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今晚早点睡 今晚早点睡 的推荐 sleepy9157.lofter.com
孟晚来

2144年5月16日

沈南嘉的画有多业余我相信同行都能看的出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不希望这种不懂画画的人在我的画作底下妄加评论。

沈南嘉的画有多业余我相信同行都能看的出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不希望这种不懂画画的人在我的画作底下妄加评论。

秦佩玉

2142年9月10日

《时间枷锁》正式完结啦,完本657万字,新书《开局:最强炼气期》今天也会开始更新大家敬请期待。

《时间枷锁》正式完结啦,完本657万字,新书《开局:最强炼气期》今天也会开始更新大家敬请期待。

秦佩玉

2142年2月14日

从前,眼前人是心上人。 以后,心上人是枕边人。 


从前,眼前人是心上人。 以后,心上人是枕边人。 


沈南嘉
2144年4月13日 《来自生...

2144年4月13日 

《来自生命的共鸣》


2144年4月13日 

《来自生命的共鸣》


沈南嘉

2141年10月15日

很多粉丝问我在哪所大学学的画画,其实我没怎么学过画画,从小就喜欢临摹一些画作,特别是古风画作,临摹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画画也一样可以的啦,但是画也是有灵魂的。

很多粉丝问我在哪所大学学的画画,其实我没怎么学过画画,从小就喜欢临摹一些画作,特别是古风画作,临摹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画画也一样可以的啦,但是画也是有灵魂的。

木琼琚

2140年9月3日

十七日尾,灯火万家长不灭。想你是三分泉水七分月,把青山浩渺看遍,你独天下奇绝。 


十七日尾,灯火万家长不灭。想你是三分泉水七分月,把青山浩渺看遍,你独天下奇绝。 


木琼琚

2139年7月15日

干净的圈子,三两个好友,舒服的生活,大概就是我喜欢的生活。

干净的圈子,三两个好友,舒服的生活,大概就是我喜欢的生活。

木琼琚

2138年9月10日

每天醒来,面朝阳光,嘴角上扬。不羡慕谁,不讨好谁,默默努力,活成阳光的样子。 


每天醒来,面朝阳光,嘴角上扬。不羡慕谁,不讨好谁,默默努力,活成阳光的样子。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伤心太平洋》: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伤心太平洋》的日语原曲名字是《幸せ》,原是中岛美雪为小林幸子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小林幸子于1997年8月发行了这首歌曲,但同年11月份,中岛美雪自己也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11月7日发行了这首歌曲。 中岛美雪的演绎从容和恬然,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声,似乎...

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在记忆深处,总是让人那样的难忘,一首歌曲,一个人,甚至一件事,都是经典。
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已经过去20多年了,曾经大火的任贤齐也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现在,偶尔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有一瞬间的晃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一点儿也没变,笑着说:“你还好吗?”


《伤心太平洋》的日语原曲名字是《幸せ》,原是中岛美雪为小林幸子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小林幸子于1997年8月发行了这首歌曲,但同年11月份,中岛美雪自己也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11月7日发行了这首歌曲。 中岛美雪的演绎从容和恬然,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声,似乎要把人带入另一元空间。
后来这首歌被任贤齐翻唱为中文版的《伤心太平洋》,由陈没填词,中岛美雪谱曲,陈爱珍、周国仪编曲,收录于1998年8月28日发行的专辑《爱像太平洋》中,也称为他出演的《神雕侠侣》片头和片尾曲。
这首歌的中文版在被陈没填词时,也与原曲的感情基调一致,对爱情的追求和现实的伤感。记得中岛美雪在作词时,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场景:
“我在下雪的车站,不知为何要下车,你没有来,没有追过来。”
中岛美雪的歌,总是在用一个故事去说另一个故事。


