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文化会如此廉价
2013.8.1
晚上八点钟。北京的地铁里,人满为患。一已进入地铁就发现,有一钟熟悉的声音渐渐从远处走来,是二胡的声音。有人拉着一把已经磨得木头屑飞起来的二胡在密不透风的人群中慢慢移动着。二胡声在人群中像一条可以伸缩的皮筋儿渐渐拉长,却让所有人心情紧绷。这种声音是让众多陌生人唯一感到共鸣默契的东西,它让所有人都同时关注着一个拉二胡的人及它撑开的要钱口袋。。。
在大都市的街道里,处处都是文化的气息,连乞丐都是有文化的人!...
2013.8.1
晚上八点钟。北京的地铁里,人满为患。一已进入地铁就发现,有一钟熟悉的声音渐渐从远处走来,是二胡的声音。有人拉着一把已经磨得木头屑飞起来的二胡在密不透风的人群中慢慢移动着。二胡声在人群中像一条可以伸缩的皮筋儿渐渐拉长,却让所有人心情紧绷。这种声音是让众多陌生人唯一感到共鸣默契的东西,它让所有人都同时关注着一个拉二胡的人及它撑开的要钱口袋。。。
在大都市的街道里,处处都是文化的气息,连乞丐都是有文化的人!
地铁里,走了二胡,就会来吉他,走了吉他,还会来说唱的,甚至有唱着歌卖蛋挞的,可见,多么有创意的人都有的。
而街道上,高龄少林大师举着砖头展示着发达的肌肉,小伙子吹着唢呐深情而悲怆。
大城市里,卖艺界的门徒也是相当有规模的。身体残疾的可以驻点儿吹竖笛,可以唱催人眼泪的悲情歌,可以拉手风琴,身体好的可以穿梭地铁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值得强调的是,在艺术区里卖艺的大多是年轻的小伙子,而他们的歌声和乐器表演一般也是比较让人赏心悦目的。在他们的声音里演奏着梦想,演奏着悲伤,也演奏着希望。这些歌声,最易让人动情,也最易让人质疑悲伤。
地铁站里的确会常常听到年轻的声音,但不知道为什么,在他们的表演中,艺术似乎已不是人们感受的重点,重点是人们对这个场景的思考和质疑,这种方式是不是可以为人所接收,是不是可以为那些执着如此的人带来快乐和希望。
不解,艺术,高尚的,至纯的情感载体,为何会如此廉价??