拍出来的银河也就并不是很好看,在这里强烈建议大家选择F2.8或者更大的光圈拍摄银河,这样可以拍到更多的暗星。尼康新出的20 1.8G就非常不错,强烈推荐。
到这里,我这一年的追星之旅就告一段落了,在下一篇中,我将和大家讲讲银河后期的处理心得。譬如如何用lr处理银河的raw,银河全景接片的前后期要点,银河延时摄影的前后期思路。
我叫翔宇情,朋友都叫我翔子,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的90后摄影爱好者。我的微信:w18209909726,欢迎各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和我在微信上交流
据说扫一下这个可以给我打钱,如果您觉得我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给我打个一毛两毛,让我开心一下,谢谢!
广角镜头与星野摄影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广角镜头与星空摄影的一些小故事,俗称的星空摄影一般可以粗略的分为两大类:深空摄影以及星野摄影。深空摄影一般情况下指以拍摄深空天体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门类,属于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拍摄方法。而星野摄影则主要是以拍摄带有自然景观或者人为前景而背景则以常见星空亦或者星轨作为远景的拍摄方式。
星野摄影由于带有前景,所以同时又需要拍摄到尽可能多的星空为一个基本出发点,所以常会选用超广角镜头亦或者鱼眼镜头作为常用镜头。一般常见的选择的焦段大致为14-35之间,并且光圈越大的广角镜头越具有优势。常见的单张拍摄多会选择14-24,16-35...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广角镜头与星空摄影的一些小故事,俗称的星空摄影一般可以粗略的分为两大类:深空摄影以及星野摄影。深空摄影一般情况下指以拍摄深空天体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门类,属于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拍摄方法。而星野摄影则主要是以拍摄带有自然景观或者人为前景而背景则以常见星空亦或者星轨作为远景的拍摄方式。
星野摄影由于带有前景,所以同时又需要拍摄到尽可能多的星空为一个基本出发点,所以常会选用超广角镜头亦或者鱼眼镜头作为常用镜头。一般常见的选择的焦段大致为14-35之间,并且光圈越大的广角镜头越具有优势。常见的单张拍摄多会选择14-24,16-35这样的镜头,亦或者鱼眼镜头。当然,尼康新的20 1.8也是一颗不错的星野摄影镜头。在超广角中1.8的超大光圈,20的宽广视角都使其成为了星野摄影的新宠。
超广角焦段:
下面我们就来细化的梳理一下各个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优缺点以及特性。
首先就以大家最常用的14-24/16-35这个焦段来浅析一下。
14/16这样的超广角段应该是我们最常用的星空拍摄焦段,这个焦段能最大限度的在单张照片内囊括尽可能多的星空,尤其是在拍摄夏季大银河(蟹状星云带)的时候,更是成了我们的第一选择。
14MM的单张竖拍星空,能囊括尽可能多的内容
超广角端的星轨,即使没有非常准确的对准北极星,也能拍摄到同心圆,不太容易前功尽弃,且便于构图,使得构图有了更大的可控空间
超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优势:
1.涵盖较多的星空
2.地景/前景能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3.在黑暗中构图比较方便,可以依照大致焦段视角进行构图
4.拥有较宽广的视场,便于星轨拍摄时寻找北极星,不至于出现没将北极星纳入构图的情况(前提是在找对方位的情况下,这里分享一个寻找北极星的小贴士,北极星位于北斗七星勺口的直线方向)
超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不足
1.会有较为严重的畸变,如果前景与拍摄机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会有明显畸变。
2.由于较广的视角,容易受到画面中其他人造光源的影响,从而造成画面中出现不那么讨喜的光晕。
3.超广角镜头并不适合进行多张拼接,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可修复的拼接裂痕。
广角焦段
以24-35这样的普通广角焦段为例
这个焦段的虽然不能如超广角焦段那般尽可能多的收入星空入镜,且画面带来的冲击力也要小的多,但是由于本身不是很广的原因,却也使这样的广角焦段成为了星空全景图拼接的完美选择。24,35这样拥有1.4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加之较小的畸变,使得它们成为了拼接超高像素星野全景图的不二选择。
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优势:
1.较大的光圈,优质的定焦成像画质,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星空图片的质量
2.良好的畸变控制
3拼接后可以得到超高像素的高清星空影像
广角焦段拍摄星空的劣势:
1.视角并不够广,无法单张就拍摄到满意的大银河长度。
2.由于焦段问题导致曝光时间不能非常长,需要相应提高感光度以及开大光圈。
3.如果以人物作为前景的时候容易,由于视场较小,人物的轻微晃动更容易造成鬼影。
以上两图均是由普通广角焦段进行拼接而来。同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拼接的时候尽量选择使用定焦镜头,相比与变焦镜头而言有着较大的光圈,较为优质的画质都是值得选择的。
鱼眼
最后,我们来说说鱼眼镜头在星野摄影中的运用。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而鱼眼镜头可谓星野摄影中的制胜利器,由于银河在苍穹中的位置,在鱼眼镜头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拍出银河的弧度,从而使的照片充满戏剧性。
鱼眼镜头在星野摄影中的优势:
1.宽广而带有特殊畸变的视角,可以制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2.极近的对焦距离,为拍摄提供了更多可能
鱼眼镜头在星野摄影中的劣势:
1.由于其独特的镜头畸变,掌握不好容易导致构图怪异
2.较浅的景深,需要对被摄物体(一般指前景)进行精细对焦,否则容易出现脱焦现在
如果像我一样喜欢使用鱼眼镜头进行星野拍摄,大家只需要做一件事儿,那就是打开脑洞,大胆去试。
今天在这里就聊那么多,虽然很简短,但是希望对大家在星野摄影时的焦段选择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美哭
剑网3明教.破军成女海报版Cos
顶着烈日的拍摄,心中的感动,尽无言以对
同样的明教,同样的沙漠,希望可以有着不一样的感动
明教很多人都拍过了,而且优秀的作品很多,如何拍摄的更有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能找到一个特别的切入点
谢谢镇北堡西部影城提供的场地支持。
已经所有参与的小伙伴的帮忙和协助
coser:@真的菜菜
化妆:coser小梦
photo:me
!!!美哭
剑网3明教.破军成女海报版Cos
顶着烈日的拍摄,心中的感动,尽无言以对
同样的明教,同样的沙漠,希望可以有着不一样的感动
明教很多人都拍过了,而且优秀的作品很多,如何拍摄的更有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能找到一个特别的切入点
谢谢镇北堡西部影城提供的场地支持。
已经所有参与的小伙伴的帮忙和协助
coser:@真的菜菜
化妆:coser小梦
phot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