任贤齐那时候真的太红了,红透半边天。在轻狂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每个眷村少年都向往着做大哥,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有情有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这,成了《伤心太平洋》故事的灵感来源。
多年后再看其中的MV,仿佛看到的是两个高喊着要混社会的小弟身影,而当年这一身墨镜花格子衬衫长发飘飘的装扮,就曾被周围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们滥用过。如果没有走出去,多少人会误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MV里的那些场景,在港台很多传递黑帮势力的电影里大同小异,记得上一次看到还是在几个月的一个深夜偶尔看到的老电影《龙虎情》里。
有句话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合适的解读,“或许正是因为大胆妄为,才有了《伤心太平洋》的经久传唱。”


我想这首歌,在给我们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某天一位失恋的年轻人,来到一座热带孤岛。海风清新爽朗,海滩色彩斑斓,夜色朦胧。往事在心头涌起,喝着啤酒吹着海风,自怨自艾,酒喝完了,心却没有温度。
听着海浪的声音,难以入睡,只能等到天亮的时候,再离开。天刚亮,船来了,泪水留在了孤岛。
靠岸的时候,船票还是完整的,只是比过去旧了一点点。
一个岛锁住了一个人,因为爱一个人没有得到她,把伤心埋葬在了孤岛。任贤齐总唱男人,唱他们的苦情痴情,也唱他们的孩子气。1998年的《伤心太平洋》曲风悠远,意境凄凉,仿佛深处孤岛。“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向前走无可奈何,向后走心有不甘,也许这就是情义与人生。”一生一世,如梦初醒,只剩下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音质不好总失真?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失真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幅度比例关系、相位关系及波形形状产生变化的现象。音频功放的失真分为电失真和声失真两大类。电失真是由电路引起的,声失真是由还音器件扬声器引起的。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频率分量间幅度和相位关系的变化,仅出现波形的幅度及相位失真,这种失真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而非线性失真是指信号波形发生了畸变,并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的失真。音频功放所产生的失真要点如下: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


失真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幅度比例关系、相位关系及波形形状产生变化的现象。音频功放的失真分为电失真和声失真两大类。电失真是由电路引起的,声失真是由还音器件扬声器引起的。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频率分量间幅度和相位关系的变化,仅出现波形的幅度及相位失真,这种失真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而非线性失真是指信号波形发生了畸变,并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的失真。音频功放所产生的失真要点如下:

一、谐波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对原信号形成干扰,这种失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的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一致,即波形发生了畸变。


降低谐波失真的办法主要有:


1、施加适量的负反馈。2、选用特征频率高、噪声系数小和线性好的放大器件。3、提高电源的功率储备,改善电源的滤波性能。



二、互调失真


两种或多种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放大器或扬声器后产生差拍与构成新的频率分量,这种失真通常都是由电路中的有源器件(如晶体管、电子管)产生的。失真的大小与输出功率有关,由于新产生的这些频率分量与原信号没有相似性,因此较少的互调失真也很容易被人耳觉察到。



减少互调失真的方法:


1、采用电子分频方式,限制放大电路或扬声器的工作带宽,从而减少差拍的产生。2、选用线性好的管子或电路结构。



三、瞬态失真


瞬态失真是现代声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功放电路对瞬态跃变信号的保持跟踪能力,故又称瞬态反应。这种失真使音乐缺少层次或透明度,有两种表现形式:


A、瞬态互调失真


在输入脉冲性瞬态信号时,因电路中的电容使输出端不能立即得到应有的输出电压,而使负反馈电路不能得到及时的响应,放大器在这一瞬间处于开环状态,使输出瞬间过载而产生削波,这一削波失真称为瞬态互调失真,这种失真在石机上表现较为严重。


瞬态互调失真是功放的一个动态指标,主要由功放内部的深度负反馈引起的。是影响石机音质、导致"晶体管声"和"金属声"的罪魁祸首。降低这种失真的方法主要有:


1、选择好的器件和调整工作点,尽量提高放大器的开环增益和开环频响。2、加强各放大级自身的负反馈,取消大环路负反馈。


B、转换速率过低引起的失真


以上所述,高电平的输入脉冲使放大器产生削波而造成瞬态互调失真。那么低电平的输入脉冲是否会引起失真呢?这就看放大器的响应时间了,由于放大器的响应时间太长使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跟不上输入信号的迅速变化而引起的瞬态失真,称为转换速率过低失真。它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反应速度,这项失真小的放大器,其重放的音质解析力、层次感及定位感都很好。



四、交流接口失真


交流接口失真是由扬声器的反电动势(扬声器发音振动时,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电势)反馈到电路而引起的。


改善方法有:1、减少电路的输出阻抗。2、选择合适的扬声器,使阻尼系数更趋合理。3、减少电源内阻。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古琴传承三千余载,奏不尽斑斓夺目的地名记忆】她用一把宋朝古琴,奏出无数名曲律韵,在继承传统中创出新意,不仅备受中国传统音乐界好评,也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到《大明宫词》《笑傲江湖》,众多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古琴演奏皆出自她手。从亚洲到欧美,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广和发扬中国古琴文化艺术。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她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浙江宁波 赵家珍。


[图片]


@央视一套 来#中国地名大会#听@琴-赵家珍 ...


【#中国地名大会#特别出题人赵家珍:古琴传承三千余载,奏不尽斑斓夺目的地名记忆】她用一把宋朝古琴,奏出无数名曲律韵,在继承传统中创出新意,不仅备受中国传统音乐界好评,也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到《大明宫词》《笑傲江湖》,众多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古琴演奏皆出自她手。从亚洲到欧美,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广和发扬中国古琴文化艺术。


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她是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浙江宁波 赵家珍。



@央视一套 来#中国地名大会#听@琴-赵家珍 教授一曲《流水》诉尽时光彼端的华夏记忆,沿着地名印记,读懂千年古琴的弦外之音!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致梵高:探索二维星空中的音乐维度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图片]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

"画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树,暗夜中的村庄和山脉,都呈现出明显的透视和纵深;但上方的星空却丝毫没有立体感,像挂在夜空中的一幅画。因为星空是二维的。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世上那么多的文字去描述梵高的星空,除了惊呼他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带来的视觉震撼外,大多都逃不出去探索画家生前的精神世界,而寻觅真相的过程,无论怎样几经波折,终将让人们停滞于如同星空一般绚烂,像黑洞一样神秘莫测的领域中,迷失无助。

 

幸运的是,来自《三体》的描述,将这幅令人迷幻的画作,注入了科普文般的解释,也许,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二维的星空,理解了什么是时空的维度,甚至什么是音乐的维度时,才能够走近梵高,进入他的绚烂星空之中。



二维是什么?时空是什么?音乐又是什么维度呢?

    

借着梵高的星空,我们去探索一下这个神秘绚丽的领域吧。

 

“维”是一种度量:

零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即奇点 ,黑洞也是奇点。

一维:只有长度,即线。

二维:只有长宽,即面。

三维:拥有长宽高,即立体世界,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四维:三维上加上时间,即时空的概念。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



我们都曾听说过,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那时间又是什么呢?

 

它是春华秋实,它是朝夕日暮,它是嘀嗒的钟摆走针,它是似箭的光阴,难收的覆水。它更是从乐谱中走进乐手身心里那密密麻麻的音符,也是从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推动空气的迷人振动。


然而从广义上来讲:时间是,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

 

简单来说,时间,即一点的变化;空间,是两点(或更多)的对比。


《时间简史》中有提到,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是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



而音乐,则是音高的有序流动和这种流动的和谐对比。前者是时间的关系,后者是空间的关系。


那么,音乐是几维的艺术呢?


有人说,从信号的角度看声音就是一维信号,是关于时间的函数 sound =f(t); 


有人说,从听者的客观来说,每一时刻的振幅,加上时间,是二维的。


有人说,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理应是三维的,但脱离了时间,便无所谓声,更无乐。


还有人说,从听众的主观来看,这便开启了新的世界。各种感官和情绪交织在一起,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维度概念,就广义的维度而言,也无从下手。这也成就了音乐引人入胜的意义了。 

 

既然如此,探索音乐的维度就如同寻觅梵高的精神世界一样,只能消融在广袤太空中的时空漩涡里。


音乐即是最抽象的时空表达,听众也只能通过声音去想象了。


正如这曲《致梵高》,我们能够想象出琴键的起落,点缀出漫天星辰;想象弓弦拨动后流淌出的絮絮私语;想象小号那宽厚的震波,被梵高拿去勾勒他喷薄而出的激情与梦幻;想象中,点线面体一一浮现于眼前,再加上流动的旋律,仿佛置身于四维空间中。



古人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就像无限和永恒,虽然人类可以想象出无限的概念,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五维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人类可以明白永恒的意义,可我们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事物。


正如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河水流走了,时间也流走了,但音乐留下了。


也许在音乐中,就能感到永恒。

 

Starry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星夜下调色板上只有蓝与灰

Lookout on a summer's day,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你用那透视我灵魂深处的双眼望向夏日的天空

Shadowson the hills,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山上的阴影衬托出树和水仙的轮廓

Catch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用雪地斑驳的色彩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冷



宇宙中,空间的每一处微小的部分都在惊惧和疯狂中流动着,翻滚着,颤抖着,像燃烧的火焰,却只散发出酷寒。太阳和行星,所有的实体和存在,只是这时空乱流产生的幻象。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文字丨下山的杉

图片丨小叶

编辑丨Yvonne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古典音乐界的名师与高徒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老师,这是一个陪伴我们一生的特殊角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再从大学到研究生,以及你凭自己的兴趣主动归于门下成为他的私塾弟子的老师。还有工作以后,带领你从职场小白到技术娴熟的“工作老师”,当然也有更多曾经帮助过自己教导过自己的人,他们都可谓是你的老师。
在古典音乐界也有这样一群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他们是优秀的音乐家,同时也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教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典音乐家的师徒情谊。


海顿 & 莫扎特

 Franz Joseph Haydn ...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老师,这是一个陪伴我们一生的特殊角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再从大学到研究生,以及你凭自己的兴趣主动归于门下成为他的私塾弟子的老师。还有工作以后,带领你从职场小白到技术娴熟的“工作老师”,当然也有更多曾经帮助过自己教导过自己的人,他们都可谓是你的老师。
在古典音乐界也有这样一群为了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他们是优秀的音乐家,同时也是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领路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教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古典音乐家的师徒情谊。



海顿 & 莫扎特

 Franz Joseph Haydn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如果说莫扎特有老师的话,最值得做他老师的人一定是海顿,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彼此从对方身上都学到很多东西。莫扎特在谱写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就承认从“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那里学到很多。
1782年到1785年,莫扎特完成了六首从第十四首至第十九首弦乐四重奏,他把这六首四重奏题献给他从孩提时代就热诚仰慕的海顿。他对海顿说:“这是我对您的报答,因为正是您给我揭示了写作弦乐四重奏的艺术。”作为师长的海顿特别谦逊地说:“从莫扎特的每一部作品中,我都学到了一些东西。”后来他对莫扎特的父亲说“在上帝和尘世面前,你的儿子不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名,都是我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降B大调第十七首弦乐四重奏有一个和海顿的一首弦乐四重奏相同的标题“狩猎”,虽然标题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第一乐章里,但是这个第四乐章“非常快的快板”反映的正是收获的喜悦。


从海顿和莫扎特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上,我们可以去想象理想的师生是什么样子,音乐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安东尼奥·萨利耶里

 Antonio Salieri 



说到古典音乐领域的师生情,就不能不提到旅居维也纳的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利耶里。
他不仅是当时奥地利皇室的宫廷乐长,几乎与莫扎特齐名,还当过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的老师,可见萨利耶里在当时的维也纳乐坛地位有多么重要!其实,他的实力与在音乐史上的价值也不可低估。他谱写了许多歌剧都堪称18世纪晚期歌剧发展史上特别重要的里程碑。
另外,他可以写三种语言的歌剧,可以说是相当“国际化”的作曲家。我们有很多人知道萨利耶里这个人,主要是在奥斯卡获奖电影《莫扎特传》中,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萨利耶里,他被虚构成出于嫉妒而给莫扎特下毒的坏人,尽管现在已经证明纯属无稽之谈。


不过,历史记载的萨利耶里和莫扎特的关系确实不够好,主要是萨利耶里一直霸着宫廷乐长的职位,使得莫扎特在维也纳一直没有上升的空间。关于二人的关系,确实存在着富有戏剧性的传说,它们往往被文学虚构成了更生动的故事,比如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就写过戏剧《莫扎特与萨利耶里》,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柯夫还把它谱写成了歌剧。不管怎么说,萨利耶里也是一位称职的老师,舒伯特就是他晚年培养的一个杰作。


今天借“教师节”这个机会,让我们来一睹这位被遗忘或者说被忽视的“老师”的杰作。
虽然萨利耶里以创作歌剧著称,他的器乐作品也同样精湛,比如《C大调长笛和双簧管协奏曲》到处洋溢着清新明快的气息,一旦听过便不可忘掉,无论是作为长笛协奏曲还是双簧管协奏曲,它都有资格入围“史上十大最优美”之列。当两件不同木管乐器与乐队进行双重竞奏的时候,长笛高冷,双簧管柔和,这两个音色互补的乐器,却是道出了生动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贝多芬 卡尔·车尔尼

 Ludwig van Beethoven & Carl Czerny



接下来我们为学习钢琴的学生们推荐一位史上最有名的钢琴老师的作品,这位钢琴老师恐怕所有学习钢琴的人都绕不过去,他就是连钢琴琴童都十分熟悉的人物——卡尔·车尔尼。

不管学琴的人是不是喜爱弹琴,你都要跟随着车尔尼老师写的练习曲一步一步地弹下来,而且就是在这种“枯燥乏味”中,你的弹琴技艺不知不觉便有了长进。当车尔尼还是贝多芬学生的时候,也是很刻苦的,据说能够背谱演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所以他是贝多芬最引以为傲的学生。后来车尔尼成为李斯特的老师,李斯特便成了贝多芬的传人。车尔尼除了创作那些令琴童“恐惧”的练习曲之外,作为贝多芬的学生,他还谱写有安魂曲、交响曲、奏鸣曲以及一些室内乐作品。
今天欣赏一下他的交响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缓慢的行板,在音乐慢慢的行进中,似乎蕴藏着一种将要爆发的力量,就仿佛我们听到了车尔尼的老师——贝多芬的音乐一样。



舒曼 & 勃拉姆斯

Robert Schumann & Johannes Brahms 



音乐史上著名的师生情还有勃拉姆斯和舒曼。勃拉姆斯是通过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引荐,去杜塞尔多夫拜访了舒曼和克拉拉夫妇之后而确立了师徒关系。在舒曼的鼓励和帮助下,本来就才华横溢的勃拉姆斯可以大展身手,迅速成长为欧洲乐坛的领袖级人物。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找对师父混好圈子是有多么重要!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凸显着一种自由和美好,他的《阿拉伯风格舞》是一首如诗般的作品。他认为要做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位诗人,这首作品表现的愉悦情感和自然状态就体现了舒曼的这个音乐理念,奠定了他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Rimsky-Korsakov 



俄罗斯音乐界也有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他就是谱写《舍赫拉查达》又叫《一千零一夜》的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在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时候,他的爱徒既有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这样的学院派大师,也有另辟蹊径的意大利印象派作曲家雷斯庇基,以及更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是特别无私的人,他不仅对学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对朋友也是做到仁至义尽,他几乎是用毕生心血先后为已故的“强力集团”战友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续写完成他们最重要的歌剧作品。

▼ 强力五人团


《舍赫拉查德》是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内容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浓郁的东方情调,仿佛用音乐讲述着发生在东方故事。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和公主”是其中最具抒情性的乐章,音乐忽而温柔细腻,忽而激情炽热,在优美典雅的旋律中,仿佛看到王子和公主正在翩翩起舞的画面。
有如此杰出的老师,他的学生当然也差不了,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异国学生、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一首作品“春天”,选自《波提切利的三幅画》第一首。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有三幅画最著名,“春天”、“三博士来拜”和“维纳斯的诞生”,雷斯庇基正是用音乐描述了这三幅画的内容。熟悉“春天”的朋友可以对着这幅画来听音乐,画中有穿着带翅膀靴子的墨丘利,他正在驱散乌云;美丽、青春、幸福三女神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裙,沐浴着阳光,正携手翩翩起舞;维纳斯居于中央,她的另一侧是花神芙洛拉、森林女神克罗莉丝和西风之神赛弗尤洛斯。在罗马神话中,西风之神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对森林女神克罗莉丝的欲望而强暴了她,森林女神克罗莉丝于是就变成了花神芙洛拉。维纳斯上方飞翔的小爱神,已经蒙住双眼即将射出他的爱情金箭。
▼ 意大利作曲家 雷斯庇基


听着如此内容丰满的音乐,是不是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作品,都是向一代又一代言传身教的大师做一次榜样式的音乐致敬,因为他们创作的这些经典音乐不仅一直陪伴着我们,同时也是我们深入学习音乐的动力。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里,希望借音乐向这世间每一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们致以最真挚的问候,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音响的标准,在于音乐的演绎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

某次音响展中,喇叭设计师Andrew Jones在TAD展房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瑞典的某个音响聚会请来了几位音乐家演出,两位录音师以完全相同的麦克风对这些音乐演出进行录音。其中A录音师使用五支麦克风,对乐器做近距离麦克风收音,用计算机进行收录。演出完毕后,他把档案带回录音室进行编辑与混音。B录音师则走最简单的路线:以两支麦克风在较远的距离,不做任何混音,直接进到模拟盘带录音机收录,马上在旁边的音响室进行聆听。



现场不能作为标准


一样的演出、一样的音响设备,所以两种收录听起来应该很接近啰?完全相反,这两个录音听起来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演出,而且,两者听起来都跟刚刚进行的现场音乐演出不同。Andrew Jones马上播放了近距离麦克风,以及计算机编辑混音的版本;的确,那听起来一点都不会让人想到是在舞台上的现场演出。



对于那些认为音响系统就是要重现现场的音响迷来说,这无疑是个噩耗。如果连参与现场的人,都不觉得两位一流录音师收录的声音像是现场;如果两个一流录音师针对同一个演出收录的声音,听起来都如此截然不同;那么,音响的标准到底在哪里?Andrew Jones的看法是:标准只有录音师才知道,因此像TAD这般,与录音师合作密切的音响厂商,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进而做出最接近标准的真实声音。



卡拉扬也大量更动录音平衡


但我觉得事情不只是这么单纯。录音师百百种,大多数的录音师并不使用Hi-End音响作为鉴听的工具。那么,是否我们都去买录音师的音响器材,就会有最接近标准的结果呢?我听过不少录音室用的器材,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某些Hi-End音响器材,的确是抱持着一个更崇高的声音目标来设计制造,也因此他们的价格极其高昂,高昂到录音工作人员都无法购入使用的程度。这些天价器材的设计者并不是录音工作者,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声音的标准在哪里呢?



顶尖的录音工作者都知道,声音回放只是个幻象。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幻象如现场音乐般,达到感动聆听者之目的。看过卡拉扬的纪录片《第二人生》(The Second Life),片中清楚记录他擅自更动各个声部平衡,以达到他心目中音乐该有的样子的过程。在卡拉扬后期的唱片中,唱片可说是他的另外一种演出,经由混音器的调整,卡拉扬让唱片聆听者达到如同聆听现场音乐般的感动。你说这是错误的后制干预吗?但是我们在现场时,眼睛与耳朵同时作用,会让我们脑中自动去接收、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在家中聆听唱片时,由于缺乏了视觉上的强调,因此用混音器适度地强调某些乐器的声音强度,就更能让聆听者感受到如现场聆赏音乐般的感动。


也有不少乐评家批评卡拉扬这般制作唱片,根本就有作弊之嫌。但是,卡老的唱片横扫市场,一般忠实收录的管弦乐唱片都难达到这般成就,是否也证明了适度的后制调整,反而更能让大家领略音乐的神妙之处呢?



标准存在于所有唱片内


至于什么是标准?我认为标准就像老子口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标准就像道,道存在于万物之间,而音响的标准就存在于每张唱片之间,若是标准可以很容易的被领略出来,那音响之路就不会这么崎岖,让许多人深受其苦了。



我自己的心得是:音响的标准,就在于音乐的演绎。要知道,除了音响界流行的发烧唱片外,任何唱片之所以会被发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制作团队觉得这个演出实在是非常棒,听了会让人产生音乐上的心领神会。换句话说,如果听大部分的好音乐会觉得没有任何感动,那就代表音响偏离标准已经很遥远了。音响迷当中,不乏那些觉得高级音响只该播放发烧片来展现其音效超卓者,视一般商业音乐发行如无物,就我看来都是走火入魔。



坦白说,要坚持这个标准并不容易。发烧片有如音响毒品,其音效刺激很容易让音响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很快就沦入上瘾阶段,再也无法回到一般的唱片中。但也如同毒品,发烧片对我们的身心灵并无帮助,反而让我们远离那些真正的好音乐,感官上达成满足、心灵上永远空虚。



音效容易音乐难


相反地,一般的唱片没有刺激的音效,但却有感人的音乐。能够不靠音效刺激而单以音乐美感打动人,必定是更优秀的系统。请想想我们去音乐厅欣赏音乐演出的内容,是什么真正打动了我们?是刺激的音效?还是音乐的美感?如果我们能被现场音乐的美感动,那么我们应该也能被音响回放的音乐之美感动,那就是「如临现场」的最高境界了。



但会不会,能够表现音乐美感的系统,在音效展现上就不如别人?不会,我的经验是,音效是较简单的事情,一般音响系统多半能展现夸张的音效,但是音乐表现则需要深刻的调整才能达成。但是,在那些能够重现音乐之美的音响系统中,如果播放纯粹展示音效的唱片,我们会马上发现这些唱片中的音乐内涵之贫乏与空虚。久而久之,自然远离这些音响毒品,让音响世界只留在那些伟大音乐的美好中。


以前读过本专栏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曾提出「演出」才是真正的标准。能够更帮助你领略各种音乐演出高妙之处的音响系统,一定是那个「比较接近标准」的音响系统。请记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音响系统。但我们应该朝着「更能真切演绎音乐」这个目标前进,因为那个是已经被收录在唱片内,千古不变的标准。



来自muzikair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中国音响网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黑胶唱片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图片]


母盘的制造


刻录唱片母版,是将刻纹刀加热到一定温度,根据驱动电流产生振动,在胶盘中雕削出声槽坑纹。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后来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由于刻纹刀刃呈三角形,因此声槽剖面呈V字形,相邻两槽的间距(俗称陆地)不能太窄,否则会产生串音。唱片表面每厘米径向长度内所刻录的声槽数目称为声槽密度。声槽左右两壁的夹角叫包含角,通常在90°左右;槽的宽度与深度不仅取决于刻制时入刀的深浅,也跟声音信号的变化密切相关。75转唱片声槽...


母盘的制造



刻录唱片母版,是将刻纹刀加热到一定温度,根据驱动电流产生振动,在胶盘中雕削出声槽坑纹。根据刀杆振动的方向可将声槽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制式。纵向刻纹是留声机初创期的主要制式,现除玩具唱片外已不在使用,横向刻纹成了后来单声道唱片唯一的制式。


(视频:黑胶唱片的生产流程)


由于刻纹刀刃呈三角形,因此声槽剖面呈V字形,相邻两槽的间距(俗称陆地)不能太窄,否则会产生串音。唱片表面每厘米径向长度内所刻录的声槽数目称为声槽密度。声槽左右两壁的夹角叫包含角,通常在90°左右;槽的宽度与深度不仅取决于刻制时入刀的深浅,也跟声音信号的变化密切相关。75转唱片声槽密度低,槽口较宽,故称粗纹唱片(Coarsegroove record;Standard play),这种唱片因噪声大,记录讯号时间短,早在数十年前已被渐渐淘汰。而取而代之的是 密纹唱片(Microgreove record;Long-playing record,简称LP),它的声槽较细密,最窄的宽度仅1/20mm,但它噪声小,保真度好,而且能够记录较长的时间。


刻录声槽颇似犁地开沟,刀杆与胶片表面需保持一定的倾斜度,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包含了纵向和横向两种纹理,因而选择最佳的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改善音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衡量倾斜度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的联线与胶片平面的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



立体声唱片


立体声唱片是在一个声槽里同时记录两个声道的信号,一般把左声道的信号刻录在声槽的内侧一壁,右声道则刻于外侧一壁。每个声道的刻录方向皆垂直于各自的壁面,并与刻纹刀的中心线保持45°的关系,故称为45°/45°制式。



唱片纹槽是一根连续不断的阿基米德螺线,由外至内依次为:导入槽、声槽、导出槽和终止槽。导入槽的螺距较宽,播放时,唱针由这里开始导入声槽;相邻的节目之间夹有历时3、4秒钟的无声槽,称为过度槽,螺距也较宽,令人明显易辩;声槽的末尾和引出槽衔接,唱针经此滑行至终止槽;终止槽是一个闭合的圆环,防止唱针继续向内滑移而划伤片芯及损伤唱针。片芯上印有节目内容、转速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识别标记等,片芯当中的圆孔多为7.24mm规格的,也有38.20mm的,后者多用于自动换片的唱机。



唱片上的声槽螺距很紧,可以看成是若干个套叠在一起的同心圆。唱片的半径跟每个同心圆都有交点,通过这些交点可以作出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切线。灌唱片时,刻纹头水平方向的轴线始终跟这些切线保持平行,因此,朝着圆心自外向内移动的刻纹刀轨迹必然是与半径吻合的一根直线。播放唱片时,理论上的最佳循迹状态是唱针的轨迹应该是与之相符的一根直线,针尖无论处在轨迹上哪一点,唱头水平方向的轴线都应该跟这一点的切线相重合。



唱片有16、33、45、78 R.P.M.(转/分)四种标称转速,外径也有175、200、250、300mm四种尺寸,不同的转速和尺寸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早期的唱片常以虫胶为主要原料,因质脆易裂,现已改用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树脂为主要成分,质地硬中带韧,物理性能经久不变,唱片电声技术指标也得到提高。


唱片的制造工艺


(1)压纹法,将已压成一定厚度的塑料薄片烘软,在施加压力的模板下成型。 它主要用于生产薄膜唱片,片厚常在0.5mm以下;这种唱片最薄的仅有0.15mm,也能双面压纹,可供装订在书刊里;


(2)塑纹法,把热熔的唱片材料置于施加了压力的母盘模腔内冷却成型即可,产品多为现时流行的密纹唱片,声槽部分的厚度为0.6~1.2mm。


唱片不仅易用机械方法大量复制(如薄膜唱片每分钟可生产20~30张,复制速度与节目长短无关)。而且唱片还有存放时间长、耐辐射、耐强磁场等显著优点。一百多年来,唱片的出现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声音档案,历经多番创新改革,迄今为止,仍然在声音质量和使用普及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並木一筋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